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末战骑狂潮-第1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若是荀彧能在李铮麾下做事,那该多好啊!而现在虽然他为曹操谋划的方向没有错,但最终却是做那无用功。
  一旦李铮一统天下,兖州的货币制度,还有必要存在吗?肯定要废止。
  从初平三年取得益州和关中,到现在。这其中的时间,李铮是在蓄势。
  现如今益州、关中即将丰满。很快就会走到最后一步,局势将迎来翻天覆地的变化!荀彧为曹操的谋划,终将成为泡影。
  但在这种信念之下,李铮却感到那一种不知从何而来的隐忧愈发的明显,但却怎么也找不出原因。
  。。。。。。
  兴平二年,春。
  凉州吏部对兴平元年各地主政者县令的政绩考核结果正式出炉,从总体上来看,基本上每个县的主政者都做的不错。
  当然,因能力,也有高下之分。
  随即,李铮对各地县令的拔擢升迁的调令,也经由吏部之手,公布下达,并面向民间,透明公开化。
  李铮治下凉州、并州、司隶关中和益州四个州级治地下,有郡、属国级治地三十九个。其中司隶有七个,凉州有十二个,益州有十二个,并州本有九郡,但云中不在李铮手中,只有八郡。加起来,就是三十九个郡、国级治地。
  有的郡、国名相同,比如张掖郡和张掖属国、广汉郡和广汉属国。而眼下,李铮就要废除属国这一称谓,完全改为郡治,所以名字与郡相通的属国,就必须要改名。
  张掖属国位于西凉之西,所以改为西掖郡,广汉属国则改为广安郡,犍为属国改为南中郡。另有居延属国,改为居延郡。蜀郡属国,改为西昌郡。
  又有长安所在的京兆尹,改为京兆郡,洛阳所在的河南尹,改为河南郡。
  这三十九个郡治,原本俱皆没有郡守。现如今,李铮觉得,是到了任命郡守的时候了。
  治下的每个县的主官县令,最少也是经过了一年的实践检验,各自的能力,都表现了出来。
  正好趁着这次政绩考核,提拔其中的突出者。
  取所有考核者前三十九名,予以任命。
  其中就有李铮的一些老部下,比如原富平令高瑜,则被任命为北地郡太守。最先跟随李铮的那一批县令,也就是李伯然的那批弟子,除了高瑜,还有三人俱皆因政绩突出,被提拔为郡守。
  在提拔自己的老部下的时候,李铮也征求过周肥、周林乃至于赵五的意见。他们虽然才能不甚出众,但这些年跟随李铮历练下来,经验还是有的,下放主政一郡,稍稍还是能够胜任。
  不过不论是周肥还是周林,抑或者赵五,都自认才具不足,难当大任,于是拒绝了。
  他们没有自持老资格,能看清楚自己的本质,这让李铮很是高兴。
  虽然不能升官,但李铮绝对不会亏待他们。
  除了一干老部下,另有其余杰出者,也都升迁成为郡守。
  比如李铮的大舅哥吴懿。便做了弘农郡太守。
  其中最为杰出的几位,都被调任到了重要位置。比如洛阳所在的河南郡,这里与关东诸侯接壤。能耐不够的,是没有资格做河南郡的太守。
  比如黄权、杜畿等人,才有这个资格。
  当然,也有一些极为出色的年轻人,也被提拔成了郡守,其中就有出身弘农杨氏的杨修杨德祖。
  这也表明,李铮提拔人才。不看资历,只看才能。毕竟,那杨修还不到二十呢!以十几岁弱冠之龄。便做了一郡太守,说实话,这可以算是一步登天了!
  杨修做了郡守,弘农杨氏欢欣鼓舞。杨氏家主杨彪都深深的松了口气。至少。有杨修在,杨氏暂时不会衰落了。
  提拔了三十九个郡守,就有三十九个县令的空缺。这些,大多要从书院毕业的学子和各地县丞之中提拔。县令的提拔,吏部可以自己做主,这一点不需要李铮亲自操心。
  另有暂代司隶政务的长官荀衍,则被调回了灵州,入主工业部。成为工业部部长。
  凉州的政体构架,当初只有六部。但随着摊子铺开的越来越大。其中的某些部门,职权范围就越来越大。比如工商部,现阶段看来,已经不合适了。所以李铮就将其分为两个部门,其一为工业部,其二为商业部。
  商业部部长是周林,而工业部部长,就是荀衍。
  调荀衍回灵州,不是李铮临时起意,而是荀爽的要求。用荀爽的话讲,他们荀氏,在李铮麾下,已经极尽荣耀。荀英是李铮的正妻,荀攸则是益州州牧。若是荀衍再一直把控司隶这一州的政务,便是太过了。一门两个封疆大吏,而李铮治下总共才四个州级的行政区,荀氏占了一半,这不是好事。
  所以荀爽才会提出,将荀衍调回灵州,处于李铮的眼皮子底下。
  又有兼任灵州令的教育部副部长李伯然,也向李铮请求卸任灵州县令一职。李伯然觉得自己老了,精力不够旺盛。早先李铮麾下人才不多,他便免力兼任,现在则无妨。所以只愿意担任教育部副部长,做自己喜欢的教育事业,至于灵州政务,就不愿再兼任。
  李铮无奈,只能应了。
  在提拔主政者的同时,李铮还在军事方面,也做了一些调整。
  主要是军务院下辖的参谋部。
  参谋部由军师组成,现今只有二等军师戏志才,还有荀攸、田丰乃至于贾诩,也在其中挂了个军师的衔。
  但总的来说,李铮麾下的正式军师,还是稀缺资源。
  毕竟,不论是荀攸还是田丰抑或者贾诩,他们都有他们自己的主要任务,在参谋部也只是挂职,逢大战之时,为李铮出出主意。
  全职军师,却只有戏志才一人。
  所以此番,李铮又提拔了十几位军师,入主参谋部。
  其中,最为杰出的,是法正法孝直。
  这人的能耐,无愧于他的名头。在灵州的这一段时间以来,李铮对他有了很深的了解,就军事战略、计谋方面,并不差于戏志才。
  戏志才一直在洛阳,坐镇关东战线。此番,李铮便将法正,派遣到北方军团,辅助白狼,坐镇北方战线。将汉中阎圃,派遣至南方军团,辅助庞德。将益州张松,派遣至西方军团,辅助李罗。
  同时,东西南北四方军团各派其余军师两人,余下的,便留在灵州,为中央军团常备军师。
  除常备全职军师之外,李铮还下达了兼任军师的命令。
  效仿田丰、荀攸和贾诩三人,有谋划能力的政治人才,也可在参谋部挂名军师。比如黄权,比如吴懿,都有这个资格。
  虽然说军政分离,但让有军事才能的政治人才挂名一下军师,还是没问题的。毕竟,他们不掌军,只出主意。
  再则,这时代的文士,有能耐的,大多数都是文武全才。只是有所偏重而已,不像数百上千年之后的后世,大多数读书人就只知道读书,甚至于鄙视军事,视为武夫低贱行径,简直是不可理喻。(未完待续。。)


第四十五章 属意海洋

  李铮毕竟来自于后世,虽不说深知历史,但在大体方面,还是有些感悟的。文武之道,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就是左右两条腿。
  缺了任何一条腿,国家都难以长久。
  当然,也许有的朝代,文武对立十分严重,约莫是当时的皇帝自导自演,引导形成的这种局面。
  可能是因为所谓的帝王平衡心术,也有可能是因为得国不正,而害怕畏惧,刻意打压。但不论这些朝代怎么玩,最后的下场,都是极为凄惨的。
  李铮自认为不是一个正统的帝王。
  若是霸道决绝,他不差于任何一个王者。但若要时时刻刻想着提防这,提防那,玩手段,耍平衡,他自认没有这种能耐。
  没有必要。
  他的崛起,真正依靠的是系统。没了系统,他在这个时代,也算不得什么。真正要说才华,他深知远不及曹操,要说隐忍,他也比不上刘备,要说家世底蕴,更是远不及袁氏兄弟。
  但正因如此,他才会没有那么多的顾忌。光棍一条嘛。
  谁让他不满意,撸了就是。根本没必要绕来绕去,阴谋诡计一大把,最终把自己也绕进去。
  李铮一直都觉得,文武不分家。虽然说国家层面上,必须文武分治,这是因为人心善变的缘故。但就人的素质而言,李铮甚至觉得,自己治下的所有人,都文武全才才是最好的。
  人人如龙,这才是盛世嘛。
  其实大汉朝这一点就做的就不错。比之后的任何一个朝代都强。在大汉朝,很多的文士,都是上马善战。下马治国的能手,近在眼前的典型人物,就是卢植。
  可惜卢植已经在初平三年去世了,否则李铮一定会邀请这位值得尊敬的长者,前来凉州奉养、请教,甚至让他也参与到教育方面来。
  也有很多的武将,在文事方面。也有擅长,便比如那关云长深通春秋,比如张翼德。精擅于作画。其实就武将而言,且不说兵法韬略要涉及到很多典籍,便是要将武功练到深处,都必须要懂得很多的道理。这些道理。除了人情历练。还要从前人的著作中领悟。便比如那吕布,武艺到了这种程度,也不单是只打打杀杀就能达到的,李铮就曾看到吕布认真读书的场面。
  所以麾下文武群臣的界限,虽然可以划分出来,但那只是因为政治需要。文武学术之类,完全没有必要和政治挂钩。
  当然,因为知识是人类最大的财富。所以在常态之中,读书人总是受人尊敬的。如果按照这种趋势。一直延续下去,保不准以后也会演变成那种重文轻武的局面。
  所以李铮一早就在人为的做这方面的引导工作。比如英雄祭坛与贤者祭坛并列,比如突出军人的福利,使之并不差于文士。
  在这方面,有很详细规定。
  士兵的福利是要高于平民百姓的。
  而就读书人而言,启蒙学院和初级学院不算,仍归于百姓一类。到了中级学院,其毕业杰出者,就有机会拥有与低级军官相当的福利。当然,因为随着发展,学子的数量,一定会大大超过军人的数量,所以这方面不可能每个人都有这样的待遇和福利,所以每年教育部都会根据情况,给出一定的名额,择其优秀者,赐予福利。
  这也是一种竞争。
  还有专修研究、制造、科技等方面的学子,也没有差别。
  李铮很希望能在自己的治下看到百家争鸣的学术盛况,有竞争,才有进步,李铮深信这一点。
  到了李铮现在这个位置,虽然说平时看起来没有多少具体的事需要处理。但真正要思考的,却极为繁杂。
  就像上述的文武并行、百家争鸣,要让其健康的发展,茁壮的绽放,不但要做,还要引导和控制。就像需要细化到一定程度的福利制度,又比如还要考虑德行教育,等等等等。
  所以说,作为一个势力的首脑,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不是随随便便一个人都能胜任。
  也就是李铮,有系统作为后盾,经过强化的身躯和大脑,才有足够精力和智慧,胜任这一职责。也无怪乎很多有作为的皇帝难以长寿,每天考虑这么多的事,凡人之躯如何扛得住?
  。。。
  兴平二年秋,益州、关中、凉州、并州四地又一次迎来了大丰收。凉州、并州二地以参麦为主,益州以参稻为主,关中二者兼之。
  随着各种系统特产作物的推广,连续的大丰收,使得各地民间百姓的物质生活水准急速提高。
  参麦、参稻高能高产。又有推广到民间的棘皮猪、红玉鸟这一类的肉类禽畜,再搭配各种高能蔬果,极大的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同时也潜移默化的提升人口的综合素质。
  人们的身体更健康,更长寿。力量更大,体力更强,头脑更清晰更灵活。再搭配良好的教育和德行引导,不论是身体素质还是精神素质,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就实际上来说,这是一种进化。
  所以体会到种种好处的人们,无不更加的拥护李铮的政权,这,就是一种大势。
  只要手握大势,自然无往而不利。
  年关将近,这西北大部地区,已经下了好几场雪。若是放在前些年,这样的大雪,足矣致命,可使人家破人亡,冻饿而死。
  但对现在的凉州、并州乃至于关中的百姓而言,却可称之为瑞雪兆丰年。
  大雪虽大,却压不住田间的麦苗,更压不住人们心头火热的希望。明年,又将是一个丰收年。
  不过在神州草场。大自然的气候变化,却十分的温顺。几十里外的灵州城、九洲城是一片银装素裹,但神州草场这数十里范围内。却仍然尚有绿意,虽不说温暖如春,但也只是稍有凉意,并不让人觉得寒冷。漫山遍野的草木,也只是叶片稍稍泛黄,好似刚刚入秋一般。
  本源树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越来越直接。范围也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