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渌水依荷起微澜-第10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本就是同期入得户部,皆在这宝钞提举司任职,更因两人的近乎相同的出身、境遇,也让卢临渊觉得是颇为投缘。再加之,多日的观察之下,愈发深信此人,只是未得出头之机罢了。以至于,当初选定誊写之人时,毫不犹豫便直接交到了这位手中。对于二人而言,便是那两全其美之举。
  其中虽不乏因同被举荐之故,却也有卢临渊自己观察所得,而且这位的稳妥性子,也是选定与他的重要之因。本想借此避其锋芒,若遇上个口封不严之人,反被其累岂非得不偿失。
  更何况,在这任期之内定不止此一桩,需得小心掩饰一二的,必要之事索性全都归于这位身上,才是再好不过的。正如外人所想的一般,自己不过是久病家中的一介书生罢了。即便出自官宦之家,却藏不住初入官场的稚嫩,眼下反倒是手法熟练,丝毫不显生疏之感,未免令人倍感诧异?
  就算在这位汪副提举面前,他也是万事只露三分真,倒不是还需防备一二,却是为了留于余地。以自己此时的年岁,即便再见识广博又怎与这位年逾不惑之人,比肩一二。
  且不提,这卢家二爷自幼患病,也是早在自己上任之初,已是传扬开来。更别提同在一处供职的这位,必是一早就得了消息才对。有此想来,当是更为谨慎三分。
  今日能得这位如此坦然告知,确实令卢临渊惊喜非常。一来自是了了一桩忧心之事,即已这般直言不讳。往后大可循着先前之法,继续合作下去。二来,则是为自己寻到可相顾一二之人。
  提到这相顾二字,莫要以为只有他汪副提举才有此等作想,对于这同是官场新丁的卢临渊,也是略有忐忑之时。如今正因圣上急于肃清官场一事,而闹得风声鹤唳,搅得人心生惶恐这,便是那最好的例证所在。由此可见,人在官场总有那身不由己之时。
  初来之时本就因身在毅州。不曾有过此般感受,何况老爷又是丁忧在家,万事都好似被隔离在卢府之外。若是换作此刻。必是无法体会到两者的不同之处,也愈发让本就无心留恋官场的这位,对于回归自家山庄更觉迫切。
  若非老爷早已明言,自己守在户部之中不仅是这般简单,想必早已找好了托词。借故避讳宝钞提举司的那桩麻烦之事,才对。到底锋芒毕露,即不是父亲心中所望;也不是对此毫无对策的众位同僚乐见其成之事;更与自己早先定下的原则背离甚远。
  好在有这位汪副提举愿意配合一二,才使得自己安坐幕后,避过了户部众人大人们的探究目光。原是明知自己升职无望,却又何必太过醒目。而且以如此年纪便有这般的见识,未免也是略显牵强,倒不如直接退居幕后。反倒活得自在些。
  还记得,年节时分老爷回转京中,却也在有意无意间略有暗示过自己,往后若再遇合适之机,当可表现一二!虽说有其惜才之心。但对于卢临渊而言,却是退意已决。
  若是还有望更进一步。或许不至于此,正如承袭府中家业之事一般,既然已是命中注定,又何必太过执着,倒不如早些罢手而去,方能寻到另一方天地,才是再好不过的!
  只是当初不想太过突兀,不曾向老爷快意吐露一二,却已是透过叶氏之口,略与太太那旁提过一提。虽不明,此刻堂上二位是如此作想,但对于自己夫妻俩的这番决定,卢临渊还是深信不疑的。
  就山庄之事来看,便足可证明夫妻二人之前所规划的一切,都是行之有效的。即便已有两年时日,不曾回过自家庄上,但每月往来的书信、账目之中,无不透露着一个个令人振奋的消息,或许那才是夫妻俩此世之路。
  即便卸任户部之职后,自己也是那曾经的八品京官,比起先前的举人功名更是有利几分。再加之自家山庄所在,又在地处偏僻的小县城的管辖之下,只需抬出这曾经的经历来,便可将其一众震住当场。
  有此作想后,便已定下心思任期之内万事尽力,却将所有功劳让与副职汪清洋。比起自家而言,汪氏一族早在其祖父之后,便再无一人得以留任户部,即使外放京外之人也只能称得是寥寥二字。
  这般人家出身,想必对于仕途一事更是执着,才对。与其苦苦等待,倒不如自己做个顺水人情,助他一臂之力,也算是好事一桩!
  “在此风起云涌之时,四处早已是草木皆兵,饶是严阁老那般都已纯臣自居者,也需暂避一二,又何况我卢家这般已略显颓势的二流世家!”将白日里汪清洋宴请之意,细细与妻子告知了一番后,也是有感此时朝中风雨在即, 不禁低叹一句。
  的确,比起年节中的异常清冷而言,自初春以来的压抑之感,更是让人倍受煎熬!京中官场或许能用草木皆兵一词形容,然而街市之上的日益萧然,百姓的闭门不出,更可佐证一二。
  “狂潮来袭前的出奇平静,才更让人难以忍受!眼下只等那位一声令下,速速了解了此事,方能使百姓们就此安下心来,好生打理各自的生活。”接过已是空了大半的茶盅,顺手便又续了一满杯,放在相公面前,不免略带忧心的接了一句道。
  端起杯来,吃了两口才颔首赞同道:“不单是你我这般未受波及之人,如此作想,即便是那参与其中之辈,有同样心思者也定然不在少数才对!”
  拿过手边的折扇,轻点了点后脖根,便是一句调侃道:“伸头一刀,缩头也是一刀,不如早做了断,他们才好各自去寻那补救之法避过此劫!”讥笑两声后,忙又转而正色放低声量,告诉起来:“想来这步步紧逼之法,才是当今那位的拿手好戏。让他们禁不住这扑面而来的窒息之感,一时疏忽,难免就会自乱阵脚!”
  “如此一来,不费吹灰之力便能顷刻收网了!”默契十足,这旁的二奶奶已是应声接到,不觉更是有感而发:“此刻,身在京外的老爷或许比你我来,看得更为清楚才对!”
  由她这句提醒后,那旁的卢临渊也已是重重颔首:“的确,肃清官场看似自京外盐道上而起,实则其始发之地,却在这京城位高权重的几派之间。”
  “早在圣上临朝之前,便已是根深蒂固,即便当年以先帝那般的雷霆手段,也未能全都剔出干净。可想而知,这几方的权势纷争,只怕已是危及了朝廷根基所在。若非如此,当今那位也万不敢在此关键之时,力排众议将此桩推行下去。”
  正如相公所言这般,已由外围向帝都逐渐收拢而来的巨网,看似万不得已,却又是如此的顺理成章,便可知其中力导之人,费尽了多少心血,才得以循序渐进,步步为营!
  可见,当初下定决心之人,是何等的用心良苦,只盼着最后关头能万事顺利,才是当今所想,苍生之福!
  或许是因为外围诸事,已在年前逐步清晰,漫说是渌水山庄所处的偏僻之地,就连夫妻俩名下的素面馆,也已开始慢慢恢复了往日的好势头。若不是因庄上头一年收获之事,与东家而言重要万分,此刻余二掌柜小两口,自当在铺中忙碌非常。
  “瞧你们家这生意,比那会儿刚搬来时,还要好生三成哦!” 隔壁书肆中的萧掌柜,抬手捋了捋自己的三寸短须,不禁满目含笑拍了拍肚腩,打趣道:“好在我家本就是书商,若是换了别家在你们家一侧,铁定不出半载就直接关张了事!”
  “哪里这般夸张哦!我们一家也是跟了位好主子,这不才得这么桩好差事。要不然这会子,指不定窝在大杂院里,眼巴巴地瞧着旁人家都另投好门路了哪!”嘴上历来都是左一个好主子,右一个善心人,却始终三缄其口,不曾与外人提过半点有关这面馆的东主,到底是姓甚名谁,哪里人氏?
  每每好奇便想借机问上一问,套出些许有关之事来,也好解了心头之惑,却是从未如愿过。久而久之,倒是与这余姓一家子有了些交情。最初借着吃面之机旁敲侧击,却在尝过这铺中滋味后,已然是成了这家素面馆中的老主顾。
  更别提他家中老母亲,原就是位虔诚之人,听得儿子提及隔壁这家的素面好吃后,也是饶有兴趣地前来一试,自此后更是每逢进香回转,必会引着同行之人点上一碗特色素面来尝。
  就此,两家也走得更为亲近许多。三月间,余家大郎成亲时,更是提出借自家的院子,与他家摆宴之用。于是乎,余家倒是成了这巷子里人人称羡所在。毕竟余家来此不过才刚两年余罢了,反观那萧家却是久居此地,单以根基而论,却是优于这余姓人家颇多。
  PS:
  果然热浪不减;持续高温;40度依旧!(第四天了;也不知哪天才能结束;前天居然是141年来;上海最热的一天;好几处都测得了41度以上的高温!)天天都能看到电视屏幕上;那个鲜艳的红色标志!


☆、第一百四十五章 分作两头

  除了此处的院子外,另在城西那头还另有一个门脸儿,租借与人开设胭脂铺,只不过知晓这桩的实在不多。惟有书肆中,相对清单的生意不能隔壁这家相比一二,真还寻不出第二样来!
  然而,外人或许不知,但这位萧掌柜的却心里透亮的很。可是不能轻看了他家素面馆,单是论起这滋味来,已是堪与远近闻名的宣湖寺媲美一二咯!
  提及这座因比邻宣湖而建的寺院,其素斋当属互相接壤的三个州府中的最佳之地。本就沿湖光山色而建,已是得天独厚。更为让人咋舌不已的是,专司打理寺中的素斋的这位,却不是普通出身,而是原被京城大酒楼聘在后厨的掌勺之人!
  佳肴配美景,也就此成就了这名不见经传的宣湖寺,不过三十来年的时日,已是成了来到南苑州时,必去的一处名胜所在。昔日的那位名厨虽已不在了,但其传入却还依然将寺中的素斋,打理的有声有色,半点不输当年的盛况。
  直到这东南街市中,出现了以渌水为名的素面馆,又经两年悉心经营下来,已隐隐有了媲美一二之势,不免让人为之一震!若不提那寺中的景色,就以素面一项而论,显然是专心这桩的渌水略胜一筹。
  这便是曾经尝过,素面馆内饮食的新老主顾们,一致认同的。且说其中七八分的功劳,当属原先那张食方,然而余家父子们的辛勤忙碌也是功不可没。另有厨房那两个,一路随行而来的厨娘,也是越干越有奔头。
  由起初之时,仨瓜俩枣的存下散碎银子外,就只够娘几个吃饱穿暖了。比起往日在乡间,四处与人帮厨、浆洗衣物来说。已是强上三分不止,但自从得了空闲与同来的那个厨娘,结伴在市集上逛过一回后,两人便打定了主意,必得更加卖力三分。
  原因无它,就是为了一家子往后的生计之事。面馆刚开张,自是生意清淡,那时除了月钱外,店里还真没有那许多活计忙碌非常。这厨娘二人,便将东家的食方。比照着本地人的口味,略作了稍许的调整。到底是功夫不负有心人,不出半月余。这铺里的生意便陆续小涨了半成,也使得余家两父子更为看重,厨房的这两个有心之人。
  此后,又得了逐渐相熟起来的隔壁萧掌柜帮村,得知了本地颇为有名的宣湖寺。也是以其素斋最负盛名。当即便拍板,待等下个歇业之日,便直接领了两人特意去到那宣湖寺中,细细尝过了他家最出名的两碗素面。
  就此后,两个厨娘更为积极了起来,东家的食单却是不敢随意乱改。但略作调整还是颇有必要的。不曾想,本意写信问明一二,她们方敢放手去试。且料东家却是格外的好说话。未见怪罪之意,反倒积极鼓励二人努力尝试便好,还另行定下了一笔银子,专为铺内几人试尝别家饮食之用。
  得此消息后,漫说是那两个厨娘了。就是余家父子几人,也是愣愣点头。连声感叹:“咱们这两位主子就是大气。早先给了铺中每月两日的歇业休整,就是从未听说过的,这回到好,直接又拨了整整五两银子,单做这项开销的!”
  那旁听着,直点头憨笑自家小儿子,更是冒出一句:“爹,五两银子就是拿去市集前的包子铺,都够包圆三天的咯!”
  且说,因自家做得是这素面生意,却不便在厨房里见着荤腥,每每晚间做了来吃,也需得收拾干净。白日里那两顿更是无法沾上一口鱼、肉之味。
  若是搁在从前,还在卢府下人们的大杂院里住着,想来一月能吃上两回带荤腥的,定是老余头领了主家之命,跑了一趟长路而另得了打赏所致。
  但现如今,他余家的生计之困早已解了,倒是能尽着孩子们放开了食量,却因前来光顾的客人多半都是那虔诚之徒,与这点上余家老少倒是格外小心。
  于是,正狠命长个的这余家小儿,每隔几日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