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由于新闻媒介的背景不同、性质不同、办报(台)的方针不同,宣传价值表现出强烈的政治倾向、利益取向(国家或民族利益、团体利益)和价值取向。一般地说,宣传价值的素质包含五个方面,合称宣传价值“五性”。
1.与新闻媒介所持的政治主张、价值标准的一致性
这里的标准就是政治上的“利”与“害”的问题。凡对我有利的就多选多报道;凡对我有害的就少选少报道,即使不得不报道,也尽量避重就轻,反话正说。对于我们国家的媒体来说,就要以党的理论、方针、政策,以国家的法令和社会主义的价值观作为选择新闻的标准。世界各国严肃的高级报纸、一批重要的电台、电视台在选择新闻时,无不首先从政治上考虑。毛泽东同志提出的《人民日报》等党报要“政治家办报”,也是要求报纸要有政治敏感性,从政治方向出发选择新闻。
2.针对性
针对社会上的各种猜测、怀疑、歪曲、流言,选择事实进行有的放矢的宣传。针对性越强,宣传价值越大。1999年1月25日,新华社发出一条电讯:朱镕基总理在会见老挝总理西沙瓦尔时重申:人民币不贬值。几乎就在当天,世界所有重要新闻媒介都把它作为重要新闻发出。因为就在朱镕基总理这次谈话的前两天,受人民币可能贬值的猜疑、流言的影响,东南亚各国的汇率、股市双双大幅下跌,人心浮动。这条新闻一发出,人心趋稳,汇率、股市再次稳定。
3.普遍性
事实中所包含的思想观点对广大受众具有普遍的教育意义、指导作用,从而能引起人们广泛的注意,启发人们去思考,引导人们去举一反三。
4.典型性
事实不但要和作者想说的思想观点相一致,而且能够有力地说明观点,所选用的事例能以一当十、以少胜多,使人口服心服。
5.时宜性
有些新闻要选择适当的时机来发表,才能够收到更大的宣传效益,避免引起不必要的思想混乱。
四、新闻法规
新闻法规是新闻选择的最后一道关口,其目的是“去毒”,即把危害国家或人民利益的新闻卡下来,不准公开传播。
某一事实在政治上、法律上容许不容许公开地传播,这是任何新闻机构必须考虑的问题。容许不容许的标准就是新闻法规。
新闻法规一般由国家的立法机关制订,对新闻事业有强制性,目的在于约束新闻报道,以免危及国家利益和社会公众利益。
第三节 新闻选择的具体运用
一、新闻选择的过程
新闻选择的过程可以制作一张流程图如下(图15…1):
图15…1
我们现在对这张流程图作些说明。
A:从新闻来源到新闻定义。记者获得现实生活中的材料,一般有两种途径:一种是直接的,即在现场亲眼目睹的事实;一种是间接的,即当事人、目击者或有关的人、单位提供的。一般来说,直接得到的第一手材料比较可靠。而间接得到的材料,由于有些人出于种种原因会向记者提供假情报或真假掺杂的情况。为了确保新闻真实性,要求记者不要轻信盲从,强调记者多深入现场,力争得到第一手材料,对间接得到的材料加以核对。新闻选择的第一道工序就是把一切不真实的东西和陈旧过时的、人们司空见惯的材料筛选掉,使所有材料都符合新闻定义的要求。
B:从新闻定义到新闻价值。这一道工序是尽量去掉只满足个别人或少数人特殊需要的材料,选用引起社会公众共同兴趣的材料。这是去掉“杂质”的过程,淘汰不适于新闻事业传播的材料。
接下来,两条流程同时并行。第一条,C1从新闻价值到宣传价值;第二条,C2从新闻价值到新闻法规。
由于宣传价值的选择比较严格,像一张筛子一样,它的孔是很小的。具有新闻价值,甚至具有很高新闻价值的事实,不可能全部有宣传价值,比如并不说明什么政治观点的经济信息、奇事趣闻等。如果每一个事实都必须具备宣传价值才能发表,那么新闻的报道面势必很窄,就不能满足社会公众的需要。为了满足受众需要,有些具有较高新闻价值的事实虽然宣传价值不高,也会刊登。而政党所办的新闻事业,对宣传价值比较讲究;商业性的新闻机构就不会那么严格。因此,经过新闻价值筛选以后的事实,到新闻法规这一工序时,有些具有宣传价值,有些并无宣传价值。
D:从宣传价值到新闻法规。这是把凡不符合新闻法规的材料都筛选掉,使所有能传播出去的事实都符合党纪国法。这是去掉“毒质”的过程,力求使传播出去的新闻不产生危及国家(政党)利益的社会效果。
到新闻法规为止,新闻选择即挑选什么样的事实来供新闻事业传播的全过程就结束了,接下去进入新闻写作阶段(E)。
F:新闻写作和版面组织有另外的要求,这是新闻写作和编辑的任务。当记者、通讯员把写成的稿子送到编辑手中,编辑就再经过一次新闻选择。编辑首先考虑的是新闻稿中的事实是不是符合要求;然后再来考虑新闻写得是否符合要求。经过挑选,淘汰一批质量较次的稿子,留下的组织到版面上去。像美国的《纽约时报》,每天收到120万到150万字的来稿,见报的仅占十分之一。
G:从版面到受众。受众各自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挑选新闻来看、听,凡不能符合他们兴趣的就不看、不听。
H:从受众到社会效果。受众看了、听了新闻,对他们的思想、行动产生了影响。我们在前面说过,有些影响是立刻显示出来的,有些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但产生社会效果的前提是受众必须看(或听)新闻。如果新闻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大家不愿看、不愿听,那也就谈不上什么社会效果了。
回馈(1):受众对新闻阅读率、收视(听)率的高低,取决于新闻能否引起受众的兴趣,这就和新闻价值直接有关。“读者的兴趣是新闻价值的试金石”就是这个意思。这就是说,新闻价值直接影响阅读率、收视(听)率问题。考核新闻价值的高低,从报纸的销售量以及对受众作调查就大体可知。新闻工作者要通过对阅读率、收视(听)率的了解,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更好地运用新闻价值。
回馈(2):新闻所产生的社会效果,有好的、有坏的,也有不好不坏即受众无动于衷或不置可否的。如果效果良好,证明新闻选择是正确的,那就应该坚持和发扬。如果产生不良的社会后果,那么就根据具体情况分析新闻选择过程中的原因,或调整新闻法规,重新加以修订,或调整宣传价值(一种情况是政党、政府的主张本身有不正确之处,一种情况是政党、政府的主张正确,新闻工作者理解错了,在宣传上犯了错误),改进宣传方法。这也就是说,社会效果的好坏,是受新闻法规、宣传价值来制约的,如果说新闻法规的目的是力图使新闻不产生有害的社会效果,是防御性的做法,那么宣传价值的目的是争取群众跟我走,那是积极进取的做法。但是,我们必须指出,社会效果是复杂的。对于一条新闻,对于一种主张,常会有不同反映。有的表示热烈欢迎,有的强烈反对;有的在局部地区产生好的效果,却对全局不利;有的在短期内反映良好,但到后来出现许多弊病,等等。而且还应该考虑到影响新闻传播的社会效果的其他因素。因此,考察社会效果要作全面的、历史的、具体的分析,力戒片面性。
我们从上述的分析可以看出,新闻价值和新闻法规、宣传价值之间,既有相辅相成的一面,又有相互制约的一面。新闻价值是解决阅读率、收视(听)率问题。既然任何社会效果必须以受众愿看、愿听为前提,那么掌握新闻法规,运用宣传价值就必须考虑到新闻价值。限得过死、禁令太多,使新闻报道面过窄,许多有很高新闻价值的新闻不能上报,新闻不能满足读者需要,读者不愿看、听,那么一切良好的愿望都会落空。但新闻报道只考虑受众兴趣,不考虑受众看后、听后的社会效果,那就可能对社会产生不良后果。因此,选择新闻要两方面都考虑到。
二、新闻选择的标准要和各新闻媒介的具体情况相结合
上述新闻选择的过程,仅仅是报、台工作的一般过程,在具体运用过程中要复杂得多。不同的国家、不同性质的报、台,各有不同的具体标准。在一个国家内,新闻法规是统一的标准,各报、台一律不准违背。但不同类型的报、台由于各自的对象不同,发行地区不同,所承担的任务不同,宣传价值和新闻价值在运用时千差万别。以我们国家来说,不同报纸由于各有不同的宣传任务和读者对象,因此,对新闻的宣传价值、新闻价值就有不同的要求。例如新闻价值中的“重要性”,任何报纸都强调这一点,但什么样的新闻才是重要的,不同报纸有不同要求。例如,一场重大的体育比赛,《体育报》认为十分重要,登头版头条;《人民日报》可以认为它的重要性不及一条政治新闻,把它放在第三版、第四版;《经济参考》又可能认为与它无关,可以不登报。这里没有现成公式,要和各报具体情况结合起来。也正是因为这样,才能使报纸上的新闻丰富多彩、各具特色,满足人们多方面的需要。如果以为提倡“共同兴趣”,所有报纸的新闻都是一样的,那就错了。所谓“共同兴趣”,指的是每一家新闻媒介要提供给自己的受众共同感兴趣的内容。各种新闻媒介各有各的受众群,共同兴趣的具体内容当然各不相同。
三、澄清一些模糊的认识
新闻价值、新闻选择曾在中国新闻界引起过热烈的讨论。有些模糊的认识,至今还未得到澄清。
1.不能把新闻价值等同于新闻的价值
有些同志望文生义,一谈到新闻价值就和价值取向标准联系起来。比如,有些文章提出:
新闻价值指新闻事实具有政治、知识和实用价值,即对群众的启发教育作用,实际工作的指导作用,以及对读者日常生活的参考作用,核心是政治价值【10】。
我们常谈的新闻的指导性、思想性、战斗性、知识性,谈新闻报道的鼓舞作用、激励作用、教育作用、推动作用等等。这个“性”是强是弱,那个“作用”是大是小,还不就是个新闻价值问题吗?换句话说,不就是新闻的社会效果吗【11】?
确实,新闻是有价值的,有政治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但这是新闻的价值,不是新闻价值。新闻价值考虑的仅仅是新闻是否能引起受众共同兴趣的问题,它并不考虑新闻的社会效果问题,比如鼓舞作用、激励作用、教育作用等等。新闻的价值是由宣传价值和新闻法规这两个概念来解决的。
把新闻价值和新闻的价值混为一谈,实际上是把新闻价值和宣传价值混为一谈,表面上看,这些人也在大谈新闻价值,很重视新闻价值,但实际上,他们以宣传价值取代了新闻价值应有的地位,无形中排斥了新闻价值。选择新闻只看宣传价值而忽视新闻价值,最终新闻还是很少有人爱看。
2.新闻定义无法概括新闻选择的标准
用新闻定义来概括新闻选择的标准,中外学者做过不少尝试。
人们想要读的东西,不违背高尚趣味或诽谤法,都是新闻【12】。
新闻就是新发生、发现或发表的事件。它具有时间性、社会性和正确性的程度,和新闻价值成比例【13】。
新闻就是能唤起读者、引起人们的关心,进而教育他们,鼓舞他们并使他们能够得到乐趣的一种对于人们活动的最适时的记录【14】。
他们希望用添加许多限制词的办法,来指导新闻工作者正确地选择新闻单位所要求的新闻。但是,新闻的定义只能解决“是”或“不是”这样一个问题。至于新闻是否触犯“诽谤法”、是否“正确”、是否能使读者得到“教育”、“鼓舞”、“乐趣”,定义是无法解决的。因为下定义用形式逻辑,分析新闻是否合法或分析社会后果如何不能用形式逻辑。比如上述定义中的第一条,至少包括三个内容:人们想要读的东西——涉及新闻价值;不违背高尚趣味——涉及社会道德要求;不违背诽谤法——涉及新闻法规。这样一系列标准,怎么可能用一个新闻定义来解决?
3.不能用新闻价值一个概念囊括全部新闻工作
有些同志为了强调新闻价值的重要性,把新闻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