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官居一品-第1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吕小姐招招手,丫鬟便从腰包里取出一本薄薄的蓝皮书。她接过来道:“这是绍兴府在籍的生员名册,上面的名字我都能倒背如流。”吕小姐黯然道:“除了他之外,真正优秀的都结婚了,其余的都是庸碌之才……不配。”

在那一刻,吕小姐骄傲而痛苦的样子,便深深印在徐渭的心中,他真想说:“其实我也很优秀,而且单身。”只是永远不可能说出口罢了。

稍微稳定下心神,徐渭沉声道:“还是算了吧,沈默与我亦师亦友,我不可能帮你破坏他的婚姻。”

吕小姐轻声道:“只要还没订婚,就一切都有机会。”对于这句话,她简直是太有言权了。若不是变故突生,她早已经是沈家人了,怎会落到这般田地呢?

徐渭已经充分领略了这个女子奇崛的一面,郁闷道:“希望太渺茫了,我不相信他就这么倒霉,每次订婚前都有变故。”

“不到最后一刻,谁也不知道会怎样。”吕小姐说着,款款给徐渭行礼道:“师傅,我外婆家在杭州,我会尽快过去的,求您随时把他的情况告诉我。”

“我这不就成叛徒了吗?”徐渭为难道。

“您请放心,我不会打扰你们的。”吕小姐低垂螓道:“只有出现机会,我才会出现。”

“那要是直到两人定亲,你都一直没机会呢?”徐渭逼问道。

“那我就永远不会出现。”吕小姐凄然道:“我还没有到非要自取其辱的份上。”

徐渭点点头,叹口气道:“真不知道我帮你是对还是错。”

吕小姐笑笑道:“就当是场好玩的游戏吧……”泪水却止不住的流下来。

看到她流泪,徐渭很痛心,叹一声道:“你这又是何必呢?”

吕小姐微微昂起头,虽然仍流着泪,却倔强笑道:“我就是想看看,难道女子就真的不如男吗?”

~~~~~~~~~~~~~~~~~~~~~~

两天后,沈默、徐渭、诸大绶、陶虞臣、吴兑、孙鑨、孙铤,七人登上了去杭州的客船,在他们的上一层船舱里,还有山阴县令吕窦印的女儿,要去杭州省亲。

第四卷 不为青史为苍生 第二四四章 七剑下西湖

在回杭州之前,沈默已经写信给胡宗宪,向他道明此中的情况,说现在人多了,自己不宜再住您的别墅了。

胡宗宪收到信,笑骂一声道:“这个沈拙言,分明是还想赖着不走。”这当然是说笑,对于沈默能聚拢到这些俊彦,胡宗宪还是十分开心的,更何况这些人里还有他早就想招徕的徐渭、诸大绶等人,便立即回信道:“你就别搬了,反正那里环境好,房间多,正好作文会。我闲暇时还可以过去,洗涮一下俗气。”又命人将拨给沈默的补助,提高到每月五百两白银,以供养士之资。

至少现在这个阶段,胡宗宪还是把沈默当成他的人。

~~~~~~~~~~~~~~~~~~~~~

客船一到了杭州城,便有五辆马车、一百多巡抚衙门的兵丁在码头等候,一个带队的千户率众人向沈默行礼道:“大人,末将胡中丞属下千户胡全,奉命听从大人调遣。”

这下把沈默弄得……老有面子了,笑眯眯道:“快起来吧,胡中丞太客气了。”笑完了觉着自己太官僚了,便微笑道“留两辆车就行了,其余的都回去吧,不要劳师动众。”

那胡全却高声道:“来前胡中丞有交代,说大人与众位相公都是大才,还是排场些,以旌扬朝廷对读书人的优渥,让杭州人能多出几个读书人。”

都这样说了,众人也不好推辞,便上车往西溪去了。

徐渭与沈默一辆马车,待关上车门后,沈默小声问他:“怎么样,方才感觉震撼吧?”

“特官僚。”徐渭翻翻白眼道:“何必呢?咱们花二百文钱,就能雇一辆大马车,把咱们都拉过去。”

沈默本来想教育他好好学习。将来才能摆谱。谁知徐渭一点都不羡慕。沈默只好干笑道:“说别地都是虚的,你老可千万别再像科考时那般作文了。”

“那不挺好吗?”徐渭嘿嘿笑道:“第二啊,多少年没考过的好名次了。”

“提学大人与我单独谈过话,讲到你那篇文章时,说他竟读了三遍才品出滋味,你说你这是何苦呢?”沈默正色道:“若不是你徐渭的大名如雷贯耳。他能有耐心再看一遍吗,早就判你不合格了。”说着叹口气道:“等到了乡试,试卷糊名,专人誊写,谁知道你是哪位?谁又有耐心,把看不懂的卷子看三遍?”

徐渭若有所思道:“怪不得老是中不了,原来是我地水平太高了。”

沈默郁闷的快要撞墙,索性闭目养神,不再理他。

却听徐渭讪讪道:“好啦,我知道了。”说着很动感情道:“我知道你是为我好,其实你不用担心,我已经受够了这种三年一次的折磨,不想再来一次了。”

“那就好好准备。”沈默这才睁开眼睛,没好气道:“把水平降到别人能一下就理解的层次。”

“知道了。”徐渭呵呵笑道:“这回我全听你的。”

~~~~~~~~~~~~~~~~~~~~~

到了西溪的别墅,沈默便安排他们六个住下,自己则带着许多土特产,往梅墅走去。大家都以为他是去打点人情,却想不到是去孝敬老岳父。

殷老爷见他还知道给自己带东西,心里很高兴;听说沈默又考了案首,便更加高兴,拉着他吃饭聊天,一点芥蒂都没有了。甚至于中途殷小姐回来,他干脆没再让闺女回避,三人破天荒的同桌吃饭,却让一对小情人着实窃喜了一把。

但优待也仅止于此,在殷老爷的虎视眈眈下,两人没有找到独处的机会,只好偷偷眉目传情,以解相思之苦。后来还是用暗语约定了幽会的日期,沈默才算罢休。

等他回到住处时,已经月上中天了。在院中却听到大厅里一片热闹,却是初来乍到的六位十分兴奋,正围坐成一圈,喝茶吃果高谈阔论,不时爆出阵阵大笑。

沈默进去,众人起身相迎,他摆摆手,一边坐下一边笑道:“谈什么呢,这么开心?”

孙铤擦擦泪,笑道:“方才几位仁兄在讲他们乡试落榜的经历。”吴兑也笑道:“实在是有趣的紧,活该的紧。”他也落榜过,所以这样说并不过分。

沈默笑道:“文长兄那太长太短的典故我听过,不知还有谁的趣闻可听?”

吴兑笑道:“先说我的吧,那年科考,有道题目是《割不正不食》,这道大题讲的是夫子饮食之节,却比其余的大道理活泼许多,让人写起来也心情愉悦,忘乎所以……”

孙铤接过话头笑道:“君泽兄写完了文章,忽又添了几句道:“噫!予生也晚,未能与孔子同时,一食其所剩零头碎角之肉,岂不惜哉?””意思是,真是可惜我生晚了,要是能跟孔子一个时代,就可以吃他老人家割歪了、或没法割的那些肉了。

沈默先是一愣,旋即哈哈大笑道:“想不到君泽兄平日里一本正经,竟还是位冷面笑匠。”

吴兑懊丧道:“也怪我年少轻狂,为了这一笑,却又生生耽搁了三年。”吴兑字君泽。

边上一直笑着倾听的诸大绶道:“君泽兄,有些事情没法说。我倒是没轻狂,不也一样耽搁三年?”

诸大绶字端甫,沈默笑问道“端甫兄又是为何啊?”

诸大绶笑道:“说来都怪我自己,当时光想着好好作文,把腹中所学都发挥出来,便在答题中大量用典,然后便坏事了。”说着苦笑一声道:“我用了个词叫“颜苦孔卓”,结果考官不知出处,便批为“杜撰”,说我是自己编的,便不取。”

“那后来呢?”

“后来我拿到卷子,便向考官说明出处,考官回去一查,发现果然不是杜撰的,对我表示了很诚挚的歉意,不过桂榜已经公布,断无更改之理,我也只好再等三年了。”说着眨眨眼笑道:“沈兄大才,定然知道这四个字的出处了?”

“端甫兄考校小弟。”沈默呵呵笑道:“是不是杨雄的《法言》中的一句,“颜苦孔之卓之至也”?”

诸大绶点头笑道:“果然盛名之下无虚士,古人诚不欺我。”

众人纷纷笑起来,陶虞臣评价道:“若论才具,文长兄数第一;若论博学,端甫兄数第一,可要是比赛考试,你们都比不过拙言兄。”

“虞臣这话虽夸张,”沈默哈哈大笑道:“但我确实对考试钻研最深,颇有些心得,大家要不要听?”想赢得别人的信任,唯有坦诚;想赢得别人的敬重,还要有慷慨;想要赢得别人的景从,还要能给别人带来成功。

对于这些备考的士子来说,没有比考试经验更重要,更珍贵,更有用的了。所以沈默一这样说,便立刻得到最热切的回应,也就不着痕迹的接管了这个小团体的领导权。

“时候不早了,先回去睡觉吧。”沈默起身笑道:“咱们明天开始正式备考。”众人便结束谈话,各自回房间休息了。

如果要成为一个团体的领导,就必须习惯发号施令;当你习惯了被人发号施令,那么恭喜你……被领导了。

~~~~~~~~~~~~~~~~~~~~

从次日起,这座环境优美的院子,变成了七位俊彦的学堂,上午他们会轮流讲述考试心得,或是对前一日每人的习文进行点评;下午他们或是会结伴出去,参加杭州当地的文会,听学里的名师讲课,或是在没有文会的时候,由沈默或诸大绶,这两位公认的高手出题目,大家作文,然后晚上点评。

虽然日程排得满满当当,但一帮年轻人凑在一起,本身就是件很快乐的事,所以没人觉着枯燥。反倒因为全是高手,互相之间相互较劲,谁都不愿被别人拉下太远,而一个个干劲十足,都觉着有了长足的进步。

自从六月开始,七人便在文会中连连夺魁,甚至一举包揽前七名,都算不得什么新闻了,渐渐的,便有了“绍兴七子”的名头,且越传越响,闻名东南士林……名声大了,很多士子,尤其是将要乡试的士子,便纷纷向他们求教。再加上这“七子”中本来就有徐渭、沈默这样的名人,许多人竟成了这绍兴七子的拥趸,七子去哪里会文,他们就跟着去哪里。

一时间,七人竟俨然有成为东南士林新锐旗帜之势。

第四卷 不为青史为苍生 第二四五章 秋闱之同考官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到了七月下,还有不到半个月,便该秋闱了。

各府的士子纷纷涌入杭州,省城内的客栈旅店,纷纷涨价几倍,却仍然无论近远贵贱,一概爆满。就这样,还有许多考生要借宿在民居内,当然价钱只贵不贱。

这时候走在街上,满眼都是戴方巾,穿直裰的读书人,要是不会说官话,话里不带“之乎者也”,你都不好意思开口说话。一时间满城拽文,酸气熏天,吃饺子都不用醋哉。

这时候举行的文会,规模自然大了很多,也有一些曾经取得极高名次的老前辈,会应巡抚、提学之邀,来登台授课,听课士子竟达千人之多,蔚为壮观。

当然这不是讲什么微言大义的时候,这种文会实际上是那些过来人,向考生传授经验的场所。从该如何准备赴考,到应试时的心得经验,都是深受考生欢迎的话题。

关于考试内容的讨论,自然是文会的重中之重。较之于童生试和岁考、科考,乡试的试题量和考试科目都大有拓展,许多第一次参加乡试的考生,往往不能适应其考试强度,身心崩溃,自此神神叨叨,终身再无中式希望。

所以考前一定要对考试的科目与形式充分了解,并做好完全的准备。其考试持续九天,共分三场,每场三天。其中八月初九日第一场,十二日第二场,十五日第三场。

第一场试《四书》义三道,每道二百字以上。《五经》义四道,每道三百字以上。要是答不完,允许各减一道,但也别指望会有好名次了。

第二场试论一道,三百字以上。判语五条,诰、表、内、科一道。

第三场试经、史、策五道,三百字以上。未能者,许减二道。

很显然,第一场四书五经,是为了测试考生对儒家经典的熟悉及认识程度。第二场是为了考察生员判别是非,撰写各种公文行政的能力。第三场,是为了考察生员们在古今政事方面的见识。

~~~~~~~~~~~~~~~~~~~~~~

这一套考试内容及规定,从洪武十七年复开科,便一直沿用至今。如果考官能严格对待三场的试卷,全面考察生员,无疑选拔出的举人,大都是有文化、有见识、有能力的行政人才。为了避免选出徒具文采之徒,太祖皇帝还将唐宋都十分重视的“试帖诗”取消。明确规定只考应用文,不考诗词歌赋。可见太祖皇帝和刘伯温制定科举细则时,确实是想为国家选出真正的实用之才。

但可惜的是,在实际阅卷过程中,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乡试阅卷是出了名地时间短。任务重。神人也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工作。

大明律规定。从八月十二头场试毕。便由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