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追忆似水年华-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写得文采动人,然而他们并不给我们发现‘新大陆’或包罗万象的感觉。这些作家满足于
挖掘早已为人所知的‘矿脉’,而马塞尔·普鲁斯特则发现了新的‘矿藏’。”这也是强调
《似水年华》的艺术优点就在于一个“新”字。然而艺术发展的客观规律并不在于单纯的创
新,也不在于为创新而创新,更不在于对于传统的优秀艺术传统采取虚无主义的态度,从零
开始的创新。创新是艺术的灵魂,然而创新绝不是轻而易举的,绝不是盲目的幻想。《似水
年华》的创新是在传统的优秀艺术基础上的发展。
  法国诗人P·瓦莱里(1871—1945)和著名评论家、教授A·蒂博岱(1874—1936)都
在他们的评论中夸奖《似水年华》的艺术风格继承了法国文学的优秀传统。纪德和蒂博岱都
提到普鲁斯特和十六世纪的伟大散文作家蒙田(1533—1592)在文风的旷达和高雅方面,似
乎有一脉相承之妙。还有别的评论家甚至特意提到普鲁斯特受法国著名的回忆录作家圣·西
蒙(1675—1755)的影响。
  本文笔者在读《似水年华》第一卷《在斯万家那边》对,就觉得作者的文笔给人以似曾
相识的印象:不知在何处已经见识过这种娓娓动听,引人入胜的文章。愈往下读,这个印象
愈明确,于是就想起十七世纪法国著名书简作家塞维尼夫人(1626—1696)的《书简集》。
不料读到第四卷时,果然在小说中发现了塞维尼夫人的名字。原来普鲁斯特的外祖母酷爱塞
维尼夫人的书简。每逢外出旅行,总要把厚厚几册塞维尼夫人《书简集》随身带走,抽空阅
读。后来外祖母去世,普鲁斯特的母亲把塞维尼夫人《书简集》珍藏起来,视如传家之宝。
她对普鲁斯特说,外祖母在世之日,给她女儿(即她本人)写信时,常常引述几句塞维尼夫
人书简中的名句。可以想见,塞维尼夫人是普鲁斯特从小就比较熟悉的作家。
  《似水年华》的作者逐渐构思这部小说大致在上世纪末年和本世纪初年。一九○七年他
下定决心要创作这部小说,一九○八年他开始动笔,到一九二二年他去世前夕,匆匆写完最
后一卷《重现的时光》。普鲁斯特创作《似水年华》的十余年间,完全禁闭在斗室中,与世
隔绝。他全部精力与时间集中在回忆与写作上,毫不关心世事,所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及它
对法国人民生活的强烈影响,在《似水年华》中几乎毫无反映。这部小说中反映的巴黎是十
九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巴黎。十九世纪末叶是法兰西资本主义逐渐由垄断资本进入帝国主义
的过程。二十世纪初年,法国资本主义已经达到最高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①。在这时期,
法国社会出现了物质生活方面的极大繁荣。1900年巴黎举办震动全球的“世界博览会”,
就表现出烜赫一时的繁荣景象。凡此种种,都没有引起在斗室中埋头写作的普鲁斯特注意。
由此可见,就其所反映的社会生活而言,《似水年华》是十九世纪末年的小说,是反映临近
巨大的变革与转折点时刻的法国社会的小说,因此可以说也是一部反映旧时代的小说。《似
水年华》是法国传统小说艺术的最后一颗硕果,最后一朵奇葩,最后一座伟大的里程碑。
  ①见列宁名著:《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
  同时,由于《似水年华》在艺术结构与表现手法上的大胆创新,这部小说也预示着法国
文学上一个新的时代将要来到。这个新时代,由现代派文学成为主流的时代,是在本世纪二
十年代初期达达主义运动和超现实主义锣鼓喧天的呐喊声中开始的,也就是说,正在普鲁斯
特在他的病床上细读《似水年华》最后一卷的校样之时,虽然他那时已经病入膏肓,奄奄一
息,可是还勉强工作。
  不用说,普鲁斯特不可能受超现实主义以及后来的五花八门的所谓现代派文学的影响。
可是现代派文学,不但二、三十年代的现代派,就连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五、六十年代的
现代派作家,不时地提到《似水年华》及其作者,好象他们不能不承认《似水年华》给予他
们艺术革新的启发。
  天才的文学家、艺术家,他们的杰作虽然不可能完全不受时代局限,但经得起时间考验
的天才作品,实质上总是超时代,超流派的。《似水年华》就给了我们具体的论证。

1988年2月 北京



普鲁斯特年谱
徐继曾 编译

  1871年 7月10日  马塞尔·普鲁斯特生于巴黎位于布洛尼林园与塞纳河之间的奥德
伊市拉封丹街96号其外叔祖父路易·韦伊家。马塞尔为其父母的长子。其父阿德里安·普鲁
斯特通过学衔考试,任医学院教授,其母让娜·韦伊,较教授年轻十五岁。马塞尔的父母住
在巴黎罗瓦街8号。
  1873年 5月24日  马塞尔的弟弟罗贝·普鲁斯特出生。
  8月1日 普鲁斯特教授一家自鲁瓦街迁至马尔泽尔布路9号。
  自1878年起  马塞尔每年随其父母前往厄尔-卢瓦尔省他父亲的出生地伊利耶度复
活节假。他们住在教授的姐姐儒勒·阿米纳夫人家。伊利耶为普鲁斯特作品中贡布雷的原
型,自1971年起改名为伊利耶—贡布雷。
  约1881年  马塞尔首次患哮喘。
  1882年 10月2日  马塞尔入丰塔纳中学五年级(中学最低年级),四个月后,该
校恢复孔多塞中学名称。由于健康关系,马塞尔缺课颇多。
  约1887年  马塞尔在香榭丽舍大街与政治家,后于1895年任第三共和国总统的费利
克斯·富尔及玛丽·贝纳达基两夫妇的女儿们相识。
  1887—1888年  在修辞班受业于马克西姆·戈谢。按当时法国中学生在读完五、
四、三、二、一年级后,按文理科分班,文科再读修辞班一年,哲学班一年。
  1888—1889年  在哲学班受业于阿尔封期·达尔吕。得“法文作文”(哲学论述)
比赛第一名。
  1889年 6月  通过中学毕业会考,获文学业士学位。马塞尔在孔多塞中学与雅
克·比才日后成为剧作家并当选法兰西学院院士的罗贝·德·弗莱、后来成为史学家的达尼
埃尔·阿莱维结识,并为校内刊物(《绿色评论》、《丁香评论》)撰稿。他开始出入于马
德莱娜·勒梅尔、阿芒·德·加亚维夫人、斯特劳斯夫人的沙龙。加亚维夫人将他介绍给大
作家阿纳托尔·法朗士;斯特劳斯夫人娘家姓阿莱维,为著名作曲家乔治·比才的遗孀,马
塞尔在她家中结识花花公子夏尔·阿斯,后来成为其作品中夏尔·斯万的原型。
  1889年 11月15日  普鲁斯特自愿在奥尔良步兵第76团入伍,与罗贝·德·利里结识。
  1890年 11月15日  作为二等兵退伍。在法学院及政治科学自由学院注册入学。
  1891年 9月  在芒什省冈市附近的卡堡度假。此处有海滨浴场,即普鲁斯特作品中
的巴尔贝克。
  1892年 3月  《宴会》杂志创刊,普鲁斯特为之撰稿。该刊于1893年3月停刊。
  1893年  为《白色评论》撰稿。开始与诗人、艺术评论家、审美家、花花公子罗
贝·德·蒙代斯吉乌交往。
  1894年  准备文学士学位考试。在卡尔瓦多斯省特鲁维尔度暑假。
  1895年 3月  取得文学士学位。
  6月  经考试被马扎然图书馆录用为馆员。
  7月  暂调国民教育部。12月获准长假,普鲁斯特从此不再担任公务员。
  9月  与其友作曲家雷纳尔多·阿恩同游布列塔尼。
  自1895年9月至1900年初  普鲁斯特撰写其第一部长篇小说,终未完成,直至
1952年始以《让·桑德伊》之名发表。
  1896年 6月12日  普鲁斯特的第一部作为《欢乐与时日》在加尔曼—雷维出版社
出版,由法朗士作序,马德莱娜·勒梅尔作水彩插图,雷纳尔多·阿恩作与音乐有关的评
注。这部作品的许多片段在此之前已在《白色杂志》、《每周评论》及《高卢人报》上发表。
  1894年 2月  与让·洛兰决斗。
  1898年  在德雷福斯案件中,普鲁斯特力主重审。
  1900年 1月20日  英国艺术评论家兼社会学家约翰·拉斯金逝世。普鲁斯特在
《艺术与珍品专栏》(1月27日)中撰文悼念。不久在《费加罗报》发表题为《拉斯金在
法国的巡礼》的文章,4月又在《法兰西信使》上发表论文《拉斯金在亚眠圣母院》(该论
文后来又重刊于拉斯金所著《亚眠的圣经》的法译本序中)。普鲁斯特在其母及雷纳尔多的
英籍表姐玛丽·诺林格的帮助下从事拉斯金作品的法译工作。
  5月  与母同游意大利。在威尼斯与玛丽·诺林格相逢。
  10月  普鲁斯特全家迁居古塞尔街45号。
  1903年 11月26日  父亡。
  1904年  在《法兰西信使》中刊载拉斯金所著《亚眠的圣经》的法译本。
  1905年 9月26日  母亡。
  12月  普鲁斯特神经深受刺激,不得不在塞纳河上的布洛尼住院六周。
  1906年  在凡尔赛小住一段时间后,普鲁斯特迁居奥斯曼路102号。失眠日益严
重,为隔绝一切噪音,普鲁斯特于1910年请人将他卧室的墙壁全部加上软木贴面。——在
《法兰西信使》中发表拉斯金另一部著作《芝麻与百合》的法译本,并冠以1905年6月15
日已在《拉丁文艺复兴》杂志上发表过的一篇长序;此序日后稍加修改,在《什锦与杂记》
中以《读书日》之名重新发表。
  1907年  在卡堡度暑假;普鲁斯特以后每年都来此间,直至1914年。同年,乘汽车
游览,由阿戈斯蒂耐里为其开车,参观了诺曼底诸教堂。
  1908—1909年  在《费加罗报》发表一系列杂文,其题材为当时被揭露的冒险家勒
穆瓦纳的种种骗局。
  1909年 6月  普鲁斯特草拟论文一篇,反对圣伯夫所用批评方法,他久已有意通过
这一途径来阐述他个人的美学原则。这篇论文终未完成,因为他多年间念念不忘重操小说旧
业,他写的那篇《让·桑德伊》不过是这部巨著的一个梗概。
  1912年  阿戈斯蒂耐里当上他的秘书。
  1913年  写毕《追忆似水年华》中的三部,即《在斯万家那边》、《盖尔芒特家那
边》、《重现的时光》,但无出版商愿意接受。贝尔纳·格拉塞后来同意出版,但应由作者
出资;且不顾普鲁斯特的愿望,仅同意先出第一部,《盖尔芒特家那边》须在1914年,
《重现的时光》则须在1915年始能问世。
  11月8日  《在斯万家那边》印毕出版。
  1914年 5月30日  阿戈斯蒂耐里在此之前已与普鲁斯特分手,学习驾驶飞机,是
日驾一架单翼机在海滨阿尔卑斯省的昂蒂布海岸上空遇难身亡。
  6月1日  《新法兰西评论》发表《追忆似水年华》第二卷摘录,该卷即将在贝尔
纳·格拉塞出版社出版。这些摘录属于《在少女们身旁》。
  7月1日  《新法兰西评论》再次发表《追忆似水年华》的摘录,系《盖尔芒特家那
边》的第一卷中的梗概。
  8月  贝尔纳·格拉塞应征入伍,《追忆似水年华》的出版工作中断。自1915年
起,普鲁斯特改写小说的第二及第三部分,作了大量增补。1916年与格拉塞断绝交往,自
此其作品即由新法兰西评论社出版。
  1918年 11月30日  《在少女们身旁》在新法兰西评论社印毕。
  1919年 3月28日  《什锦与杂记》在新法兰西评论社印毕。
  6月  因原住所由银行收买,被迫迁出奥斯曼路,在洛朗—毕夏街8号甲女演员莱雅
纳拥有的一所房子中
  觅得一暂时栖息之所。
  10月  迁入阿姆兰街44号,在此直住至逝世。
  12月10日  《在少女们的身旁》以6∶4票通过获龚古尔奖。罗朗·多热莱斯的
《木十字架》落选。阿尔封斯·都德之子、新闻记者与作家莱翁·都德在票选中起了重大作
用。
  1920年 8月7日  《盖尔芒特家那边》的第一卷在新法兰西评论印毕。
  11月  在《巴黎评论》上发表《致友人(论风格)》。这是普鲁斯特为保尔·莫朗
的中篇小说《细弱的储备》所作的序。
  1921年 1月  在《新法兰西评论》中发表《谈福楼拜的风格》。
  4月30日  《盖尔芒特家那边》第二卷及《索多姆和戈摩尔》的第一卷在新法兰西
评论社印毕。
  5月  在网球场博物馆参观荷兰画展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