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烽火情天by尉迟兰心-第1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舍被告知,他将在下个月奔赴奥利奇镇,出庭做迈尔的品行证人。温舍讨厌这样的审判,他和迈尔一样,认为那毫无意义。加拿大人一心想要让迈尔为死去的战俘负责,纵然经过了所谓公正的审判,结果也不会有任何改变。就像现在闹得沸沸扬扬的马尔梅迪事件。美国军方摆明了是要整出几个“责任人”,热热闹闹地审判了一场,无非也就是为媒体多添些新闻话题罢了。
刚刚进入12月,令温舍没有想到的是,接他去奥利奇镇的加拿大人没来。温迪·赫莉小姐却抢先一步出现了。她看起来并没有受到自己坏脾气的影响,依旧笑眯眯地冲他打招呼。反倒让温舍感觉自己亏欠了她什么。这位英国小姐还真是块韧劲十足的牛皮糖。
这一次的采访,赫莉主要围绕着最近的几场审判——纽伦堡、马尔梅迪、还有即将开庭的阿登修道院事件。就这些审判询问温舍的看法。温舍拒绝评价有关纽伦堡的一切,这让赫莉十分无可奈何。不过,当她问到马尔梅迪事件的时候,温舍的态度就着实耐人寻味了。
“美国人真的认为那74名战俘是被德国人打死的么?”温舍的嘴角挂上了一丝冷笑。
“那是谁干的?”赫莉问道。她对这个事件十分关注,总觉得它不像表面上看起来那样简单。
“尸体是美国军方发现的,死亡时间也是美国军方宣布的,嫌疑人还是他们指证的。一切都是控方的一面之词。”
“那总不能是美国人自己把自己打死的吧?就为了审判几个德国军人?”赫莉百思不得其解。
“我并不能下这样的定论。我只能说,以我对约阿希姆·派普的了解,就算他想要处理掉战俘,也绝不会用如此后患无穷的办法。”温舍看了看墙上的挂钟,今天采访的时间有点长。但是英国看守并没有叫停的意思,看来赫莉小姐为了她的专题采访,一定是下了大功夫了。
“您很了解他吗?”
“我不敢说很了解他的为人,不过我了解他的作战风格。在苏联,我们不止一次并肩作战。马尔梅迪事件变成现在这样,只有两种可能。一是派普根本不知道事情的发生,二是所谓的屠杀战俘事件根本就没有发生。”
“那他……”
“很抱歉,我只能说这么多了。”
“……好吧。”赫莉无意识地撅了撅嘴。温舍忍不住笑了起来。赫莉看到温舍这幅样子,特别开心地说道:“过几天我也会去奥利奇镇。跟踪库尔特·迈尔的案子。”其实是跟踪温舍出庭作证。
“你真是个敬业的记者……”温舍无语问苍天。

Chapter 267 品行证人
12月10日,有关迈尔在诺曼底战役中屠杀27名加拿大战俘的审讯正式开始。迈尔作为一名战犯被起诉,庭审法官为来自加拿大的福斯特少将。盟军军事法庭当时对迈尔进行了五项指控。
为了证明迈尔有罪,控方提供了包括迈尔当时手下在内的29名证人所作的证词。但是在所有的证词中,都是表明曾经“听到过”迈尔说“不留战俘”或“不抓战俘”的命令,及“看到”加拿大战俘被押到阿登修道院和掩埋他们的墓穴。迈尔在法庭上坚决地否认他曾发布过不留战俘的命令,并强调在整个诺曼底战役期间他也没有命令杀害战俘。迈尔还宣称,在控方所指证的屠杀战俘的1944年6月7日,根本没有任何加拿大战俘在阿登修道院被杀。只是到了6月10日上午,两名军官才报告说在指挥部的花园里发现了大量加拿大士兵的尸体。他当即赶到现场,发现尸体后感到非常愤怒,立刻命令自己的副官彻查此事,并将尸体掩埋。迈尔说,阿登修道院附近有一个名为屈塞的小村,当时陆军第21装甲师的一个掷弹兵团团部就在那里,附近还驻扎着海岸防御部队、空军部队和一个重反坦克营,这些部队都有可能是事件的元凶。
迈尔的辩护律师安德鲁中校找来了一名当地平民作为证人,他证明自己没有在阿登修道院附近看到任何异常的状况。
在整个庭审过程中,迈尔都表现得相当冷静,大部分时间都显得文雅、拘谨并镇定自若。连他的原告都对这名德国将军的成熟军人品质加以称赞,并对他在审判期间所表现出来的勇气和尊严表示尊敬。
迈尔唯一一次失态是在控方试图将他指挥的部队描述成一群年轻的、以射杀加拿大战俘获取快乐的狂热杀人犯时。他当即打断了翻译的话,并言辞激烈地反驳了控方的描述。说到最后,迈尔一度哽咽了。
“他们都是为了国家和理想走上前线的年轻人,他们的生命永远凋零在了那里,他们都还只是孩子,甚至还没有学会如何生活。。。。。。诺曼底战役就是一场屠杀。。。。。。不论对哪方来说,都是一样。”
迈尔的话让法庭上的众人沉默了。第一次庭审没有得出任何结论。法官宣布择日再审。
12月21日,第二次庭审。温舍作为辩方的第三证人被传召出庭。当天他穿了一身笔挺的西装,上面挂着自己所获得的勋章。满头金发全部一丝不苟地背到了脑后,湛蓝的双眼镇定自若地巡视了全场一圈;以一种屈尊的姿态走上了证人席。最后将目光落在了法官福斯特少将身上。这种注视若是放在平日是十分无礼的,不过此时的温舍根本不在意这些。他要给法庭上这些趾高气扬的家伙下个马威。让他们知道,德国军人是不那么容易被击倒的。福斯特少将不甘示弱地与温舍对视着,时间一长,他就被温舍迫人的气势压制住了。忍不住转过了头去,转头时眼角余光看到温舍露出了一个胜利的微笑。纵是法庭里的供暖温度恰到好处,福斯特也沁出了一身冷汗。
赫莉坐在旁听席上,看到温舍之后忍不住低声惊呼了起来。原来这家伙比自己之前见到的更帅!简直比克拉克·盖博还要帅!不去当明星真的好可惜!赫莉没意识到自己花痴的样子被一旁的加拿大人看在眼里,对她表示了十足的鄙夷。
按照规定程序,双方律师开始询问温舍。这是一套枯燥冗长的对话,温舍虽感到烦躁不已,但也不得不强打起精神应付眼前的差事。加拿大人根本就已经一门心思要将迈尔定罪,现在所作的一切,不过是为了在世人面前给自己打上一副公正的幌子。
询问围绕在迈尔在阿登修道院地区的行动展开。如果说辩方律师安德鲁中校的询问还算温和客气的话,那么控方律师麦克唐纳中校的询问则显得非常尖锐并充满了陷阱。很显然,他熟练掌握着审讯技巧,用各种方式引诱温舍上钩,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温舍经历过无数大风大浪,岂能随意就被人下了套。他飞快地转动着大脑,耐着性子回答麦克唐纳的各种诡异问题。直到后来,温舍实在厌烦了这种毫无意义的对答,开始“非暴力不合作”。
当温舍依照法官的要求,在地图上标出修道院的入口之后,麦克唐纳继续发问。
“6月8日你是从你在地图上指出的正门进入修道院的?”
“是。”
“你是开着你的车进去的,还是步行去的?”
“我是用脚走进去的。”温舍看到旁听席上的赫莉没忍住笑了出来,不过幸好她及时捂住了嘴。
“第二天,也就是6月9日,你见到了党卫军上校库尔特·迈尔?”
“是。”
“你在哪里见到他?”
“卡昂。”温舍懒得对麦克唐纳多说一个字,结果就是麦克唐纳只得多费口舌发问。
“卡昂什么位置?”
“去布里特维尔途中。”
“再具体一点。”
“罗茨前方五百米。”
“哪个时段?”
“上午。”
“请确切一下时间。”
“我不记得了。”
“当时谁和迈尔在一起?”
“我说不准。总之肯定有他的驾驶员。”
“当时他穿的是什么衣服?”
“迷彩服。”
“现在,证人,我给你一个机会来小心思量,此事发生在你谈到的6月9日,是吗?”
“是。”
“你相当确定,绝对确定迈尔当时穿的是迷彩服?”
“是。”
“他穿的是跟6月8日那天相同的衣服?”
“是。”
“你在夜里,或6月7日傍晚见过党卫军上校库尔特·迈尔吗?”
“我不记得见过。”
“很好,这是你的副官伊塞克少校的证词,根据他的回忆,你在6月7日那天在修道院的迈尔总部。。。。。。现在是否能帮助你回忆你在6月7日晚上有没有见过党卫军上校库尔特·迈尔了吗?”
“我没说必然在6月7日见过他或是没有见过。那天我相当郁闷。”
“好,当你郁闷的时候你在哪里?”
“我没法断言我什么时候回来,我是否见过党卫军上校迈尔。”
。。。。。。
这种极度考验耐性的问答游戏持续了很久,麦克唐纳还就卡昂的太阳何时落山盘问了温舍半天。直到法官出声提醒控方律师要注意控制时间,注意提出与案件有关的关键问题之后,“脑筋急转弯”才被停止。之后,法官宣布休庭十分钟。温舍也被带回了看守所。他战后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出庭经历宣告结束。
最终迈尔的五项罪名中有三项被陪审团宣布成立。他要为1944年6月7日27名加拿大战俘在阿登修道院死亡负责。法庭判决迈尔死刑。不过在死刑即将执行前的1946年1月,加拿大驻德国占领区司令查尔斯·沃克斯少将将此判决改为终身监禁。依据是以迈尔的责任程度而言不应遭受如此极端的处罚,同时针对迈尔的证据只是大量的间接证据。此后,迈尔被关押在西德韦尔的一座英国监狱。1954年9月7日,迈尔由于健康原因获释出狱。

Chapter 268 停滞胶着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1946年的新年来临了。这是战后的第一个新年。人们在冰天雪地中享受着来之不易的和平,在餐桌上悼念着逝去的亲人。那些随着枪炮声陨落的生命,很快将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渐渐被人遗忘。后世的人提起他们,也许只会淡淡地说:我祖母的弟弟死在了斯大林格勒。而他们的欢乐,他们的悲伤,他们所爱的一切,就这样永远被尘封在了遥远的从前里。
新年过后不久,加拿大驻德国占领区司令查尔斯·沃克斯少将将迈尔的死刑改为了终身监禁。这对马尔梅迪案件的审讯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如果说,加拿大战俘被杀时,还有证据能直接证明迈尔的部队就在阿登修道院附近的话。而美军死亡时,派普战斗群究竟是否在现场都不能得到直接证明。如今,美国国内开始质疑司法的公正性。
自从一名德军士兵自杀身亡之后,美国人就再也不敢用极端的手段审讯德国人了。事情闹到这一步,他们已经骑虎难下。议员麦卡锡虽然在国内遭到了不少人的质疑和批评,但他的声势越来越大。而辩方的艾尔维特少校又找到了大量有利于德国人的证据,控方的处境越来越艰难。第二次庭审似乎要被长期搁置了。
结案遥遥无期,可苦了被关押在监狱里的德国军人们。1946年的冬天格外的冷。由于供暖不足,大家在监狱里被冻得够呛。幸好美国人还算“人道”地发给了每人一个毯子,众人才不至于被活活冻僵。在苏联战俘营的德军就没那么幸运了。很多人都没有熬过被俘的第一个冬天。
近两个月来,不论是控方和辩方的成员,亦或是美军看守,都发现派普萎靡了很长一段时间。虽然从表面上并不容易看出变化,但派普的气势明显比刚入狱的时候弱了很多。而且会在无人注意的时候独自发呆,眼神流露出从未有过的哀伤和迷茫。而当他发觉有人靠近的时候,马上会变回那个高傲顽强的约阿希姆·派普。这令美国人感到很疑惑。难道多日来的审讯终于让派普的心理防线崩塌了?显然这不可能。
美国人不知道的是,埃文斯的到来让派普濒临崩溃了。他最不希望看到的,就是奥利维亚为了自己而做出牺牲。可这偏偏发生了。一连几天,派普都滴水未进。只要他一想到自己的“特殊待遇”是奥利维亚忍辱负重换来的,就痛苦到想亲手杀了自己。他的绝食行为引起了美方的高度重视,直到有一天,美国人冲进了牢房,亲自把饭塞进了派普的嘴里。这一“犯人企图绝食自杀事件”才告一段落。后来,派普虽然不再绝食了。但就这样开始了萎靡期。
萎靡归萎靡。派普在面对美国军事专家的时候,思维敏捷、牙尖嘴利的特点却是一点也没有变。在军事专家的要求下,他不仅详细地总结了阿登战役的教训。还列出了如何改善作战条件的清单。而后派普力劝美国对苏联用原子弹,并说这是苏联人应得的报应。当军事专家反问派普为何认为美苏之间会有间隙存在时,派普淡淡地说这是必然的结果。在谈话中,派普因为忍受不了美国翻译频频出现的错误,而忍不住亲自纠正。令美国人惊呆了足有一分钟。
1月中旬,家属又被获准探望。奥利维亚裹着厚厚的棉衣出现在了派普面前,她的脸颊冻得通红,看起来精神不错。她手里拿着一个小小的方盒子,它刚刚被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