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锦衣当国-第60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此事说起来的确让人后怕,宋婵婵在京师做的这些事情居然被张诚发现,还做了遮掩,如果稍有反复,恐怕就是抄家灭族的罪过。

后怕归后怕,毕竟是成功,有惊无险的过去,年轻夫妻分离这么久,也是小别胜新婚,这些担忧也就放下了。

激情过后,宋婵婵躺在王通的怀中,有些慵懒的问道:

“老爷,不知道接下来是不是要兴起大狱,杨巍那一党恐怕要被请算了,妾身这边要不要做些准备。”

别家夫妻此时说些体己的情话,这边却谈起了公务,王通倒是没觉得如何异常,只是沉吟着说道:

“搞不好就是罚俸,罢官的人都不会太多。”

宋婵婵对王通的判断还是信服的,最起码王通布置下的这个局,又做出的种种安排,京师的局面走向也全在他的预料之中。

听到王通这么说,宋婵婵却是有些担心,担忧的说道:

“老爷,要是那些官儿还在,老爷这边岂不是难做,恐怕要和老爷这边纠缠不清了,而且这次事情之后,老爷肯定是众矢之的啊!”

王通轻拍了拍宋婵婵,看着床顶,低声说道:

“陛下要是把他们都赶走了,谁来替他管事办差,谁来替他治理天下,而且没了他们,谁来制衡我和张公公他们。”

说到这里,王通嘲弄的一笑,开口说道:

“留下那些官也好,要不然陛下怎么会重用我!”

这话说的含糊,宋婵婵却是听明白了,一晚上的担心,就在这一句话中散去,鸟尽弓藏,兔死狗烹,但鸟不尽,兔不死,自然就没有那些过河拆桥的破事了。

万历皇帝睡得很熟,张诚熬不住先去休息,赵金亮却在外面守着不能离开,不过这个晚上却主要是郑贵妃抱着孩子相陪。

担惊受怕两个多月的郑贵妃此时是容光焕发,轻手轻脚的坐在床边,一边看看在摇篮里的儿子,一边看看轻声打呼的万历皇帝。

郑贵妃刚刚得宠的时候,也曾想过这皇后的位置,但她聪明伶俐,很快就意识到不可能,因为王皇后是慈圣太后李氏替万历选定的,慈圣太后的权势起伏不定,但在内宫之事上却是说一不二。

到了后来,郑贵妃甚至要担心自己现在的位置会不会被替代了,因为那个王恭妃为万历皇帝生下了第一个儿子。而这王恭妃的出身更让她忌惮,这王恭妃可是慈圣太后身边的宫女,有这个支持,威胁实在是太大了。

至于说万历皇帝偶然间和这王氏春风一度,有了儿子之后,偶然被人传到了李太后的耳中,然后让万历皇帝承认,郑贵妃是不信的。

她也在内宫这么久,那么多女人,怎么会就有这样的偶然,对万历皇帝这或许是偶然,对李太后来说肯定不是,只能说慈宁宫那边一直有这样的准备,就算这次王氏没有产子,那下次或许还有“偶然”的李氏、张氏等等等等。

不过到了现在,一切尘埃落定,李太后出宫,外面一窝蜂赞同立长的都被打压,自己的儿子成了太子,尽管现在自己还是贵妃,但成为皇后已经不远了。

皇后是后宫嫔妃的顶点,不过郑贵妃想的不止是这些,后宫如同官场,一朝在这个位置上并不代表永远在这个位置上,内宫也有不断的后起竞争者,想要稳住自己的地位,想要让自己的儿子太子之位稳固,一直到登基当皇帝,就要有同盟,有支援,别人怎么做的,自己就怎么做。

例子太好去想了,慈圣太后李氏如何做的,不就是宫内有冯保,宫外有张居正吗,也是天佑,对自己来说,这个局面下,宫内有张诚一系,宫外有王通一派,而且他们这两个势力也需要后宫有人帮扶。

郑贵妃宁可坏了宫内的规矩,宁可不顾君臣的尊卑,也要隔着帘子拜一拜王通,而且郑贵妃也打算将乾清宫的管事,乾清宫的管事尽管不在十二监之内,但乾清宫是天子居所,重中之重,乾清宫的管事宦官地位一贯不次于十二监太监,甚至还要高过那些无权衙门的,人选郑贵妃已经想好,赵金亮年纪虽然小,可跟张诚和王通这边都是亲近,又对万历皇帝忠心耿耿,这样的人不提拔起来提拔谁。

郑贵妃这边正在打算,却不防在床上熟睡的万历皇帝猛地起身,夜间安静,屋中灯火昏暗,万历皇帝这突然的动作,把郑贵妃吓得一跳,好悬尖叫出声,即便是这样,也把一旁摇篮中的婴儿吓得哇哇大哭。

万历皇帝手摸向枕头下面,呼吸粗重,等适应了黑暗,看到了郑贵妃,才算是清醒过来,闷声说道:

“不必见礼,快哄哄孩子。”

郑贵妃连忙抱起婴儿安抚,万历皇帝盯着床边的灯火沉吟了一会,才扬声说道:

“外面可有人!”

“回万岁爷的话,奴婢在!”

赵金亮答应了一声跑了进来,万历皇帝迟疑了下,开口说道:

“朕要现在见郑国泰,快去安排!”

赵金亮愣了愣,连忙又是跑了出去,夜间皇城城门关闭,不过想出去也有法子,郑贵妃一边哄孩子,一边要问,但看了看万历皇帝阴恻恻的神色,还是没有开口。

“你当时给王通看了朕的诏书,王通是什么反应!”

郑国泰的袍服有些不整,不过从睡梦中叫醒,匆匆忙忙赶进宫,这个样子也不奇怪,万历皇帝这么问,郑国泰迟疑了下,开口说道:

“他先问陛下的安危可有干碍,然后又说自己此次恐怕要告老还乡了,然后……然后就赶路来京师。”

听完这话,万历皇帝紧张的神色渐渐放松下来,却又打了个哈欠,摆摆手说道:

“你退下吧,朕倦了,还要再去睡会!”

九百

七月十六日的京师比往日要冷清了很多,不过这仅仅局限在官府衙门和官员勋贵居住集中的地方,南城倒是老样子。

真正被堵的紧是武清侯府,武清侯前后门都有锦衣卫的兵卒把守,偌大个府邸,想要买什么,想要置办什么,只能是通过锦衣卫来进行,外面的人想要给里面送什么,也会被检查之后才能送入。

府内的人如果想和锦衣卫说什么,锦衣卫兵卒要有三人同时在场,要不然过去搭话的锦衣卫就会被军法从事。

慈圣太后李氏说是思念武清侯,想要过来住几天,不过京师这些人又怎么会不明白这其中的意思,这就是李太后被赶出了紫禁城。

开始外面还有人暗自琢磨,万历皇帝这个动作是昏招啊,李太后就算没有了权势,但名份仍在,说的明白些,如果想要废立天子,把太后这尊神抬出来,依旧是有用的,放这么一尊神在外面,这岂不是埋了个祸根吗?

不过看到这锦衣卫兵卒的严防死守,大家心里都明白了,敢情是有这个对策在,众人这时候又是暗自乍舌,这位万岁爷不都是说至孝吗?怎么能下这么狠的手,把自己亲娘就这么赶出来了。

但武清侯李文远却上表谢恩,根据武清侯府内传出来的消息,李太后到了武清侯府之后,兄妹二人相拥大哭,偌大个武清侯府自然有安顿李太后的地方,倒是晚饭的时候,李太后吃不下,李文远亲自过去劝,含泪说了几句话。

“今儿不叫老姐姐太后娘娘,咱兄妹俩小时候吃顿肉高兴多少天,现如今锦衣玉食,天下人都奉承着,也该知足了,你儿子当了皇帝,而且开疆拓土,设卡收税的,也干的不错,你还瞎操什么心,你个当娘亲的何苦跟儿子争来争去,我这个当舅舅的夹在中间难做人,老姐姐,你被赶出来,做弟弟的我倒是松了一口气,你不知道啊,你这次的折腾,弟弟一家晚上都睡不好觉,天天烧香给你求佛,现在事情了结了,你出宫来,太平富贵一辈子,总比抄家灭族的下场好吧?”

据说说完这句话之后,李太后当即翻脸,拿着眼前的筷子就丢了过去,武清侯李文远虽说养尊处优这么多年,但动作敏捷,居然躲了过去。

闹了这么一出之后,李太后哭了半个时辰,一个晚上没有睡觉,今早才沉沉睡去,不过根据她身边的宫女讲,太后娘娘好像是放下了一桩心事,气色居然变好,这也是怪事之一。

宫中排名第二的太监张鲸在七月十五的下午就说自己身体衰弱,已经不能应付司礼监的政务,自请去南京或中都凤阳看守皇陵,万历皇帝直接准了。

排名第三位的太监张宏在七月十六的早晨要求见万历,要说的还是万历不应该立次子为储君,当立长子,万历皇帝自然不会见他,张宏交出了自己的印信之后,回到了自己的小院子,留给了张诚一封信。

信上说自己不能见朝纲伦常如此被败坏,当绝食死谏天子,看到这封信之后,张诚叹了口气,却没有安排人过去劝,只是说道:

“可惜,可惜。”

张鲸一走,他的提督太监之位直接就是交给张诚兼任,说起来,张诚此时已经和当年冯保很像,都是身兼司礼监掌印和提督两个职位,不过说起来差不多,东厂掌刑千户薛詹业本就是张诚的亲信,要不然京师纷乱这几个月,也不至于折腾出这么多的事情,这次只不过名正言顺了些。

张宏空出来的位置由司礼监随堂太监的首席田义替补,宫中最像是士人的太监,一个是张宏一个是田义,这次张宏表现的刚烈异常,田义却一直是默不出声,所以才有这个被提升的机缘。

但这个结果,众人感觉都很意外,原本众人以为,张鲸和张宏空出来的位子里,肯定有邹义一个的,没想到邹义这边还是不动。

大朝会上弄出那么一番风波来,朝中官员从上到下都是战战兢兢,这几个月,立长子为储君的风波之中,没有上疏参与的人实在是凤毛麟角,昨日间弄的这般凶煞,参与的人都是心中战栗,恐惧异常。

虽然一共就两个人被打,也就是这两个人因为君前不敬被下狱,其他的人都安然回家,可局势被翻转,大家心中都是忐忑异常,等待着接下来的处置。

偏生宫中没有任何关于处置和清算的消息传出来,回到家中的官员们有心派出亲信家人的互通消息,可街上却是戒严,有几家上街的直接被抓了起来,其他人连这个胆子都没有。

回到家的时候他们才知道,百官上朝的时候,锦衣卫各个司涌入城中,控制了交通要道和各个城门。

武清侯府这边和兵部衙门那边都被锦衣卫兵卒团团围住,进出不能,实际上,城内有调兵权力和可能的人家和衙门,都被锦衣卫严加看守。

传旨的宦官在朝会之前去往禁军的驻扎地和京营的驻扎地,旨意很明确,就是让各支军马不得妄动,没有皇帝的旨意,妄动者为谋反,任何人都可以斩杀立功。

各处兵马被稳住之后,去往京营的宦官还宣旨调了三千余人协助京师防卫,这三千余人却是万历皇帝能控制的军队,他们的军将却都是虎威武馆出身的少年。

锦衣卫各营加上京营的三千兵马,已经可以控制京师的大部分要害地方,静街戒严了,而禁军那边,宣旨的人就是御马监提督太监邹义,且不说邹义是御马监禁军的本管,这旨意也是无从反驳,皇帝下旨,让禁军各营不动,谁要还想乱动,到底是有什么心思。

不管是去京营还是禁军,宦官们传旨和往常那种只和几名为首的武将传旨不同,他们都是让武将们召集兵卒之后再大声宣读。

军营中所有人都知道了旨意的内容,都知道皇帝让他们按兵不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大家乐得清闲,如果还有人想要浑水摸鱼,兵丁们都不会去跟随,闹起来,领头的人挨刀都有可能。

中午时分,京师城门就是关闭了,城内一切都已经完全在控制之中。

实际上,杨巍等大佬家大业大,家中伶俐人也是不少,这几个月的风波他们都知道,看到突然间锦衣卫静街戒严,各处封锁,也发觉事情不对,想要尽快的把消息通知给相关的人,自家老爷在皇城中,但还有些在城内城外的亲信。

不过他们打算的虽然好,可王通这边想的更齐备,顺天府的衙役和锦衣卫的一干地头蛇都在各处堵着,想出门无路可走,甚至有几位大佬外宅的下人想要报信,都被人堵住抓起来,要知道这些外宅连大佬们自己的家人都未必清楚。

在朝会上被刀兵惊吓的一干人听到了这些布置,都是倒吸一口凉气啊,万历皇帝和王通这不是设了个套让大家钻进来吗?想想自己前几个月兴高采烈的掺乎什么立长的事情,这是嫌自己命长啊,人家皇帝亲娘都撵出来了,还在乎你们几个臣子。

除了杨巍那一干人,其他人想起来都是深恨,要不是你们折腾,又怎么会把大家都扯进去,再说了,那件事就算成了,难道大家就会有什么了不得的便宜,想想那位礼部侍郎在朝会上的大骂,大部分官员都是不约而同的开始写奏折,一方面痛斥杨巍等人奸邪,心怀不轨,一方面给自己撇清关系,最关键的是要说皇二子朱常洵英明神武,天生聪慧,理应继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