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得益于谷歌的收购,鲁宾再也不用担心资金不足的问题,也不怕潜在的供应商和客户不回他的电话了。但在收购的欣快感觉逐渐褪去之后,显然,就算是在谷歌公司,让安卓系统取得进展也是鲁宾此生负责的最艰难的任务之一。对于鲁宾及其团队来说,单是在谷歌公司内部行事,在初期就是一个挑战。谷歌与其他公司不同,它没有严格的组织结构。每位员工看上去都像是刚从学校毕业的。谷歌的公司文化及其著名的“不作恶原则”和“那可不是谷歌的做法”等故作神圣的作风,对于像鲁宾这样的职场老手来说很古怪。他甚至不能开车上班,因为他那辆车停在谷歌的停车场显得太名贵了。当时,由于谷歌在2004年首次公开上市,公司上下个个都是百万富翁。但为了维护谷歌的品牌,保持其作为一家提供革命性产品的革命性公司——即反微软之道而行之——的形象,公司禁止员工驾驶价格超过宝马3系的好车来上班。在这一时期,布林和佩奇——如今两人各自的身价都已超过50亿美元了——都开着丰田普锐斯'12'上班,此事尽人皆知。而这意味着鲁宾自然也不能开自己的法拉利。
鲁宾还得调适自己放弃老板的心态。他负责运营谷歌的安卓部门,但就算到了2005年年底,在这家拥有5 700名员工的企业里,他的部门也就只有12个人而已。谷歌对于安卓的态度与对待其收购的其他小型项目明显不同。在那些项目中,创建者很快就会发现实际上在谷歌工作并没有那么刺激有趣,所以几乎最后都不会留下来。谷歌常常只为了测试一种新技术或聘用天才的工程师而买下一些公司,但也常常缺乏明晰的行动方针。佩奇可不想让鲁宾像别人那样灰心丧气,他特别委派了艾伦·尤斯塔斯(Alan Eustace)这样的主管——他曾协助佩奇进行了购买安卓的谈判——确保鲁宾能够随时得到他想要的人和资源。在鲁宾的要求下谷歌公司马上掏出钱包,拨款以千万计,帮助鲁宾购买必要的软件许可证。施密特亲自参与了某些软件的购买谈判。为了这一项目的保密工作,安卓团队获准可以单独保存其软件代码,无须与公司其他部门的代码存在一起,而且未经鲁宾的准许,任何人均不可访问其代码。鲁宾还得到了佩奇的罕见授权,能够招募自己的人马,而不必通过谷歌公司著名的严格冗长的招聘流程来进行。
但是尽管享受着种种照顾,鲁宾还是得自己去体会谷歌公司各种古怪政策的麻烦。起初,他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都搞不清楚谷歌公司最大的老板是谁。埃里克·施密特是CEO,当时他在帮助谷歌应对其超高速成长方面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他还是公司的公众代言人,他在这方面干得不错,而佩奇和布林对此却不感兴趣。施密特在此之前也是一位CEO——在美国Novell公司——在那之前,他还在Sun公司(Sun Microsystems)担任过14年的主管。但2001年才加入谷歌公司的施密特并不像佩奇和布林那样是公司的创建者,这一事实令其真正的作用略显暗淡。
表面上,这三个人共同运营谷歌公司,但谷歌的员工在施密特实际上有多大的权力这一问题上争论不休——施密特的角色是否主要是仪式上的,布林和佩奇才是在背后发号施令的人,硅谷的行话管这叫作“成人监督”(adult supervision)。施密特把自己的工作描述成首席运营官而不是CEO,但这种说法并没能解决人们的疑惑。2004年,施密特在接受我的采访时说道:
我的主要责任是让火车准点到达,所以我力图保证各种会议如期进行,确保一家正常运营的公司井井有条地运作下去,确保员工专心工作。拉里和谢尔盖推动公司的顶层战略和大部分的技术战略。我的贡献就是组织战略的实施进程,但那实际上是他们的公司战略和技术战略。如果我们三个人的意见不统一……我们就会进行一次非常有意义的谈话,最终会达成一致意见。几个月以后,三个人中的一个会说:“嗯,也许当时应该采纳另一个人的意见。”所以,我们仨之间的关系非常健康,相互尊重,这真是一件大好事。我们是最好的朋友,也是很好的同事。
鲁宾日渐看出,佩奇和施密特对于安卓的未来并未达成完全一致的意见,这使他更觉得困惑了。施密特希望安卓只停留在软件的层面上,他有一段时间还怀疑安卓大概只应是一种底层软件,不应该具备时髦的图形或动画。鲁宾原本的看法是把代码交给手机厂商和运营商,那些代码可以在所有手机上运行,应用的运行也都一样,但允许厂商和运营商自行决定开机屏幕的样式,以及每一种手机的图形效果之类的事情。但佩奇更感兴趣的是由谷歌公司自己制造手机。“我记得跟安迪讨论过这个,”一位安卓项目主管告诉我,“他说,他每次向佩奇演示安卓的某项功能时,一定会用将要运行该功能的实际硬件的原型机。”
随后又出现了法律问题。安卓主要是由开源软件组成的,这意味着无人拥有软件的归属权,任何人都可以用任何方式修改代码。但它又不全是开源的,谷歌公司花了数千万美元的代价,通过谈判获得了非开源部分的使用许可。鲁宾希望从Java语言的发明者Sun公司那里得到一大部分代码的授权。Sun公司曾用10年的时间构建了Java语言,以此作为微软Windows系统的替代品。该公司的Java通常提供免费使用,条件是用户不能大规模修改代码。鲁宾在Sidekick手机的操作系统上使用了Java,在当时,这是从一流大学毕业的工程师们广泛使用的编程语言。但安卓想要修改的Java代码量超过了Sun公司的限制,看来用多少钱都不能动摇Sun公司对此事的意见,双方讨论的费用甚至一度高达3 500万美元。对于鲁宾而言,这产生了两个问题:其一,如果没有Java代码,鲁宾就要多花数月的时间另寻他法;其二,这会激怒Sun公司,该公司认为谷歌的应对之法是复制了部分Java代码。这最终成为2012年开庭审判的一个麻烦的诉讼案件。法庭没有追究谷歌的法律责任,但如今已归甲骨文公司所有的Sun公司认为判决不公而继续上诉。
最终,鲁宾的繁重任务就是完成他的承诺:开发一个运营商和制造商愿意使用,谷歌之外的软件开发者也都愿意为之编写软件的手机操作系统。这当然也有先例。比尔·盖茨当年正是通过此法,改变了个人电脑业并成为世界首富。我们大多数人如今只是想当然地认为,我们买到的任何电脑都会运行微软Windows系统或者苹果的OS X,还会有运行在某种电路板上的英特尔处理器,而这块电路板又连接到每一台打印机、鼠标、键盘、显示器,以及几乎所有电子设备上。但在20世纪80年代,个人电脑业的情况与2005年的手机业一模一样。直到盖茨出现,他用MS…DOS和Windows系统建立了供开发者编写软件的平台,个人电脑应用程序业务才开始腾飞。“我记得当时告诉安迪:‘这很难,非常、非常难。我可不想让你灰心,但我觉得成功的可能性很小。’”时任谷歌公司工程部门的负责人、鲁宾的顶头上司艾伦·尤斯塔斯这样说,“然后,我们俩就一笑置之,因为他对这个项目有着坚定的信念。倒不是说我是个怀疑论者。我始终支持这个项目。只是我们俩都清楚,道路既阻且长。”
开发安卓系统的一些问题与苹果公司面对的有些类似。极少有人把像安卓这样复杂的操作系统放在一个手机芯片上。与此同时,所有的测试工作必须在模拟器上进行,因为鲁宾希望用在“梦想”手机上的实际芯片和显示屏,要花费一年时间才能生产出来。但面临这些挑战,谷歌的情况比苹果还要糟。在苹果公司,iPhone项目几乎令整个公司为之屈服,但苹果至少习惯于制造消费者想要购买的东西。谷歌毫无这样的经验,公司是靠销售广告业务挣钱的。谷歌制作的其他所有东西——网络软件——都是免费的。谷歌公司没有足以与苹果相提并论的工业设计部门。实际上,谷歌人对于制造任何一种成品的想法都恨之入骨。对他们而言,制作网络软件的美好之处在于它永远也做不完。一旦某个功能接近完工,谷歌就会发布出去,然后根据消费者在其服务器上的使用情况更新而不断修改。
谷歌公司还会用工程师独有的那种蔑视眼光来看待营销。如果某个产品不错,网上的口碑就会促使人们使用它。如果产品不怎么样,大家就不会去用。如果他像乔布斯兜售苹果设备那样,说什么谷歌销售的或许不只是一部充满魅力的手机,而是无形的成就感和美妙的自信心——这主意在工程师们听来实在愚蠢。这样的思维方式深深植根于谷歌企业文化的基因之中。在谷歌公司成立之初,高管们曾经聘用著名的顾问瑟吉欧·柴曼(Sergio Zyman)——可口可乐公司营销部门的前负责人——来制订方案,让全世界对他们刚刚成立的新公司振奋不已。柴曼花了数月时间制订方案之后,创建者们却拒绝了整个营销概念,也没有跟柴曼续约。他们相信谷歌的搜索引擎能够自我推销——他们是正确的。2001年之前,谷歌公司甚至压根没有设置营销总监一职。
鲁宾和安卓团队相信,他们可以通过与无线运营商和手机厂商合作来弥补这些不足。毕竟那才是安卓的主要目的:每个人都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情。谷歌编写软件,厂商生产手机,运营商提供带宽、销售和营销力量。HTC和T…Mobile两家公司都对这个项目做出了承诺。鲁宾还在“危险”公司的时候,他们就曾助他研发了Sidekick手机。
鲁宾的问题是,T…Mobile公司在美国并不是一家很大的运营商,不足以给安卓带来足够多的手机销量,而另外两家大型的美国无线业务运营商AT&T和Verizon,却对于任何志在达成商业协议的谷歌人都深表怀疑。尽管安卓的前景看似光明,而鲁宾也有能力让人相信他所描述的前景,但到2006年年底,谷歌的其他业务已经开始让大众感到恐慌,特别是电信公司的人。谷歌显然已经创造了一个全新的、不可思议的广告赢利模式,正在以令人吃惊的速度赢利并积累现金。2003年,谷歌看起来还像是一家友善而大胆的创业公司,而到2006年年底,它已成为拥有将近11 000名员工的巨人,利润高达30亿美元,在搜索广告市场上占据的份额超过了60%。谷歌公司是否很快就能取代微软,成为科技界的垄断寡头?有些人开始产生这样的疑问。
20世纪90年代,盖茨试图利用其在台式机的垄断地位涉足相邻行业,Verizon等公司的主管们都曾亲身应对过微软的挑衅行为。微软公司坚信,Windows系统很快就会成为聚合个人电脑和电视的中心,它因而在康卡斯特有线电视公司(Comcast)投资了10亿美元,在AT&T公司投资了50亿美元,还在其他规模较小的有线电视和电话公司投资了5亿美元。运营商们担心盖茨不止想要加速宽带互联网的普及,把Windows系统安装在每一台有线电视机顶盒里,他们觉得盖茨根本是想让电信公司彻底出局。
与之相反,谷歌公司却让电信业变得比微软更有活力。多年以来,施密特、佩奇和布林手下有一支工程师队伍,他们不干别的,专门围绕着电信业尝试新业务。随着谷歌迅速成为网络上最有实力的公司,且实力强大到足以掌控搜索-广告业务,并在2006年花16。5亿美元买下了YouTube公司,各大电信公司担心谷歌也许很快就会宣布自己将进入无线运营领域。到2007年春,谷歌公司宣布其买下了在线广告公司——“双击”公司(Double Click)时,于是这种担心更是弥漫在全世界的行政套房以及华盛顿和欧盟反垄断机构的大厅。“谷歌为安卓创造的愿景,就和微软当年想要占据每一台电脑上的操作系统的愿景一样。”平台垄断商Verizon公司的前CEO伊万·塞登伯格对作家肯·奥莱塔(Ken Auletta)这样说道,“而我这样的人则希望最好能有一个渠道来出售平台和设备。弱化我们的中介作用恰恰符合谷歌的利益,不是吗?当然是。”
鲁宾及其安卓团队在最初看到iPhone有多棒的震惊平息之后,在接下来该做什么的问题上,出现了小小的戏剧性场面。
鲁宾本人,就其本质而言,是一家创业公司的CEO——无论旁人是否同意他的看法,环境是否顺遂,他总是以救世主自居,坚信自己的道路是正确的。他习惯了种种逆境。iPhone是不错,但是他要做的东西与之不同——并且会更好。他的产品在技术上比iPh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