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庶门-第29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愈接过徐轩筑递过来的奏本,是韩升特地送来的,如果不紧急,这些事情一般也不会送到内廷来。一共是两份奏本。刘愈打开看了看,一本是关于五天后登基大典的筹备情况,包括开支的列明,刘愈不想去劳心这些,合上奏本打开下面的一本,是关中雪灾的灾后重建的。
    往常冬天下点雪,那是瑞雪兆丰年,可今冬关中的雪来的太多,已经不再是瑞雪,而是灾雪。关中各地的救灾其实都不顺利,一来是雪下的连绵不绝把很多路都封了,物资调不进来,再者是冬天太冷,要组织灾后重建一般也会等开春暖了点之后,大冬天零下十几二十几度在外面久了能冻死个人。最重要的一点,朝廷财政现在捉襟见肘,拿不出银子来救灾。
    一连两年的大兴战事,已经令朝廷穷的一穷二白。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面对这困窘刘愈也没太多办法。现在是冬天,以农业为主的大顺朝,不会在这寒冷的冬天创造出粮食,也就没有物资来救灾,光靠从淮地淮南还有江南一代调集,远水解不了近渴,更重要的是,那些地方也在这两年被朝廷挖空了。
    “江南的税赋这一年征的并不好,夫君或可以在这方面入手。”徐轩筑见刘愈拿着奏本不说话,突然提醒道。
    刘愈好奇打量了徐轩筑一眼,惊讶于徐轩筑对朝政的所知。
    “夫人如何得知?”
    徐轩筑淡淡一笑道:“其实都是平日里跟隋家妹妹闲聊,她时常提及的。去年淮地刚结束了战乱,朝廷对淮地及江南很多地方施行了免税或少税。但随着南洋甘在淮地和江南的推行,其实去年江南除了少数地方因为洪灾减产,大多数地区都获丰收。地方官以充作军需为名提前征集了两年的粮食,只有不到一半运到北方,夫君为何不从这些贪官入手来要粮呢?”
    徐轩筑显然是做过一番功课,而隋妤话说的也很明白。刘愈稍微一叹,其实这也是没有参政经验的,内心干净的女人惯有的政治思维错误。
    在徐轩筑看来,黑就是黑,白就是白,贪官就是贪官必须要打压,不能让他们篡夺朝廷和百姓的利益,一旦他们贪了,朝廷就要明辨是非以高压姿态讨回来。
    这些事在原则上并无错误,但在实践中,很难。
    天下的乌鸦一般黑,只是分大黑和小黑而已。在这年代里,如果没有这些贪官贪污的**,他们就不会尽心实意为朝廷办事,也就不会想着法子来敷衍朝廷。就好像徐轩筑所说的江南地方官的贪污问题,如果没有这些地方官逆着朝廷旨意多收了地方两年的赋税,可能北方的士兵也早就饿死了,虽然他们可能有贪污,但现在去追查,就会把事情越查越大,到最后可能粮食没追缴回来,地方先乱了,下一年的赋税也就没法收了。
    既想打击贪官,又不得不倚重于这些贪官,是自相矛盾的事,这矛盾就连刘愈暂时也没办法解决。推行民主?刘愈想想都觉得是天方夜谭,不靠谱。
    刘愈把奏本放下,道:“再省省,朝廷先熬过这个冬天再说,地方上的事,为夫尽可能想办法去做。相信韩相也是这么想的。”
    刘愈言语间多有无奈,徐轩筑见刘愈没采纳她的意见,可能是觉得自己的手伸的太长了,有些惭愧地低下头。刘愈却上前搂住她的肩膀安慰了一句:“夫人,多谢你替为夫分忧。但朝廷的事有些复杂,慢慢为夫也会跟你说清楚。”
    听到这些,徐轩筑脸上的愁惨之容才得以舒解。一家人又开始筹备起这个迟了两个时辰的上元节。

第四百七十章 生财有道(上)
    正月十五平稳的过去,长安城依旧是安定如初,刘愈心中的大石也落下。
    只是柳丽娘跟她的师傅无定师太从正月十五之后再未露面,刘愈去向吴悠打听过,吴悠表示他也不清楚。这次柳丽娘帮刘愈大忙破获了乱党在长安城的恐怖袭击,刘愈总觉得亏欠她点什么,尤其是从霍病那里得知柳丽娘跟她师傅的那番对话之后。
    就好像敌对的两个人之间,产生了一种惺惺相惜之感。
    长安城的形势倒也稳定,人们似乎很快就忘了天子改换这件事。军事高压下的长安城,街上还是到处能可看到来往巡逻的士兵,即便有人想闹事,也要掂量一下自己的斤两。长安城的一些士族家族,其实也在焦急不安地观望着,尤其是跟苏彦走的比较近的那些家族,又或者是曾经跟刘愈不合的,他们很怕在新皇登基前后,刘愈进行一次大的洗牌。
    可一直到正月十八,登基大典举行的前两天,宫里那边依旧没有动静。
    正月十八这天并非是朝议之日,从早晨开始宫里就很安静,微熏的阳光之下也多了几分初春的暖意。刘愈跟韩升正在雅前殿里商讨赈灾筹款的事,吕楚儿心急火燎地过来汇报,说是有一群人在皇宫门口闹事。
    “敢在皇宫门口闹事?”刘愈站起身厉声问道,“何人敢如此造次?”
    “不……不知道。属下也是听别人说的……”
    刘愈叹口气,知道再问吕楚儿也是徒劳,正要出门查看一番。御林军总统领瞿竹匆忙过来。带来了宫门前的最新消息。
    “是一群太学学生。他们昨日刚复学,今日便来坐请,说是……”
    因为后面的话有些大逆不道,瞿竹也不太敢明说,刘愈不是计较这些缛节的人,道:“直说。”
    瞿竹这才为难道:“这些太学学生说当今天子得皇位不正,乱国纲,要陛下还政……”
    “切!”
    刘愈嘴里发出一声不屑的声音。也是春节假期过后,太学刚开学,这群学生就出来闹事。本来他们闹他们的,刘愈完全可以不理会,但如果置之不理,让这些学生闹出一些不好的动静,百姓间再多加一些议论,难免会破坏现如今安定的环境。
    “走,一起去看看。”
    刘愈说着要跟瞿竹一起去宫门那边,韩升想了想也跟刘愈一起。其实他也想知道宫门那边学生到底是如何闹的。
    到了宫门口,刘愈发觉来的太学学生还不少。有近百人,近乎将皇宫正门都给堵上。他们请愿的方式也跟瞿竹说的一样,“坐请”,没有过激的举动,也没有喊口号,就是坐在门口非暴力不合作。任凭御林军侍卫的驱赶,他们仍旧无动于衷,一个个大冬天坐在凉地面上如同一尊尊雕像。只是在见到宫里面出来人,而当首的又是这次“乱国”的魁首刘文严,他们才重新群情激涌起来。
    “还政!”的呼声此起彼伏。
    因为这些都是手无缚鸡之力的太学学生,加上他们大多都是世家子弟,身份显贵。御林军也无法奈他们如何。就是以御林军总统领瞿竹的身份,在没得到刘愈正式授权前,也不敢拿这些官二代官三代们如何。
    刘愈随瞿竹出来,本来还想对这些学生好言相劝,可见到这些学生油盐不进的模样,登时心中有些恼火。他也没想到,在发动军事政变之后,长安城挑头出来跟他较劲的,竟然是这群吃饱了没事干的学生。而他原本担心的一些人和家族,到现在还在当缩头乌龟。
    “把他们轰走!”刘愈下令道。
    瞿竹有些为难道:“可是……”
    “如果他们不肯走,就打走,皇宫不是这些学生造次的地方!”
    韩升走过来道:“刘小兄,这么做……似乎不太妥当?”
    “那如何才算妥当?”刘愈有些焦躁问道。
    “这些不过是些不谙事理的学生,背后可能有什么人指使也说不定,不妨从他们背后的人下手。”
    韩升倒是提醒了刘愈,本来刘愈见到这些学生在闹事,只是想用最简单的办法解决,经韩升的提醒,刘愈马上想到了这些学生背后的家族。
    “那就让这些学生继续在这呆着,招他们的父辈和祖父辈进宫来!哦,或者是他们的伯父叔父……”
    刘愈转身往雅前殿的方向回去,而瞿竹则领命出去传召这些学生背后家族中的掌舵人进宫叙话。
    等刘愈和韩升到了宫里,提前来请罪的太学院教习已经列在门口,他们得知学生出来闹事,又劝阻不住,除了来请罪也没别的办法。刘愈没理会这些当老师的,而是直接进雅前殿里等候。
    过了半个时辰,外面那些学生的家长陆陆续续到了皇宫,因为正门被堵,这些官员都是从东烨门进的宫。长安城几个大家族感觉到氛围的不同寻常,不关己的老早就派人到皇宫那边劝自家的孩子回去,而有些始作俑者的家族,也感觉到苗头不对派人去了宫门那边。而这一切也在御林军的监视之下。
    因为在外聚集的学生很多,这次被“请”来的世家官员也不少,雅前殿里撑不下,这些人便在雅前殿外的院子里等候,刘愈从门里出来,扫了这些人一眼,只是说了句“好好反省反省”,就回内廷吃午饭去了。下面的人一个个面面相觑,既不敢走,也不敢多问,就那么干站着,连去提拎宫门外自家的小子回府都没办法。
    逐渐的,皇宫里聚集的大臣越来越多,礼部的官员先是过来,之后是吏部的官员,当雅前殿外的这些人见到吏部官员,心中都感觉到事态的严重性,大概是刘愈想借着这次的学生闹事进行一次官场的清洗。一直到午后,刘愈还是没有露面,倒是跟刘愈一起进了内廷的右相韩升独自一人过来,先行进了雅前殿,又把礼部和吏部的官员叫了进去。
    原本雅前殿是天子办公的地方,但现在天子不过是个年方二八的少女,并不坐朝,现在事事都是刘愈一手掌控,而韩升跟刘愈“狼狈为奸”。在这些大臣的严重,韩升既是不能惹的那位也是不好惹的,同时也是一个想要颠覆顺朝国政的帮凶。现在韩升等于是公然用皇帝的办公场所在办公,这换做是以前就是大不敬,但现在特殊时期没人敢提。
    不多久,雅前殿里传出话来,要传召户部的人进来叙话。
    在外等候的学生家长们开始犯嘀咕,这应该商议的就不是学生闹事,可能是商量别的吧。那门外那些学生怎么处置?他们从进宫时就已经得知,宫门口方向已经被御林军给隔绝开了,现在不但是学生进不了宫,也回不了家,更不许他们跟任何人接触。难道刘愈想以严法来处置这些学生?虽然在这个礼教森严的社会里,如果刘愈真这么做也合乎法度,但没有哪个执政者敢对儒家的人下手,这也近乎是“文明封建社会”的体现。就看刘愈敢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
    皇宫门口那边的学生们从开始的群情激奋到逐渐冷静下来,再到不安,他们已经感觉到,朝廷的反应有些太“冷淡”了,冷淡到让他们觉得可怕,这种被吊着不上不下的感觉是最难受的。而他们的父辈们,同样也是吊着心在雅前殿外等候着,直到雅前殿里简单的会议开完,礼部、吏部和户部的人相继离开,右相韩升才不紧不慢拿着一叠纸从屋里走出来。
    “韩相,到底……怎么个处置?”有跟韩升熟稔的,还是忍不住上去问了一句。
    韩升脸上露出个高深莫测的笑容,把手上的纸,一张一张分给雅前殿外的官员,他们好奇地接过纸,发现自己手上的那张上都写着几个字,几个数目字。从几百到几千不等,官员们拿着纸条不明白是何意,韩升发完了也没解释,直到刘愈打着哈欠伸着懒腰姗姗来迟。
    “诸位,看到自己手上的字没?回去准备好了相应数目的银子,带到宫里来。”
    官员们这才知道手上的纸原来是关乎到银子的。
    “武义侯,您……这是何故要交银子?”马上有官员质疑,刘愈看了那官员一眼,应该是礼部的,他不记得是哪位,脸挺熟。
    “何故?”刘愈冷笑道,“本侯可回答不了你们这问题,要问就要问问诸位家中的公子了!竟敢到皇宫门前来捣乱,活腻歪了吧?现在,要你们交点银子把人给‘赎’回去,记得,这是给你们一点小小的教训。想不交银子也成,那贵家的公子就在宫门口等着,没吃没喝的能坚持几天算几天吧,听天由命,本侯也算仁至义尽了!”
    官员们大眼瞪小眼,这怎么好端端的一次闹事,就扯到银子上来了,一交还要交几百两上千两甚至是几千两。官员们互相望了一下便明白,他们要交的银子数量是不同的,也跟他们在长安城中的势力以及他们的祖产有关,那些大家族交的就多,而小官小吏的交的就少。
    本来有几个想哭穷的,但见到刘愈凶恶的面相,话也给噎了回去。没办法,只好乖乖回家准备银子。

第四百七十一章 生财有道(下)
    朝廷缺银子,原本看似富的流油的商贸司也被榨干净,朝廷还欠着长安城大商贾很多银子。拿不出银子来赈灾,而这些闹事的学生恰恰给了刘愈这样一次敛财的机会,让刘愈可以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