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知道!”王鹏响亮地回答。
“那你解释一下前四句的意思吗?”小婉问道。
“可以。生育子女,若是只知道养活他们,而不知道教育他们,那是做父母的失职;老师教导学生,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艺,更重要的是教导学生做人处事的道理。使学生能够与人和睦相处,做事有方法,活得健康愉快。因此对于学生一定要严格要求,不能懈怠,这样才能严师出高徒。”王鹏挺着小胸脯,声音洪亮。
“回答的非常好!王鹏,你先坐下。”小婉立即给予极高的评价,然后又看向其他人,“你们还有什么需要补充或不同意见的?”
“没有。”下面异口同声地回答。
“这个小子,难得有认真的时候。”看到儿子如此出息,王守拙捻须微笑,王夫人心里也是啧啧称奇——小家伙平日上课,屁股就跟长了刺似的,没有不动的时候,现在却老老实实,坐有坐相,站有站相,难道安静一次。
“好,我们现在学习下一节,大家跟我一起念,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小婉示意大家把课本打开,然后跟着她一起念书,屋里顿时响起了朗朗的读书声。
王守拙轻轻拉了王夫人一把,二人来到声音不虞被屋里人听到的地方,轻声说道:“我们走吧。”
“不进去看一看?”王夫人诧异道。
“如果我们进去,就只能看到她们穿的是什么衣服,行的是什么礼,哪有现在看的这么真实?”王守拙笑道。
“官人说的是。”王夫人点头道。
屋里的小婉也陡然间心情松快下来,刚才王守拙等人一来到窗户旁,她便感应到了,现在总算是结束了。
第一卷 乱世 第五十节 送人
张杨氏终于进城了,小婉这才觉得轻松了许多,李氏虽然老成,但她自居仆佣身份,许多事情也是非请示,不会擅自作主。
“小婉,你怎么了?是不是最近太累了?”张杨氏发现这几天小婉的精神似乎不太集中,经常在上课的时候睡着,而且经常凝思苦想,似乎是很愁闷的样子,便开口问道。
“娘,我没什么事。”看到张杨氏一脸关切的样子,小婉便笑着回答,免得她担心。
自从囡囡和绣娘回来之后,学堂上又多了两个小鬼,更加的热闹了,其实搞定这些小孩子是很容易的事情,而且张陵也可以担负起班长的责任。令小婉焦虑的是张氏糖坊已经有断货小半个月了,可张仁还是没有消息,听商旅们说,现在南方也不太平,几个反王打来打去的,有不少商路已经中断了,听说有的反王还派兵洗劫过往的商旅,她真的很担心……
“小婉。”
张杨氏当然看得出她满腹心事,而且也大约猜得到是为了什么,因此宽慰道:“张仁军旅多年,应该知道如何趋吉避凶,就算是财货有些损失,人必定平安无事,你就不要担心了,只要有人在,万事皆可为。”
小婉点了点头:“娘说的是。”
回到学堂,几个小家伙正认认真真的练习大字,小婉教给他们的是仿宋体字,比较而言,这种字体学起来很容易掌握要点,而瘦金体相对来说,就比较细腻了……好吧,小婉承认,她是觉得教仿宋体更容易。
“王鹏,写得不错,要继续努力!”小婉挨个看去,发现王鹏的进步还是非常大的——这皮小子刚来时,写的几个字惨不忍睹,但静下心学习后,进步却是非常快速。
“老师,我写得好不好?”王茹赶忙将她写的字举起来。
“好,王茹也写得好,你们今天表现好,我就多给你们讲一段故事。”小婉见他们一个个都举起了自己的大作,连忙转移他们的注意力。
“耶!老师万岁!”几个小孩子兴奋地喊了起来。
“嘘!”小婉下了一跳,轻声喝道:“你们几个不要命了?这‘万岁’是随便喊的吗?”
几个小家伙立即低头做承认错误状,小眼珠子却转啊转的,也不知道又在琢磨什么。
“张陵,我每天都看你在这儿抄啊抄的,抄什么呢?”小婉目光随意地一扫,发现张陵案头有一摞纸,顺口问道。
“抄故事。”张陵答道,将那摞氏递过来。
“嘿,你抄这个做什么?”小婉翻了一下,却是她每天讲的西游记故事,其实小婉在课堂上一边讲,一边自己记录,却没想到张陵也有这个心思。
“婉姐,我想将这些故事抄录成册,将来拿出去印成书,有更多的人可以看到这部小说。”张陵老老实实地说道。
“好啊,那以后你就负责记录。”小婉大略地翻了一下,张陵用的是仿宋体,写得相当不错,而且内容很很完整,基本上没有错漏。
“嗯。”张陵点点头,脸上露出兴奋的表情,似乎能够听到她一声表扬,已经成了一种荣幸。
“小姐!”门口传来李氏的声音,小婉吩咐小家伙们用心练字,然后来到外面,随手将门关上。
“什么事情?”小婉问道,如果不是什么急事,李氏是不会来学堂打扰的。
“衙门的孟大人过来了。”李氏说道。
“那快请到厅上。”小婉说道。
孟师爷来到厅上,依然是白水侍候,他倒也喝习惯了,“夏小娘子,我这次来是给你送几个人的。”
送人?
小婉略一思索,顿时眉开眼笑,“孟大人,是懂得雕版印刷的人吗?”
“是啊,我回去帮你查了一下,还真找到几个在杨州书局里干印刷的人,我已经让人将他们带到前面了,有什么事情你直接跟他们说,我就先告辞了,衙门里还有公务。”
“那就不多留您了,谢谢您百忙之中还想着这件事情。”小婉一直将孟师父送出店门,才回到店里。
六个衣着陈旧,年龄不等的人站在那里,脸上的表情惶恐不安,看到小婉站在他们面前,一个个手都不知道放哪里合适。
一名店伙搬了一张凳子请小婉坐下,小婉目光扫了他们一眼,问道:“你们都是印刷工,对制作雕版熟悉吗?”
在她面前,当然没有这些人的座位,而且就算是给他们拿来凳子,恐怕他们坐得也不安生,六个人惴惴不安地站在她面前,相互推搡了一会儿,一个年纪最长的被推出来回话,他恭恭敬敬地道:“回禀小娘子,小人会制作雕板,他们都可以熟练的使用雕板,进行印刷。”
“你叫什么名字?”小婉问道。
“小人名叫陆大有。”那人垂首答道。
小婉点点头,沉吟了一会说道:“陆大有,我有一样技术……也是用于印刷的,比雕板印刷更好使,可是这项技术除了我,再没有别人掌握,我有心将它传授给你们,只不过……”
小婉说到这里,突然停下,大眼睛看着陆大有等人,微笑不语。
陆大有十分机灵,他低下头想了想,当即跪了下来,道:“小人千里逃难,食不裹腹,衣不遮体,若是府上不弃,小人愿签身契,供府上驱使十年。”
此言一出,另外五人也立即反应过来,当即跪下来随声附和。小婉点点头,对这几个人的反应大感满意——倒不是她才有了几个钱就为富不仁,她要传授给这些人的正是活字印刷术,这门技术在宋朝时才成熟,而在隋唐时期,使用的却是雕版印刷术。
在这个时代,没有专利法一说,要想让这些人听话,避免尽早地泄密,掌握他们的身契是最好的手段,有身契在手,这些人的命运就控制在她手里,一旦泄密,打生打死就由她作主,就算是官司到了衙门也不怕。至于年限问题……只要签下了这种契约,除非主家太不成话,否则多有逾期者。
第一卷 乱世 第五十一节 归来
在古代,工人和商人都是身份低微之人。所谓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就算是农民,也比工人和商人的地位高。而且这些印刷工在城市中,无田无产,一旦失业,全家都要喝西北风,生活极不稳定,故此小婉略有表示,这些印刷工便表示愿意投靠,倒是免了她一番口舌。
“张忠,你先将那这几位带下去安置一下,回头带陆大有找我。”小婉吩咐道。
雕版印刷术始于隋朝,兴于唐朝。但是,这种印刷术有着十分明显的缺陷。首先,刻版费时费力费利,一旦刻错一个字,更正起来十分不易;其次便是大批书版印刷不易,而且常会因为变形、虫蛀、腐蚀而损坏。
而活字印刷术正好避免了雕版的不足,只要事先准备好足够的单个活字,就可随时拼版,大大地加快了制版时间。活字版印完后,可以拆版,活字可重复使用,且活字比雕版占有的空间小,容易存储和保管。这样活字的优越性就表现出来了。
当然,如果一本书只印二、三本,那不算省事(还不如抄呢),如果印成百上千份,工作效率就极其可观了,不仅能够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印刷的速度和质量,比雕版印刷要优越得多。
第二天,陆大有穿得一身光鲜来到内院外面请见小婉。小婉也没让他进内院,直接带他到帐房——这里面大多时间都是她和张陵使用,倒也没有别人。
“陆大有,可还习惯吗?”小婉问道。
“习惯,习惯,小人多谢小娘子洪恩!”陆大有连连致谢,倒弄得小婉有些不自在。
“你能做这个吗?”小婉取出一个小物件递给陆大有。
“这是什么?”陆大有愕然问道。
“这个叫做活字。”小婉将一瓶墨水和一张纸推过去,陆大有倒是挺聪明的,他将那活字蘸上墨水,然后在白纸上按下——一个汉字就跃然纸上。
看到陆大有眼中开始冒光,小婉十分满意,这说明他不会是一个尸位素食的人,她又取出几枚自制的活字,将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的优劣对比,以及胶泥活字的制作方法跟陆大有说了一遍。
“陆大有,你来制作活字有没有问题?”小婉问道。
“没有,但我需要场地,这店里恐怕不太适合。”陆大有说道。
“在药王坪有场地,你明天带那五个人过去,收拾出一块地方制作胶泥字,我希望尽快看到成品,有什么需要,你可以跟张管家提。”小婉吩咐道。
“是,小人一定尽心尽力。”陆大有应道。
“家里都安排好了吗?”小婉又问道。
“都安排好了。只是……”陆大有脸上突然显得有些犹豫,吞吞吐吐的欲说还休。
“什么事情?有话你就说吧。”小婉问道。
“小人膝下有一女,年方十五,颇为聪颖,不知道可否有幸入府服侍?”陆大有问道。
小婉微一沉吟,点点头:“行,就让她来吧,不过刚开始的月钱可不多,一个月一贯钱,等以后看她表现如何,再行定夺,你看可使得?”
陆大有忙道:“使得,使得。”
“那就让她明天到内院找李婶。”小婉说道。
※※※※※※※※※※※※※※※※※※※※※※※※※※※
三月里的小雨淅沥沥地下着,雨丝随风拂送,抽打在脸上,凉丝丝的十分舒服,张仁乘着骡子,身后跟着十辆大车,归心似箭。
前些年虽然跟着张大将军跑了不少的路,足迹却没有离开北方,这次顺水而下,直到南方,足足走了数千里,一路上乘车换舟的次数他都数不过来。在南方转了近两个月,在岭南的时候,幸好遇到张大将军的好友,岭南冯盎,否则差点儿被当地的俚人生吃了。所幸虽然花费的时间长了一些,但小姐吩咐办的事情却成了大半,而且在当地有冯家照应着,土著也不敢欺侮。
远远地看到药王坪村口的那顶大樟树时,他突然有了一种回到家的感觉,心里有了许多的挂念,驱策着坐下的骡子快速前进。
到了门口,看门的人他竟然不认识,而是另外的家仆,随口问道:“张孝呢?”
“二管家去田庄了。”家仆老老实实地回答,虽然张仁不认识他,可他却识得张仁……张氏七兄弟被下人们依序用一至七来称呼,而他们也默认了。
“夫人和小姐在家吗?”
“夫人前几天带着小小姐她们去城里住了,但小姐前几天回来了一趟,到现在还没有回去,现在还在田庄。”家仆的目光好奇地打量着张仁身后的那些大车,“三管家,这些车上装的是什么东西?”
“车上装得可都是好东西!”张仁得意地昂起头,“你唤几个人出来,将这些东西先搬进去。”
张家的老宅原本地方就大,后面本来是一个练武场,在进城之前,因为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