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梦上海-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天,张荣和家兴等四人,一早来到了辣非德路,(现在的复兴中路),吕班路(现在的鲁班路),西北转角的法国花园,(现在是复兴公园)。张荣买了四张门票,四个人一同进入了花园。

初秋的清晨,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太阳逐渐由红色变成金黄色。柔和的金色光芒铺满了整个花园,让这花园显得格外生机盎然。这天,天高气爽,风和日丽,空气清新,令人心旷神怡。微风吹来,树上的绿叶轻轻的摇曳着,金色的太阳光泽,在树叶、树枝的间隙中,不断地摆动着,跳跃着,洒落在地面上,洒落在游客们的身上。

广阔、美丽的花园里,游人在不断增多。家兴等三人跟着张荣,顺着花园中间的林荫大道向前走着。走了一段,然后向西绕到了假山旁,停住了脚步。四个人找了一条长石凳坐了下来。刚坐下,家兴嚯地站了起来,嚷道:“陈老师来了。”说着迎上前去。

君兰,丽绢也站起了身跟在家兴后面,去迎陈慧老师。跟着,张荣也立起身主动迎上前去,伸出右手同陈慧热情地握着手,说:“陈老师,你今天是特地来的?”张荣问陈慧。

“是的,前两天三个同学到学校里来告诉我,今天他们三人要举行‘三结义’的仪式,邀请我来参加。我今天是专程来看看,这个从未听说过的结义仪式,也是来表示祝贺。”陈慧答道。

陈慧同张荣虽然只见过一次面,就是家兴等三个人抗争安南巡捕,陈慧到家兴家中去慰问的那次。她一直很想同张荣再见见面,也交个朋友,今天更想和张荣能比较深入地聊聊,进一步了解他们三个人的这位“生活老师”。

张荣今天上身穿一件米黄色的格子西装,白衬衫,系一条蓝色小白点子领带,四方面孔,分头,粗眉大眼,目光锐利,谈吐温雅、大方,也像是一位老师,或是一位绅士。张荣见陈慧老师能为学生的结义之事专程来花园,很受感动。这两人虽第二次见面,但好像已经是老朋友一样,两人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交谈着。两人谈了一阵,就准备开始举行结义的仪式了。

“家兴,大家到假山顶上的小亭子里举行仪式。”张荣朝假山上边走边说。

“好!”家兴应道,接着带头上了假山,进入亭子。其余的人也都跟着到了假山顶,走进小亭子里。

“你们三个站成一排,面向东方,迎着太阳,右手握拳,进行宣誓。”张荣说着安排着三个孩子,“家兴站中间,君兰站右边,小丽绢在左边。”三个人按张荣指导横站成一排。

时间已是上午九时许,熙和的太阳光映照在三个人的面部,三个人面容严肃,认真,朴实。他们举起右手,按照誓言,张荣领诵一句,三个人念一句。这誓言字字情深,明确清晰;句句庄重,铿锵有力。

陈慧在一旁,目睹了今天这“花园三结义”的精彩场面。这好似一场成人的举动,决不是孩童的儿戏,而是认真思考后的结果。陈慧看到自己的这三个还是少年时代的学生,就这样懂得情义,实在高兴。这三人在学业上各有特长,各有千秋。而且都认真虚心,勤奋好学,互帮互进,而且团结得像一个人一样。她想这三个人长大后,一定会做出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来。这两个男孩,一个女孩,现在结义之后真的兄妹相称,今后不仅有亲情,可能还会有爱情、恋情发生。她暗暗为自己可爱的学生祈盼、祝福。

张荣在领诵结义誓言时,心头也回忆起不少往事。在抗日救亡运动中,他的一些同学、同志虽未事先立下誓言,但在实际行动中确实是团结一致,危急时刻,都能挺身而出,会用自己的生命来保护同志,战友。而现在这三个人还在少年时代,就刻意立志、情谊相待、相爱相助。这三个人今后一定会有大的出息。这四、五年来,张荣和孩子们朝夕相处,他熏陶孩子们怎样做人,反过来孩子们的行为,也深深地打动着他。这三个人不是亲兄妹,胜似亲兄妹。同出同进,同学功课,同做游戏,同享欢乐,处处呵护,无微不至。

宣誓后,五人在小亭子里围坐一圈。陈慧先开口问道:“你们三个人怎么会想到‘花园三结义’?”

“噢,事情是这样的------”张荣给陈慧解疑,讲了丽绢的身世和她的父母亲,以及丽绢是由她姑母一手带大的情况。

陈慧又问道:“姑母今年几岁,现在怎样?”

“姑母今年大概二十几岁,还没嫁过人。现在同丽绢生活在一起,两人是相依为命。”张荣说完后长吁了一口气。

“那姑母现在做什么?”陈慧再问。

“在纺纱厂做挡车工,早出晚归,有时加班到半夜。姑母就把丽绢的日常起居、饮食,都交给家兴、君兰的两位姐姐。但实际上同丽绢朝夕相处的是家兴、君兰。所以这两人早已把丽绢当成了自己的妹妹对待。”张荣把丽绢的身世原原本本地给陈慧讲了一遍。

“噢,原来这样。”陈慧对这个“三结义”的缘由总算是完全弄明白了。

“我们三个人今后可能会分开,所以我们先来个‘三结义’,从现在起我们两个人正式把丽绢当成自己的妹妹。”家兴补充说道。

“那你们今后打算怎么办?”陈慧接着就问孩子们。

“我这个做大哥的保证,今后不管发生什么变化,我李家兴还和以前一样,关爱、相助二弟、三妹,特别是三妹!”

“我也一样!”君兰也十分肯定地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我也------”丽绢两眼已湿润了,激动得说不下去了。

张荣,陈慧两人会意地笑了。两人深信这三个人,在今天“花园三结义”后,相处定会更加紧密,情谊更深,“结义永远!”

就在这三个人“三结义”不久,从抗战前线传来了好消息,丽绢的父亲还健在,那次是同日本鬼子战斗中负了重伤,后来抬到了军队医院里,经抢救后活了下来,现在又回到了部队,继续在同日本鬼子作战。随着这个喜人的消息,她父亲还捎回家二十个大洋。这个好消息不仅使丽绢和她姑母喜出望外,而且也让家兴、君兰的家人都为之庆幸!

再说家兴家的情况,家兴的妈妈借给房客的中、后客堂,两个居住的房客搬走后就不再借出去了,他妈妈把隔板拆掉又把客堂恢复到原来的样子。爸爸这时不到外面去帮人家做裁缝了,而是在家里摆起了桌台板,一把尺子、两把剪刀,一只熨斗,把人家要做的衣服拿到家里来做,也就是说自己做起了小裁缝店的老板。开始是女儿兰珍做做下手、帮帮手脚。后来人家送来做的生活多了,就忙不过来了,还请了个小师傅,就是说生意还不错,当然收入也多了,家里的日子过得也好多了。他爸爸甚至想儿子书也不要读了,在家里跟爸爸学裁缝。家兴不肯,妈妈也不同意,于是,家兴还是继续做他读书成才的美梦。

家兴梦想成为一名科学家或者工程师;君兰呢长大后希望自己能是个画家,或者当个受人尊敬的老师;丽绢想成为一名数学家,因为自己读书中算术成绩一向特别好。

张荣也经常鼓励这三个少年说:一个人年少时应该有梦想,梦想就是理想、向望、希望,一种人生的追求,人生的目标。人生的梦想有时是甜甜的,有时可能是酸酸的,甚至是苦苦的,但是一定要矢志不移,朝着既定目标不断地奋斗前进!

家兴、君兰、丽绢,三个人现在已经有了各自的梦想和追求,而且还想在这个大上海的“十里洋场”、花花世界里去走一走、看一看,看看这世界到底有多么美妙和神奇!于是就吵着、缠着阿荣爷叔,不仅是口头上给讲讲这上海有多美丽,而是要领他们出去好好白相,实地看看。张荣也答允了,但到底去那些好玩的地方转转呢?且听下回分解。

第十一回 游大世界进入马勒园

第十一回不去大世界枉来上海进入马勒园才知辉煌

话说这家兴、君兰、丽绢,在恒大小学读书的事总算定了下来,不过年龄也都已经十三岁了。人长大了,想的事情也就复杂了,在读好书的同时,就萌发了不少美好的梦想。

他们想到外面红红绿绿、花花世界里去看看,到上海滩这“十里洋场”玩玩,开开眼界,长长见识。

正好张荣的娘子翠妹,农村春耕结束来上海,张荣就想领她出去白相(白相是上海话,意思是玩耍)。两人商议后,决定一同去白相大世界。

这消息叫家兴、君兰知道了,两人就吵着也要去,还要带着丽绢一起去,张荣同意了。家兴把去白相的事情告诉了妈妈,妈妈也同意了,还拿出五只壹角的银角子给家兴,让大家在路上买些点心吃。

第二天一早,张荣领着翠妹、三个孩子,走出七十弄,直奔大世界而去。

大世界在虞洽卿路,(解放后叫西藏路,解放前也叫过西藏路),爱多亚路(解放后叫延安东路)转角上。大世界,家兴也曾路过几次,但没停下来仔细看看,今天当然是要好好的欣赏了。他到了大世界跟前,就站定了下来抬头看望。

这大世界有四、五层高,在转角处的屋顶上还有一个塔。这既不是中国古式的宝塔,也不是西方式的铁塔,而是一座风格独特的六角形尖塔。塔的四周是空的,只有柱头,没有塔壁。这个塔有三层高,上面还有个细长的塔尖,非常别致,很醒目。

这五个人到了大世界,买好门票,从正门进入大厅。一进大厅便见靠墙长长的一排哈哈镜。家兴、君兰、丽绢,顿时活跃了起来,一个个来到哈哈镜前照了又照,看了又看,一边向前走着,一边照着,一边欣赏自己的怪模样,说着,笑着,小麻雀似的跳跃着。张荣、翠妹,也在哈哈镜前也照了起来。大家看着自己在凹凸镜面中照出来的不同样子:长子、矮子、胖子、瘦子,大头小脚、大脚小头,圆的、扁的,近的、远的。加上家兴等在哈哈镜前,做起了一张张鬼脸,格外好笑,人人都咯咯地笑得直不起腰来。

张荣见大家一开头在哈哈镜前白相得很开心,他很高兴。但他再一想,脑海里担忧了起来。这么多的游客,万一有人走散,到那儿去找。

于是,张荣就说:“哈哈镜已看过。现在上二楼看戏,二楼看完上三楼,三楼看完上四楼。最后回到楼底下,先看京戏,再到露天舞台看变戏法。到下半天三、四点钟打道回府,好不好?”

三个孩子、翠妹都点头表示同意。

“那就这样定了,但我还要说一下,大世界里有二十来个戏场,每个场子都只能看半个钟头,看完就走。我走到哪里,你们就要跟到哪里。不能走散,不能掉队。走散了,这么多人到那儿去找。”张荣说完就带大家离开正门大厅,几个人几乎是手搀着手直奔二楼而去。

这天正好是星期天,上午十点钟光景,来大世界的游客越来越多,上下楼梯时挤也挤不动。

二楼转圈有四、五只戏场。他们看的第一只戏场演的是本地滩簧,也叫申曲,正在唱“陆雅臣叹五更”。第二只戏场看的是“的笃板”,也叫绍兴戏,在唱梁山伯祝英台“十八相送”。后来又到第三只戏场看宁波滩簧。第四只戏场是在演在黄梅戏。这些戏曲张荣、翠妹,看得很是扎劲,听得很有味道,就嫌时间太短,不过瘾。三个孩子的兴趣还可以,就是听大不懂,不过算是开了眼界。上海滩还有这么多的戏曲,今天看到、听到了不少。

这五个人在二楼看了一圈,又一齐来到三楼。第一只戏台正在唱歌、跳舞;大家找了座位坐下。

张荣买了茶叶蛋、兰花豆腐干分给大家。大家就嘴里吃着,眼睛看着,耳朵听着。音乐一响,幕布拉开,灯光亮起。穿着美丽短裙的十二位年轻姑娘,排成两行,随着音乐,踏着节拍,细长的大腿,迈着整齐、轻盈的舞步,双手转动扛在肩头的红红绿绿的彩色绸布小伞,飘飘欲仙地走上舞台。

她们在舞台上边舞边歌:“我听得人家说。说什么?桃花江是美人巢,桃花千万朵,比不上美人多------”那歌声婉转柔和,优美动听;轻歌曼舞,令人陶醉。一个节目演完,一阵热烈的掌声,幕布关闭。歇一会儿,幕布又开,音乐随起,舞台灯光渐亮,八位漂亮少女穿着五彩缤纷的长长舞裙,随着轻盈乐曲快步跃上舞台。她们上了舞台,就边跳起舞,边唱着歌:“乒乒乓乓,乒乒乓乓,是有人敲门。谁呀?我呀!你是谁?我是梅。好,梅大哥------”她们反复地跳,反复地唱。台下不少观众,也跟随着这悦耳、强烈的歌舞节奏,拍着手,有的还踏着脚,甚至有的人跟着一起唱,共同摇晃着身子。戏场里还有人不断地发出叫好声、口哨声、嘘叫声。这戏场里的气氛,使人忘记了一切烦恼。这五个人一连看了四个歌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