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来攻则固守,撤退则追击;白日陈兵耀威,入夜派小队人马偷袭扰乱敌营,使叛军不得安宁。叛军杯弓蛇影,时时严阵以待,官军却又偃旗息鼓;稍有懈怠,官军便又出兵侵扰,弄得叛军无所适从疲惫不堪,自乱了阵脚。
数日之后,郭子仪看时机成熟,与李光弼商议出战。军中将领都被召至中军帐听命,菡玉不在编制之下,不放心城门没个将领坐镇,自请留在城头看守。李光弼只觉好笑:“你可真是杞人忧天,我们只是一起去商量个事,还在城里头。史思明就算突然来袭,这几步路我们难道还来不及跑过来?”
她最近是有些心绪不宁,患得患失,每每做出些莫名其妙的事来,问她却又说不上原因。李光弼嘲笑她一番,也不勉强,留她在城门守着。
她登上角楼,望着脚下一马平川的广袤土地,未及延伸到天边,便被崇山峻岭阻挡。五月里山上已是树木葱茏,那山远远看去便是深浓的黛色,轮廓并不清晰,灰蒙蒙的分不清哪个是山头,哪个是云峰,仿佛天与地连在了一起,到那里便到了尽头,山那边已是另一个世界。
角楼上的哨兵看她望着远山呆立半天也不动,小声问:“少尹,那边也会有敌军来么?”
她回过神,才发现自己看的是西面的太行山,而史思明在东南。她摇一摇头:“没事。你们小心看守,切莫懈怠。”转身下楼,刚走到楼梯口,哨兵忽然喊道:“少尹,那边真的有人来了!”
菡玉立即回角楼上,顺着那哨兵所指之处看去,果然有数骑从西南面向恒阳而来,远远看去只是几个移动的小黑点。
哨兵问:“少尹,要不要禀报大夫?”
菡玉举手制止:“先不用,只有几个人,不足为惧。且看是什么人。”
不一会儿那几骑到了城下,领头的是名武将,带几名士兵和禁卫,中间拥着一名宦官,竟是皇帝又遣中使来旨。菡玉忙命开城门,亲自将这一行人迎进城来。
那名武将先自报来历:“末将乃西平郡王麾下属将,王思礼将军之副。陛下遣使经潼关,事关重大,王将军担心有失,特命末将护送。”
菡玉略感疑惑。中使有禁卫保护周全,王思礼还另派副将跟随,难道是机密军情?但若真像这副将所说事关重大,为何只派这几个人?要说是怕暴露行踪被叛军截获,这几个人却又都是官军装束,毫不掩饰。她看一眼那名宦官,觉得有些面熟,应该是以前在宫里打过照面,但又想不起来究竟是哪处。
因问:“是什么要事,如此大费周章?”
副将摇了摇头,似乎很是无奈:“陛下有新的部署。”
菡玉追问:“新的部署?难道是要调兵遣将么?”
副将重重叹了口气,面带忿郁:“将军有所不知,都是朝中奸……”想细说与她听,旁边那名宦官却朝他使了个眼色。副将便改了口,正色道:“敢问大夫何在?待中使宣过旨将军便知道了。”
菡玉按下狐疑,引他入城:“二位大夫正在商讨军情,请随我来。”中使就在她近旁,因顺口对他道:“大官请。”
中使回了一礼:“有劳少尹。”
原来这宦官认识她,副将却只当她是郭李麾下将领,那句未说出口的话不知是否就是这原因。她只当不觉,领着两人到中军帐,郭子仪等刚商议完毕,将领们三三两两的走出帐来。
李光弼走在最后,只注意到她,笑着向她招手道:“菡玉,史思明没趁我们不在城上时偷偷来袭罢?”菡玉正要向他引见中使二人,他又接着说:“他今日不来,以后可就不一定有机会了。我们准备明日一早出战。”
一旁副将突然插话道:“大夫要出战史思明,恐怕是不行了。”
李光弼这才注意到菡玉身后两人,一人面生,一人还是宦官。菡玉解释道:“小弟刚刚在城上巡视,正见到中使从西面来。这位是王思礼将军副将,奉王将军之命护送中使。”
副将向李光弼行礼,李光弼问:“将军方才为何说我不能与史思明一战?”
副将道:“这……大夫如有决心,也未为不可。大夫先听过陛下旨意再定夺罢。”
中使这才取出一只明黄锦袋来,里头装的便是皇帝的亲笔手谕,却不是正式的圣旨。李光弼连忙将中使引进中军帐,与郭子仪一同跪接了手谕,拆开查看。
皇帝的旨意却是大大出乎二人意外,竟要他们放弃河北诸县,回军援助哥舒翰攻取陕郡,进而拿下洛阳。
安禄山在洛阳称帝,洛阳周围集结了他十余万主力,来势汹汹,朝廷若不是有潼关屏障,早就被他踏平西京。潼关纵有哥舒翰坐镇,暂时也只能被动防守。如今要哥舒翰放弃潼关守备主动出击,岂不是以己之短攻彼之长,以卵击石。而郭李二人在河北还未打牢根基,与史思明胜负未定,此时挥师西去,叫史思明追在后头打,能不能帮上哥舒翰的忙还不好说。
李光弼看着郭子仪,他面色坚毅,食指望谕旨上一敲,断然道:“陛下决不会如此糊涂,定是有小人唆使。”
副将叹道:“不瞒大夫,这的确不是陛下的主意,而是右相一力坚持,说陕郡只有崔乾祐四千羸兵,光复陕郡可使潼关不必直面敌军,京畿更安妥。”
李光弼怒道:“一派胡言!陕郡无险可守,就算一时光复,安禄山再来袭,还不是即刻又能打到潼关脚下!为那崔乾祐四千羸兵,不知要搭进去多少官军!而且咱们这边好不容易等到时机可重创思明,就此放过,待他喘息过来,又是一支劲敌。”
郭子仪道:“史思明当然不能放过。好在陛下只给手谕,未立下圣旨。你我当上表细数利害,希望陛下能改变主意。”
副将赞道:“大夫英明!只是陛下远在京师,二位大夫上表或许能让陛下改了这回的策略,但终比不过有人日日在陛下近侧。”
李光弼忿然道:“以前陛下隆宠安禄山,安禄山却举兵反叛,陛下犹不警醒,仍宠幸佞臣听信谗言!可恨将士们在外用鲜血打下的江山,都被那些奸佞小人断送了!”
副将上前一步道:“末将有一策可保长久安宁,不知当讲不当讲。”
郭子仪道:“请讲。”
副将却低着头不说话了。倒是那宦官,眼角瞄了菡玉一下。
李光弼道:“这里并无外人,将军但说无妨。”
副将仍不言语。菡玉心里已明白了几分,对郭子仪、李光弼拜道:“下官先行告退。”自行退出帐外。
她到城门转了一圈,各将领都已归位,四处严防,也没有用得上她的地方。她自己也是心神恍惚,心思全不在此处了,便又缓缓踱回自己住处。
郭李二人与副将中使密议出什么结果不得而知。第二日,郭子仪仍按计划出战,与史思明战于嘉山。官军在恒阳休整了十余日,精力充沛,而叛军近来不得安生,疲惫不堪,官军人数又是叛军双倍,再度将史思明打得大败。其麾下五万军队,三万被歼灭,一万被俘虏,仅余万人。混战中史思明自己也被一箭射落顶盔摔下马去,散发赤脚步行而逃,夜里官军退后方逃回军营,再度缩回博陵不敢出来。
菡玉负责看管被俘的叛军,一万多人根本没有监牢可关,也不能让他们进城。看押的士兵全都刀不离身,唯恐这些降兵生事作乱。
菡玉上次安置赵郡降兵不过四千人,都是伤兵残将,又在赵郡城内,只带了五百人看管。这回要看着一万身强体壮的胡兵,两千人也只刚够把他们围一圈。黄昏时蚊虫多了起来,安置这些胡兵的营帐还没有着落。菡玉催了几次,饭食也没有送来,一万人都饿着肚子露天站在东城门外,怨声渐起。
菡玉怕这样下去真的生出事端,便去向李光弼请示多派人手看管。李光弼正在南门处,刚调来两千人,另一名将领也来请求增援,说天黑前来不及挖完,李光弼便把这两千人先给了那名将领带走,另外再调人手给她。
菡玉顺口问了一句:“什么东西要在天黑前挖完?”
李光弼不答,只说:“你这段时间辛苦一点,好好看着他们,过一会儿就没你的事了。”
菡玉应了一声,带着新调的两千人从南门出去,准备从城外绕到东门去。出了南门,就见西南方向聚了许多人,远远的看到那边隆起几个土丘。她命身后士兵停在原处待命,自己走过去查看,竟是好几千人在掘一个大坑,土丘正是坑里掘出的泥土堆积而成。
她顿时明白了,立即回头。李光弼还在南门口,见她急匆匆去而复返,面色沉郁,料到她已看见了,叹了一口气,转过身来等着她走近。
满腔责问的话语,开口却一句也说不出来,半晌只问出一句:“没有别的办法了么?”
李光弼道:“菡玉,上次处置赵郡降兵,大夫听了你的建议没有为难,但这次不一样。他们是胡兵,是安禄山的部下,不是被逼降贼的郡兵,他们不会真心归顺我们。”他顿了一顿,看她面色并未缓和,轻声道:“凡守城者以亟伤敌为上,我们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菡玉闷闷道:“我们并不是在守城,我们打了胜仗。”
李光弼道:“现下史思明虽然败退,但局势仍是安禄山占上风,整个战局官军是守方。这一万人不能放回去,留下来我们又得养着,还要时时提防他们作乱反戈,眼下我们还没有这个余力。”
菡玉沉默片刻,问:“这是郭大夫的决定?”
李光弼道:“是。大夫并非不仁德,只是……”
菡玉打断他:“我明白。”郭子仪治军为人并不狠辣,但他去年年末于静边军大败大同兵马使薛忠义时,就将俘虏的七千骑兵全部坑杀,这次当然也不会手下留情。“郭大夫现在何处?”
李光弼正色道:“菡玉,你要做什么?”
她扯动嘴角一笑:“我知道这件事没得商量,只是想尽量避免恶果。”她想了想,“师兄,这事还要劳烦你去跟大夫说说,能不能把这一万人分批在不同地方处决,不要全聚在一处。”
李光弼问:“为何?”
菡玉道:“一万人坑于一处,怨气太重,恐生变数……此等怪力乱神之事,我去跟大夫说怕他不听,所以想麻烦师兄一趟。”
李光弼与她一起师从方士,又亲见师父以莲藕为她做身,对神异之事早就见惯,便点头答应:“这没问题,我也可以做得主,只是多挖几个坑而已,届时告知大夫一声便可。”
菡玉勉强一笑:“多谢师兄,那我回去了。”
李光弼见她神色落寞,想安慰她几句,又无从说起。“菡玉……你就别过去了,我另派人督责看管就是。”
菡玉心想自己既无能为力,避开了总比眼睁睁看着一万多人被坑杀好,眼不见为净,便点了点头。李光弼命别的将领顶替她看管俘虏,自己带着菡玉去见郭子仪。
郭子仪正在写上报朝廷的奏表,看见李光弼进来,便拿起来问他意见。李光弼看了看,提议道:“陛下听信谗言促哥舒翰出关,便是有急于求胜之心,不甘被动。大夫只说咱们据守河北可断绝范阳与洛阳信路,摇敌军心,恐陛下不为所动。不如请引兵北取范阳,覆贼兵巢穴,质其妻子以招之,使贼内溃。如此变守为攻,陛下或愿采纳。”
郭子仪道:“此计甚好。”回座上将李光弼所说加入奏表中。李光弼又建议分批分地坑杀俘虏,郭子仪也都同意。不一会儿写好了奏表,再与李光弼阅览,二人商量确定,各自署上名,封入招文袋中。郭子仪道:“明日一早我便派人送往长安。”
菡玉上前请命:“大夫,下官愿担此任。”
此言一出,郭李二人对视一眼,神色都有些异样。李光弼转身问:“菡玉,你是想回京师了么?”
菡玉道:“我本是京兆府吏,奉命前来宣旨,逗留三月本已不该。如今官军大胜,河北稳定,菡玉愿为大夫回朝献捷上表,顺道请解旧职,名正言顺地来大夫麾下效力,都正便宜。”
李光弼看向郭子仪,郭子仪微微一笑,坐下不语。李光弼快走两步,拉了菡玉到门边,低声问:“菡玉,我只问你,你回朝是为公还是为私?”
菡玉心中立时明了,转开眼去:“原来师兄是担心我去告密。”
李光弼道:“那我问你,你和那杨昭,是否确无情弊?”
她不意他会如此直接了当地问出来,一时不知如何作答,只垂下眼去。他苦笑道:“原来你这月余来一直挂念的朝中故友就是他。”
她小声道:“我只是……不想他死。”
“他死有余辜!”
菡玉惊抬起头:“师兄,难道你……你答应了?”
“我当然没有答应。哥舒翰都不肯,我怎么会答应?”他语气稍缓,“但是谁知道除了哥舒翰、大夫和我,他们还去游说过谁?安禄山以讨杨昭为名举兵,天底下有几个人不恨他、不想他死?”
菡玉讷讷道:“那只不过是个幌子。”
“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