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我爱我家-第16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俩回到家,玉良夫妇还没走,他们两人经过一年的考验,现在成熟多了,手机卖场在张峰奇走了之后,销售并没有出现波折,他俩在最初的担心过后,信心大增,半年下来,也培养出来一份淡定从容的气势,不像刚开始那样。叫林欢当参谋,买了几次衣服,玉良和葛明顺也对怎样穿衣有了感觉,现在他们自己买的衣服,也让他俩在人群里很显眼。
一家人坐在沙发上,看虎子和果儿在客厅跑来跑去地玩儿,葛明顺小心地看了玉良一眼:“你在家陪大妈,我去卖场看看?”
过年放假这几天,正是卖场黄金时代。他们今天就开门营业了,两人早上来之前。先去卖场巡视了一遍,葛明顺大概觉得,媳妇应该多陪陪岳母,娘俩说说知心话。这才说这句话的。
“就让虎子在这里玩,我陪你一起去吧。”玉良笑着站起来,走到门口。穿上大衣,又帮葛明顺取下衣服,葛明顺受宠若惊,赶紧接过来穿上,扭头笑着告别,带着玉良离开。
林燕观察到玉良对葛明顺温柔又爱怜,知道她俩的危机解除。葛明顺现在熟练了。也不显得比张峰奇差多少,他可比张峰奇帅多了,据说,卖场里的小姑娘得了葛明顺的表扬,比拿几百块奖金还兴奋。玉良现在对丈夫,那可是盯得很紧的。葛明顺哪里见过媳妇这么宝贝他啊,心里爽得像空调吹着一样,对玉良比以前更是珍惜。
黄家人对这样的情况当然非常欣喜,林燕看着婆婆容光焕发的脸,她没想到,去杨树湾村投资,最高兴的竟然是老太太。黄母年轻离婚,备受歧视。顶着那些浅薄短视的家伙的冷言冷语,辛辛苦苦带着一对儿女长大,现在儿子女儿日子好过,在村里人羡慕的眼神里,她以前的愤懑、不平和心酸委屈,全都消失了。甜蜜和满足的心态,让她精神焕发。
黄伟良是个大孝子,他始终对母亲特别在意,特别好,但也没能想到母亲还有这样的心结,看到那次回老家之后,母亲的情绪特别愉快,竟然比以前显年轻了,黄伟良明白过来,自己无心之举,竟然能让母亲高兴,他既意外又惊喜。
林燕和黄伟良这个年,比以往热闹,杨树湾的人来了一群拜年,闹腾了一天,庞家营的当然也会来,日子很快就过了初五,国家规定的假期很快结束了。
初十这天,没想到黄有良又来了。他来了就来了吧,竟然带了好大一群人。初三带着村里的干部,还有几个在饲料厂的小头目等来拜年,这一次,是陪着镇上的领导来的。
林燕面对一屋子人,急急忙忙上茶点送香烟的忙完,林老娘打电话过来:“燕,家里来了客人,你能回来做饭不?”
“我这边也有十来个呢,回不去。娘,谁来了?”
“咱村人,找你爹的。”林老娘说话语气明显有点懊恼,姚静雯做菜的水平不行,林燕若是不去,她大概不好叫另外两个媳妇的,毕竟轮老大媳妇值班不是?林家要想有面子,老娘就得亲自上阵,要她干活,那还不要了老命了?
林燕放下电话,笑了一下,娘身体还行,动动也对她有好处,她没有多想,忙自己的事情去了。
去林家的人,还是小有来头的,林老娘刚打电话时,只有几个乡邻,到了十一点,村长带着镇长和镇委一个副书记到了,把老林紧张地两手都不知道该往那里放。
现在国家考核干部,第一就是你辖区经济发展的怎么样,明州镇的赵镇长,是才调过来的,他在辖区转了一圈,这个镇子村民种植果树的多,以前的经济指标比较好,可这几年,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偏远山区的道路通畅了,那里的水果因为温差大,含糖量高,口感好,价格和销路都比平原地界上的好,明州镇早些年发家的农民把土地转租,进城买房做起了生意,镇上的经济一下子衰退下来,先是从全县经济发展前五名掉了出来,去年更是掉到中游,原来的镇长挨了批评,调到县农牧局去了,新镇长是县里经济发展最好的大桥镇副镇长,他在大桥干了多年,当然知道即使是农村,经济要发展,光靠土地那是远远不够的。
怎样才能招商成功,促进明州镇经济来个飞跃呢?赵镇长上任第一项任务,就是广开渠道招商引资。他不知怎么得知,Y市晚报表彰的企业伟燕公司的内当家林燕,是他辖区的人。这让他顿时来了精神,觉得这里值得投入精力,可以一搏。
“赵镇长,据说林燕是个小气的人,我们这次找她,不一定有结果。”村以前张姓和林姓平分,但后来张家人渐渐多了,这几年村长选举,转来转去都是张家人的事儿,这一任村长张宏伟,也是张家的,他对林家这边的事情,也就道听途说,不是很清楚,见镇长动问,便老老实实把听来的,林燕不肯帮堂弟的事情说了一遍。
赵镇长还有点不信,专门去林军民家走了一趟。
林军民的平菇生产,刚好赶上过年,价格销路都很好,正趾高气扬用鼻孔看人呢,镇长来了。
赵镇长当然提前做了工作,一上来把林军民大大表扬一通,说农村就需要他这样有技术有闯劲的年轻人,林军民高兴得找不到北,他想有了镇长支持,自己就能弄到贷款,也能迅速发展起来。
赵镇长他很仔细地询问了林军民的技术水平、经营方式等方面问题,觉得养香菇确实是明州镇发展的一个方向,当说到林军民因为资金不足没办法扩大生产时,他趁机询问林军民求助林燕遭拒的事情。
林军民虽然言语中很多诋毁林燕的地方,但赵镇长还是听出了事情的原为:林燕要林军民准备那些资料是应该的,并不是林军民所说的故意推诿,得出这样的结论,赵镇长精神大振,他派人打听好了,便安排了今天的拜访之行。
镇长当然不会林家吃林老娘她们做的饭,有干部早就在附近的酒店订了席面,赵镇长很技巧地向老林表示,他是来慰问明州镇的著名企业家林燕的,他希望老林能引荐一下。
林燕好容易让黄伟良做代表,出去陪来客吃饭了,还以为自己能偷得浮生半日闲呢,爹爹却带着明州镇的一群干部过来,邀请她去商讨家乡发展大计。
实在推辞不得,林燕只好随着他们出门,再说,林燕手里那么多钱,也得找个投资渠道的,虽然生意难做,她完全不用这么奔波,但她还年轻,现在就在家里无所事事,每天做做美容,练练瑜伽的打发日子,还是有点太无聊了。人就是这么复杂,太忙碌,觉得很累,可太悠闲,也觉得没意思呢。
赵镇长听说黄伟良让同行请走了,心里立刻有点懊悔,觉得上班前,就该到这里来拜访。他得到的资料,伟燕公司也不过几千万资产,还能让他分一杯羹吗?
不管心里怎么想,他都得打起精神,到了饭桌上,因为林燕是个女士,茅台换成了葡萄酒,敬酒也变得文雅起来,大家象征性地沾沾唇便罢。赵镇长觉得能当女企业家的,一定都是八面玲珑的主儿,碰上林燕这么朴实,说话一是一二是二的,一时还不知道怎么办,不过,他可不会忘记来的任务,饶了好几个圈子,林燕都不接茬,他只好赤膊上阵,单刀直入地问林燕,肯不肯投资,为家乡父老乡亲做点好事。
“赵镇长有什么合适的项目推荐给我?”
赵镇长尴尬又后悔,觉得自己准备工作没做到家,来得冒失了,但他在镇上也做了很多调查,肚子里也不是一点东西也没有,他提了几个方面:果品加工、养殖和菌类生产,但他说得空泛,林燕没吭声。
“林董,只要你有意愿,咱们镇时刻欢迎你回去,我也会准备好项目,尽快送过来供你挑选。”
“好吧,我也希望自己的家乡能早日腾飞。”
赵镇长虽然有点遗憾,但林燕的态度让他看到希望,他还是觉得不虚此行。

第二百三十九章

赵镇长第二次来的时候,黄伟良还在家,男人在一起,说话方便多了,或者,他们有自己的沟通方式,不像对林燕这样不知道话该怎么说才好。
黄伟良对他提出的投资邀请,一时无语。
赵镇长很紧张:“上次我们来,林董曾问起有什么合适的项目,这次我们准备的非常充分,和县里的农牧局进行了沟通,请了专家进行过论证,应该能使农民和企业家双赢的。”
黄伟良见是妻子答应的,便招手让在收拾茶盘的林燕过去,他这几天被老家的人缠住,没有听见老婆给他说过这方面的事情。
林燕见赵镇长拿来的项目,是在镇上建一个干菇加工厂,还有一个菇类批发市场,有点怀疑地抬起头,她的家乡,有这么大的客流吗?
赵镇长还真是有备而来的,他立刻解释道:“以前不是有个国道通过咱镇吗?前不久还有条省道通车,刚好和国道在咱镇交汇,这样,省内和省外客商很容易过来,你若能进行干菇加工,肯定能吸引鲜菇过来。县里给了很大优惠,这个蘑菇批发市场三年不收税,就是批发市场的摊位,也只收成本费,咱们当地的消费又低,客商过来,无论住店还是吃饭,都花不了多少钱,再说,我们离X市很近,从我们这里批发的蘑菇,能直接进入大城市的菜市场,我想这些是很有吸引力的……”
见林燕点头,赵镇长信心大增:“咱们镇的土地,百分之八十种植的是果树。每年剪下的枝条都烧火做饭了,真是太可惜了。还有,农林大学的教授说梨园秋天能种蘑菇,我们镇的梨园。有八万多亩呢,这笔资源要是充分利用起来,那可是能创造一笔巨大财富的……”
“支持这些的技术人才。我们有没有?”这是林燕最关心的,林军民技术水平到底如何,还有待时间检验,但他一个人,才能发多少光和热?实在是远远不够用啊。
“有,我们和农林大学下属的职业技术学院签署了合作协议,他们的毕业生在咱这里实习。到时候,会有几个带队的老师对学生进行指导,当然也会对咱们的养菇户进行指导了。”
“林董,黄董,县里的农科站也给我们派来一个常驻技术员。这是农林大学毕业的,在咱县上工作了好几年的了,他的技术很过硬,曾经得到过省里的表彰。”
林燕觉得赵镇长确实是下了功夫,禁不住欣慰地点了点头。黄伟良和林燕交换了个眼神,对赵镇长说道:“我们两人会尽快去一趟,对你说的这些进行考察,我希望咱们能合作成功。”
赵镇长见这两位这么痛快,脸上立刻溢满笑容。这个项目要是推广成功,哪怕每亩梨园增加一百多块收入,镇上的增收就是近千万,还不算部分农民专门种蘑菇增加的收入。他前几天又去了一趟林军民的菇场,才两亩地的大棚,一季平菇。就收了好几千块,这一年下来,每亩地的收益,比种水果还好呢。
明州镇若是照这样发展,两三年内必然会有个大跨越,赵镇长似乎看到了自己光明的前途,脸上的笑容更加真切和热情:“林董,黄董,我们热切盼望你们早日来到,欢迎你们对我们即将建立的鲜菇批发市场选址进行指导,还有其他配套设施也亟待你们这样有经验的成功企业家去投资建设。”
“好的,我们会尽快去的。”黄伟良点头。
送走赵镇长一行,黄伟良有点忧虑地问林燕:“你做期货,到底挣了多少钱?这么四下洒水,能顾周全不?”
“我不是给你说了好几遍嘛,咱们现在身价上亿了呢。”
“可,你一次就给了刘海林三千万,在杨树湾和庞家营投资,又有两千多万,你还把咱们以前的国家贷款都还了,那又是一千多万……”
林燕不好意思地笑了一下:“都是我没说清,我意思是,咱们光在期货这一块,挣的钱就上亿了,除了给国家交税,咱们有七千多万的流通资金,虽然我们投资花了一部分,可以前投资的,不还收回了很多钱嘛,我现在打算投出去的,是咱们去年的利润啊。”
黄伟良想想,笑了一下,他其实对这些数字更敏感,只是他谨慎惯了,唯恐老婆花超支,还有就是,他不知道林燕会不会像在自己家乡一样,刚开始计划投资不到一千万,最后竟然追加了一倍还多。
“伟良,不要担心,海林那里的钱,说好只给他用一年的,过不久那些钱该回笼了。明州这边的投资完成后,我就不再打算拓展阵地了,咱们只需要做些巩固根据地的事情就行了。”
黄伟良点头,就算他想要在有生之年做出成绩,但他又不是刘海林那样的财迷,有事情要他扎扎实实做下来,他也就满足了。
一星期都不到,赵镇长又派人来,邀请林燕和黄伟良回家乡。
正是春风吹得人陶醉的美好季节,林燕看了天气预报,在接连三天晴好的艳阳天只后,他们启程上路了。沿路的柳枝,已经柔软地摆动着纸条,桃树上都冒出小鼓包了,用不了几天,就会桃花笑春风了啦。
蘑菇批发市场建在离两条公路交汇处不远,林燕去时,四面已经插上了旗子,赵镇长说征地手续也办好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