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国士-第1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力忽老老实实的回答道:“张柔攻陷德安府的时候得到了一个叫高宣的工匠,原本勇士们以为他只是普通的思南思人,便要动手杀他,不料他自己趴在地上哀求,说是给思南思的水军建造木排的工匠,会造木排和木楼,于是张柔将此人送到我军中,我让他试试,果然不错,修建的木排和木楼高大坚固。幸好此人落入咱们手里,不然思南思人利用此人修建水上堡垒,我们就更难攻克了。”
“做的很好。”塔思从不轻易称赞部下,这一句话已经足以让也力忽振奋:“我们从草原上来,不通水性是天生的,但如果能够得到这些江南工匠的帮忙,这条大江也算不得什么真正的阻碍了。”
他轻轻拨转了马头,回马正对着也力忽说道:“但不要忘了我们蒙古人的长处。我们的骑兵从来没遇到过对手。或许你对河面上的防守防守很有自信,但如果抵挡不住思南思的战舰,大可以暂时放弃河岸,将他们尽数引诱上陆地再用铁骑进行突击,这是遮掩我们的弱点,突出我们优势的战法。”
也力忽在马上欠身应诺,心下却有一些不以为然。他自以为精心布置的三道汉水防线坚固不拔,就算下游宋军有一百艘战船也难以攻进来。只要宋人在水上无能为,郢州也好,襄阳也好,都等于是蒙古人的囊中之物。
“我们也不能在这里耽搁的太久,一旦在此处拖延下来,在入夏之前就没有时间再去围攻襄阳。”塔思策马朝营地奔去:“一定要在十日之内,攻下这座城池!”
就在此时,这位蒙古国王完全没有想到,宋军已经着手在准备反攻。而反攻的目标直指郢州外围的主力蒙古部队。
当他返抵营地的时刻,正巧一名箭筒士从南方飞驰而至,带来了驻扎在复州境内的蒙古军队的急报,宋军在黄州将张柔逐退之后,沿江逆流而上,以五十艘战船冲入张大湖,将张大湖内蒙古人用于运输的船只二百余艘。同时黄州境内的宋军主将孟都统率领大军突入复州,和蒙古军千余人交战,三战三胜,蒙古军除了一部分留下对宋军进行牵制以外,其余人准备驱赶虏获的牛马准备北撤。但又发现长江之南火把绵延数百里,至少有十万人马的规模,人声喧哗,准备渡江进入复州。复州境内的蒙古行军千户不敢怠慢,赶紧派遣使者向塔思告急。
前行军五百户刘拔都儿在去年的战斗中表现勇猛,深得塔思青睐,这一次又是作为塔思本部的急先锋出战,当听到宋军以十万大军准备渡过大江前来袭击的消息,反而兴奋起来,等箭筒士一退下,就站起来高声喝道:“请国王给我三千骑兵,我愿意亲自当前锋去复州将思南思的十万人全部消灭!”
塔思微笑着问道:“思南思的兵马这么多,每个人发一支箭都能把你们射成刺猬了,难道你就不害怕么?”
刘拔都儿哈哈大笑,伸手从箭葫芦里取过一支驼骨箭来,说道:“思南思人射来的箭绵软无力,我要将他们十万人扫平就像这么简单。”他微微一用力,驼骨箭应声断为两截。所谓驼骨箭,并非一定是用骆驼的胫骨打造,但驼骨异常坚韧,取其名可见这支箭的箭杆之强韧,但在刘拔都儿手里,竟然就像一根枯树枝那样轻易折断了。
塔思摆手笑道:“切莫着急欢喜,我来问你,若是思南思人以火炮在前,遇上你的三千骑兵,又当怎样?”
刘拔都儿马上停住了笑声,大声喝道:“就像国王吩咐的那样,思南思的火炮虽然厉害,但第一打不准目标,一发出筒,根本打不中咱们的骑士,第二他们想要再次发射的时候,总要费相当手脚功夫,总要一定时间时候才能发第二发。咱们就跟国王说的一样,遇到敌人的火炮在前的时候,总不要慌乱,将骑兵大队分散开,分头朝着思南思的火炮以最快的速度冲击,在他们的步兵赶上前来掩护火炮之前,就冲到火炮边上一顿猛砍猛杀,将敌军的炮手尽数砍倒。破火炮的关键在于不要被它的声势吓唬住,只要沉着下来,仔细应对,就会发现它其实跟草原上叫的大声的公羊没有区别,只要一箭,就能让它再也叫不出来。”
“好,没想到我们的急先锋也会头头是道的讲起打仗的道理,你平时多想想这些道理,咱们的蒙古勇士就能少死一些。”塔思喝道:“但思南思人势大,咱们也不必轻敌,你先带领三千戛及斯骑兵作为前锋,我率领大队随后就来。”
有人问道:“这厢都去,留多少人马下来围困这里的思南思兵马?”
“有五千骑兵足够围困此处的敌军了,虽然他们打的不错,毕竟只是步军。”塔思喝道:“也力忽,必要的时候,将你防守河岸的兵力都收缩回来参加包围吧。”
也力忽问道:“但若是思南思人此时从下游来进攻,又该怎么办?”
“若是从下游来攻,也只会是数千人的骚扰部队而已。到时候你就,”塔思用手指朝胸口一比划,问道:“懂了么?”
他这是要也力忽按照他的计划将宋军引上岸来再一举围歼。也力忽也只有俯首应承下来,没有足够的兵力,即便是三道防线也会削弱威力,如果宋军真的大举而来,将他们引上陆地再以骑兵进行歼灭无疑是最好的办法了。
做出这样的部署之后,塔思率领一万数千骑兵即刻启程,他们要在宋朝大军渡过长江之前抵达复州境内,在敌军全部登岸之前给予数量庞大的敌军狠狠一击,让敌军放弃北上增援襄阳的企图。
可是当塔思来到长江北岸,遥望着江南岸那密集如林的旗帜,藏身在树木下的浩如繁星的帐幕时,也不禁隐隐担忧。

☆、第五十八回 将军隔江猎骑还(2)

行军千户上报的敌军兵数是十万人,但以塔思观察,隐隐然甚至有十多万人的规模。毫无疑问,这必然是宋朝在京湖的主力部队了,塔思听说宋朝皇帝在京师有七万精锐部队,说不定这一次也全部投入了战场。当场就有副将发表了意见:“我们应该派遣箭筒士前往枣阳军请曲出大王前来坐镇,汇集大军将思南思的主力在这里歼灭掉!”
塔思毫不思索的进行了驳斥:“你是想让我军十万骑兵拥挤在这水网密布、无法展开更不利于行动的地方和思南思人进行决战么!我军根本不必在这里和思南思人争个短长,只要有二三万精锐在此扼守陆路,思南思人的大军就过不来,我以两三万马队沿江巡视,无论敌军在哪里登陆便首先发起攻击,将敌军的先头部队击破,让敌人的大军根本找不到上岸的机会,这样我们只需这二三万人就足以牵制思南思的大军。曲出大王可以从容调集军队和粮食去进攻襄阳,并且在襄阳附近形成围点打援之势,这才是最妙的办法!”
是日,从复州境内的蒙古军中派出使者,召唤担任各处都救应的契丹万户萧扎剌儿将分散在各处抢掠的军马收拢起来,火速赶往复州和国王塔思本部会合,在复州和随州地界集中起一支强大的野战兵团,开始监视江南庞大宋军集团的一举一动。
但大江南岸的宋军似乎背靠着鄂州和岳阳两座城池安之如怡,全然没有要准备进攻的模样。蒙古人数次以小船前出到江面上进行侦察,看到了宋军在江南停靠的上千艘民船,宋军也只是出动战舰对这些小船进行驱离,并不认真的要和这些小船交战。
就连复州境内的孟珙军也似乎不敢和塔思部队正面交锋,主动后撤到复州边境的水网地区依托地形进行防守,随时监视着复州境内骑兵军团的行动。
一切尽如塔思预料,虽然江面宽阔,看不清对岸的真切情形,但他可以断定这十多万宋军停留在江南只是在空耗粮草,完全没有积极的行动。虽然他这时候顾及不到身后的郢州,但是只要能够牵制住这一支宋军的绝对主力,就能为曲出攻打襄阳赢得时间,等攻克襄阳之后,蒙古军队或者相机在襄樊地区和宋军主力决战,或者满载战利品北归,一切主动权就全部掌握在自己手中了。
国王殿下的部署看起来似乎是万无一失。大股宋军此刻面对对岸出没频繁的胡人骑兵,也不敢随意抽调增援别处。汉水和长江上船只往来穿梭,大部分都是只有少数水手驾驶的空船,足见宋军在此地陷入了和蒙古军的对峙中,既不能北上襄阳,也不能西进江陵。因为一旦他们从这里离开,大批蒙古人的船只可??只可能从汉水赶来,搭载骑兵渡过长江围攻鄂州。
蒙古人只用了很少一部分兵力就完全掌握到了战局的主动权。对于一个指挥官而言,再没有比这更有利的形势了。
对于留在郢州坚守的行军千户也力忽,和别的蒙古将领一样,他并不关心整个千里战线上发生了些什么,他所目及的只有目前方圆十里之地,也就是郢州城和郢州西面滔滔而下的汉水河面。
当塔思军离开郢州南下之后,城中的宋朝守军也学着襄阳的军队一样开城出来跟蒙古军野战。但他们的素质显然及不上襄阳城中的守军,虽然北军也称得上是骁勇善战,但是激战了七八个回合之后就被人数比自己少许多的蒙古骑兵赶回了城中,折损了有一二千人之多,李伯渊经此惨败,不敢再有出城解围的心思,紧闭了郢州城门一心一意的守御。
一切的异变来自于第七日的清晨,那天早上秋风微起,空气中难得的因为风吹动带走了水汽而有一丝干爽的感觉。在这难得的好天气里醒来的蒙古兵将们,为汉水对岸的奇异景象所吸引,陆续聚集到了汉水岸边。
对岸是高大茂密的草丛,时值冬日将尽,草丛多半枯黄。再靠近内陆的地方,是连片的杉树林,将近冬季林木萧瑟,树林中一片死寂,似乎连野猪野兔也不见了踪迹。就在这一片静寂中,树林里却张着一柄红色的清凉伞,在球风吹拂之下纹丝不动的树立在靠近杉树林边缘的草丛里,在衰败的枯黄和惨淡的灰白中,朱砂染成的红色伞盖极为醒目,就仿佛是天地中唯一的一抹亮色,吸引着左岸的蒙古水陆官兵探头张望。
“敏罕,草原上不会有蛟龙,海子里不会有骆驼,这时候连一个思南思人都看不到,却突然出现这么一柄红伞,必然有古怪!”副将对赶到岸边探看情形的也力忽说道:“请给我一百勇士和十只船,我渡过河去看看究竟!”
“正如你说的,无故出现一把红伞,必有古怪,说不定在草丛里埋伏着大批思南思的兵将,正等着你们前去送死……”也力忽千户话未道尽,突然对岸的的树林里响起了咚咚的战鼓声,枯黄的草丛里突然竖起百十面红旗,猛力的摇动着,宋军从草丛中冲出来,纷纷来到岸边,大声咆哮着舞动着手中的兵器朝着对岸示威,远远的还看见有人企图朝蒙古人站立的河岸放箭,但显然箭矢飞不过宽阔的河面,还在半途就掉进了汉水中。
“所谓埋伏,不过如此。”也力忽冷笑道:“叫木排堡垒和战船做好准备,将士们在岸边列队!只要他们敢渡过河来送死,就把他们全部送去见长生天~”
在低矮的灌木丛中,郑云鸣和杨掞看着蒙古人纷纷赶往河岸列队准备迎击对岸的宋军。杨掞低声说道:“大将的计策已经得售,此时正是进击之时!”
郑云鸣果断的一挥手:“下令陷阵士,全军冲锋!”
郑云鸣的计谋,就是颠覆大宋增援州郡的常规思路,并不用兵船运送,而是从陆路取捷径奇袭蒙古军驻地。
“回龙山一战,蒙古军尽知我军水军威力,在汉水长江一线怎能不用心守御?就算孟帅和江帅率领数万有力人马沿江而上,敌军一旦发觉,也会集结骑兵大兵团准备在我军登岸的时候进行袭击。这样以正面对决正面,胜负难测。”郑云鸣对孟珙这样说道:“当下之计,必须以一支疑兵来牵制住郢州、复州和随州和蒙古军主力,让他们全部调集到长江北岸去。然后我军趁虚而入,从陆路东进,直扑郢州,突然出现在蒙古军背后,一战而解郢州之围。”
他这番话说的铿锵有力,江海却是疑惑不定,犹豫的问道:“从……陆路进兵?”
孟珙也摇了摇头,表示不赞同:“官人这一路斩将夺旗擢升上来,还没有经历过很大的挫败。但千万不要因此低估了蒙古人的战力,如果贸然野地浪战,大宋没有一支军队是蒙古骑兵的对手,即使是官人的队伍也不行。”
“我怎么会不知道?”郑云鸣叹道:“我自谓王景宋的振武军在纪律和操练上绝对是京湖首屈一指的部队,不客气的说,绝对不亚于孟帅麾下的第一流精锐,但也只能在蒙古骑兵面前打十个回合。想在野地和蒙古人的主力正面碰撞,至少在今年是取死之道,所以我们必须用计。”
他用食指敲敲地图:“把敌人吸引到这里来,复州,这里水路密布,毗邻长江,前有阻隔,又有张大湖妨碍,敌军骑兵大军团在此地很难施展开,甚至行动也会迟缓。”
江海眼皮一抬,问道:“迎敌容易,欺骗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