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回到家后,让孙妈和面准备包饺子。孙刚把婆婆丁去根用清水洗净,然后在开水锅里焯一焯。
“这个时间要把握好,时间太长了,叶子就煮烂了,根本不好吃,时间短了,青气没有去掉,又苦又涩,难以下咽。”孙刚对着正在灶台前烧火的赵涵说道。
孙刚把焯好的婆婆丁捞上来沥干水剁碎。然后打七八个鸡蛋在锅里ha成鸡蛋花,弄块儿水豆腐切碎丁翻炒几下,加入葱花、姜、蒜末、香油、盐等调料搅拌均匀。
那金黄『色』的鸡蛋花,以及嫩绿的婆婆丁,就让人食欲大开,垂涎欲滴。
赵涵趁孙刚不注意,筷子已经伸到饺子馅盆里去了,孙刚赶紧告诉她这还是生的,还不能吃,赵涵这才作罢。
由于不是肉馅,下锅后容易开口,就不用南方包饺子那种擀皮。用梯形饺子皮,是面条机压出来的。包出来有点儿像馄饨,这样就不容易煮开馅。
孙爸那边开始烧水,忙活一个多小时,热气腾腾的饺子出锅了。
咬一口饺子,先是淡淡的苦味,继而是满嘴的鲜香和滑嫩的感觉,吃起来相当不错。
“还是没有肉馅的好吃。”孙爸是个食肉族,基本上是无肉不欢,这素馅饺子虽然好吃,可不对他口味。
“真是的,吃饭还堵不上你的嘴”孙妈唠叨着。
孙刚这边才吃了半碗,那边赵涵已经吃了一碗了。
孙刚吓了一大跳,比自己吃的还快,也不怕烫着。
赵涵说她是第一次吃到这个,感觉很新鲜、很好吃。
最后她一连吃了两大碗,还有点与犹未尽,孙刚怕她撑着,赶紧说道,“想吃下回再次,这玩意儿到处都是。”
就连大黑小黑也跟着沾光,吃了不少饺子。此刻正趴在大门口半眯着眼睛,似乎在消食。
“孙刚,我爸明天就回来了,后天他们想过来玩玩。”饭后两人在外面散步的时候,赵涵说道。
“那好啊,后天上午我去接他们。”
交往了这么久也是时候让双方家长见见面了。
明天就是赵涵父母约好要来的日子了,孙刚觉得他和赵涵的关系一下子升华带了另一个层次,是突然的,快的让他有些不敢接受。不过,这是孙刚早就期盼已久的一天了。
孙刚是那种第一次见面话不多的人,以前见赵涵的朋友是这样,更别说是第一次见她父母的时候了。所以孙刚给赵爸赵妈的第一印象总是不错的,让别人对他产生一种“老实稳重”的假象。
果不出赵涵所料,那次送走孙刚回来后,赵妈就说:“恩,这孩子挺老实的。”
孙刚后来听赵涵说完之后,哈哈大笑。
“小涵,你爸妈来之后,就说明你以后就是我的人了,想跑都跑不了。”
“谁是你的人,那得看我高不高兴哼。”赵涵皱皱她那可爱的小琼鼻。
“由不得你了,以后想和我分开可不是那么容易的咯!”孙刚调皮的说。
明天赵涵的父母就要来家了,平时赵爸赵妈对孙刚也是挺满意的,这次如果没什么问题,也就是说孙刚和赵涵的事已经80%算是定下来了,孙刚现在感到无比幸福。
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来了双方父母的第一次会面,为何说“盼”呢?因为两人能不能继续幸福下去的前提都需要在双方父母的会面中产生。所以孙刚和赵涵对于这双方父母的第一次会面都是相当的紧张的,大脑里面似乎有无数个问号。手脚无所适从,精神也是高度的紧张。虽然也多次见过赵爸赵妈,但是深怕给他们留下不好的印象。
虽然赵爸赵妈主要是想来看看“未来女婿”的家庭状况,顺便“赶赶会”。孙爸和孙妈还是非常重视这次会面,大清早就开始洒水打扫院子,把院子和房间都收拾的干干净净。
大清早吃过饭,按照事先约定好的,孙刚和赵涵一起去县城接她爸妈,来到孙刚家算是第一次登门拜访。
由于孙刚和赵涵的关系才确定一年,所以一直以来没有提起双方父母见面,太麻烦了。但今年镇上举办交流会算是一个机会,而且孙爸孙妈也『操』心儿子的婚事,很是有点着急,催着孙刚赶紧把这事儿定下来,这样他们就可以少『操』点儿心。
然后趁着这次交流会,孙刚邀请赵爸赵妈来家里玩儿,算是一个给双方父母交流的机会。
按照孙爸的意思:“你们暂时可以不结婚,但是这个事儿必须得先定下来。”
101。双方父母第一次见面更求订阅月票)
按照孙爸说的,婚前男女双方父母必须要见面,共同商讨结婚事宜。通常由女方父母首先到男方家登门拜访参观。虽然这次不是商讨结婚事宜,但是也必须隆重招待。
按照孙爸的讲法,这是态度和程序问题。
赵涵父母来了,孙爸孙妈自然会准备好吃的喝的,好好招待。'。。||'
男方邀请女方父母到男方家参观。这样女方家父母可以更好地了解男方家的环境,包括经济环境、生活环境等。
其实说来说去,就是怕赵涵爸妈不放心,怕女儿嫁到孙刚家会吃亏,受冤枉气。可怜天下父母心。
“小涵,你说这次应该没什么问题吧?”临近赵涵家,孙刚开始患得患失。
“问题?什么问题?”赵涵对孙刚的话还有点儿『摸』不着头脑。
“就是你爸妈去我家啊”
“我爸妈能有什么问题,不是都挺喜欢你的嘛?”赵涵终于知道孙刚为啥这么
“希望一切都顺利!”
孙刚心情复杂的跟着赵涵慢慢爬楼梯。
“爸妈,收拾好了吗?”
“叔叔阿姨好”
“收拾好了,准备出发。”赵爸有段时间没见,晒黑了,据说他们这次去海南调研,那边的天气热。
“叔叔,带这么多东西干嘛?”孙刚看着赵爸提着大包小包的,就张口问道。
“第一次登门,怎么也得带点儿礼物啊”
“不用那么麻烦”孙刚只好礼让道。
10点左右,车子缓缓停在了孙刚家大门口。听到车响的孙爸孙妈快步走向大门,迎接未来亲家。
“爸妈,这是赵涵的爸妈。”孙刚给双方介绍着,“叔叔阿姨,这是我爸妈。”
“你好,你好,快请进。”孙爸上前握手寒暄,搞的很是隆重。孙妈也让着赵妈进门。
他们在堂屋里沙发上坐下,孙刚去厨房端了盆热水让赵爸赵妈洗洗手。
孙爸比赵爸大上几岁,两人越聊越投机,一会儿就老哥老弟的称呼上了。
平时不怎么说话的父亲,变得谈笑风生,成熟稳重,而母亲含笑开口。
“赵老弟,说实话,我今天非常非常的高兴。感谢你们生了一个那么好的女儿,赵涵这孩子,孝顺,懂事,乖巧,善良”孙爸语气充满了真诚,同样在转头看向赵涵的时候,眼神里也流『露』出一丝的溺爱。
“是啊,赵涵这孩子非常的好,我们老两口都很喜欢她,你们放心,如果刚娃敢欺负她,不用你们说话,我们夫妻都不会饶了他,从今以后,我们就拿赵涵当做自己的亲闺女一样对待。”孙妈也跟着满脸真诚的说道。
孙爸孙妈是乡村的农民,他们没有大富大贵的身份,没有亿万家财,但是他们有一颗淳朴真诚的心,这番话,是他们二人说的掏心窝子的话。
赵妈其实在女儿在和孙刚谈恋爱的时候,心中并不满意,顾虑会有很多,害怕女儿出嫁后,吃不了苦。
“我们就她这么一个女儿,从小一直惯到大(惯是宠爱的意思)。以后有什么不好的地方,还请你们多多包涵。”赵爸知道女儿没有孙爸孙妈说的那么好。
“是啊,我们很放心,孙刚这孩子的事情,我们几乎都已经知道了,宅心仁厚,有一颗善良的心,我们相信他以后不但会孝顺懂事,更相信他能够带给小涵幸福快乐。”赵妈道。
“我敢对她不好么”孙刚小声嘟囔着。
“嘻嘻”赵涵在孙刚旁边听到了他小声的自言自语。
“叔叔阿姨,你们聊,我去做午饭。”孙刚赶紧离开是非之地。
“我去给他帮忙烧火。”赵涵也坐不住了。
“我去烧锅吧,你陪你爸妈聊会天。”孙妈不好意思当着赵涵父母的面让她干活。
“没事儿,你就让她去吧。”赵妈赶紧拉着孙妈。
“这孩子在家啥都不干,让她多劳动劳动。”赵爸了解女儿,以前在家真是啥都不干,自从在孙刚家呆了几次,回家后还知道帮她妈妈刷刷碗、扫扫地什么的。
孙刚在厨房忙乎,一会儿诱人的香味飘出来,赵涵深深的吸了一口气。自言自语道:“好香啊!”。
孙刚使出了浑身解数,张罗出一大桌子好菜,能拿得出手的材料全部预备上了。
能够把好吃的东西与他们共享,孙刚觉得本身就是一种享受。
满桌子的美味佳肴,全然是『色』、香、味俱全,不过自己看了特别的有成就感。
翠绿的凉拌野菜,雪白的豆腐,焦黄的煎鱼,『色』彩诱人。鲜香四溢的竹荪鸭汤。酸剌菜炒肉、腌婆婆丁、香菇炖小鸡哪一道菜都是孙刚的精心制作。哪一道菜都凝聚着他的拳拳之意。
经过一两个小时的忙乎,烟熏火燎,孙刚已经汗流浃背。
不过看到大家津津有味的吃着,孙刚感到了极大的满足。
“孙刚厨艺果然不错,听我家赵涵说过好几次,没想到真好吃。”赵妈对孙刚的手艺赞不绝口,“鱼煎的外焦里嫩,鸡子炖的汁浓醇香,野菜清爽可口,鸭汤煲的鲜香十足”
孙刚听了微微有些得意,赶忙谦虚道,“阿姨,也没那么好,你喜欢吃就行。”
“那是,我还能骗你啊。”赵涵与有荣焉,得意的样子好像这菜是她做的一样。
“这鸡子炖的真香,比酒店里的大厨还好。”赵爸夹块儿鸡肉往嘴里送,由衷地称赞道。
“来,来,多吃点儿菜。”孙爸让着大家夹菜。
一顿饭吃的宾主尽欢,孙刚端上几倍清茶,继续收拾饭桌上的残局——刷碗,今天给赵爸赵妈留下一个勤劳能干的好印象。
“孙刚这孩子真不错,孙老哥,你们怎么教育的啊。”赵爸也很羡慕,看着孙刚忙前忙后的样子,赵爸赵妈也很高兴,毕竟女儿啥都不会做,有孙刚在,相信她吃不了什么苦。
“呵呵,还好啦,他们兄弟俩很懂事,小时候就开始学做饭了,家里农活忙的时候,我和刚娃他妈回来就能吃现成的了。”在两个孩子的教育上,孙爸孙妈做的很好。
102。赵爸赵妈去赶会更求订阅)
吃过午饭后,孙刚和赵涵陪着她爸爸妈妈上街赶会。
“好热闹啊,人真不少。”赵妈看着街上人来人往的感叹道。
“阿姨,这比以前少多了,这几年赶会的人越来越少了。”孙刚解释道。'。。||'
“嗯,现在买东西都方便了,到处都是超市,真正在会上买东西的人不多,估计都是凑热闹的。”赵爸是县里负责经济方面的工作,对这方面肯定有过研究。
“是的,主要这是个传统,就慢慢保留下来了,真正对赶会有兴趣的大部分是老人和孩子。”现在年轻人的娱乐活动比较多,老人在会场上能看看戏,小孩子能吃很多平时见不到的美食。
一行人在街上慢慢的逛着,路上遇到几个熟人,孙刚都点头打招呼,别人看着孙刚陪着的人,就知道是他未来丈人和丈母娘,所以也就没有去打扰。
对于赵爸赵妈这个年龄段的人,对于马戏、杂耍之类的都不怎么感兴趣。唯一感兴趣的项目———那就是看戏。
乡村的老人们不仅自己、家人要看戏,还要通知亲戚朋友,告诉他们要过会了,唱得是什么地方的戏,请他们到时来观看。
镇上村民的外地亲朋好友都会携带礼物来赶会。礼物也是有讲究的,以前都是带一篮子油馍(即油条)、者麻花或者麻页(把面摊成正方形,中间用刀划开,形成栅栏状,用油炸),在篮子里还要放上刚发芽的柳枝,来串亲戚,那时这些东西都是自己家做好。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都改成一箱箱的点心之类的,个人还是很怀念小时候家里为了赶会炸油条的感觉。
主人还要准备好酒好菜,把家里珍藏的好东西统统拿出来,让亲朋好友品尝。刚吃完饭就急不可耐地搬一把椅子,台下静坐,就等着大锣开响。
孙刚带着他们去街南头的戏台子,粗一瞄,清一『色』老头老太太,很少觅见青壮年的身影。
年轻人是吃喝重要,在家里摆开酒宴,猜拳行令,捎带说说知心话,平时难得一聚。但对于稍上些年纪的人来说,看戏就是重中之重了。
其实老人们在台下也不全为着看戏,你想呀每年镇上赶会都有唱戏的,他们都会放下一切前去观看,对什么戏中什么唱词早已铭记与心,他们低着头,一听就知道是谁出来了。
老人们也有着他们的乐趣———在台下寻找熟悉的身影。看到了就会高兴地邀请同坐,边聊着日常琐事———谁家的儿子娶妻了,几月前才办的喜事;谁家的女儿出嫁了,添了一个外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