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布里吉斯的采访中,更加关注的,倒是表演的难度。
这也是他的心里话:他从50年代起,就开始参加电影的表演了。这么多年以来,他一直都是希望自己能够得到充分的肯定的。他的年纪已经不小了,再想要演大片估计是不能了,只能够期待评论界的好评,而他对自己的演技一直都有很强的自信。只是如何遇到一个合适的角色,也一直都是他苦恼的。
而这一次,他的这个角色,可以说就是一个极为是和争夺奖项的角色。残疾人这个题材,在评论界一直都很受人喜爱。为了得奖,不乏一些人去扮演傻子,瘸子,而现在他拿到了一个瘫子的角色。也是很满意的。而且,这个事件,还是真实事件的改编——对于评论界来说。真实事件改编,也是一个非常受欢迎的要点,这样两者结合,他如果能演的好,自然能够获得青睐。
利维给了他这个机会,他怎么可能不兴奋?
因此拿到了自己想要的角色。这两个人可以说都是极为兴奋的。而且,比起来媒体只是靠着奖项在推测。他们可是近距离的接触利维的人,对于利维。他们的了解更多。
“我希望你们能够在这部电影里面,从各个方面,体现出来这两个人的对比。不只是黑人和白人,同时也包括富和穷,老和少,正常人和残疾人,有文化的人和没文化的人,各个方面的对比。这部电影里面,你们所需要表现出来的,包括种族歧视,对残疾人关怀的问题,社会阶层矛盾,还有古典文化和通俗文化的对比。而要注意的是,你们需要表现出来的,不只是这些方面的差别,还有这些东西的共通之处。文化之间不只是有差别的,也是有共通之处,这些东西,是诞生友谊和感情的基础。你们必须得找到这些,才能够拍摄好了电影。”
对于电影的拍摄,利维从第一天,就对他们进行了叮嘱,而这个叮嘱,也马上就让他们两个人意识到了利维确实是有水平的。
一部电影想要拍摄什么,往往决定了电影的好坏如何。一个故事如何,是电影的表象,而内在如何,则是电影的内涵。一部电影是不是能够有足够深度的思想,往往也是它的一个重要环节。
这些东西不是每个人都会注意——除了黑人,别人不在乎是不是丑化了黑人,除了残疾人,别人不在乎是不是描述了残疾人的内心。穷和富,老和少的对比可以产生喜剧效果,这是人们能够想到的,但是这些是不是能够体现出来更深度的东西,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同样的一个差不多的故事,有人拍摄了电影,能够让人觉得很振奋,有人拍摄了之后,让人觉得是在向人献媚。最大的区别,也就在于这些隐藏在背后的思想细节。大的方面是个人都会描绘,可是没有一而贯之的内在思想,细节上肯定就出问题。
利维能够想到各方面的对比,这比起来单一强调一方面,就是一个突破了。而要拍摄的重点是共通性而不是对比的差别,这就已经是内涵的深刻了。这也让他们想起来了利维的电影的一个特点,就是细节抠的很多:思想性的表达,往往就是通过细节来表现出来的。这些细密的东西,往往可以让思想在电影中时时闪烁,一只贯穿下来。
这些东西,都是导演水平的体现。有这样的导演,他们的电影哪里用得着担心?
对于一个导演来说,别人再怎么评价,毕竟都只是一些不相干的看法而已。只要一个导演还能够获得演员的支持,他就总是能够拍出来新的电影的。媒体的怀疑,并没有给利维带来什么伤害,相反倒是让很多人也在关注着,利维的新电影,到底会如何?
第二九三节 残疾人
外界的评论四散飞扬着,利维带领的剧组,此时却也在进行着自己的拍摄。
此时此刻,在镜头前面,一个看上去相当优雅肃静的房间里面,一个坐在轮椅上的老人,正在抬头看着墙上的一副新的艺术品,一个鉴赏家正在给老人讲解着画的内涵,而站在他旁边的护理工,也在发出着自己的评论。
“这幅画的作者匠心独运,从特殊的结构上把艺术的美感体现的淋漓尽致……”
鉴赏家的声音,让老人露出了些许赞同的态度,可是在一旁的护理工,却并不能够认同。
“就这么一滩鼻血?你能够看出来那么多东西?”听着鉴赏家画的内涵,李斯特很不满的走了过来,对这些东西,他全都不懂,觉得也全都是蒙人的,“我就问一个问题,这一滩鼻血多少钱?”
“大概三万美元。”
这个价格让黑人扭过了头,对着轮椅上的白人睁大了双眼。
“三万美元?买一滩鼻血?喂,如果你想要一滩鼻血的话,我可以给你做的更好,比这便宜得多,而且,如果你想要的话,要多少有多少。”
鉴赏家一脸的错愕,而轮椅上的白人面上挂上了微微的宽容的笑容,可是,本来该是云淡风轻的就此过去的他,此时却忍不住笑了出来。
“停。”
看到这一幕,利维在一旁也不得不喊停了。轮椅上面的布里吉斯听到他的声音也站了起来,赶紧倒着歉,“对不起,导演。这是我的错误。我不该笑的,但是这个家伙的表情实在太好笑了……”
“这里本来我就该表现得很好笑啊……”小古巴。戈丁无奈的摊开了手,“要的不就是这种对比吗?”
“我说了是我的错误,对不起了。”布里吉斯再次摇摇头。
“没关系的,我们可以再来一次。”
对布里吉斯的导演。利维笑笑,开口表示了原谅。这让布里吉斯再次笑笑,没说什么就坐下了。
对导演这样的态度,他相当感激:导演知道残疾人很难演,对他很宽容,这是演员的幸事。
其实。对于残疾人的表演,早在90年代,好莱坞就已经有了很深的经验了。从阿甘正传那个时候,在截肢的双腿处理上,用的就已经是电脑特效了。这些场面,本来就很多人在拍摄。
而这一次,布里吉斯面对的是要拍摄一个彻底瘫痪的人,这个表演稍微有些难度。
瘫痪者的身体几乎全都不能动,表演这样的角色,不只是需要全身捆好就可以的,人体是处处相联系的,身体的瘫痪。也会对人的动作,神态产生很大的影响,而同时。瘫痪在床的人需要大量服药,药物也会对人有一些副作用,这些作用,从肌肉僵硬到眼神涣散都有,想要把这些都表演好了,殊为不易。
而且。想要表现好了一个残障人士,除了要表演出来身体上的问题之外。表现出来心理上的问题也是很重要的方面。
作为残疾人,是有着共同特征的:残疾人特有的孤独感。自卑感于自尊心混合的复杂心情,敏感多疑,同时情绪不稳定,却对弱者富有更强的同情心,而肢体残疾者往往都有很强的自我克制能力,对周围的容忍度很高,可是却在心理积蓄情绪。
残疾人的心理,和正常人难免有些不同。其实这部电影最一开始就是一个心理敏感,自尊心过强,对于别人的同情无法接受的富翁的故事,在心理层面的把握上,是很需要注意的。
这些方面,比起来肉体上的伤残,更加难以表现。
人们看重正常人演残疾,就是因为正常人从动作神态,到语言心态,全都和正常人有着很大的差别。
在89年,戴刘易斯为了表演好了一个瘸子,在拍摄期间,在片场坚持不用自己的右脚,在整个拍摄期间,全都像是个真正的残疾人一样活动,体验残疾人的动作和心情,才把一个残疾人表现得惟妙惟肖。想要演好了这种角色,并不容易。
而现在,布里吉斯是做不到坚持在拍摄期间瘫痪的——瘸一条腿和瘫痪的差别很大,他当然也做了一些体验尝试,尝试着很长的一段时间一动不动,但是,他不可能完全像瘫子一样活动的。
那样实在太难了。
好在,利维也没有要求他那样做。
在瘫痪者的身体表演方面,利维没有刻意的去拍摄一些难以体现的情节。在绝大多数的场景下,布里吉斯需要的只是在轮椅上面坐着,而不需要更多的动作。而少数的表演瘫痪者艰辛的镜头,例如洗澡,翻身,出门时坐汽车等情节,利维也都特地的在做着安排,试图用特殊的镜头角度,来降低一些表演难度。
很多时候,靠着剪辑和镜头的角度,演员的一些演技不周的地方,是可以遮掩过去的,只是这样的工作导演是不是愿意做,那就是很难说的了。有些时候导演更重视电影的整体效果,不肯为了演员而牺牲电影,但是有些导演,就愿意为了演员做一些布置,这里面的细微区别,也许年轻演员们不懂,但是布里吉斯这样混了一辈子的人再清楚不过了。
利维一直都被人说善于挖掘人才,在这一点上,他确实做得很好。
而且不止如此,另外在戏份的安排上,利维也做了很多的修改。
在原版的电影中,老富翁菲利普几乎什么都没有做,他就是一直看着黑人李斯特横冲直撞,而后凭着自己的财力为他收拾残局。虽然说电影中强调了这是因为李斯特不把他当残疾人看待,而是把他视为正常人,不去歧视他,可是,这样的一味宽纵,也让菲利普这个人物的残疾人的特点没有体现出来。
利维为此也翻过了原著小说,可是他发现,在原著小说中,这样的问题也存在着。这本书毕竟是白人富翁的自传体小说,虽然说他很感激黑人看护,可是在内心深处,他依然无法摆脱阶级和种族的影响,那种自己高高在上,把友谊当做施舍的态度在小说中也是无法避免的。
这些东西,是利维需要改变的。在电影中,他也在征得了原作者的同意后,增多了一些情节:在人物塑造上,他把白人富翁以前只关注事业,疏远了亲人,在瘫痪后无法得到亲人关注的孤独感,以及怀疑别人只冲着自己的钱来的猜疑心都做了强化,同时,在电影中,他也让白人富翁表现出来了一些对黑人的同情和容忍,在另一方面,强化了他的心理特点。
一个人的心理特征是什么样的,靠着剧情的结构和冲突,是可以强化表现的。在原作中,这方面不算特别强,但是现在,利维一样可以强化起来。
而有了这些强化之后,布里吉斯再想表现一个残疾人的时候,也就轻松多了。
当然,作为一个老演员,布里吉斯自己,对于这些表演也是有着自己的标准的。虽然利维给了他很多方便,可是这并没有让他就此放松:他很清楚成功有多难,好不容易碰到一个帮助自己的导演,自己就得更努力一把,把电影表演的更好,发挥更好的水准才好。
因此,在表演的时候,他也是非常努力的:比如说,扮演的是瘫痪的残疾人,很多人都喜欢用一些手法来限制自己的活动空间,使得自己更像是个残疾人,而布里吉斯却没有这样做。他没有给自己的身体上加任何限制,就是要单凭自己的演技克服这难题。
当然,这比较难就是了。不过,有了他的努力,电影的拍摄,也确实是比利维想象中还要好,因此,偶尔的一些小问题,利维也就容忍了。
只是,这也累坏了布里吉斯。
“老实说,我以前从来没有注意过,全身瘫痪是这么难受的事情。我现在唯一指望的,就是我老了之后,可不要全身瘫痪。”
拍摄之余,布里吉斯也和利维开着玩笑。而让利维觉得颇为有趣的事,这个老头已经55岁了,倒是一点都不服老。
“你要是真的有瘫痪的那一天,我就真的去给你当护工。”
在一旁的小古巴。戈丁也在此时开起了玩笑。
作为另外一个主演,在电影中他扮演的是看护工,他的性格很随和,有着喜剧演员们的幽默感,在片场里面也是经常随口开着玩笑。
“算了吧,我请不起你,而且你的看护技术简直是个恶梦。”布里吉斯也笑着回应了他一句。
其实,为了拍摄这个电影,小古巴。戈丁也做了一些护理工的学习,只是这样的短期学期,只能够让他学个形似,真正的护理工人的细致工作,他还是没有办法学的太像的。
不过好在,这个电影里面,更多的时候,并不需要他是一个很好的护理工。在电影中,他更多的是一个笨手笨脚,大大咧咧,不怎么认真,可是却友善而可爱的人物。
当然,这个角色也是经过了一些修改的:在这个电影里,他可不是单纯的接受帮助的人。
第二九四节 艺术设计
在原版的触不可及里,白人是带着一些施舍的心态来写这个故事的,因此在这里面的黑人形象,虽然有着种种正面的特点,但是却也无法摆脱一些白人对黑人固有的偏见,而在利维的电影里面,他可不想要这些偏见。
电影里面,黑人除了对白人要做到不歧视之外,另外的一个要求,就是要带领他敞开心扉,接受自己的亲人。
在原版的故事中,那个黑人看护工虽然也是一个很幽默,很风趣,而且很乐于助人的人,但是因为故事是以白人的视角写的,对于他身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