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庶门-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原的架势,不过这不是另一个世界的明末,如果突厥骑兵真的被十几万边军夹攻,战力再强也只能陷入苦战,在缺乏后勤补给的情况下别说掠夺了,连自保都成问题。
    不过那些离这支二百多人的骑兵营有些远。
    出了长安,他们并不需过潼关,而是走的南线当谷口,一路也算平顺,两rì的工夫已经出了关中,往淮河方向的宛州城而去。
    出了关中地区,马上能感觉到大战在即的紧张氛围。官道上很容易见到从北面溃逃下来的逃兵,这些逃兵见到成建制的骑兵营都有意躲开,不过刘愈还是从他们口中确证了一个消息,潼关的确告急。
    刘愈骑术很低,平rì里都是躲在马车车厢里看他那份行军地图。这份行军地图是以普通军图为蓝本,以他对华夏地理的了解改编的,山川河流通过军图的比对,也算清楚。
    三月三rì,出关中的第四天,骑兵营已经到达淮西郡。六天时间行路过半。
    路上也听到许多流民和山匪的事情,不过这些也与他们无关。
    这一rì晚上骑兵营在一片河谷驻扎,刘愈把人召集起来,这也是这支骑兵营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军事会议。
    与会的人也不多,除了刘愈,还有苏彦、李糜、隋乂以及齐方和张无诸,围着军中仅有的一张木桌而立。
    刘愈作为会议的主持者,将他的那张军事地图摊开,直言不讳道:“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有两条路,一条是按照既定路线往宛州去,这一去无过便是功,但功劳微乎其微,驻守也等同于流放,何时得回长安还说不准。”
    隋乂惊诧道:“难道刘兄台还有更好的选择?”
    刘愈微微一笑,面sè继而变得沉重:“还有一条路,就是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拼一把。我相信用不了几rì,我们就会跟突厥的骑兵正面相对,避开,就是往宛州,留下,就是机遇与危机并存。”
    与会的所有人都面面相觑,显然都不明白刘愈的话意。因为此时突厥骑兵还在往潼关而去的路上,怎么看,距离潼关三百多里且还在中原腹地的淮西郡也跟突厥骑兵扯不上关系。

第十九章 军事会议
        “师傅,能不能说的明白些,你突然说什么脑袋别在裤腰带上……有点吓人。”
    苏彦的话也是其余几个人想说的。
    这一路走来,刘愈的话都不多,安营扎寨以及开伙行军的事大多都是由齐方来负责。虽说刘愈是带兵主帅苏彦的军师,但他到底懂不懂如何行军打仗,在众人脑袋里还是个问号。
    刘愈没有去太多的解释,拿出朱砂笔,在行军图上画出了三条红线,三条红线的起点都是邵武关,而终点是潼关。并无太多曲折,毕竟中原的腹地以平原居多,不需要走太多弯路。
    齐方对军图有所研究,看完刘愈的三条红线,费解道:“刘参佐,突厥骑兵走的是安城一线,你这……怎么画了三条?”
    “我画的是他们撤兵可能要行过的路线。”刘愈将朱砂红笔放下,看着众人,“大家有什么意见,尽管说。”
    李糜道:“现在突厥骑兵即将兵压潼关……谈撤兵……早了一些吧?”
    “我不觉得很早,相反我觉得有些晚呢。”刘愈拿起一根没蘸墨的毛笔,指着军图道,“突厥骑兵从邵武关长驱而入,没有辎重,没有给养,打的是劫掠粮草以战养战的快速推进。从邵武关陷落,到骑兵压境潼关,前后不过九rì。诸位试想一下,这支突厥骑兵如此冒进的目的是什么?”
    众人再次面面相觑,李糜给出答案:“是想立威!”
    “没错。就是立威。突厥换了可汗,政局不稳,为了彰显新可汗的威望,为了令草原各部臣服,于是才有了猛攻邵武关,骑兵长驱直入之举。大顺朝将士与突厥骑兵交战也有些年头了,对突厥骑兵了解甚深,试问是怎样一支骑兵,居然可以做到如此兵不血刃,不到十rì工夫便可在围追堵截下攻到潼关关下?”
    齐方曾在北方多年,又有战略头脑,对突厥骑兵的战力多少有了解。
    齐方疑惑道:“莫非是铁狼卫?在边关时,就听闻突厥骑兵中战力最强的莫过于铁狼卫,其士兵自小便投于狼群中,可搏杀狼者方可入铁狼卫,之后所经历的训练也堪称极端严苛。不过这铁狼卫是突厥可汗的亲卫军,随便一个士兵在侵边的骑兵队伍里都是兵头级别的,只有耳闻并无目睹!”
    刘愈一笑道:“突厥犯境,多数是为了劫掠,用不着像铁狼卫这么强悍的骑兵,铁狼卫更多的是留在草原上,震慑其余草原各部。这次有所不同,要立威,就要十拿十稳,能完成突袭中原立威又全身而退的舍铁狼卫其谁?”
    众人一片哗然。
    苏彦大惊道:“那师傅是说?那是一群连狼崽子都能徒手毙掉的野蛮人?那……那我们……我们好像并不在这三条红线的路线上吧?”
    齐方不理会苏彦的大呼小叫,继续就事论事道:“刘参佐说的在情在理,只不过,即便真的是铁狼卫突袭中原,也未必至潼关而撤,毕竟还可以……”
    “你是说攻陷潼关?”刘愈笑道,“一方面是战力不许,骑兵擅长的是平地上的遭遇战,连轻辎重都缺乏的一支远行骑兵,人不困,马也会乏,要攻陷潼关谈何容易?相信齐校尉也了解现如今守潼关那个,嗯嗯,也就是我父亲的脾xìng,他断然不会弃城硬碰硬的跟突厥骑兵在城外决战。”
    “再者,时间不许。即便突厥骑兵真的能找到攻城辎重来攻潼关,但毕竟身后有几路大军围追堵截,战力再强,一旦陷入重围,脱身不易。”
    “退一万步,即便真的在短时间……这个时间可以夸张到一晚上,突厥骑兵攻陷了潼关,他们还是要撤。因为过了潼关,关中各城都是墙高水深,闭城不出,现下又是chūn荒时节,突厥骑兵后无粮草,面前又是长安城的高大城楼,还有十几万追兵……能不撤吗?”
    “现下恐怕整个大顺朝的将军们都在担心着潼关的形势,难得刘参佐思虑周详,能提前看清战事发展。”齐方赞叹的释然一笑,继而打量着行军图,“只是不知,突厥骑兵会以哪条路线撤退?”
    刘愈看着众人道:“这就要听听你们的意见了。如果你们执掌的是突厥铁骑的帅印,会选择哪一条路线撤兵?”
    众人都有些好奇于刘愈的假设,毕竟他们不是突厥骑兵的主帅,但只有刘愈很清楚自己的用意,这是换位思考。光靠一个人的脑袋思考不行,智者千虑必有一失,难以成事。
    李糜最先道:“如果是我,我就会选马兰道这条路线,一来可以沿着太行山,路线上有很多小城可以劫掠,再者,可以绕开追击的骑兵,反向杀回黄河边上。”
    刘愈笑道:“就像你说的最关键的,‘黄河边上’这四个字,中间的小山小河不成阻碍,但黄河,那可是天险,难道骑着马游过河去?你选择的又是下游,河宽且深,虽然水流不急,但没有援兵提前给铺路搭桥,光靠周遭的小船,几rì才能将几万骑兵运过河去?”
    李糜哑口。
    刘愈续道:“不论几rì,都是所费时rì,而大顺朝的追兵却是从侧翼杀奔而来,将这支突厥骑兵堵在黄河边上已经是铁板钉钉的事,到时候,恐怕这些突厥的铁狼骑也只能去投河了!”
    历史上黄河最易改道,而大顺朝现如今黄河入海口接近于海河,非常靠北,因此突厥选择撤退路线的第一考虑便是如此在孤军深入的情况下快速撤回黄河北岸。
    齐方皱眉看着军图道:“下游不行,难道从上游走?可是……句城到虎丘这条线,离大顺朝的追兵实在是太近,一个不慎就会落入重围。”
    一边的苏彦看着最后一条线道:“那一定是走第三条的,他们来的时候走的是安城这条线,那回撤一定是原路返回了。”
    刘愈瞥他一眼笑道:“自己原路返回给人家围,自投罗网是吗?”
    苏彦讪笑一声,知道自己不懂行军,便不再言语。
    一直没作声的隋乂道:“既然三条都不行,那……”
    刘愈再次拿起朱砂笔,在军图上画下了一条红线,这次红线可说是非常曲折,先从潼关向东南,绕过太行山,从淮西郡北上,一直到黄河口,这条线的长度要比前面三条长了一倍有余。
    齐方有些难以置信,道:“绕过太行山,就等于是给追兵设置了一道天堑,这一路下去都没有什么驻兵的重城,至少到黄河口这一段,可说是神来之笔,没有比这个更好的路线。只是,就像刘参佐你否定马兰道这条路线的情况一样,这条路线所经的还是黄河的下游,恐怕……短时rì内无法渡河。”
    刘愈坚定道:“这恰恰是最佳的渡河点,因为……”
    刘愈将笔指在了邵武关,道:“突厥骑兵长驱直入,没有后勤补给,但却有邵武关为凭借,可说邵武关便是突厥骑兵的凭借点。从这一路撤退,黄河口距离邵武关最近,不过百余里,邵武关的突厥驻军完全可以预先出来将浮桥搭好,又或是找来大量的船只,轻而易举便可以接渡。”
    齐方的脸上有些惊骇之sè道:“果真是如此。”
    隋乂却不解道:“那如果大顺朝的军队提前将邵武关抢夺回来,堵上突厥骑兵的退路呢?”
    这次不用刘愈回答,李糜便给出答案:“这在兵法上不可取,一旦切断退路,那突厥骑兵便是困兽,所造成的威力成倍递增,这也是为何攻城中要围三阙一的道理。何况现如今大顺朝边军的重点是围追这支长驱直入的突厥铁骑,对邵武关,也只是象征xìng的sāo扰,并无实质动作。要夺回邵武关,必须要等解决了内患才行。”
    刘愈总结道:“也就是说,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在四五rì,最长六七rì之后必然是突厥铁骑回撤的必经路线,我也算计过,这条路线只有淮西郡北面纷汝河这点可以设伏,因为过了淮西郡,等于是绕过太行山,前面是一片平原,他们可以选择经由的路线众多,再想设伏难比登天。所以我才会有先前的一问,到底我们是避,还是留下,拼死一战!”
    隋乂道:“刘兄台,你说……没有追兵会追上,但……你看女儿军的路线,是压着马兰道一侧过来的,如果突厥铁骑要从淮西郡撤走,女儿军……很容易便包抄过来,到时候……”
    女儿军,是啊,女儿军。
    刘愈脸上露出忧sè,女儿军毕竟才两万多骑,她们在战场上啦啦队的作用大过于她们实战的作用,在数量相当的突厥铁狼卫面前,她们就好像一群挨宰的羔羊。一旦突厥铁狼卫取道淮西郡绕开太行山,女儿军必当是首当其冲要过来拦截,到时候恐怕整个女儿军都要全军覆没。
    偏偏,刘愈现在又没办法去通知女儿军,去通知那个令他心醉的徐家小女。即便通知到了,作为大顺朝的将军,徐家小女会眼看着突厥铁骑从眼皮底下撤走而不拦截吗?

第二十章 我们本就是路过
        “大丈夫本就是为战场而生。”齐方做为职业军人,第一个表明了立场,“若今rì明明可以轰轰烈烈一次却做了缩头乌龟,即便苟全xìng命,将来也无面目再立足军中,更无面目回家见老母。这一战,我是非战不可。”
    张无诸用坚定的目光看了齐方一眼道:“齐兄,平rì里虽然我们两团人多有争执,但在大是大非上,俺老张站在你这边。”
    刘愈把目光落在苏彦身上,他是这支骑兵营的指挥,一切要等他的定案。只要他说要留下,刘愈、隋乂和李糜没有退走的道理。
    “我……”苏彦显然从来没下过这么“重大”的决定,显得没多少底气,“拼就拼了,不过……师傅,我们这点人,是不是……力不能及……”
    “既然决定要留下,那就要从长计议了。”刘愈拿出一份稍微详尽一点的地方军图,把淮河支流以及周围的两座山全部勾勒其中,“驿站就在旁边不远,官道往南二十里就是淮西郡的淮上城,我们的设伏工事会在河岸边这里……到山脚下,为了防止突厥骑兵窜树林,还要在树林中挂满火把和桐油,以备不时之需。”
    齐方道:“刘参佐的意见很好,但……这需要大量的人手,我们此行的目的地是往宛州,恐怕支使不动地方官员,更无法调动地方的守备军。还有,如果我们不遵兵部的调令,恐怕……即便能成功拦截了这支突厥铁骑,也会以违抗军令论处。”
    “这点我也早想过。”刘愈脸上露出一丝狡黠的笑,“我们每rì行军,如果不出岔子,所行在一百里,稍微赶一些每rì可行一百二十里以上。也就是说,我们即便在这里停留十rì,还是可以按时抵达宛州。我们以当地盗匪作乱,协同地方剿匪的名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