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鬼子进村-第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破。从现在掌握的材料看,在“拉网扫荡”那几天,冀中主力部队陷入重围的并不多,大多已在此前转移到外线去了。陷入重围的部队,真正被敌人打散、歼灭的也不多,大多坚持战斗而后突围。所以日本人也说,在第二期作战——也即“拉网扫荡”时,“共军已经便装分散,未能取得多大战果。”而在这一阶段,敌人表面伪装撤兵,实则张网以待。而我方未能判明敌人真实意图,一些部队又转回内线,结果遭受严重损失。在这一时期率骑兵团在内线活动的李健回忆说:看到当时点碉林立,路、沟成网的情况,我们感到形势日趋恶化,骑兵活动更加困难危险;但不知什么原因,听说有些主力部队又从外线转入内线,有的部队还受了严重损失。我们电台在宗佐遭伏击就被打坏,联络不通,当时我们不知道军区、区党委于5月21、22两日曾连续发出反敌“清剿”、恢复地区指示,要求六、八、九分区主力返回中心区,以连为单位分散活动,打击‘清剿’之敌。所以有些部队跳出外线后,又返回中心区,中了敌制造假象,诱我主力上当的诡计。
  日方文献也谈到,对冀中作战所取得的“大部分战果是由于第三期扫荡剔抉作战所获得的。”
  在“五一”大“扫荡”期间,日军制造的一次残杀我平民最多的惨案——北疃惨案,是发生在这一时期;在“五一”大“扫荡”期间,我方两位级别最高将领战死的战斗——雪村战斗,也是发生在这一时期。
  ■5月27日,定县北疃村,被毒气熏得半死不活的中国人,从地道口给拖出来,然后北疃村,位于河北省定县县城东南约60里。
  北靠沙河,当年共有220多户人家,1200多口人。这个普普通通的冀中村庄,因为“五一”大“扫荡”期间日军在此掘开地道,施放毒气,连毒带杀,杀害我军民约1000人,制造了震惊华北、震动全国的大惨案而闻名于世。
  “扫荡”北疃的部队,是日军110师团163联队上坂胜大佐指挥的大江芳若大队。上坂胜在抗战胜利后成为我方战俘。195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特别军事法庭,正式开庭审讯了他。制造北疃惨案,是对上坂胜指诉的一项重要内容,上坂胜对此也供认不讳。当时的审讯档案记录了他的供词:上坂胜(卷七)编号二十一第一页
  日军“扫荡”北疃村时,被毒气毒死的儿童问:你把“五·二七”事件的经过系统地谈一谈。
  答: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1942年5月27日,在冀中作战中于定县南方22公里(地点忘了)及滹沱河北岸附近,制造事件之部队是上坂胜指挥的步兵第163联队。其中,在定县南方的罪行是第一大队所为,在滹沱河北岸地区的罪行是第二、第三大队所为,其残酷手段中最毒辣的就是使用毒气,尤其是将八路军战士与住民驱入地道内而使用毒气,大批的人被杀,有的用刺刀刺杀或者用军刀斩杀及强奸等。此外为了收集情报捉住居民来拷问,以及放火和破坏,掠夺财产更不用说了,都干过。这种残酷性就是帝国主义日本军队之特征。其结果:使无数住民被杀,用具体数字来推测的话,这只限于推测来统计,即我之联队各中队所杀死、伤的人员以最低限度来计算有3000人以上。其中特别是在定县的南疃、北疃杀害八路军住民的数字约1000,又在滹沱河北岸地区,杀害约2000以上。我是如此指挥教育了日本帝国主义军队发挥了残酷性。我如何能赎回这种罪恶呢?这完全是我的责任,我痛感我的责任是重大的。我在中国人民各位面前衷心谢罪。
  被讯人:上坂胜讯问员:王宝棋书记员:徐永忠翻译:张铁转引自《“五·二七”北疃大惨案》一文,载《革命回忆录》第八期,中共定县县委党史办1982年9月铅印本。最后,法庭判处上坂胜徒刑18年。
  上坂胜虽然服了罪,但日本军方的某些人似乎还不服气。在《华北治安战》一书中,仍把日军在北疃杀害的我抗日军民统称为“敌军”,以掩饰他们杀害平民以充战功的罪行。原文是这样的:当时步兵第163联队第一大队(大队长大江芳若少佐)于5月28日在安国西南地区,急袭包围了约1000敌军,并在地道中予以歼灭。
  这里5月28日当为5月27日之误,安国当为定县之误。尽管基本的时间地点都搞错了,但编著者惟恐读者未理解他们列举此战例的真实意图,又专门把大江芳若的长篇回忆,列在了下面:关于大江大队的歼灭战,据大队长的回忆如下:警备地区南部的沙河流域一带历来治安情况很坏,民众不与日军接近。大队在此虽反复进行了讨伐,但未能与敌军交战。5月27日获得情报说,有一营共军正在召村东南方北坦村附近修筑地道。




5月16日至6月中旬:“剔抉清剿”(2)



  大队于当夜秘密从各警备队驻地出发,采取离开道路机动前进的方法,在拂晓以前包围了北坦村。天亮时开始了战斗,敌军虽猛烈射击,但我方逐渐压缩包围圈,攻入村内。此时一直坚持战斗的敌兵突然消失不见踪影。有时敌兵从房顶上抛来手榴弹,有数处地雷爆炸。
  于是立即搜索村外的地道和村内地道口,切断了通向邻村的地道。村内地道及地下室内充满了敌兵,进行顽强抵抗,因而费了很大力气,全部予以歼灭,缴获颇多。
  我方军官以下战死三人,伤五人。
  此次作战取得胜利的原因:日军精悍强干,军纪严明,受到民众的信任,从民众中及时获得了可靠的情报;预先研究了中共方面的地道战术,出其不意地突然袭击了潜伏的敌人,并堵住了地道口。
  而上坂胜的供词中,曾引用了大江芳若的报告,说到:“大队在战斗中,使用了赤简和绿简毒气,配合机枪扫射,不仅射杀了八路军战士,而且射杀了迷失逃跑方向的居民。此外,还对村内进行扫荡,很多居民逃进地下壕内,便向壕内投入赤简和绿简毒气,使其窒息。有的居民困惑痛苦而逃出,便对跑出的居民进行残酷的射杀、砍杀等。”
  不知道是大江芳若的回忆中没有提及这一段,还是编著者有意进行了删改?《华北治安战》中所引用的大江芳若的回忆,既没有说杀害了平民,更没有说使用了毒气,反之,却说什么日军制胜,是因其精悍强干,军纪严明,得到民众信任!?
  是编著者不熟悉这段历史吗?不是,我们知道,《华北治安战》一书是战后由日本防卫厅战史室编纂的,而在这个战史室工作的,大多是前日本军队军人,其中不少人就参加过侵华战争,何况,从《华北治安战》所依据的资料看,有日本侵华时期上层的机密文件,具体执行者的日记、文件等,掌握的材料是相当丰富的,他们应该是知道中国方面对北疃事件的态度的。
  是编著者找不到别的战例来证实“五一”
  大“扫荡”的“战果”吗?也不是。仅我方承认的失利战斗就有不少:5月11日40地区队在白宋庄被围,大部被打散。
  5月12日,十八团在饶阳三角村与敌激战,团长牺牲;37地区队陷入重围,受到严重损失。
  5月23日,冀中军区政治部宣传部部长张仁槐率警一团一部在护家池、陈二庄一带陷入合围,且战且走,仅突出十余人,张仁槐牺牲,警一团团长张子元投敌。
  5月27日,45地区队在束晋地区吕厢口村遭敌合围,区队长刘进牺牲。
  5月28日,23团一部在饶阳东西张冈村遭敌合击,损失惨重,团长战死。
  5月30日,警备旅和17团一部在深泽县北白庄被敌包围。
  6月9日九分区机关率18团在东西城、赵庄、马阜才一带陷入合围。由于指挥员犹豫不决,拖延战机,突围失败,伤亡惨重。九分区政治部主任袁心纯被俘(后绝食五日殉国),18团政委、政治处主任均战死,副团长被俘从日方角度看,从这些战例中任意挑选一个,不比北疃战斗更有说服力吗?然而令人不解的是,战后日方战史研究人员却偏要选择又杀平民、又放毒气按说应予回避的北疃战斗来说明大日本皇军的“赫赫战功。”
  没有别的解释,我们只能理解成,日方战史研究人员这么做,并非无意,而是有心。他们不是不知道北疃事件的历史事实,也不是不了解中国方面对北疃惨案的严正立场,却偏要以此来作为“扫荡”取得战果的实例。他们煞费苦心所要表达的真实意图,或许就是对日军“赫赫战功”的夸耀和对中国终审判决的不服。
  那1000多不屈的冤魄,能安心吗?还是让我们看一看历史的真相吧。
  如果我们先放下书,静静的思考一会,脑海中或许会出现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日本人不“扫荡”别的村庄,而是都奔着北疃村来了?为什么全村上千口人,都是本乡本土,人熟地熟,就都没跑出去?为什么村里有地道,却全捂在地道里了?
  先让我们来看看第一个问题:北疃村是定南县(今定县南部)的中心区,北有沙河,南有沙河支流,三面环水,村外又有一大片开阔地,易守难攻。县领导机关、部队以至分区机关,都常驻这一带。从1941年冬开始,这个村积极开展地道斗争,直至“五一”大“扫荡”期间,这个村还在挖地道。不仅村里各户相互挖通了,5月1日和5月15日,还与相邻的南疃村、东、西城和东湖等村挖通了。形成联通三村的地道网。“五一”大“扫荡”开始后,部队和民兵曾以地道为依托,于5月19日和5月23日,两次与出来“扫荡”的敌人展开地道战,打死打伤敌人二三百人。日本人对北疃村是恨之入骨了。
  调集兵力,准备前来报复。这就是日军为何要冲着北疃村来的原因。
  北疃村地道挖通,且连战告捷的消息传开后,地委、县里都觉得有地道依托,可靠,有利用地道再跟鬼子干几仗的想法,周围一些村庄的群众,也视北疃为保险地方,遇到情况不往野地里跑,都往北疃跑。其实,当时是日军未腾出手来对北疃实施报复,而我们一些干部群众却误以为“鬼子惧怕北疃,北疃是保险地。”当年任定南县县委书记的赵铁夫回忆说,5月27日日军要“扫荡”北疃,我们事先是知道的。他说:“七地委当时已预先得到情报,估计到了敌人的‘扫荡’。5月26日上午,地委大约是在赵庄召集了定南县委负责同志开会,研究部署打击敌人的任务。我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地委书记张达同志主持,分区副政委甘春雷同志也参加了会议。会议要求定南县委作好准备,给‘扫荡’之敌以歼灭性打击,并作了具体部署。决定由定南县大队一部配合少量民兵开展地道战,阻击敌人。同时,由分区派一部分部队支援县大队和民兵,在外围打击敌人。”




5月16日至6月中旬:“剔抉清剿”(3)



  这一天剩下的时间,可以想见,有关的干部们一个个忙得不可开交。
  当天下午,赵铁夫同县委军事部长兼县大队副政委赵树光,到北疃村召开紧急会议,传达了地委的决定。赵铁夫回忆说,会上大家一致表示坚决执行地委决定,打好这一仗,并商定了具体的作战部署。决定县大队一、三两个中队(二中队由大队长范栋申带到别的地区去了),三个区小队和民兵在北疃村作战,由赵树光统一指挥。赵铁夫带一个区小队到北疃村北边的西城,与北疃村互为犄角。据赵树光回忆,位于北疃村的东北面的解庄子,九分区还派来一排正规军。商议完兵力部署,还讨论了具体打法。最后决定先打村落战,依靠村子及村子周围的工事阻击敌人;然后打制高点,即选择有通地道洞口的高房屋,居高临下地打击敌人,最后,在予敌一定杀伤后,再钻地道,放敌人进村,进行地道战。
  当天晚上,由县委书记赵铁夫主持,所有参战人员参加,开了个动员会。县大队、区小队的战士们一听说要在家门口打仗,觉得又有地道作依托,又有分区部队支援,很有信心,士气高涨。会后,赵铁夫带着一个不到30人的区小队去了西城村,留在北疃村的300多战士、民兵,在赵树光的指挥下,修工事、备担架,设障碍物,埋设地雷。赵树光回忆说,“部队、民兵和群众整整忙活了一夜。”
  部队、干部们一忙活,村里的百姓也都知道要在这村打仗了。老人们还有些担心,拉住战士、干部,关切地问:“你们行吗?”战士、干部大都笑着回答说:“大爷(大娘),这回县大队、区小队全来了,咱分区部队也要来支援,您就瞧好吧,非叫鬼子在咱村碰个大钉子。”老人们听了这话,疑虑也去了一多半。于是也忙着指挥家里人“备战”,砌死院门,把家中粮食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