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更应该前去,不能逃避。 他进去以后,正在战乱,他参加作战而死亡,临死时一身都是创伤,但他认为儒者之死,应该整其衣冠。 所以临命终时,抱着重伤,戴上帽子,整理好衣服,端端正正,然后才断气。 一个人一身创伤,还如此从容,知道大限已至,整理衣冠,扣好扣子,死得端正,这种精神修养,太不容易,他能如此,决非偶然。 所以这里说子路最怕听见孔子讲话,为什么?因为他怕听了做不到,有愧于为学。 道理明白了,行为要配合得上,此即所谓“履践”的工夫。 他因为怕做不到事理合一之境,等于是自欺,所以他最怕老师的教诲。
253
042论 语 别 裁
盖棺成定论
本篇这一节之前,都是讲学生的故事。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这节开始讲到孔子对于当时及其前后时代人物的评论。这个人物的评论,包括了如何作学问与整体的文化精神。现在这里先介绍一个人。 他就是孔文子,姓孔名圉,是卫国的大夫。 文子的“文”的来源,是中国古代的谥法,从周朝开始,一直流传下来的,民国以来,因为几十年都在战乱之中,国家多故,我们文化中的这一点还没有恢复。什么是谥法?简单一句话,就是一个人死后的定论。 这是一件很慎重的事,只有中国历史文化才有的,连皇帝都逃不过谥法的褒贬。 我们要晓得,这一点便是中国文化春秋大义的精神所在,同时更应该使下一代记取这具深义的特点。中国古代做皇帝、做官的最怕这个谥法,怕他死后留下万世的骂名,甚至连累子孙抬不起头。 因此他们为国家做事情,要想争取的是万世之名,不愿死后替子孙留下臭名,更不愿在历史上留个骂名。 这个就叫谥法——也就是死后的一字之定评。 皇帝死了就由大臣集议,或史官作评语,像汉朝的文帝、武帝,称谓“文”
、“武”
,都是谥法给他们的“谥号”。
“哀帝”就惨了,汉朝最后那个帝为“献”帝,也含有奉献给别
254
公冶长第五142
人,送上去的悲哀。 可见这个谥法很厉害。 王阳明,是他本人的号,后来加谥为“文成”。曾国藩,后人称他曾文正公,“文正”两字是清朝给他的谥号。 死后的评语够得上称为“文成”
、“文正”的,上下五千年历史,纵横十万里国土,虽然有几亿的人口,其中却数不出几个人,最多一二十人而已。这是中国文化中谥法的谨严。所以中国人做官也好,做事也好,他的精神目标,是要对后代负责;不但对这一辈子要负责任,对后世仍旧要负责任。如宋代的名臣,也是理学家的赵拤,他一度放到四川作“省主席”——比拟现代的官位来说。 他自己骑一头跛脚骡子,带了一个老仆人、一琴、一鹤去上任,到了省城里,全城的文武官员,出城来接新主席,却看不到人,谁知道那个坐在茶馆里面,一琴、一鹤相随的糟老头子就是新上任的主席。 当然他不止是当主席,也当过谏议大夫,是很有名的名臣——历史上成为名臣不容易。 有所谓大臣、名臣、具臣、忠臣、功臣、奸臣、佞臣等等。 所谓忠臣、奸臣,看小说都知道,不必细说了。 要够得上成为一个名臣,很不容易,够得上一个大臣,更难。 大臣不一定在历史上很出名,可是他一定有安定天下后世的功业。我们不希望看到奸臣,也不希望看到忠臣,这话怎么说呢?
我们晓得文天祥是忠臣,岳飞也是忠臣,但是我们不希望国家遭遇到他们当时那样的时代。 我们希望看到的是名臣、大臣,像赵拤就是名臣、大臣。他最后退下来,回到家里,写了一首诗:“腰佩黄金已退藏,个中消息也寻常,世人欲识高斋老,只是柯村赵四郎。”不要看错了,说他腰里都是黄金美钞所以退休了。 这个黄金不是黄金美钞,看京剧就知道,所谓“斗大黄金印,年高白玉堂。”
255
242论 语 别 裁
古代方面大员的印信,实际上是一颗铜的大印,叫作“黄金印”
,有如现在中央部会的印,铸印局用铜铸的,也可叫黄金印。“腰佩黄金已退藏”
,是说退还了那颗黄金印。“个中消息也寻常”
,一生风云人物,其实很平常。“世人欲识高斋老”
,他下来以后所住的地方叫高斋,他说你们以为住在高斋的这个老头子有什么了不起,而想认识认识他是何等样的人吗?
“只是柯村赵四郎”
,其实还是当年住在柯村的赵老四啊!他是那么平淡,那么平凡。 所以一个最了不起的人,是最平凡的人。 真做到平凡,才是真了不起。 而赵拤最后的谥号是两个字“清献”
,历史上的赵清献公,就是赵拤,他一生都奉献给国家,而一生清正,到达这个程度是很难的。 其他的名臣很多,在这里一时也说不完。总之,中国过去的历史文化,非常重视这个谥法,而我们现在呢!
大有陆放翁诗的:“斜阳古柳赵家庄,负鼓盲翁正作场。 死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说蔡中郎。”管他的!死了就拉到,老子死后,你要骂就骂吧!只要我现在活得舒服就对了。 我们不要忘记了,谥法就是中国文化的精神,等到邦有道时,这些东西仍然要恢复起来才对。 试看西方的文化,西方的精神,不管文人、英雄,死了就死了。 像法国人,一提到就只有拿破仑。 拿破仑又有什么了不起,崛起只有二十来年,五十多岁就死了,而且是个失败的英雄,比楚霸王还差劲,什么拿破仑的!在中国历史上这种英雄多得很,只因为历史上多是同情失败的英雄,所以“徒使竖子成名耳”。现在的西方文化更搞不清楚,“死后是非谁管得,生前拚命自宣传。”可是我们中国人要懂中国文化谥法的道理和精神。
256
公冶长第五342
同时我们也要知道,像日本明治维新的几个重要人物之一——伊藤博文的名言:“计利应计天下利,求名当求万世名。”这是吸收中国文化的东西,日本人自称东方文化,其实都是道地的中国文化。 我们这一代青年,那种短见,那种义利之不分,实在“匪夷所思”。刚才我们几个人谈到现代青年对现代知识的贫乏,什么都没有,一谈就是考什么学校,为了待遇多少,为了求生活,这些是从前我们从来不考虑的。现在搞成这个样子,真是文化精神的衰退,实在值得我们多加注意。 这是谈到谥法引出来的题外感想。现在回到原文。 卫国的大夫孔圉,死后谥作文。 子贡问孔子“何以谓之文也?”一个人一生作人做事,要怎么样才够得上称作“文”?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一个人聪明——聪明的人不大好学的,而且聪明的人往往以为自己的学问够了,尤其我们现代人,容易犯这个毛病,好像自己什么都懂;而且现代人犯一个更大的毛病,地位越高了,好像自己学问也随之而越高深了,这是很成问题的。要敏而好学,越聪明越好学,为自己,为事业都好,这才是了不起的人物。 第二点更难了:“不耻下问”
,什么叫下问?比我不如的人,也要虚心向他请教求证。 人要有自知之明,那样行就是行,即使行了,以能问于不能,作为参考,这才叫能够集思广益。 孔子说一个人能够敏而好学,再加上不耻下问的谦德,才符合“文”这个字的内涵。曾国藩的了不起,就是幕府中的人才多,他的智囊团组织大,第一流的人才都参加,大家的智慧变成他的智慧。 诸葛亮的了不起,也是幕府人才非常多。 所以要“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才叫做“文”。
257
42论 语 别 裁
名臣的典范
孔子又批评一个人,是当时春秋时代,比孔子稍稍早一点,郑国有名的首相,对郑国有了不起的贡献的,名叫子产。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子产是历史上有名的好宰相,好政治家,孔子非常佩服他,说他特别有四点君子之道,不是普通的常情、德业、修养等等可比。 因此孔子对他四个长处,在历史价值上加以评论。他说子产自己严肃得很,管理自己非常恭谨,不马虎,这是很难得的。 一个人对自己最易放松,往往认为错处总是他人的,很少对自己的错失反省,而子产做得到“行己也恭”
,实在难得。 同时又“事上也敬”
,子产做首相,对于主上非常恭敬。恭是自己内心的肃诚,敬是对人对事态度上的严谨。换言之:对上接受命令时,不只是服从,有好的意见时要提出力争。 执行命令,要尽心,不只是敷衍了事。 最怕的既不能令,又不受命;你要他提意见办法,他表示没有异议,你教他执行,他又呆在那里。 而子产对上对下都能敬于其事。“其养民也惠”
,他能促使经济繁荣,对于社会百姓,大家能得其所养,安定生活,对于社会有贡献,有恩惠给人民,因此老百姓感恩于他,他有命令下达时,各个服从。 但是“其使民也义”
,他又非常合理、合时、合法,人家乐意听他用,的确
258
公冶长第五542
是大政治家的风范。 所以郑国有子产才能兴起来,因为他有四点君子之道。 这四点长处并不仅是政治家才应该具备,而我们不是政治家就用不着,没有这种事。 如果我们拿这四点来作人处世,就是成功的一半,所谓君子之道,大有可望了。孔子讲到另外一个人,就是晏平仲。 齐国人,曾任宰相,年纪比孔子大一点,但与孔子同时。孔子到齐国所以不得志,就是小矮子不让他去,齐国本来想请孔子去,小矮子告诉齐王:“你能有这度量,可以请他来吗?”这个话皇帝一听,心里有数了,就不敢请孔子去。 但是孔子对于晏子很佩服。
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他说这个人作朋友了不起,历史上有他的专门著作——《晏氏春秋》。晏子是大政治家,可说是孔子前辈,年龄虽然差不多,但比孔子出道早。《古文观止》上有一篇,辑自《史记。 管晏列传》,提到晏子的车夫,一天回家时,太太要求离婚。 车夫问什么原因,他的太太说,我今天在门缝中看到你驾车载晏子经过门口,晏子那么矮,做了宰相,名震诸侯,还是简朴无华,自居人下的样子。 而你身高八尺,只是他的仆役,却显得意气扬扬、自足自满的样子。 你竟是这样没有出息,不长进的人,所以我要离婚。晏子的车夫听了这番话,就马上改过,力学谦卑,第二天驾车都变了。 晏子看见他突然一反常态,样子变了,觉得奇怪,问明了原因,晏子就培养他,从此立志读书,后来官拜大夫。 从这个故事可知晏子有他了不起的地方,孔子尤其佩服他这个人对于交朋友的态度。他不大容易与人交朋友,如果交了一个朋友,就全始全终。我
259
642论 语 别 裁
们都有朋友,但全始全终的很少,所以古人说:“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到处点头都是朋友,但不相干。 晏子对朋友能全始全终,“久而敬之”
,交情越久,他对人越恭敬有礼,别人对他也越敬重;交朋友之道,最重要的就是这四个字——“久而敬之”。我们看到许多朋友之间会搞不好,都是因为久而不敬的关系;初交很客气,三杯酒下肚,什么都来了,最后成为冤家。讲到这里,我们想到中国人的夫妇之道——“相敬如宾”——宾是客人,对于客人无论如何带几分客气,如果家人正在吵架,突然来了客人,一定暂行停战,先招待客人,也许脸上的怒意没有完全去掉,但对客人一定客气有礼。 夫妇之间,在最初谈恋爱时,西门町电影院门口等了两小时,肚子里冒火,对方来了,还是笑脸迎上去,并且表示再等两小时也没关系。 如果结了婚,再这样等两小时,不骂一顿才怪!
因为是夫妇了嘛!所以夫妇之间,永远保持谈恋爱时的态度——相敬如宾,感情一定好。不但夫妇如此,朋友也如此。扩而大之,长官对于部下,部下对于长官,也是这个道理。这个“敬”的作用是什么?好像公共汽车后面八个字的安全标记:“保持距离,以策安全。”少碰为妙。普通人交朋友,恰恰与晏平仲相反,时间久了,好朋友变成冤家,这对五伦中的友道,实在有亏。 尤其是我们这一代青年,对任何人都不大相信,友道根本上已成了问题。 必须急图匡正。 以便维系“久而敬之”的交友原则。
260
公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