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相公是猎户-第7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钰哥儿抿着手指头往桌子上扑,方丽连忙将他抱好,笑骂道,“你个小馋鬼,桌上的东西你吃不了呢。”说罢忙将桌上专门给儿子熬的米糊舀了一汤匙喂到他嘴里。
    有了吃的钰哥儿高兴的不得了,小脸蛋儿上全都是笑容,嘴巴很自觉地张开,将米糊糊吞咽下去之后,叽里咕噜不知道在说什么。按说钰哥儿一岁了,是该开始学着说话了,可每当方丽两口子逗弄着教他喊爹喊娘的时候,小家伙儿的嘴巴就闭得紧紧的,一句话也不肯说,可要是没人搭理他了,又一个人咿咿呀呀的。
    方琳看他这副模样,也跟着笑起来,她怀里的皓哥儿睁着亮晶晶地眼珠子,看了他娘一眼,然后哇地一声哭了起来,方琳哪里料到儿子突然来了这么一出,手忙脚乱地去哄。
    方丽喂饱了儿子在一边笑,“你儿子这是看着你对我们家钰哥儿笑,心里头不高兴呢,可真是个机灵鬼。”
    到底是亲娘,没几下方琳就把儿子哄好了,闻言笑道,“只求这小家伙儿少折腾我就成了。”说完这话笑眯眯地在儿子脸上亲了一口。
    周岁嘛,抓周是不能不提的重头戏,一众人吃饱喝足之后,赵老太太从屋子里头拿出个盘子,里头已经放了算盘、刨子、毛笔等物件,全部都是精巧的小物件。
    余下的其他东西是要亲戚们往里头添的,沈老太太给了一个荷包,沈大山放了一双竹筷,沈二山则放了一只铃铛,沈光宗两口子添的是一只铃铛,石头拿出来的是一块印章,沈平安更直接,从怀里掏出一串铜钱放了上去。
    段南山准备的是一把小弓箭,他自己亲手做的,模样虽然没有其他东西看上去那么精巧,倒也十分讨喜。
    沈耀祖见大人们都准备了东西,歪着头想了半晌,偷偷溜回了自己房间拿了本书过来,“我……我也要添东西,长辈都应该添东西的,钰哥儿可是喊我一声表叔呢。”
    众人被他这一本正经的话儿弄得一愣,随即笑起来,赵老太太走到他跟前,摸了摸他的脑袋冲他点点头,沈耀祖将书本放了上去,可一旁的沈如意却有点着急了。
    因为石蕊笑着逗她,“你看你三个哥哥和你媛姐姐都准备了礼物给钰哥儿,你这当姑姑的不得表示表示?”
    原本只是句玩笑话,没想到小姑娘当了真,迈着小短腿蹭蹭蹭跑到桌边拿了样东西过来,众人定睛一看,居然是块糕点。
    别看这东西不起眼,但在场的人谁不知道沈如意这丫头是个好吃的,能把到了嘴边的东西拿出来,说明她还是挺喜欢赵钰这个小外甥的。
    石蕊揉了揉小丫头的脸蛋,将她手里的糕点接过来放到托盘中,笑道,“快别一脸舍不得了,嫂子明儿再给你做好不好?”
    沈如意一听这话笑逐颜开,拉着石蕊的袖子撒起娇来,一时间在座众人都被这融洽地气氛给逗乐了。
    赵大武从老太太手里接过东西放得满满当当的托盘,笑着道,“时候不早了,咱开始吧。”
    诸人都围了过来,方丽笑意盈盈地抱着钰哥儿,指着托盘上的东西一样一样地跟她介绍,尤其是她亲手编的那个平安结,她还拿起来在钰哥儿眼前晃了晃,当娘的没什么其他心愿,只盼着孩子这一生平安顺遂。
    钰哥儿对大红色的平安结没什么兴趣,小眼珠儿一一扫过托盘上的东西,一双小手摸摸这个,抓抓那个,他先是拿起最边上的那枚印章,可还没待沈媛媛说什么,他就塞到嘴里咬了两下,大抵是咬不动抑或味道不好,呸呸吐了吐口水,直接给扔到了地上,看得一众大人是又无语又好笑,目光灼灼地盯着,看他最终会选择什么东西。
    只瞧小家伙儿绕过了书本和毛笔,一把抓住了在托盘里滚来滚去发出响声的铃铛,何绣儿喜上眉梢,笑道,“到底是孩子心性,就喜欢这些玩的。”其实铃铛亦有很好的寓意,要知道,好的乐师可是千金难求一曲。
    可惜她话音刚落,钰哥儿就丢下了铃铛,何绣儿一脸尴尬,方琳连忙接话道,“钰哥儿脖子上那长命锁上挂着三个小铃铛呢,许是觉得有些像才拿起来的,这孩子啊,还真说不准他喜欢什么。”
    这话也不假,赵钰自打出生起就不哭不闹的,稍微大点之后,不管谁抱他都笑呵呵的,一点也不认生,即便是方丽不在跟前,也从来不哭闹。
    这会儿他皱着眉在糕点、弓箭和算盘之间来回打量,最先被拿起的是沈如意放进去的糕点,因为是刚做的,还有一点儿余温,小家伙戳了戳,又舔了舔,然后咬了一口,喜笑颜开。
    那糕点做得松软,钰哥儿如今长了乳牙,倒是能吃得下,众人松了一口气,李氏脸上的笑意爬满了额头的皱纹,她还是头一回觉得如意这丫头给自己长脸,可还没高兴多久呢,钰哥儿三下五除二地啃了两口糕点,就又将它放下啦,嘿嘿笑着地拿起段南山做的弓箭来。
    方丽哎呀一声,忙伸手去拦,这弓箭可不像其他物品,是会伤人的,钰哥儿年岁小,怕是不知轻重。
    钰哥儿见他娘要抢自己手里的东西,愈发认定这是个好玩意,紧紧抓着就是不松手,方丽恐防硬拽会伤着儿子,无奈地叫赵大武来帮忙。
    亲娘想要都不给,他这亲爹也只能靠边站,刚握住儿子的小手,钰哥儿就嗷嗷地叫起来,一点也不情愿撒手。
    赵大武见状笑,“儿子喜欢这弓箭,将来身子肯定不像咱俩似的文文弱弱,学了武艺强身健体保家卫国,说不定成了大将军,还能给你挣个诰命呢。”
    “管他有没有出息,还不都是我儿子。”方丽哼了声,一边握住儿子手中的弓箭,一边柔声劝道,“钰哥儿乖,咱不要这个,来,看看这个,这是你奶奶买给你的小算盘,喏,还有你平安叔叔送给你的铜钱,都是祝福我们家钰哥儿将来生活富贵的。”
    钰哥儿只管咯咯地笑,压根不理会他娘,方丽叹了口气,大人们见这情形也知道钰哥儿选中的就是那套小弓箭,沈平安摸了摸鼻子,“难为钰哥儿,竟然不是个贪财的。”
    段南山知晓方丽是怕钰哥儿伤着自己才这么说的,也没生气,挠挠头道,“做这玩意的时候没想那么多,回头我再重新打磨打磨,给钰哥儿当个玩具耍弄。”
    方丽点了点头,随即又苦笑道,“可钰哥儿老拿着这个也不行啊,他手底下没个轻重的,万一伤着了怎么办?”
    到最后,竟然是方琳用皓哥儿的拨浪鼓从小家伙儿手里把那副小弓箭给换了出来。
    方丽总算放下心,感慨了两句儿子越大越不听话之类的,忽然问道,“对了,姐,你这马上就出月子了,皓哥儿这满月酒是摆还是不摆?”
    庄户人家孩子满月,但凡家里日子过得去,都有摆酒的习俗,钰哥儿当初过满月的时候,除了家中亲戚,邻里们也都提着鸡蛋来道过贺。
    “不摆了。”方琳摇了摇头,“这事儿我和南山早前就商量过了,自家亲戚都在这儿,到日子了晚上一块吃个饭就成了,现在离乡背井的,没必要摆什么排场。”
    要说这事还是方琳先跟段南山说起的,修葺了宅子,买下这几间铺子,他们两口子手里余下的现银子也只有不到一百两,虽说日常生活没什么花用,但亦要能省则省,因为还要拿出些银钱供段南山在外头打听消息。
    这些时日以来,不是没有打听到过消息,可碰巧这一场水灾,许多住户都离了家,寻觅不到踪影,可让段南山没想到的是,就在他一筹莫展想要放弃的时候,这件事终于有了一点儿眉目。

  ☆、第103章 蛛丝马迹

说来也凑巧,方琳在县城东南角买下的那个染布坊,旁边还住着七八户以纺纱织布为生的住户,这染布坊没了,他们也就没了营生。因着这院子是打算留出来专门做腊肠的,方琳虽说出了月子,可还要照顾孩子,于是段南山便将拾掇院子的活计揽在了自己身上。
    纺纱的邻居知道这宅子卖了出去,满心以为接手的人要继续开染布坊,上门相询能不能让他们继续给供货。
    段南山自然是摇头的,他们对染布一窍不通,如何能将这染布坊继续开下去,不过他倒也留了个心眼,没说这院子打算用来用作什么。
    那几人知道这个消息之后十分失望,可见段南山每日独来独往,在院子里忙忙碌碌,便起了劝说他的心思。
    买下这院子的方琳的主意,任他们如何游说段南山也无济于事,但这群人也着实有耐心,日日轮换着上门来,说的话儿也从一开始有理有据的分析,变成了苦苦哀求,饶是如此,段南山依旧不为所动,从白河镇逃难来青阳的路上,比他们还会痛哭流涕的人多了去,既然觉得无法活下去,为什么不想法子改变,却非要寄希望于别人身上呢?从小在山间长大,一直自食其力的段南山对于这种行为非常不解。
    那些人劝不动段南山,只得将此处的里长搬出来,想着说大小也是个官儿,总能震慑一番。
    让人万万没想到的是,那位中年发福一脸富贵相的里长见到段南山大惊失色,下意识地唤了一声“段县令”,诸人还不明所以,但段南山却听得清清楚楚,他的心弦一下子就绷起来来,但同时也有一丝欣喜流露开来。
    二十多年过去了,许多人只记得青阳县曾有过这么一件事,可对于段衍之这个人几乎已经没了印象,眼前这人能一口叫破,可见他不仅识得段衍之,而且对他极为熟悉,说不定会知道当年事情的来龙去脉,但尽管段南山心中有了这样的猜想,也没有立刻发问,他知道事关重大,切不可打草惊蛇的道理。
    段南山假装没有听到那人的话,故意板起脸,装作不耐烦地道,“你们这些人,还有完没完,天天来晌晌来,我这忙得很,哪有那么多闲工夫跟你们磨嘴皮子,走走走,赶紧走!”
    那里长一听眉头就皱起来了,端详了他半晌,见这人年轻,浑身上下不仅没有半点段衍之的儒雅,还透着股匪气,立刻便断定自己认错了人,心里的恐惧和担忧一下子就不见了踪影,只听他嘿了一声,冷笑道,“没想到还是个横的,怎么着,老子是这儿的里长,这里的大小事情都是我说了算,我说小子诶,你想在这里开铺子,连声招呼也不打,未免太不上道了吧。”
    若是放在以前,段南山绝对不明白上道是什么意思,可在白河镇和青阳城住了这几个月,看得多了自然也就懂了,不过他向来是不怵这些太把自己当回事的人,面无表情道,“阁下什么意思,我还真不太明白,我这院子是真金白银买下来的,地契房契盖了官府大印,该有的流程一样不缺,怎么就不能在这儿开铺子了?”
    这两口子在一块儿待久了,方琳那拿话刺人的功夫也被段南山学了几分去,一开口便把那人堵得哑口无言。
    “你!”里长指着段南山的鼻子,气得两只眼睛直冒火,却说不出反驳的话来,这要孝敬的事儿哪是能明说的,否则给人捅出去,他这里长的位子可要做到头了。
    要说这里长平日横行乡里,这附近的人家哪个没受过他的气,到最后被人挤兑的在这里待不下去,还不是得乖乖地拿了银子去疏通,请他来是周围这几户人家共同的主意,就连给里长的孝敬银子,也是几家平摊的,他们的目的,是想让段南山改变主意好让自家能有生意做,可没想把段南山给赶走,人走了,这钱从哪儿来啊。
    有那心思机灵的想到了这一点,忙开口劝道,“刘老爷您千万息怒,这人就是个不识好歹的愣头青,我们也来了多少回,说什么也不停,简直油盐不进,还希望您啊,多给劝导劝导。”
    刘济元这人哪是能忍气吞声的,不过要是有银子在,一切就都好说了,他腮帮子抖了抖,立刻换了副表情,搓着手笑呵呵地对段南山道,“我说这位小兄弟啊,你这话说的是没错,可咱青阳好歹也算个大地方,我刘济元好赖也算是个吃公粮的,你听我的准没错,这染布坊接手下来,一年染上几万匹布,转眼就能挣个千百两银子,要是有什么难处,尽管来找我,能给你办的,老兄我一定给你办了。”
    他说了这一大通,段南山却只捕捉到一个信息,他眯着眼睛问,“你说你叫刘济元?”誊写下来的那份卷宗被他翻来覆去看过很多遍,没有刘济元这个名字,倒是有一位当堂指证段衍之的重要人证,名叫刘富贵。
    时隔二十多年,改名换姓不是没可能的事情,短短一瞬,段南山脑子里涌过无数想法,但最终还是选择了按兵不动,他嘴角勾起一抹笑容,拱手道,“刘老爷盛情,刚刚不知您是这里的里长,多有得罪,还请千万不要见怪。”
    “不见怪不见怪。”刘济元见他服了软,忙凑近两步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