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追忆似水年华-第1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洛克是只在非常隆重的日子才往外拿的(同时还有他的燕尾服),那就是小布洛克带来一个
什么人,值得向这个人炫耀一番:他的什么老师啊,门门得奖的一个“同学”啊,或者像那
天晚上那样,圣卢和我啊例如他说:“一位了不起的军事评论家,提出了种种证据,由
于某种不可置辩的原因,大作文章地演绎出日俄战争中,日本必败,俄国人必胜。”①或者
说:“这个人很了不起,他在政界中被认为是一位大金融家,而在金融界中被认为是一位大
政治家。”这一类的笑话还可以换成关于罗特希尔德男爵的故事和鲁弗斯·以色列军士的故
事。用模棱两可的方式将这些人物搬上舞台,暗示布洛克先生对这些人本人都认识。
  ①此处事件发生时间有误,因日俄战争发生在1904—1905年。日本战胜,俄国战败。

  我自己也上了当。从老布洛克谈论贝戈特那模样看,我也相信了贝戈特是他的一位老朋
友。而实际上,所有的名人,老布洛克都是“并不相识”地认识,即在剧场里,在马路上,
远远看见过他们。此外他还想象,以为他自己的面孔、名字、人品对那些人来说并不陌生,
那些人看见他的时候,常常不得不控制自己隐隐要与他打招呼的欲望。上流社会的人,因为
认识有才华的人,第一流的人,他们接待这些人共进晚餐,却不因此就对他们更了解。但是
如果在上流社会中稍微过上几天,这个社会中居民的愚蠢就会使你希望生活在那个“并不相
识”地认识人的默默无闻的阶层中,使你想象他们有许多智慧。我在谈到贝戈特时,马上就
体会到了这一点。
  老布洛克在家中很有名气,但并非他一个人如此。我的伙伴在他姐妹面前更是如此。他
把头埋在盘子里,以咕咕哝哝的语气,不断盘问她们,搞得她们笑出眼泪。她们也采用兄弟
的那种语言,说得很流利,似乎这种语言实为必需,而且是聪明人所能使用的唯一语言。我
们来到时,大姐便对一个妹妹说:“快去向我们谨慎从事的父亲和令人尊敬的母亲禀告。”
  “母狗们,”小布洛克对她们说,“我来向你们介绍一下,这位是圣卢骑士,他手持锋
利的标枪,从东锡埃尔来到石头磨光、雕满奔马的住所度过几日。”他既庸俗又识文断字,
他的演说一般总以并非那么有荷马味的玩笑结束:“喂,把你们那别针华丽的无袖长衣①裹
紧点。哟,这位装腔作势的家伙是什么呀?反正不是我父亲!②”于是布洛克家各位小姐哄
堂大笑,笑得前仰后合。我对他们的兄弟说,他推荐我读贝戈特的书,给我多少快乐!我对
贝戈特的书真是喜欢至极。
  ①古希腊和古罗马妇女穿的无袖长衣,用别针在肩上扣住。
  ②这是乔治·费多的喜剧《马克西姆店中的女人》(1899)中一个人物克莱威特的著名台词。

  老布洛克只是远远见过贝戈特,对贝戈特的生平只是道听途说有些了解。看样子,对贝
戈特的著作也是借助于肤浅的文学评论,间接了解。他生活的世界,是“差不多”,在空虚
中致意,在虚假中判断。在这个圈子里,不准确,不在行,并不会降低人的自信,相反,只
会使之增加。这是自尊心受人欢迎的奇迹,能够有显赫熟人和精深学识的人很少,所以缺乏
这二者的人仍可自认为了不起。因为从社会阶梯的视角望之,似乎处于某一地位的人,都觉
得自己的地位最好。对那些最伟大的人,他可出指名道姓,虽然不认识却可以诽谤他们,虽
然不理解他们,却可以对他们评头品足,予以蔑视,认为他们没有自己地位优越,运气不
好,值得可怜。自尊心可以将微薄的个人利益扩大几倍,即使在这样仍不足以保证每人都有
一份幸福时,每人所必不可少的幸福,总是要高于给别人的份额,便有嫉妒来补充那差额。
确实,当嫉妒用蔑视的语句来表达时,就必须将“我才不愿意认识他呢!”翻译成“我无法
与他结识”来理解。这是理智上的意思。但感情上的意思确实是:“我才不愿意认识他
呢!”明明知道并非真的如此,但是,就这么说,并非只是出于虚假,而是确实如此感觉,
这也就足以消除上述那个差距,即幸福上的差距了。
  自我中心主义使每一个人将自己看成国王,使他们这样去看待比自己低的那个世界。布
洛克先生赋予自己一种奢侈享受,就是当一个无情的国王。每天早晨他喝可可时,从刚刚打
开的报纸上看到一篇文章底下署着贝戈特的名字,便满怀蔑视地对他简短开庭审判,宣布对
他的判决,赋予自己以舒适的快感,每喝一口滚烫的饮料,便重复一句:“这个贝戈特写的
东西简直没法看了!这个畜生真叫人讨厌!这报不能订了!这真是叫人上当受骗!写的什么
破玩艺!”说着又吃一块涂了黄油的面包片。
  老布洛克这种幻觉式的自觉了不起一直扩展到他自己的感受圈子以外。首先,他的子女
将他视为一个出类拔萃的人。子女对自己的父母总是要么倾向于看不起,要么倾向于歌颂、
赞扬。对于一个孝顺儿子来说,自己的父亲总是最好的父亲,甚至超出佩服他的一切客观理
由之外。而对布洛克先生来说,这些客观理由并不绝对缺少,他受过教育,敏锐,对妻子儿
女非常有感情。在近亲家族中,人们跟他在一起非常愉快,因为在“上流社会里”,人们根
据十分荒谬的标准和错误却又一成不变的规则来评断人。与其他那些体面华贵的人相反,在
资产阶级生活这个小圈子里,晚宴,家庭晚会总是围绕着人们宣称令人愉快和好玩的人进行
的,而这些人在上流社会里,两个晚上就要垮台。总而言之,在这个不存在贵族阶级又故作
了不起模样的阶层里,人们用更加莫名其妙的与众不同来代替贵族的装模作样。在其家庭,
甚至直到很远的远亲看来,据说老布洛克的唇髭模样和鼻子上部与某贵族相像,因此人们都
称老布洛克为“假奥马尔公爵”①(在“骑士”俱乐部圈子里,某一个人歪戴着制帽,穿一
件紧身的上装,以显示出外国军官的模样,对于他的伙伴来说,难道不是一种人物吗?)。
  这种相象是最捉摸不定的,但是可以说这毋宁是一个头衔。人们反复地说:“布洛克?
哪一个?奥马尔公爵吗”就象人们说:“缪拉公主?哪一个?(那不勒斯)王后②吗?”一
样。某些其它细小的迹象最后又赋予他那与什么人物相似的眼睛以某种所谓的与从不同。布
洛克还没有富到拥有一辆马车的地步,某些日子他从马车公司租一辆两匹马拉的维多利亚式
敞篷马车穿过布洛尼森林。他有气无力地斜躺在马车里,两个手指头按在太阳穴上,另外两
根手指托住下巴。如果不认识他的人因此认为他是一个装腔作势的家伙,家里人则确信,要
论“帅”,所罗门大叔简直可以胜过格拉蒙-加德鲁斯③。他属于那种人:因为他们曾经和
《激进报》④主编在巴黎林荫大道⑤一家饭馆中同桌用过饭,所以他们去世的时候,这家报
纸的“交际纪事”栏里会称他们为“巴黎人熟悉的面孔”。
  ①真奥马尔公爵(1822—1897)为路易-菲利浦的第四个儿子。在阿尔及利亚屡建
战功。著有《孔德亲王传》,1871年进入法兰西学院。
  ②唯一当过那不勒斯王后的缪拉公主是拿破仑的妹妹卡洛琳娜·波拿巴。她嫁给了缪
拉。缪拉1808年被封为那不勒斯王。
  ③格拉蒙-加德鲁斯(1808—1865),是帝国时代一位将军的儿子,由路易-菲利浦养
大。他由于行为不端而逃至东方度过晚年,遗嘱中将其财产传给德·克拉医生和一个风靡一
时的女演员。
  ④《激进报》创办于1871年,为巴黎一份左翼日报。1881年转入维克多·西蒙及亨
利·马莱手中,1885年时发行四万份以土,到1912年时仍发行三万份以上。
  ⑤指巴黎市内巴士底广场与玛特莱广场之间的林荫大道。

  布洛克先生对圣卢和我说,贝戈特对于为什么他——布洛克先生,不和贝戈特打招呼知
道得清清楚楚,以至每当贝戈特在戏院里或俱乐部里远远看见他时,总是回避他的目光。圣
卢面孔绯红。因为他考虑到这个俱乐部大概不是自己父亲曾担任主席的赛马俱乐部。另一方
面,这可能是一个相对说来很封闭的圈子,因为布洛克先生说:如今贝戈特要去的话,人家
是不会接待他的。所以圣卢诚惶诚恐地生怕“低估了对手”地问道,这个俱乐部是不是王家
街的那一处。圣卢家族认为那一处是“不上等的”,他知道有某些犹太人在那里受到接待。
  “不是,”老布洛克先生回答,一副不在意、骄傲而又羞愧的神情,“是一个小圈子,
但是令人愉快得多.叫加纳什俱乐部。那里的人对画廊评头品足相当厉害。”
  “俱乐部主席不是鲁弗斯·以色列爵士吗?”小布洛克向父亲问道,为的是给他提供个
机会,叫他撒个体面的谎,同时他也没有料到,这位金融家在圣卢眼中并不具有在他家里人
眼中那样的威信。实际上,加纳什俱乐部根本没有鲁弗斯·以色列爵士,只有他手下的一个
雇员。但是这个雇员与自己老板的关系非常好,他可以使用大金融家的名片。布洛克先生要
出门旅行,那条铁路的董事长正好是鲁弗斯·以色列爵士,那雇员便送了一张名片给布洛克
先生。因此老布洛克常说:“我到俱乐部去,向鲁弗斯·以色列爵士请教一下。”那张名片
叫他把列车长搞得晕头转向。
  各位布洛克小姐对贝戈特更有兴趣,谈话又回到他身上,而不是继续谈“加纳什”。妹
妹以极其严肃的口吻问哥哥:
  “这位贝戈特确实是令人惊异的一个椰子①吗?他是属于大人物,维利埃②或卡蒂尔③
那样的椰子一类吗?”她认为,为了说明有才华的人,除了她哥哥使用的那些词语以外,这
世界上便没有其它词语。
  “我在好几次彩排时见过他,”纳西姆·贝尔纳先生说,“他很笨拙,是施莱米尔④式
的人物。”
  ①“椰子”指人,用作贬意。但布洛克的妹妹此处并不带有贬意。
  ②(——1889),其作品受到巴那斯派诗人的欢迎。
  ③卡蒂尔·孟戴斯(1841—1909),被认为是巴那斯派的创始人。
  ④这是祖籍法国的德国作家夏米索(1781—1838)的作品《彼得·施莱米尔》中的主人
公,他将自己的影子卖给了魔鬼。在犹太-德国土话中,“施莱米尔”的意思是“白痴”。

  对夏米索寓言故事的这种影射倒丝毫不是什么严重的事,但是“施莱米尔”这个形容词
是半德语半犹太语的方言组成部分,在自己家里用一用,叫布洛克先生心花怒放,但是在外
人面前,他觉得太庸俗,不合适。所以他狠狠瞪了自己的叔父一眼。
  “他很有才华,”小布洛克说。
  “啊!”他妹妹表情严肃地说道,似乎是说,如果这样,我说的话是情有可原的了。
  “所有的作家都有才华,”老布洛克轻蔑地说。
  “据说他就要自荐进法兰西学院呢!”他儿子说,举起叉子,眯起眼睛,魔鬼般冷嘲热
讽的表情。
  “算了吧!他的学问不够,”老布洛克答道。他对法兰西学院似乎不像他的儿子和女儿
那样怀着轻蔑,“他的口径不够。”
  “再说,学院是一家沙龙,贝戈特没有立足之地,”布洛克太太的叔父宣称,她就要继
承他的遗产了。这是个无害而温和的人物。只要听到他的姓贝尔纳,说不定就能唤醒我外祖
父的诊断天才,但是这个姓又与他那面孔不够协调。他的面庞似乎是从达里奥斯宫带回来,
又经过迪欧拉富瓦①夫人复原的,如果他的名字纳西姆,被某个热切希望给这个苏斯面孔加
冕的业余爱好者选中,没有让霍尔萨巴德②的兽身人面雄牛翅膀在这面孔之上翱翔的话。但
是布洛克先生不断地侮辱他的叔父,也许是因为他这个出气筒那和善的面孔叫他来火,也许
是因为纳西姆·贝尔特先生已经付清了别墅的款项,受益者希望表现出自己保持着独立,根
本不想用什么甜言蜜语去竭力保住自己要从这位阔佬那里继承来的遗产。
  ①迪欧拉富瓦夫人(1851—1916)与丈夫一起于1885年参加了苏斯·达里奥斯宫殿
的发掘工作。她将一幅壁画复原,壁画表现猎狮的场面,现存卢浮宫。她是乔治·迪欧拉富
瓦教授的侄女。
  ②霍尔萨巴德为公元前八世纪末萨尔恭二世国王所建之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