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渌水依荷起微澜-第2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初朝廷看重这一项,的确是与此关系莫大,而今西北各地但凡与沙漠接壤的县衙,皆因卢临渊庄上的喜人变化而暗自欢喜。前番出了九位候补官员,也都被满面欣喜的接回各地。
  只是才短短一年不到,怎么就出了这等变故,怎不叫人唏嘘不已!
  按理说,三季过去虽不会有那等天翻地覆的改变,至少也能让人看到希望所在。而庄上送往各地用做种苗的柳条,也是从未断过,这又要如何解释?
  不觉狐疑看向那人:“这些日子来,县衙停了他们的差事,那为何仍有车马。前来采办种苗?”
  “亏得卢大人善心相待,一车种苗更是低过市价不少,再说了前头已投下那许多功夫,难不成荒废了自家的辛苦?”提到这一句忙又抬头来看,确定卢大人并无不喜后,才继续言道:“虽说衙门停了他们手上之事,可关乎各家的生计。也是断断不敢半途而废的!”
  这句才是实在之言,本来这九人之中除那半吊子都算不上的。其余之人俱是打定了主意,要在自己名下添上几亩沙地的。只是未曾料到不及三季过后,朝廷已下令停了他们主理的这项差事远在京城的官员,怎会突然关注起这微不足道的小事来了?
  联想到此,饶是一直面不改色这旁的端坐的卢临渊,也免不了心中一惊!果然还是放不下当初那桩旧案,想要借故发难,未免也太过轻率了,治沙却是那利国利民之事,怎容他人为泄私愤而武断叫停!
  此刻却是不好发作。摆手劝慰了那赶来报信的书办几句,又命蔺管事备下一封银子,好生送了他出门,这才悻悻然转入垂花门中。
  见夫君微微皱眉,便知那人带来必然不是什么好消息。置于其中的详情,还是由这旁幽幽开口道明了大概。原本正打算与小娟重新裁制夏装的二奶奶,已是起身知会了外头廊下守候的小丫鬟,厨房帮村着晚饭之事,才径自放下了竹帘,虚虚闭上门扇,轻移莲步往内室。
  替两人各倒了碗温茶,才低声问道:“可是京城又起风云,若是不然远在千余里外的西北边缘,怎会被人惦记上。何况还是这并不起眼之处,本不该被累及,或者是当今那位又病倒了不成?”
  忽闻妻子这句,卢临渊是如梦初醒般警惕的看了窗外一眼,才发现娘子先于自己一步,小心支开了廊下的丫鬟。这才定了定神,看向叶氏应到一句:“的确有此可能。之前我们都只道朝中巨变在即,一切皆因余下那几处未能及时撤藩之地,有了变故而起。却将此间最为关键的一处,遗漏在旁!”
  覆上相公手背,已是轻摇螓首:“与其一路提防着日日小心,倒不如这般眉目清晰的好。看来他们上回暗中追击不成,此番便改了策略,想要以阳谋图之!”
  “用了三季时日做此改变,也算耐心的很,只是满以为就此便可将我军,却是打错了算盘。”此刻的卢临渊已是一改方才的愤愤,继而冷冷转向了京城那方,微微一笑道:“既然他们已然有了动作,我们也无须太过客气。”
  顿了顿,才转身回望妻子一眼,正色道:“只是那方所行的阳谋并非真正的阳谋,无论于国于民而言,皆是如此!”
  西北各地被沙漠侵蚀,早已不是那鲜见之事,于国而言无端叫停治理一事,便等同于助沙向内推进。于民来讲更是苦不堪言,本地的民户只怕惟有最后一条出路可寻,那便是继续为躲避风沙之害一路内迁,方得活命。
  本就是贫困交加之人,怕是除了那多年辛苦盖起了栖身之处,已是身无长物了。即便如此,还需忍痛弃了家园,外出寻一条活路。只是京中那些衣食无忧的官吏,又怎会明白他们的苦楚!
  在他们一众眼里,这西北历来便是苦寒之境,不过是少了几个村寨罢了,又有何惧,愈加不会在意本就是水草不丰的所在,提前数载成了那黄沙满天之境。
  惟有茫茫戈壁中,那些触目惊心的森森骸骨,似在诉说着曾经的不幸!只是此身都未见得回往西北走上一遭的官吏们,又该如何得知当年就因自己的一句轻率之言,便生生断送了将之逆转的好大时机!
  想到即将被断送的一切,与其在此唉声叹气,倒不如寻出应对之策来,才是当务之急!
  “比起书办更担忧停了过半之人的差事,此刻还当以他们几人的沙地栽培进程为重,毕竟先前的辛苦不能让其付诸东流。再则对于那些不曾亲眼见识过一切改变的人而言,索性借此在各处立个典范,也是再好不过。”
  听了相公此言,身旁之人也已点头赞道:“的确使得,不过是悄悄借度些种子、树苗与他们,又有何难。”抬手比了比粮库方向,更是笃定一句:“好在前些日子起,我们庄上就因朝中变故未定多收了好些,如今刚好借度些与人,也是顺手罢了。”
  定下不能为外人道的‘阳谋’,才又唤了秦家两兄弟前来,仔细吩咐了话语,将书信交由两人分别收下,却不似以往那般车马进出。
  反倒是两人结伴,一路疾驰而去。可不能小看这乡间的把式,平日里虽是闲庭信步般的驾车往来,然而今日得见兄弟俩的骑术,哪是普通农户可与之较量一番的。
  借居外院的小兄弟俩满是狐疑的并肩而回,却还是忍不住低声议论起这桩来。到底在他们眼里,这每日赶着牛车各处送水,或是为田间浇灌之用;或者为落户胡杨林中的佃户家中,洗漱饮食所需,皆无半点痕迹可寻。
  如今说单骑送信,便可翻身上马疾驰而去,这哪里还似普通的庄户佃农,分明可与衙门之中的马快一较高下!只是他们却不知,若论骑术原先这秦家兄弟俩,虽自年幼时便习过一些,然而今日马上的风采还是在入了卢家庄后,才由蔺大管事亲自教授的。
  别看如今这位大管事,已是满头的花白之色,当年也曾是有过一断为时不短的军伍生涯。早在叶府领事那会儿,便因其腿脚了得才特意选定了他祖孙三人,随四娘陪嫁去了卢府。
  然而此等隐秘之事,漫说眼下这大院之内,即便是京城卢府大宅中,只怕也是知之者甚少。加之,卢临渊本就有意将秦家两兄弟定位辅佐许家,一并看顾甘霖这片的所在,自是提前做了众多部署,教授骑术便是其中一项。
  置于庄内其余之人,在这偌大一片寻到几亩偏远所在,专司练习也是容易的很。这也是当初夫妻二人,为何急于早已将居于镇上的几家齐齐搬来庄子的原因之一。也惟有如此,方能避开过多的注视与惊愕,毕竟普通庄户能独自上马行路已是足以,为何还需单骑疾驰,怎不叫人侧目连连。
  心中疑问颇多,两个孩子比之到来之初,也更懂得了三缄其口一说。犹记得那日自家二叔临行之时,还曾反复叮嘱他哥俩凡事多看多记,但切莫胡乱开口发问。
  一来,这庄子姓卢,身处旁人家地界万事不宜过多发问;二来则是如同沙漠腹地中的廖家寨一般,有多少不足为外人道的,只怕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才对!
  究其二桩,就生生叫小兄弟俩识趣的闭紧了嘴巴,哪里敢在屋外提及一二。也惟有晚间对坐当面,低声议论起一两回罢了。然而随着两人看到了新奇之事,越来越多也开始逐渐变得习以为常了。
  就拿此刻,河道旁新设称之为水车磨坊的奇怪屋舍,对于自小便出生于沙漠腹地的他们而言,却是何等的新鲜。随着看顾磨坊的许家二郎,里面瞧看一翻后,便已忍不住低声喃喃道:“原来这般就能轻松将面磨好了,倒是省了一头牲口拉磨!”


☆、第三百零五章 万事提前

  再看磨坊外正忙着搬来粮袋的佃户们,也都卖力的很。往后庄子里不但有了这么个省劳力的所在,而且顺着大水车打下清水,还有一部份早已被设计稳妥,直接落在一侧的延伸而出的大竹管内,源源不断的送入那旁同时修好的沉淀池中。
  比起昔日,每家各自为阵的杂乱来讲,这统一而设的沉淀河水的小屋舍,才是挡住外间的风沙,又可避免被过度蒸发。这般既是为了佃户们的日常所需,对于那条仅有的水源,也是有了多一层的保护。
  各家聚到一处是看了又看,瞧了又瞧,只差没能直接现接了一碗来尝了,毕竟蔺大管事有言在先,往后取水也仅限半日便好。原本这池子修得不小,再加之过多也是盛装不下,足够一日之用就成,置于清理之事,也大家伙轮流着就好。
  对于此项众人皆是连连称是,水源是生计的根本,更何况是在这沙漠边缘上常年度日的,哪个不知其意义何在。想来就是管事不曾早做提醒,佃户们也都回自觉动手清理。
  正在佃户们聚拢围观这处新屋舍之时,就听得外头又是一阵急促地脚步声起:“秦老三押着一车的物件回来了,看着满满当当装了一车板子,也不知道究竟。”
  哪知这人嘴里还有半句未出,那旁大家伙已是纷纷循声而出,顺着这人所指的方向,抬头张望起来。
  “哟,还真是好大一车,估摸着少说也得可看着怎么不像是粮袋;方方正正的也不能买这么些个箱笼回庄子?”转身瞧了瞧这旁的。再看了一眼那头几个老佃户,俱是满脸的茫然无措。
  直到牛车行过桥面,才发现是整整一车的木头箱子:“秦老三你这又是打哪儿回来,怎么带这许多破木箱子?”
  “什么破木箱子,这是东家特意寻人做得的正经蜂箱。”忙又抬手招呼了众人一旁说话,停稳了牛车才低声告诉起来:“不过这事可不敢往外头说去!大家伙也都瞧见了,就年前那几家得了寄养名额的贫户。如今还让没选上的人家瞪直了眼睛。”
  回头再示意了自己才载来的这一车,不禁加重的语气,补上一句反问道:“大家伙仔细想想,咱们庄上眼下已有朝过了二千亩,真要都摆够了养蜂的箱子。单这一年能出多少好蜜?又该让多少人家直勾勾地盯着咱们庄子?”
  连着两句,早在事前就听大管事亲口分析的重中之重,哪里还有敢大声喧哗的。忙不迭闭紧了嘴巴,连原先那几个大嗓门的妇人,也都压低了声量,追问一句:“那往后由哪家接手这养蜂的活计?”
  “这事一会儿大家帮忙卸好了车。就有蔺大管事粮库里交代咱们该怎么分工。只有一样,那旁正忙着搭建棚舍的工匠们,并不知晓咱们庄子运了这许多木箱子来。就是为了养蜂用的,所以一会儿大家伙也莫要与他们。”
  “省得,省得,回头咱们粮库里去。让孩子们小心守在一旁不让人看出究竟来,也就是了。”
  “这主意好,索性我去库房里寻些草甸子来,统统给它们盖个严实,保证不翻开了瞧,绝迹看不出破绽来!”另一旁更有人小声提议道,在众人的一致认同下。这边蜂箱的隐秘事宜就被就此定了下来。
  说来这庄子里不能往外说的事,何止一两件,漫说大家伙都是深有感触,就连佃户家的孩童们也早学会了三缄其口。对于外人的警惕皆是由年前的一桩意外而起。
  原先,庄里佃户们的小日子愈发的滋润了起来,后进那六家还不曾全都搬入,自是每日来回忙碌。虽说这般的情形与最初前来的那五家大致相似,然而却因年头尚浅,又都是真正的一贫如洗。而今得了这天大的良机,自是压不住心头喜悦,哪能不沾沾自喜,与人夸耀起庄中的一切。
  倘若单以工钱、伙食而论倒还罢了,只是无意间说起了每逢年节东家给与的种种额外之物,怎不叫那些未被选入的人家,又是羡慕又忍不住是满腹的不甘。
  人心就是这般,不患贫患不均!原先围住在一处的贫户,各家的情形都差着不多,而今仅有这不到三成的人家,突然好似一夜之间脱胎换骨成了温饱有余的人家,也就不可避免红了一些人的眼。
  别看甘霖镇已是空了一小半之多,可偏居一角的赤贫户却是足足留下了八九成。漫说是根基了,他们就连变卖了资产,打点行装上路的盘缠也无从可寻,又何来移居别处一说?
  正因如此,才尝到了甜头的佃户自不知触动了旁人的心思,还在滔滔不绝念叨着庄内的种种好处,却不知已让往日旁人的艳羡,随之将不甘转化为了妒恨。
  果不其然未出两月,那六家便不约而同求到了吴管事面前,想能否搬入庄里来住,即便只是简单搭个草棚子也使得。只求早已离了那一片地界,才是要紧!
  直到此刻,仍不知所以然的六家佃户,还无法相信正是因为平日自家的随口夸耀,为其惹来了众怒。直到暂时栖身在河岸对面,那条林带里遗存下来的几间残破旧屋中,围坐一起的六户佃农,才算真正地踏实了下来。
  也经由此番的教训,让他们深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