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银色诱惑-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明上午十一点四十分的飞机,拖到了下午二点才起飞,饥肠辘辘,疲惫不堪,两腿灌铅,双眼发涩,中国人这效率,真他**的,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他恶狠狠地在心中咒骂着,随着展团其他成员鱼贯进入机场停机坪。他终于看到了昨晚上那个“傻瓜”,恶狠狠地刮了他一眼。那“傻瓜”装束倒也滑稽,上着深兰色鳄鱼牌短袖T恤衫,下着一条飘飘洒洒的麻纱长裤,却是挂着一条背带,脚蹬着一双圆口白底黑布鞋。别人都是大箱拖,小箱拎,他却只是随随意意拎着一只黑壳密码箱,一只手还摇着一把中国折扇,一摇一摆地随队而行,一路上还咧着大嘴与同伴说笑。这姿势,那模样,有几分可笑,一望而知是一个未出过国门的“乡巴佬”。

跨上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的波音747,在空姐优雅的微笑、鞠躬中,任铭书昂首进入机舱。踏着松软的绿地毯,他找到了自己的座位。美丽妩媚的空姐带着迷人的微笑,欢迎他们乘坐本次航班。整个机舱里响起了那柔美、甜蜜、舒缓的广播声音,亲切而温馨。而此刻,人们心中想的是,飞机上应该赶快供应一顿香甜可口的午餐,以缓解肚子的饥饿感。

任铭书舒适地半躺在航空椅上,伸展着手脚,漫不经心地用眼角的余光向邻座扫瞄。一帆先生和莉莉女士像一对情人那样在那儿嘻笑着交谈,不禁产生一种妒忌的醋意。空姐笑容可鞠地送来中餐、西餐、饮料,供旅客选用,他选了一份西餐,三下五除二,把它喂进了饥肠辘辘的肚子,又喝了一杯咖啡,浑身顿感一阵松驰。他戴上坐椅上装配的耳机,摘下眼镜,戴着机上配置的眼罩,脱下皮鞋,换上线袜,终于使沉重的眼皮慢慢合上。黑暗中,耳畔响起舒伯特的小夜曲,他仿佛在星空下漫步……慢慢地进入了梦乡。

波音747飞机腾空而起,在金色和煦的秋阳里穿行,周围白云环绕,发动机在高空中轰鸣,首都渐渐变小,变得十分遥远。任铭书先生沉浸在沉沉睡梦之中,飞向异国,他们随身携带的银色光盘在那里将化成马克、法郎、美元,闪烁着诱人的光彩,这银色的诱惑像是精灵在向他招手。但愿一路平安,他在睡梦中喃喃地祈祷着……

正文 第五章

正文 第五章

23

郑东碰到荣主任,是在临上飞机那天的早上。老荣显得有点老当益壮,笔挺的英国驼丝锦浅色面料西服,深色的衬衫上标准地打着浅灰色真丝绣花领带,三节头咖啡色牛皮鞋擦得锃亮,据他说这是正宗意大利小牛皮。50多岁的老男人,头发稀疏,却梳理得一丝不苟,伏伏贴贴,他是一个极讲究仪表的人,这是常年从事外事工作养成的习惯。他颧骨高耸,两腮缺肉,下巴宽大却刮得铁青,人显得精瘦而又精神癯烁。他是A省出访小组的核心,因为他精通英语,俄语也能来两下。

老荣是“文革”前夕解放军外语学院毕业的老大学生,在部队长年从事情报工作,80年代初期转业,曾长期担任A省外文出版社副总编。因其外形极像《渡江侦察记》中的敌情报处长,又有着在部队干情报工作的经历,绰号“情报处长”;又因其曾经在英国当了一年访问学者,归国后口头上常常是“兄弟当年在英国的时候……人家英国人如何如何”,于是又有了“英国绅士”的美称。老荣的主业是外事工作,另加对外版权贸易,因而出国的机会多,见多识广,侃起国外见闻是眉飞色舞,小眼睛在凸眉穹下神采飞扬。

业余时间,他技养难熬,夜夜笔耕,经常翻译些国外文学作品。1989年“扫黄”办在书刊市场中发现一本《意大利舞女》的长篇小说,很引人注目。有地方文化管理部门送来进行鉴定,看一看是否属应查禁之列。

郑东审读时,大吃一惊,原来是老荣的翻译作品,但是从未听老荣说过。其实这是一本主题非常严肃的作品,故事描写了一位出身贫寒的罗马少女,父亲早亡,为了承担一家老小的生活重担,做了舞女,母亲去世后,又惨遭继父奸污,少女奋起反抗,刺杀继父,被送上法庭。作品展现了广阔的社会背景,通过女主人公的坎坷遭遇,可以窥见金钱社会人欲横流、纸醉金迷的腐败现实和下层人民谋生的艰辛。老荣的译文流畅,文笔优美,涉及**,凡露骨渲染之处删繁就简,以诗意化的抽象语言使主人公的情欲净化。如果说该书存在什么问题的话,就是封面设计过于花里胡哨,内容提要对于性暴力作了不必要的露骨提示,完全是出于出版社商业上的需要。

当郑东打趣地与老荣提及此事,说“老荣怎么弄了一本地摊文学,被人当成非法出版物送来审查”时,老荣神色紧张地说:“别提了,别提了,这事被出版社操作坏了,按合同现在版权期限已满,我将收回,另找一家出版社再版,再版时如出现那些问题,你拿我是问。”

话虽如此说,但是“扫黄”办的弟兄却还是经常拿老荣打趣:“那年,某市文化市场办竟把我们荣主任的大作也当‘黄’书收了,老荣你翻译的那本《舞女》怎么不送上一本给弟兄们观赏、观赏”。

每逢此时,老荣总是宽容地一笑,只是悻悻地说:“唉,别拿我老头子咂味了,书的内容是绝对没问题的,涉‘黄’之处我都做了技术处理,不信翻翻看。”

接着,竟诡谲地一笑说:“我另外送哥儿们一本,也是我翻译的。”遂快步跑到办公室捧来一摞散发着油墨香的图书,那是艾柯卡著的《天才的编辑》。黑色的封面,黑白照片,朴素无华,庄重而典雅。封面勒口竟还印有老荣昂首挺胸、西服笔挺的半身照片。

老荣还是我国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批版权专家。由于懂外语,被国家版权局指派去英国以访问学者身份进修了一年国际版权法。

有了这段历史,老荣就有了吹牛的资本。如遇厅中心组处以上干部在一起学习、讨论发言时,他就常常中英比较地说:“当年我在英国的时候……。”于是自然使郑东想起《围城》中那位国民党教育部的次长在视察后方三间大学时的口吻:“兄弟当年在英国的时候,……”。只要他一发言,尚未开口,郑东就学着老荣的口气,咳嗽一声:“当年兄弟在英国的时候……”于是,大家哄堂大笑。老荣也只是随和地笑笑,并不生气。

老荣和郑东还是楼上楼下的邻居,一个在三楼,一个在一楼,常常互相串门。郑东学的是中文,老荣学的是外文,中外互补,谈笑风生,奕棋写文,倒也比较融洽。这次出国有老荣作伴,当然是非常愉快的。

24

A省参展小组由5人组成。除郑东、老荣以及两位大学出版社社长外,还有A省青少年教育出版社副社长剑平,这是一位大有名气的儿童文学作家。天生的卷发长及后脑勺,宽阔的下巴剃得干干净净,惟唇上常年留着一撮阿拉伯式的小胡子,穿西装不打领带,着牛仔裤不扎皮带,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两位大学出版社社长均为资深教授,英语略知一二,郑东和剑平则一窍不通,小组自然以老荣为中心。

100多人的庞大展团,分成若干个组活动。老荣接到了分组名单,发现A省小组与H省的宇宙出版中心任铭书等3人分在一起。首先是郑东大感扫兴,因那晚在长江宾馆的一幕印象极深。

而老荣发现这一组的翻译是艾莉莉女士,看着展团成员介绍艾女士那风采斐然的玉照及小照下的简介,他的小眼睛放出光来,兴奋地说:“这小女子原来与我是校友。”他指着简介上的照片对郑东说。

郑东却淡淡地说:“异国他乡遇故知,还是一位大美人呐,荣老艳福不浅啊。这一路不会寂寞,不过我郑重提醒你,这小女子看上去并非良善之辈,观这照片狐媚之气重了点,谨防妖精附体。”

老荣用手朝郑东腰里捅了一拳,仍是嘻笑着说:“你小子不要明说八道。”

郑东赶紧避开,嘻笑着说:“你下手这么狠,我肾脏有病,打坏了你负责。”

老荣开始数落:“我说老弟,你小子说话不要这么损,要知道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得让人处且让人,骂人不揭短,打人不挖脸,你号喜欢那壶不开提那壶,吃亏就在这张嘴上。就说这小妞吧,看她那简历,从学历上推算,应当是‘文革’中的‘工农兵学员’,绝对不上36岁的,至少40岁以上。别看她长得像那么回事,在外语上肯定是不如我的。”说完他伸出小姆指比划一下,鼻子还不服气地“哼了一声,那架式似乎在说:“她当翻译,还不如我当。”

郑东却眨巴着眼说:“老荣别自作多情了,她当她的,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反正,咱哥们儿只认你老人家,我寸步不离地跟着您老,干嘛当然是依靠,干嘛嘿嘿……也是一种监督制约。否则我们到了外国只能当聋子、瞎子了,回国也不好向嫂夫人交待啊。”说完还和同行的3人相视而笑。

老荣也跟着笑,显然他心中非常得意。说着说着,飞机已经腾空而起。

郑东虽经任总编那一夜的折腾,没睡好,但他天生好动,且精力过人,初次出国心情显得有点激动。由于时差关系,飞机将近12个小时的飞行,几乎都是在白天,他的座位正好是在贴近舷窗的那一侧,于是便不断地俯身去欣赏俄罗斯、匈牙利、波兰等国的美丽风光,那好奇的心态就像是小孩子看西洋景那样。

机舱里静静的,有人在航空椅上悄无声息地看书、看报,有的则闭着眼睛,全神贯注地聆听着音乐,悬在机舱上的电视正放着一部打着字幕的侦探片。一切都显得井井有条,很少有人来回走动。

一位身材魁梧,穿着银灰色摄影服,身背摄影包,脖子上挂着一部傻瓜照相机,肩膀上斜挎着一部美能达长焦距高级照像机的人物在这9000公尺高空的机舱里来回走动。他仿佛对这架豪华的747飞机里的一切都感兴趣,不时地摄下机舱里一组一组镜头,同时对机舱外迷人的异国风光投入了极大的热情。他那仪表堂堂的身影,来回移动,长方形的国字型大脸满面红光,神采四溢,滴溜溜的大眼睛四处张望。他随随意意地留着极有风度的大背头,一络短发垂在前额,肤色白里透红,银灰色摄影服里面是一件长袖鳄鱼牌T恤衫,下身着一条苹果牌牛仔裤,包着他宽大的臀部和线条健美的长腿,足蹬白色旅游鞋。这位老兄不时地俯在舷窗口抬臂撅臀拍下一组组异国风光照片。显然这是一位事业心极强的摄影艺术家。此公的特殊表现引起了郑东的关注,他看上去只有四十七八岁的样子。

看见郑东用异样的目光打量眼前的这位不安分的摄影师,剑平告诉郑东:“你看见了吧!这位就是C省青少年科技出版社的常务副社长宁魁胜先生。魁胜先生也算是C省出版界的才子,曾任文化摄影社的社长,深受厅长大人赏识,曾经着意加以培养,专为他设立了一个厅长助理的位子。当了助理的他自有点得意忘形,“卖书号”、“找情人”,充分显示了风流才子得道升天后的本性。于是又受到了处分,被保留正处级待遇,抹去了一切职务。最近厅长即将下台,为了表示对自己小弟兄的关心,安排他出任C省青少年社副社长,主持工作,于是东山再起。

郑东听了“宁魁胜”这个名字,于是又引起了对这个熟悉名字的回忆。他打开代表团名册,那张英俊的国字型大脸出现在眼前。宁先生51岁,长相比实际年龄要显得年轻,有点老当益壮的样子。宁先生涉及去年郑东查处的一桩非法出版案,身为国家出版社的头面人物不知怎的与A省的书商洪先生成了莫逆之交。洪先生盗版美国米切尔公司的三维立体画4种,想要几个书号公开出书,曾到C省请宁先生帮助。宁先生不负重托,采取欺世盗名的办法创造了一个宇华科技书店,私刻了公章,编造了一个《三维立体画》

的协作出版协议书,申报了选题,竟然也获得了C省出版厅的通过。洪先生交宁先生2.5万元,其中真正交出版社的仅1.7万元,另有7000元神不知鬼不觉地进了宁先生的腰包。后来洪先生盗版案发,被捉进了公安局。这事也被抖搂了出来,A省公安部门组成了一个联合专案组去C省调查。C省及时地安排宁先生出差,这7000元的非法所得也就未收回,但是事情还是弄了个水落石出。这回神龙见尾不见首的宁先生却在去法兰克福的飞机上露面了,他依然那样活蹦乱跳,仍然这般春风得意。但见他紧随C省出版厅厅长身后,为他全方位多角度地拍摄各种形态的照片。那厅长是一位风度翩翩,慈眉善目,看上去很有学问的长者。他穿着做工考究的黑色西服,鼻架无框金丝眼睛,满头银丝调理得很是服贴,他两手扶着航空椅,转身微侧,不失分寸地微笑,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