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衰一看没辙,只能找晋文公做赵姬的思想工作,可是晋文公当即表示非常为女儿的选择骄傲。而且晋文公即刻宣叔隗母子入朝,册封叔隗为赵衰内子,立赵盾为赵衰嫡子。
板上钉钉,这事就这么定了。
要说晋文公不为女儿赵姬心痛,是不可能的。赵姬流落民间多年,晋文公将她嫁给赵衰,本来就希望对她是一种弥补,弥补当日没能好好照顾女儿的愧疚。谁能想到女儿会心甘情愿做出要做小妾的决定?可是既然女儿嫁给了赵衰,还做出了这样的决定,他也只能支持。
要说赵衰的儿子赵盾,此时年方十七岁,行动有礼,不但精通诗书,而且善于骑射。基本上赵盾算一个文武全才,所以深得赵衰喜爱。赵姬日后所生的儿子赵同、赵括、赵婴,都比不上赵盾的才干。
而赵盾日后的所作所为,也深刻改变了晋国的命运,同时改变了赵氏一族的命运。
晋文公决定大赏功臣,这封赏有三个准则,跟着流亡的大臣,那是头等功臣,接下来分别是送款者和迎降者,其中各等又有分别。
第一等功臣里狐偃、赵衰功劳最大,依次分别是狐毛、胥臣、魏犨、狐射姑、先轸、颠颉等人;第二等功臣是栾枝、郤溱功劳最大,接下来是士会、舟之侨、孙伯纠、祈满等人;第三等是郤步扬、韩简功劳最高,接下来是梁繇靡、家仆徒、郤乞、先蔑、屠击等人。
这些功臣,有封邑的扩大封邑,没封邑的赏赐封邑。
晋文公的赏赐很公平,也很实际。
鞍前马后辛劳多年,如今到了晋文公感谢这些功臣的时候了。
晋文公特地送白璧无双给狐偃,来报答当日投白璧入河的事迹。
而冤屈而死的狐突,晋文公在晋阳马鞍山为狐突立庙,后人称其为狐突山。
已经很全面了,可是晋文公还是害怕还有什么事情忘记了。
晋文公命令传召全国,如果还有遗忘功劳没册封的大臣,可以自己来说。
你别说,还真有人前来质问晋文公。
此人正是壶叔。
壶叔老大委屈,从蒲地出奔就跟随晋文公,四方奔走,脚都走裂了,而且每天起早贪黑,不得安寝。现在主公分封从亡之臣,为何没有自己?难道自己做错了事情?
晋文公倒没有生气,他仔细为狐突解释道,“寡人分封的确分了等级,凡是用仁义道理开导我的人,受上赏;为我出谋划策,让我在诸侯之间不受辱的人,受中赏,身体力行保护我的人也受中赏。所以这次封赏的原则是,上赏赏德,次赏赏才,最后赏力。奔走劳苦,匹夫之劳,又在其次。等到三赏过后,就轮到你了。”
原来晋文公这实行的是绩效工资,谁的功劳大,要看付出的劳动效果如何。
壶叔非常惭愧的告退了。
可是还有人心里不服气。
魏犨和颠颉,都觉得自己勇猛过人,而赵衰和狐偃不过是一介文臣,凭什么就在武将上面?他们杀敌了吗?他们流血了吗?
魏犨和颠颉经常为此口出怨言,但是晋文公念及以往功劳,毫不在意。
第三十三章 狷介者介子推
晋文公真正得到晋国人民群众拥护,大封有功之臣。
有人欢喜有人愁,有人不平有人忧。
可是也有这样一句话,世间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功名利禄,于我如浮云,那分封何人,官升几级,便不能令我心忧。
晋文公身边还真有这样的人,他便是当日割股奉主的介子推。介子推为人狷介,也就是为人洁身自好,不与人同流合污。当日介子推能舍身奉主,可见对晋文公一片忠心。但是在黄河边上,狐偃因为晋文公丢掉了旧东西而故意要辞职,引得晋文公发誓不背负功臣,深为介子推不齿。
在介子推心里,忠于晋文公就是愿意和他奔波出行,面对危险,这不需要任何利益引诱。假如是为了什么,比如升官发财,荣华富贵,那就太庸俗了。而且风险太大,谁能担保晋文公一定成功?晋文公的亲爹和亲弟弟都满世界追杀他,要是为了荣华富贵,那不如趁早找别人。
可以看出,介子推是真正的理想主义者,纯粹的感情支配他的行动。
低级趣味根本不能奈何介子推。
所谓狷介,出淤泥而不染,绝不与卑浊同流合污。
所以当所有的大臣为了分封打得头破血流,腹诽不已,浑然忘记了自己都做过什么伟大事业的时候,介子推在第一次朝拜之后就已经飘然离去。
他也没有那么多钱,干脆回家每天织草鞋,贩卖草鞋,侍奉老母。
虽然清贫,但是他固守清贫。
君子固穷。
介子推倒很有颜回的风范。
其实越来越丰富的物质世界往往让人迷惑,分不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么,越来越得不到满足。数不清的人为了房子、车子、票子去奋斗努力,钱成了现代人最大的奋斗目标。但是忙碌之余,内心却往往荒漠一片。
简单生活,内心却往往收获更多的满足,因为精神的收获总是最强大的。
晋文公每日大宴群臣,繁花锦簇之际,人来人往,见不到介子推晋文公居然把这事儿也忘记了。
曾经在最困难的时候,割下大腿的肉给晋文公吃的介子推,被遗忘了。
可是总有人心怀不平,介子推的邻居解张看到晋文公张贴的榜文,说是寻找没有分封的有功之臣,解张知道介子推曾经不顾老母和晋文公奔波流离,于是把这消息告诉了介子推。
谁知介子推淡淡一笑,并不回应。
老母亲满头华发,叹息道,“儿啊,你跟着晋文公效力了十九年,连腿上的肉都割给他吃了,难道还不值得他封赏你吗?你就去要个封赏,哪怕他给你一些粟米,也强过你每日编织草鞋如此辛苦不是吗?”
母亲总是最心疼儿子的,看着归来的介子推疲惫憔悴,母亲实在不忍心让他再穷困潦倒下去。
介子推正色对母亲说道,“先君有九个儿子,晋惠公和晋怀公为君昏庸,这是上天将晋国赐予主公的。难道我们这些做臣子的能够贪天之功为己有吗?那太可笑了。儿子虽然贫困,但是每日编织草鞋,自食其力,倒也心安。”
的确,晋文公能够顺利成为人心所向的晋国领导,有众人的支持,但是也有他自己的努力以及天时、地利的帮助。介子推所说的是他的心里话,虽然贫困,但是却心安。
这世上最难得便是心安。
家徒四壁,但是自食其力,只要心安,便是最大的财富。
母亲看着介子推,她明白儿子心意已定,于是说道,“既然你已经决定了,那我们就别留在这里了。不如干脆隐居深山,倒落得清净。”
介子推大喜道,“儿子素日便喜欢绵上高山密林,现在我们正好去那里。”
于是介子推由此在绵上结庐为家,奉养老母。
所有的人都不知道介子推何在,除了解张。
要说这解张也是个好打抱不平之人,眼看着介子推一介有功之臣,都混到深山隐居了,解张实在心有不甘。凭什么人家辛苦十九年,你们就这么轻易的把人家忘了啊?看来你们真是记性不好,忘得还挺干净。
解张一时气愤,居然就作诗一首,投递到了晋文公张榜的地方。
有司收录此诗,不知所以,将这首诗献给晋文公。
这一日晋文公处理国务,展开看时,却见上面写着:
有龙矫矫,悲失其所;
数蛇从之,周流天下。
龙饥乏食,一蛇割股,
龙返于渊,安其壤土;
数蛇入穴,皆有宁宇,
一蛇无穴,号于中野。
晋文公一看这诗顿时心内一惊,这龙当然说的是自己,流离失所的蛇,可不是介子推吗?
介子推,介子推,回到晋国之后,他怎么就不见了呢?
不是,不是他不见了,是自己忘了介子推。
好糊涂!
晋文公心里充满了懊恼和后悔,立刻召见介子推。
可是介子推,他真的不见了,没人找得到他,连他家里的老母亲都消失的无影无踪。
晋文公更加急迫了,命人速速寻找。
终于,有人找到了介子推的邻居解张,解张进宫,将此事来龙去脉告诉了晋文公。
晋文公感激解张实情相告,拜解张为下大夫,亲自前往绵上寻找介子推。
一到绵上,晋文公但见青山高耸,白云片片,隐隐有飞鸟的鸣叫,果然好个隐居之地。
晋文公命令手下寻找介子推,可是还是遍寻不见。待问及绵上居住的几个农夫,都说是曾看见有一个男子背着老太太来到此地居住,但是此山广大,到底在何处便不清楚了。
接连几日寻找不到介子推,晋文公逐渐恼怒了。
因为他已经不再是那个流离出奔的世子重耳,他是晋文公,是晋国最高领导。
现在兴师动众要感谢一个大臣,居然找了几天没见人?
这君侯的颜面何存?
愤怒袭击着晋文公的心,他居然对解张说介子推躲着不见面,是有多恨自己啊?早知道他介子推是一个孝子,现在就命令放火烧山,看到时候他肯定会出来的。
晋文公一说这话,魏犨特别兴奋。
魏犨是在这次分封大臣之中不满意的一位,而他的牢骚晋文公只当没听见。现在一个失踪的介子推居然让晋文公抛下国家大事不问,跑到绵上这荒山野岭的地方一住就是几天,就为了见到介子推,魏犨早就心里酸溜溜的了。
既然领导发话要烧山了,还客气什么?
魏犨说大家都有功劳,凭什么就介子推牛哄哄啊?等他出来看我怎么埋汰他。
晋文公一声令下,手下士兵开始烧山。
开始青烟袅袅,后来火势熊熊。
大火一烧三日不息,这绵上的青山硬是给烧成了一座火山,一座荒山。
可是介子推,没出来。
没人看见介子推。
都知道介子推就在这山上,但是放火烧山,也没看见介子推出来,那只能有一个结果:介子推在这场大火中光荣牺牲了。
最后火熄的时候,一直等待的纵火犯晋文公也傻了,人呢?介子推呢?
晋文公命令手下赶紧寻找,这次找到了介子推。
介子推和老母亲抱在一起,死在了柳树之下。
那一刻,所有人的心都揪在了一起。
谁都知道受封是好事,可是一个人为了不受封宁愿烧死,包括自己的母亲,还有人怀疑他是沽名钓誉之徒吗?
晋文公泪流满面。
其实非要寻找介子推,非要封赏介子推,不过是晋文公自己为求心安。如果心里尊重介子推,就应该不为难他。可是一国君侯晋文公,如何能让自己颜面扫地?所以最终,介子推死在了绵上。
小民也有小民的尊严,有不能被扭曲的志愿。
即便是死,也不能改变我的心意。
狷介者介子推,从不改变自己的理想。
晋文公命令将介子推和母亲安葬在绵上山下,并且立祠堂祭祀他,环绕绵上的田地,都被作为祭祀之田,并且改绵上名为介山,为了纪念介子推。
或许介子推的死,才让晋文公学会了尊重他的心意。
放火烧山的日子,正好是清明时节,晋国百姓可怜介子推的苦难,一个月不生火,后来逐渐减少到了三天。而清明节之前一天,便被定为寒食节,那时候家家户户门前都插着柳树枝条,为介子推招魂。
晋文公分封诸臣已定,在国内任用贤臣名将,减少刑罚赋敛,通商各国,晋国逐渐安定下来,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
晋国安定了下来,周襄王派太宰周公孔和内史叔兴,对晋文公进行了晋侯的分封仪式。这也是周天子拉拢诸侯的手段之一。既然各个诸侯国已经强大了,那只能分别拉拢。
周公孔来到晋国之后,查看晋国风土人情,特别是晋文公其人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回到周朝,太宰周公孔便进言周襄王,说晋文公此人将来必然是诸侯霸主。周襄王从此善待晋国,疏远了齐国。不知道曾经为失去和齐桓公会盟机会而懊悔的晋献公知道自己最嫌弃的儿子居然这么有本事会作何感想?
第三十四章 被告郑文公
郑文公自从臣服了楚成王,因为楚国不被中原诸侯所接纳,郑文公居然也从此远离各位中原诸侯,并且学习了很多楚成王的蛮横气质。
明白人都要为郑国一哭,好歹也是郑庄公这样一世枭雄的后代,为何如此拾人牙慧,甘心做人马仔呢?
楚成王之所以不被中原诸侯接纳,那是因为楚国地域偏僻,而且楚王这封号也是僭号,本来周天子就不待见楚王。但是实力雄厚的楚成王一直梦想着成为中原霸主,一〖TXT小说下载:〗心要和中原诸侯交好,就算是抢个盟主也偷着乐,郑文公对楚成王的模仿可谓画虎不成反类犬。郑文公和楚成王结交久了,非常羡慕楚成王睥睨一方的气势,逐渐也霸道起来。
滑伯臣服于卫国,郑文公就生气了。
凭什么你小小的滑伯要无视我们郑国?要知道我们郑国和伟大的楚国可是好朋友啊!
郑文公一怒之下,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