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书名:蓝印
作者:束青团
文案
小时候的匆匆一面,她叫他少爷。
外人说,是为了不坏规矩。
她穿着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印花裙子,宛若从古书中走下来。
再见到,她颠沛流离。
而他,独掌家中大权,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内容标签:都市情缘 情有独钟
搜索关键字:主角:印染,季末霖 ┃ 配角:戚枫,桑又……(随时添加) ┃ 其它:
==================
☆、楔子
七八月天气,是梅雨季,也是伏天。
这次下榻的小旅馆,不算大,倒还干净,独辟出来的一层,被他们一行人包了一半。标准间同住的是另外一位李老师,一个院的,不是很熟。
印染刚洗完澡出来,用着干净的布子擦着头发,乡下的小旅馆,几个学生借的老板的吹风机,排着队在等着吹。好在有无线,边打开电脑,收着那头学生兼保姆的桑又发来的邮件,特地加大加粗的字体,赫然然的提醒着她别忘了带礼物回去。
不经意地有了些笑意,回了句好,继续浏览着堆积下来的邮件。
“印老师,这个抹一抹,驱蚊的。”同住的李老师递给她一个小罐子,膏状的模样,抹着凉凉的。
“谢谢。”印染继续低着头浏览着邮箱,捡着些重要的标上了记号。冷不防的听到楼层里有很多人拖着箱子浩大的声势,蹙着眉问身边的人,“是我们的学生吗?”
李老师走到窗前,掀开了点窗帘,探了探视线,“不是吧,听老板说,这层楼好像还有其他学校的学生订的房,估计也是暑期采风。”
两个人都没有说话,继续听了会儿声音,确定是学生才放心。
“想不到这个村子地方偏僻,来的人还不少。”说话的李老师坐在印染的床上,对着这个全院上下公认的女神,毫不掩饰的散发着同性间的羡慕与赞赏。毕竟,这么年轻就被称为中国的和田惠美,各大导演争抢的影视服装设计师,实属难得,关键是,长得漂亮。
艺术专业从来不缺乏美女,像这种满足全院师生审美的美人,却还是少有。
“印老师哪里人?”
“祖上是通州。”印染微微一笑,关上电脑,边和身边的这位李老师聊天,说是聊天,更像是采访。
“江苏通州?难怪印老师生的那么水灵。”自古江南地出美女,外人眼中,显然的婉约和贤惠,就连话语间都带着温柔。
包里装着一套干净的床单被套,碍于生人,又怕落下矫情的口舌,印染想了想,停在箱子上的手撤了回来,只拿出了化妆包,瓶瓶罐罐的很少有美妆,都是些补水保湿的必需品。
有些老旧的空调发出呼呼的声音,打到了最低,制冷效果还是不是很好。
“我出去看一下学生。”印染随意的顺了顺还是湿答答的头发,犹豫着要不要借用一下吹风机,毕竟齐腰的头发能干,不是一会儿半会儿的事。
山里的空气,又是晚上,有种难以描述的新鲜,像是要下雨,有些闷,却掩饰不了不同于城市的清新。
就是,会有很多蚊子。
一个个房间,门推开又合上,偶尔遇见嘴角伶俐的学生,也会拉着她多聊几句,多半是抱怨周围没有大点的超市,条件艰苦。
这是她第一次带学生出来调研采风,没有任何的经验,或许是以前念书、工作,更多是一个人,现在做了老师,带着二十多号的学生,多少会有不习惯。
到最后,她都没有好意思开口,问众多排队等着的学生借吹风机。
典型的乡下小旅馆,走道里挂着洗过的白色床单被罩,黑漆漆的,有些阴森。脑子里记得那句晚上有雨,好心的把走廊上的窗户一一关上。
意外的时间,意外的地点。就连是怎样见到他的,她自己也说不清。
没有过多的修饰,他手里拿着一袋的矿泉水,像是电影里的画面,从黑幕里渐渐淡入,若不是有人叫了句季老师,她怎么也想不到,会在这遇见他。
他似乎没有留意到她,径自的拿钥匙开了门。
“印染老师,我们明天早上8点集合可以吗?”是领队的学生,拿着本子,礼貌的和她敲定着时间。
借着不是很亮的灯光,她留意着他停在门把上的手,更加确定他的身份。
季末霖,南京季家的大公子,家世显赫,印家祖上承蒙季家庇佑,这是她很小就知道的道理。
只是她怎么也无法料想,会在这样的小村落遇上他,还有,他的季老师身份。
“印染老师?”一旁的学生,有些迟疑的看着她,心里猜测着,是不是时间有点早,或者有点迟。
“嗯,好的。”回过神,掩饰着走神的尴尬,细心的提醒身边的学生,“早点睡吧。”
领队的学生,颇有些谨慎的看着站在门口陌生的身影,故意说的很大声,要是有什么事,他就在隔壁,说完,道了句晚安,进了隔壁的房间。
走廊又安静了下来,隐隐约约还能听到学生闲聊的声音,精神的很。
“季先生。”她开口,整个身子从挂着的白色床单被罩后面探了出来,站在空旷旷的走廊中间。
如果按照老一套的规矩,她本应该叫他大少爷,只是,在这种地方,老一辈留下的称呼,会不会有些违和。
“印小姐。”清清淡淡的声音,礼貌,却也疏远。
不算熟悉,甚至陌生的声音,简简单单的三个字,像是时间的光轴,退回到了久远之前,初见他时,自己不过是八岁小女孩。阴差阳错,染坊的那次见面,对她而言,又何尝不是天翻地覆。
这样算来,快二十年过去了。
他的样貌,气质,身高,早已没有了具体的概念,就连他的名字,也是季宅里的老人偶尔谈起,像是不存在这世上,生活的轨迹不同于他们这些普通人。
无从说起的这次相遇,匆匆道别,门关上的一霎那,蓦然的发现自己心跳快的有些吓人。
脑海中反复的出现他的名字,字字句句,无非季末霖。
雨水绵延,雾气似幻。
着有山城之称的重庆,虽是炎热,却不乏好风景。又是山上,湿湿漉漉的恍如世外桃源。
站在旅馆长廊下的两拨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季末霖身边站着几个打着伞的人,分不清是学生,还是老师。草草的几个人,更像是来旅游,若不是两行人有些交流,很难知道他们是来这采集植物标本。
不约而同的在躲雨。
“印老师,吃点东西吧,先垫着点。”同行队伍中一位男同学递了块猴菇蛋糕到她手边,印染笑着接过,一直握在手里,没有要吃的欲望。
她站在人群后面,一个很小的角落,如果不仔细分辨,很难看到她。
从这里,却很轻易的能看到他。
简简单单的侧脸,军绿色的短袖衬衣,卡其色的休闲裤,似乎和普通人没有什么不同,如果不是那个名字,这样的他,应该很容易淹没在人群中,最多,会有人称赞几句,文质彬彬,气质儒雅。
他似乎在和身边的人交代着什么,用手里未撑开的黑色雨伞,指了指前面的方向,不知是前面那座山,还是下山的那条路。
“印老师。”身边的李老师递给她一把伞,“估计等雨停是等不着了,趁着雨势小我们走吧,你撑这把伞。”
“谢谢。”她回过头来,跟着人群慢慢走到台阶,撑开伞,走下了长廊。
他似乎注意到了他们这群人的动静,顺带着就对视上了她看他的目光。
印染撑着伞走在学生中间,微微扬起一点的伞角,恰好露出站在旅馆前面的他们一行人。
只是普通的一个对视,若是平时,她一定会仓促的错开。现在,却像是被迷住了心智,所有的纷纷扰扰像是完全的褪去了,不禁意的就放慢了脚步。
雨水淅淅沥沥,把这个乡下的小旅馆四周都柔化了。
是鬼迷心窍,还是情不自禁。
“印老师,注意脚下滑。”说话的是身边的学生,好心的提醒着她。
“嗯,好。”她回过头,冲身边的人微微一笑,加紧了脚步跟上队伍。
这次到重庆,目的地是荣昌,作为中国为数不多的传统夏布纺织地,早年,这种传统手工技艺被国家列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只是工艺繁琐,效益又低,这些年近乎于消失的状态。
身边的学生闲聊着,一会儿见到好看的布,一定要带点回去。
雨势慢慢竟变小了。
山里的空气更加的清新,路边的树叶上都是湿答答的,还带着雨水。一行人一扫阴霾,有说有笑的,有人夸了句印染肩上的单肩包真好看。
“印老师,要是我没有认错,这是蓝印花布吧。”
印染顺着他们的话看下去,这个包包又称僧人包,上面是甲骨文的花纹,当初也是觉得布样很新颖买下来做的手工,剩下的布还做了个笔记本书套。
“学这行的,要是认错,说的过去吗?”李老师嘲着那位同学,手却不自禁的摸了上来,“这料子,要不说呢,蓝印花布越旧越美,这包有些年纪了吧。”
“还是上学时候做的,”印染顺带着收了伞,不顾周围人诧异的眼光,抖了抖伞上的水,整理好握在手里,“现在,大概六七年了。”
“印老师,要说您是穿越过来的美人我都信。”不知是谁在后面玩笑了一句,引的周围人纷纷起哄。
印染被他们说的有些不好意思,有些脸红的低下了头。
其实,这样的装束,在外人眼里是个性,是个人审美,对她而言,只不过是习惯。
家里面古训,女孩有女孩的样子,留着长发,穿着有些传统样式的衣服,就连鞋子,若是没有特殊的场合要求,她也是习惯绣了些花的布鞋。
的确,会有些不一样。
但她仍旧是不习惯,穿一些化工料子的衣服,总觉得不舒服。
她曾经去过一些地方,从南到北,甚至遇到一个村子里面,只剩下一台织布机,也会在途中偶遇一些专注于手工艺之旅的手艺人,还有一些就是关于手工艺设计与研究。
无论是哪种理由,哪种动机,有更多的人关注到这些人的存在,这些艺术的存在,都未必不是件好事。
就像现在,她跟在一群学生后面,忍不住用相机拍下这群学生的神情,是那样的专注,如同当年的自己。
印染想起了爷爷在时常说的那句“靠天吃饭”,节气,天灾……都会影响着这些传统手工艺。不同于机械化,甚至从手工艺人的角度,每一匹布都是独一无二,无法炮制。
“真该把这样的画面拍下来,意境太美。”李老师拿着相机照了几张,遗憾着没有拍视频的技术。
周围绿草环绕,雨后的山里,如画。
一位年过花甲的老爷爷,对着台上了年纪的织布机,反反复复的重复着同样的动作。安静,也祥和。
一天的行程在老人那句“不求发财,够生活”中结束了,印染将录音笔夹在笔记本放进包里,提醒着身边的学生别落下东西。再一回头,发现竟有几个学生真的买了些布料,正心满意足的放进包里,忍不住觉得好笑,也好奇是什么花样。
回旅馆的路上,她接了桑又打来的电话,说着上午戚枫导演的工作室联系到她,想邀请印染作为下一部电影的服装设计师。打电话来,是想听听当事人的意见。
“要不,我把他们的电影大纲给您发去,您看看再决定?”电话那头的桑又有些不确定,毕竟,这是很多人争破脑袋都得不到的机会。
印染把戚枫这个名字在记忆里过了一遍,国内炙手可热的新导演,强烈的现实主义风格,无数的镁光灯和嘉奖,她看过他的作品,也将他的电影中的服装作为案例授过课。
那头的桑又心有灵犀的察觉到这位印老师心思,忍不住提醒她,“我看过您的档期,下半年还是有时间的。”自从印染签约了学校,便推了很多的工作,在外人眼里,竟慢慢演变成了端架子,难请。
“他们有说什么时候开始吗?”
“大概九月份吧。”山里的信号断断续续的,简单的几句话,听的都不是很清楚。“要不您再想想,回头我再电话您?”
有几秒钟的沉默。
那头桑又认为又是信号不好,喂了几声,好不容易才听到了回应,难免抱怨,“信号怎么这么差。”
“不是信号差,是我在考虑。”印染如实说着,目光却落在路边的傍晚盛开的野花上,黄色的,星星点点的开在野草中,叫不出名字,颜色鲜艳的,让她觉得,可以用来做天然染料。
“我9月份恐怕有研讨会。”
短短的一句话,那头的桑又听完愣生生的静了几秒,毫不掩饰着惊讶,夹杂着不情愿,却又无计可施,再熟悉不过这个印老师的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