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绝出兵!”
九皇子重重地敲着石桌,手上的痛楚远没有心里难受,他怀念当初顶天立地的贤王。
还记得当初我锒铛入狱,暗无天日的时候,是贤王下到天牢,打通各个环节给与我方便,还了我清白。他现在的所作所为,大大出乎我的意料。
“个人有个人的业障,他帮不帮是他的道理。”国师漫不经心地敲着桌子:“你没有理由让他跟着你的想法走。”
国师的话,仿佛是火上浇油,九皇子内心波涛汹涌,看在国师的身份上,他强忍怒火,一字一句地说:“谢国师提点。”
话不投机半分多,晟瑞满腹心事道别。
大晟的形势十分严峻,皇上,你知道吗,你现在在哪?
第四十七章 兵临城下
叛军的前锋部队比我们预料中的来得快速。第三日清晨,许多人还在梦乡中,就被皇都北面万马奔腾的声音吵醒。
兵临城下,大臣们非但没有同心协力,反倒争吵不休,乱作一团。大臣站成两派,一派主站,一派主和。
求和派以颜丞相为首,他们认为,其他国家本就对我大晟虎视眈眈,皇上行踪不明,已经造成大晟王朝上下极大的不安。再在这个节骨眼上自相残杀、兵戎相见,最终受害的,会是大晟王朝。眼下应当派使者和几位王爷和谈,钱财封地都可以是可以商量的。
主战派以武将为主,他们认为10万对30万固然冒险,但是短时间内保住皇都还是可行,只要能熬到边关的将领回朝支援,这场仗,就胜了。
双方争执不下,有人建议请皇浦王爷主持大局。
皇浦王爷是外姓王爷,当年皇浦一族在开国时立下汗马功劳,特由皇上嘉许,终身世袭爵爷的位置,并赐予皇都护卫军的兵权。护卫皇宫的10万士兵,其中有3万都是皇浦王爷的护卫军
不少人都看向摄政的九皇子,九皇子是皇浦王爷的女婿,他的话,大抵就是皇浦王爷的意思。
关键时刻,九皇子眼观鼻,鼻观心,冷眼静看。
就在此时,珠帘后面突然传来两声巨响,大家不约而同安静下来,看着珠帘。
**不得干政,但是太后不是常人,当年她随军出征,陪在先皇身边平定天下,传为千古佳话。太后在朝中历来有她说话的分量,更何况现在!
太后凤眉一扫,虽隔着道珠帘,但烁烁的眼神还是让人心有余悸。
此时,殿中噤若寒蝉,气氛凝滞,太后正颜厉色地责问:“求和?竖子之见,焉有入宝山空回之理!求和有用的话,他们还会带兵到我天子脚下?圣贤之书,难道只是让你们愈加天真。”
颜丞相偷偷使了个眼色,他旗下的门生上前启奏:“太后所言在理,可谁能担保,大晟不会陷入内忧外患的境界,大晟百年的基业,绝对不能毁在我们手里。”
“难道大晟四分五裂,就能免受外族侵略?‘清君侧’,他们要清理皇上身边的人,还是要清理本宫?”
启奏之人心头一惊,脚软地跪在地上,高呼:“臣有罪!”
“下官以为,主和是种不切实际的方法,我军人数虽难以与叛军相抗,但是守城守个一个半月,却是毫无问题。”主站派这时跳出来落井下石,太后的话显然给了他们抨击的机会。
“接着说。”
启奏之人得意地摸着自己的胡子:“国不可一日无君,家不可一日无主,当务之急,我们应该选出一名元帅,由他统帅10万士兵,一起对抗叛军。”
“君赋,那你认为,何人堪当此重任?”
“臣以为,赵将军年轻有为,有勇有谋,可成大器。”
太后若有似无地叹了口气,以一种近乎和蔼的语气问道:“君赋,你看这样如何,本宫给赵将军5千精兵,命你督军,限你们3日之内将敌军粮草拿下,以镇军心,你看如何?”
“太后——”大臣被太后大胆的提议吓得瞠目结舌,脸色发青,结结巴巴地说:“这个恐怕,恐怕——”
“当初先帝西征,江将军帐下一名千总率领两千士兵连夜潜到蛮夷帐下,烧了敌军50万人的粮草。现在,有哪个人站出来个给本宫立下军令状,3日内为我大晟烧了敌方的粮草,恩?”
殿上鸦雀无声。
“罢罢——欺我朝无人——”
“臣等有罪。”
满朝文武全都下跪谢罪。
太后冷笑,大臣们在危难的时候,还在想着怎么保住自己的高官厚禄,巩固自己的实力,怎能不令人心寒。
眼下再多的责备也无用,反而会动摇军心,太后心平气和地说:“尔等平生,退下吧。”
退朝,珠帘里面久久没有声响,九皇子撩开珠帘,只见太后疲惫地坐在凤座上。
太后看到晟瑞,轻轻叹了口气:“颜卿急功好利,他门下的学生也都站在他这边,本宫暂时压制住了他们的野心,却也不得不防。”
“儿臣已经在他们身边安插眼线,他们一有异动,儿臣立即拿下。”
太后点点头,又说道:“君赋当年骁勇善战,不失为一员大将,可惜,多年来的政治生涯磨灭了他的雄心壮志。他以为本宫不知道他举荐的赵将军是他的入幕之宾?举荐避嫌,连这都不自知,谈什么保家卫国。”
太后揉搓着太阳穴,不过君赋有一点说得没错,眼下元帅的人选的确叫人伤神。
看到母后愁容满面的模样,九皇子跪在太后膝下,沉重的说:“儿臣无能。”
“这与你无关。”太后看着自己的小儿子,几天的功夫,就瘦了一圈,她心疼地摸着九皇子的脸:“这阵子辛苦你了。”
九皇子苦笑:“儿臣汗颜。”
他在外从军三年,紧要关头,他却担不起元帅的责任。
“不要说泄气的话,你做得很好,士兵、水源、粮草,你都安排妥当。”太后欣慰地说。
他们在算计叛军的粮草,叛军也在算计他们的。皇都人多口杂,难保没有奸细,晟瑞早就派人保护粮草和水源,并且严格控制皇都内的武器、火药、药材。
太后拍着儿子的肩膀说道:“本宫不要你领兵打仗,本宫要的是你知人善用的能力。”
九皇子点头:“儿臣让母后担心了。”
“傻孩子。元帅的事,本宫已有人选。”
“谁?”
“开国元帅。”
太后下朝回宫,命我为她梳头。
我为太后拆下朱钗,太后看着镜中的我问道:“你还记得你外公的模样吗?”
“外公辞官的时候奴婢还小,所以没有什么印象。”
“是吗?”太后怀念地说:“当年先皇西征,江元帅冲锋陷阵、驰骋疆场的英姿,历历在目。本宫心中,能在此时担任统帅,缓解皇都危机的,只有你外公一人。”
我卸下太后的凤冠,恭恭敬敬地放到梳妆台上,低着头说道:“奴婢不知道外公在哪?”
太后并不责怪,她抓着我的手,轻轻地拍了拍:“本宫知道你心里为难,你好好想想。”
她看了看窗外:“时间越来越紧迫了。”
第四十八章 外公的踪迹
我从紫薇宫回来之后,愁容满面地对着一盏茶发呆,国师坐在我对面,陪着我发呆半晌,忍不住问道:“我答应你留在皇都,为什么你还是愁眉不展?”
我拄着下巴摆弄着茶盖,心神不宁:“我很矛盾。一方面我想为皇都尽一份力,另一方面,我又不想我的家人有危险。你知道吗,我外公当年辞官,可能跟太后有关——”
月霜她们全部不在房里,只有一个不问世事的国师,他果然什么都不知道,直白地摇摇头。
可就是什么都不懂的国师,我才敢把什么事情都告诉他。
“大家都说,我外公是个精忠报国的爱国志士,他辞官离宫,肯定是与太后之间发生了什么不愉快的事情,这件事情,可以让他放弃他引以为傲的使命。”我压低声音小声地说:“我并不是说太后就是个坏人,可是我也怕,外公若是回到朝中,皇都危机解除之后……”
我含糊着声音极小声地说:“太后会不会对我外公不利。”
按照太后的说法,外公很可能真是皇都的救星,可是他们俩之间的纠葛,我又不得不防。现在适逢乱世,太后要倚仗外公,等日后天下太平,太后若是留有后手对付外公,我就汗毛直立。要是父亲跟大哥在就好,他们肯定有主意。
国师虽然什么也不懂,却十分用心地听我说话,他想了想,很认真地告诉我:“为什么不问问你外公的意思?我想要守卫皇都,也是我的决定。”
世界上许多人,总是将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人。国师愿意留在皇都,固然是因为我的请求,可是以他的能力,他要是拒绝,大可以置若罔闻,大摇大摆地带我离开。所以说到底,守护皇都,也是他自己的决定。
我看着国师认真的眼眸,一股热气从心里往上涌,我绞着手不安地跺着脚,好半天才下了决定:“我听你的。”
午后,我前去太后紫薇宫复命,恰好遇到柳叔为太后针灸。
太后靠在榻上休息,闭目养神,柳叔看着太后,目光温柔,见来的人是我,微微点了点头,向我做了个‘安静’的动作。
我点点头,正想退到一边,谁知道太后已经睁开了眼。她眨了眨眼,迷蒙地看着四周,过了小半会儿,掩着袖子打了个哈欠,让柳叔将她身上的针取下。
太后醒过来的模样,跟皇上十分相似,我思念顿生,皇上现在可好?
“你来了,比本宫预计地要早。”
“太后,奴婢想要求您一件东西?”
“哦?”太后接过嬷嬷递过来的汗巾,擦了擦脸,说道:“什么东西?”
“铁卷丹书。”
太后身旁的嬷嬷闻言看了过来,脸上明显有着责备。柳叔莫名其妙,目光在太后与我之间来回。
太后和蔼地对我招招手,要我坐到她对面,对殿里的其他人说:“你们下去吧,本宫要和卿晏说说话。”
“是。”
众人鱼贯而出,国师只是往后退了几步,站在了窗边,我坐在太后面前,目光坚定。
“你是为了你外公求的铁卷丹书,你担心本宫会加害他?”出乎意外,太后开门见山地说,她的话里带着笑意,并无责备。
“您会吗?”
太后愣了一下,笑着摇头:“当然不会,本宫以自己的性命担保。”
我恭默守静,毫不退让地等候太后的答复。太后可以拿自己的性命担保,我却不能拿家人的性命做赌注。
“看来,我们之间有很深的误会。”太后感慨地说:“本宫会给你铁卷丹书,本宫也能体谅你保护家人的心意,不过本宫更想你以大局为重。等你站在本宫的位置,你或许会明白,什么叫做取舍。”
我想,我永远不能站在太后的高度,太后也难以站在我的角度看事,不过我的目的已经达到,我紧握的双拳松了开来。
“现在你可以告诉本宫,护国将军现在在哪?”
“奴婢确实是不知道外公的行踪,不过,奴婢可以大胆猜测,外公还在京城。”
“哦?”太后眉头一皱,料不到她保证了半天,还是一个‘无题’,不过她饶有耐心地听我说下去。
“我外公重男轻女,九个子女之中,只有三个儿子。可惜大伯伯和五伯伯战死沙场,只剩我舅舅还在京城。大伯伯和五伯伯葬在皇家园林,以外公的性格,不可能放不下他们离开,况且外公戎马一生,全部献给了朝廷,奴婢相信,外公对皇都也有一份特殊的情怀。”
“照你说来,就算大将军留在皇都,皇都地方这么大,怎么能找到他?”
“外公辞官之后,想要进出皇家园林,必然要有特殊的门路,找守灵的士兵问一问,应该会有一些线索。此外,据我爹说,外公辞官之后,把所有的家产都留给了妻儿,他身无分文,想留在皇都,必然有一份糊口的行当。”
“大将军年少时曾在家务农,后来从军之后,屡立战功,终于成为一代名将。”太后配合地说。
我点点头:“派人调查一下陵园旁边的集市,外公很可能出现在那里过。如果再找不到外公,你们可以找找外公的老部下,必然要找生活不如意的。外公重情重义,他们之间肯定会有联系。”
太后面露微笑,赞赏地说:“果然是个聪明伶俐的人儿,一些个旁枝末节,倒叫你推敲出了这些线索。本宫立即派人去查。”
“不过太后也要小心谨慎,外公的部下对外公忠心耿耿,他们不会轻易说出外公的下落,探查的人鲁莽行事,只会打草惊蛇,想见到外公,怕是不会容易。”
太后心里过滤着人选,突然指着自己说道:“你看,本宫如何?”
我大吃一惊,连忙跪在了地上:“万万不可,太后万金之躯,千万不能冒险。”
“起来起来。”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