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明朝做千户-第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黄来福倒是无所谓的样子,眼前一切虽对他有些新奇,但倒没有震慑,毕竟后世的大学规模远远比这什么卫学大多了。不过今日顾云娘倒是没来,一般而言,文庙中是不许可女子进入的,她自然不好跟来。
    文庙中教授学生的地方是明伦堂,明伦堂旁还有志道、据德、依仁、游艺等数斋,是先生们“办公”的地方。
    走到志道斋,黄来福让江大忠和杨小驴在外面等,他伸头看了下,却见里面只有一个中年人坐在案前,正在那边看着什么,中年人三络的山羊胡子,一袭的青衫,头戴阳明巾,颇有些儒雅的味道。
    见黄来福在外鬼头鬼脑的,他瞥了外面一眼,咳了一声,威严地道:“何人在外窥探?”
    黄来福带着黄灵斌走了进去,笑着对这位老兄作了一揖,道:“先生好,晚辈五寨堡代千户黄来福,新带舍弟前来报道,敢问先生是?”
    中年人并不因黄来福的头衔而有何异动,只是轻皱眉头道:“吾是本卫学的教谕,姓方便是,你二人便叫吾方先生吧。你说你带舍弟前来报道,可有进学通告?”
    黄灵斌忙在黄来福身后,从怀中取出了自己的进学通知,恭敬地递给了方先生:“这是学生的进学通知,请老师过目。”
    方先生凝神看了一阵,微微点头,脸上露出了一丝微笑,对黄灵斌道:“好,你叫黄灵斌?果是年少有为,吾前些时日便和几位老师谈起过你,大家都说你悟性颇高,文章灵动,将来必有成就。”
    岢岚卫学每个月中,可从文庙领取廪米六斗的廪膳生仅有几人,这些学生自然是卫学中最优秀的学生,也是老师们重点关注的对象。黄灵斌也在这几人中,方先生自然对他印象深刻了。
    黄灵斌被先生这样一夸奖,不由笑得合不拢嘴,黄来福也是非常高兴,道:“舍弟自幼顽劣,少不更事,以后还要请先生多多管教。”在方先生微微的点头中,黄来福已是将一锭十两的大银悄悄地摆在了方先生的面前。
    方先生的眼睛一亮,以闪电般的速度将银子收好。他每年俸米不过三十六石,黄来福这一送,就是他近半年的俸金,自然是让先生心动。二人放银收银的动作都非常快,快到黄灵斌丝毫没有看到眼前这一切。
    看到方先生的表现,黄来福暗暗放心的同时,也不由心下鄙夷:“什么教谕,就和后世那些“叫兽”一个德性。”
    方先生收好银子,脸上还是不动声色,他抚着三络山羊胡子,只是语重心长地对黄灵斌道:“你虽有灵气,但还需雕琢。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吾辈苦读圣贤书,所学何事?无非上报君王,下报黎民而以。当今圣天子在位,吾辈正是大有可为之时,你要记住吾今日的话,不过负了先生们的教诲!”
    黄灵斌可谓是对方先生佩服得五体投地,他深深施了一礼,说道:“先生金玉良言,学生谨受教了。”
    方先生随后唤来了一个年长的学生,让他去安排黄灵斌的食宿,等黄来福几人走了后。方先生冷哼一声:“哼,区区一个军汉,竟如此奢豪,真是纲纪败坏,世风日下!”见左右无人,又掏出黄来福送的那锭大银抚摸起来,摸着摸着,眼中露出了陶醉的神情。
    ※※※
    黄来福和江大忠,杨小驴几人乱忙了一阵,总算将黄灵斌的事情都安排好了。临走时,黄灵斌依依不舍地将黄来福等人送到了山下,见黄来福要走时,他眼一红,差点要落下泪来。
    黄来福也有些不舍之意,他知道自己这个弟弟胆小,从小就没经过什么事,也一向依恋自己,要他自己一个人在外生活,确是难了一点,他拍拍他的肩膀,安慰道:“二弟不用害怕,顾伯伯他们近在咫尺,如果有什么事,说一声,他们就到,再说,如果有谁敢欺负你,你尽管遣人来五寨堡告诉大哥,大哥为你出气。”
    江大忠也道:“是啊,二少爷,如果有谁敢欺负你的话,只要你说一声,大忠定火速前来,将他打得肉泥!”杨小驴也安慰了黄灵斌几句,虽说他从来就对这个二少爷不感冒,不过此时的场面话还是要说的。
    黄灵斌含泪地点了点头,黄来福再对他一笑,骑上了马,和江大忠,杨小驴三人而去,黄灵斌紧咬着牙齿,终于还是哭了出来。





    正文 第39章 去太原的路上
    16K小说网 更新时间:2009…3…15 19:07:52 本章字数:3292


    此次送弟弟来卫学,送顾千户和顾云娘回家,拜见指挥使大人的事情都顺利完成,黄来福也就放心了。在岢岚州内留了几日后,他也从义父指挥使刘景春大人那里得到了消息,有刘景春的亲自出马,岢岚知州那边自然不是问题。
    关于岢岚境内的牧场羊绒之事,刘景春大人已经和知州大人“达成了广泛的共识”,就等黄来福替职回来后,回到五寨堡,再派人接洽商议具体的细节了。
    黄来福念着自己的公事,因此在岢岚州城停留了几日后,便要起身告别,前往京城。
    顾千户等人也知此事重大,关系着黄来福的前程,便让黄来福起身离去。不过临走前,顾云娘却是要坚持跟在黄来福身边,美其名曰是跟着来福哥哥到外面去见见世面,也是,她长这么大,还没去过省城呢。
    黄来福,顾千户等人自然也就由着她了,反正她和黄来福二人不久后就要成亲了,也无所谓什么闲话之类的,顾千户和顾云娘都不在意了,黄来福自然就更不会在意了,身旁有个美貌女郎相陪,也是一件美事。
    公元1590年6月17日。清晨。
    在顾千户一家的千叮咛,万嘱咐下,黄来福和顾云娘一行人,起身从岢岚州城出来,途经岚县,类烦镇,古交县等地,往太原府方向而去。
    一路上,顾云娘和江大忠,杨小驴等人都是兴致勃勃地聊着一些好玩的东西。黄来福则是细心观察各处,特别是途经各地一些人文及农业的情况。
    从岢岚州城出来后,一路往太原府,黄来福就注意到途中各处农业的情况都很不妙,除了一些靠近河边的田地外,大多是各处田地干旱严重,小麦出苗稀少。看来大明今年这个粮食问题又要让庙堂上的大人们头痛了。
    在路上,黄来福还注意到一个情况,就是路上流民源源不断。这些流民有男有女,有老有少,他们有的挑着锅,有的用箩担挑着孩子,许多人都是面黄肌瘦,衣裳褴褛。不过看众人眼中都是满怀希望,努力地往太原府的方向而去。从这些人的说话中,黄来福知道他们因为今年的收成又无望,所以许多人都趁早做好了准备,先逃荒再说,到了太原府等大城,说不定就有口吃饭的机会。
    看到这些流民,顾云娘和江大忠等人说话的声音都小了,黄来福则是细心观察他们。从他们的衣着打扮中,这些流民的成份还是挺复杂的,有些是逃荒的农民,有些是各处逃亡的军户,匠户,还有一些是城镇的小商贩。
    事实上,当时的流民问题是大明中后期的普遍性社会问题,流民足迹遍布大江南北、畿内边陲。特别是宪、孝、武三朝后,流徙人口更是动辄成千上万,形成遍及全国的巨大洪流。流民的分布、规模在各地亦不一样。一般来说,北方流民规模宏大,远远超过南方。
    出现流民的原因主要是天灾,人口的增长,再加上土地兼并,还有一些是受到商业的吸引,不愿种田,游手游食之辈。这股力量就如后世的民工潮,如引导得好的话,可作为城镇工商业的主要劳力来源,引导不好的话,再加上天灾的原因,就尽出李自成之辈。
    黄来福自然明白这股力量的强大,他暗暗心惊的同时,又安慰自己,还好,将来自己的农业发展后,如果要大兴手工业,至少自己不会愁工人了。这已经比几十年后的英国要好,不必为了城镇手工劳力的需求,而将农民从土地中赶走。
    ※※※
    当然,一路上虽然有流民这个不河蟹的因素存在,但此时万历朝的统治还是非常稳定的,除了农村外,所经的城镇,普遍还算繁华,特别是越近大城的地方。
    比如说今天众人经过的娄烦镇,后世所称娄烦县的地方,就是因为处在交通要地上,从太原等地前往三关的粮食,布匹,食盐等物源源不断地经过这里,使娄烦镇内人烟繁庶,歌楼酒肆,贾衒繁华,俨然成为一个新兴商业城镇的样子。
    黄来福就看到,镇内有许多强壮的流民,流着汗水,顶着烈日,在为行商们担包抗货,这些人每月的月粮甚至只要两斗,虽说酬劳低,但还是人人趋之若鹜。可惜镇内工作岗位不多,大部分的流民,还是要前往太原等地碰运气。
    这种情形,让黄来福羡慕得心抖抖的,这么低的人工,这么强壮的劳力,自己在五寨堡就没遇到过。可惜相比之下,五寨堡那一边,确是太偏僻了一些,吸引人口难啊。
    带着这种情绪,黄来福又上了路,顾云娘等人当然没有黄来福这种感慨,几人只是兴奋地议论着,自己又看到了什么好东西,又买到了一些什么好货色。
    此后一路行去,基本上都是农业情况凄惨,很多农村都陷入了破产的边缘,唯独只有一些城镇商业繁华。众人这些天都是沿着汾河行走,在经过古交县后,汾水拐了一个大弯,眼前豁然开朗,已经出了山区,到了后世称为晋中盆地的太原大平原。
    这里是汾河的冲集地,河网密集,灌溉方便,肥沃的土地一望无际,向来是晋省最重要的产粮重地和商业中心。黄来福仔细观察,这些田地的肥沃情况虽然超过五寨堡各地,但田中庄稼的长势却比五寨堡各个农场颇有些不如。
    不过比起岢岚州城一路来的州县村镇,这里的农业情况已经算很不错了,毕竟这里是晋省最重要的地方,灌溉系统发达,水利设备完善,这年景再干旱,这一带河里,井里的水还是勉强够用的。黄来福估计,以今年这个大平原的产粮来看,应该可以养活太原附近州县的百姓们,但要他们向外输粮,却也是有心无力。
    看着各处田地劳作的农夫,虽说他们的耕种方式,牛梨等工具都比岢岚州过来的州县们要先进一些,但比起黄来福的大农场耕种方式,这效果还是远远不如。如果这些田地都属于黄来福的话,依他的大农场计划,他有信心,整个大平原的田地产粮便基本可以满足山西大部民众的需求。
    可惜啊,这里州县密集,这一带的田地大多是属于民户们所有,黄来福只能看着干瞪眼,流口水了。
    越近太原,各处的城镇也就越热闹,人口越多,在这些地方行走的民众,脸色都好了许多,神情也更是悠闲。
    太原及附近是晋商的大本营,明代全国较大的商业城市有33个,山西就有太原、平阳、蒲州三处,可见山西商业的繁荣。当时晋商富甲一方的巨商大贾不计其数,连有数十万家财都不能算是富裕。往往拥有百万或千万身家才能称富。这些巨商大贾的集中之地,自然是货财辐辏,繁盛无比了。
    这处处繁华只看得顾云娘,江大忠等人目瞪口呆,众人以前只觉得岢岚州城已经很热闹了,但和太原附近比起来,以前那些地方现在看起来只象是个小城镇。
    不过黄来福却敏锐地察觉到这种繁华和富庶后面的畸形现象,一方面是路上,城中前呼后拥,衣着华贵,挥金如土,奢侈到极点的富豪人家,一方面是各处脸有菜色,形容枯槁的流民人群。
    一方面是富者土地连绵,华屋广袤,一方面却是贫者连立锥之地都无——这就是大明朝中后期一个怪异的情形:土地兼并,贫富悬殊严重。
    土地兼并情况至少在明孝宗时还不严重,顾炎武当时就称赞此时:“家居人足,居则有室,佃则有田”。但到了隆庆年间时,已经是“则尤异矣,末富居多,本富尽少,富者愈富,贫者愈贫,起者独雄,落者辟易了”。到了万历时期,土地兼并,贫富悬殊就更是严重,“则迥异矣,富者百人而一,贫者十人而九,贫者不能敌富,少者反可以制多。金令司天,钱神卓地,贪婪罔极,骨肉相残。”
    据黄来福的观察,这太原平原的田地,大部分便为官吏和大商贾所占有,造成的后果是产生了大量的流民,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不稳定因素。
    而贫富悬殊,商业的畸形繁荣,也带动社会风气的极速恶化,整个大明,都从服饰、房舍、器用、婚娶丧葬等快速奢侈化,而且那些官员和大商贾获利后,没几个人行善积德,却大多竞相奢侈,且性鄙啬。带动了社会风气的恶化,这就是商业兴盛后,带来的丑陋之处。





    正文 第40章 农商之辩、太原(1)
    16K小说网 更新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