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男人的天堂-第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当然也需要女人,但我宁肯偷偷摸摸地去狎妓也决不动成家的念头,这是形象的需要。
曾有一对求子的夫妇,态度甚是虔诚,我实在抵不住那妇人美貌的诱惑,便以仙人的名义与之成就了好事。看着她欲死欲仙的模样,我认定她丈夫必定是个性无能。
如此诊治,岂有不结果之理?一年后,夫妇得了个胖儿子,那妇人居然还真的拽了丈夫来还愿。刚生育过的女人最妖艳,我欲再成其事,妇人坚决不肯。没法,我只好板着脸胡言乱语一通,心里却在想,反正我有儿子了,而且肯定要过富人的生活,只是……未免遗憾。遗憾也会有收获,我从此名声更响。
二、练就一张好嘴。这是基础。为此,我经常找一些关于口才练习的书来看,其中的精彩必须倒背如流。
人的记忆力都相差无几,要达此目标,必须下苦功,由于经常地默念,不自觉地就养成了嘴里总似在嘀嘀咕咕的习惯,而虔诚者便以为我在跟神说话。
越是这样的动作,配之已练得极善比方说理的嘴,越容易勾起人的联想,而只有让虔诚者的思路随着自己的话和动作浮想联翩,才能使之反复地经历由明白至怀疑至糊涂至似是而非而最终恍然大悟,才是真正的一流。
三、善观察和把握人的心理。这是关键。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人心中的那点儿事,无论如何掩饰都会在眼睛里有所流露,自觉不自觉就要表现到形体上。
只要耐心地观察,辅之以启发诱导性的语言,便不难弄清求者的心理倾向,决不说绝对化的语言,应用“或喜忧参半或先喜后忧或先忧后喜”的格式化的表现,最后给以模棱两可的结论。经常有求者刨根问底,切不可过多地卖弄,最好神秘地笑而不答。
稍微读一点儿《心理学》便不难洞察其中的奥妙:求者虽求,却不一定非要个答案,找心理安慰的居多,明确的答案自然也是没有的,有也不给,最好给他遗憾,否则,谁还找你?
四、别象摘桃子一样收取命资。这是技巧。收取命资是一门学问,别象老农摘桃子那样专向个大色艳的挑,要象春蚕抽丝那样,慢慢地一点儿一点儿来,不愁他不甘愿,不愁抽不空他的包。
有时候,越是故意推脱不收他的命资,他越惴惴不安,待至时机成熟,他就会不惜血本,尤其那些高官富商,常常一掷万金。
也有些钱,特别是那些小钱断不能收,即使要收也必须半推半就俨然不得已而为之。这便是“钓术”,以人的命值不值为由,命是大事,谁敢大意?因此便可以抬高身价,登堂入室渐入佳境。
五、不要小瞧了“托”。这是要诀。所谓的“托”,就是生意场上的拉头。有了他们,不仅东西可以卖的顺,价也能被哄抬起来。要想在业内站住脚,必须通过师徒关系或善男信女控制一定数量的“托”。谁控制的“托”多,谁的影响力就大,谁就是自然的行业老大。
说完,他竟自昏了过去,再去看他:双目紧闭,汗尿交加已浸湿了他的长袍,丰润的脸似在瞬间苍老了,年龄怎么也得有七八十岁的光景。
第二天,他悄悄地走了,当然没忘记带走那十万块钱,但再也没人见过这位名动一时的白眉仙翁。
几天后,蓝毛帮我收拾房间时莫名其妙地发现了这样一张纸条:骗人钱财固然可恨,断人财路必遭报应。
报应没遭到,公司院内关于神学宣传的传单倒是经常不断了,而且末尾总要加上一句:阅后请传阅,如能传够X份,必好运临门。儿戏!我自是不屑一顾。后来,传单上居然加进了我赵某人如何如何不惜重金捐助神学的内容,便不能不引起我的注意了。
然而,这帮偷偷摸摸的家伙,老鼠一样,只躲在暗处,蓝毛守候了近半个月才总算抓住了一个投掷者,但投掷者受雇于人,连雇主是谁都说不清楚,只知投掷的定额和银行的专用账户待定额完成后就会自动多出几百元的存款。
类似小事,难不倒蓝毛,他组织两名弟兄跟随投掷者以出色的业绩混了进去。——闹剧由白眉仙翁的大弟子黄头善人一手策划!
所谓的黄头,非完全的黄,只是头上有七根黄发,又总是一副笑嘻嘻的模样,所以人称黄头善人。至于他头上的七根黄发,除了他自己外,自是无人能说得清。
白眉仙翁因泄露了行业秘密自觉无颜面对同行自行隐退后,黄头善人便自动取代了师傅。他改变了白眉仙翁那种单靠精神控制的方式,建立了严密的组织,不仅经营着许多产业,还把弟子逐步渗透到不少的部门和行业。组织内部除了四大金刚八大护法之外,一律实行单线联系,上下线之间即使彼此见了面也不会相识,但由于严厉的处罚措施,教徒接到指令又能迅速地集聚。
我原想与之玩上一把,却不料蓝毛自作主张地向县公安局作了匿名举报。不久,县报就头版头条报到了一则消息:最近,县公安局侦破并依法打掉了我县建国以来首个具有黑社会性质的犯罪团伙。据侦查,该团伙组织严密,长期从事封建迷信活动,并以此为幌子涉嫌诈骗、贩毒吸毒、拐卖妇女等十余种犯罪行为。目前,该案的骨干分子已全部落网,此案正在进一步审理中。
到这里,相信兄弟们不会再有所怀疑了吧,若还要怀疑,不妨再关注这样的事实:我,他们所谓的恶人,随着他们的覆灭,不仅没有恶报,反而走出了公司转型期的困境,而且迎来了一个令我激动不已的日子:我那位战友因为我表叔老战友的关系已升了团长,开始做将军梦的他,带着一双儿女顺道来看望我。
那个小家伙,居然窜得如此快,刚上中学已跟我爹一样高头大马!而且和我最投缘,一见面就“老叔老叔”地叫个不停。
我无法形容自己的感受,似乎只有最大限度地满足他才是正经。或许这就是天下父母共同的感受吧?——看得出来,他最喜电脑,我毫不犹豫地就精心为他挑选了一款最先进的,并预付了十年的入网费;再就是饭菜,任战友如何阻拦,自尽是燕窝海参鲍鱼之类我们那个地方最好的;他饭量委实大得惊人,欣赏他狼吞虎咽的模样和狼吞虎咽之后不停地在我与战友身上来回穿梭的目光,成了我那一刻最值得珍藏的爱好。
或许人最无奈的就是无法留住时间,一天仿佛眨眼间就过去了,我几次地想却最终也没有勇气说出真相,因为我不能夺人所爱,更不忍因此打乱了他的生活,在我看来,他在战友身边要远胜于在我身边。
战友最喜爱他,提议他认我做了干爹,临别时才总算叫出口的那一声“干爹”,叫得我再也无法控制自己的泪水。

(二)
更新时间200999 20:42:21  字数:6349

 教授说,命运该是存在的吧?要不然,人与人之间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差距,结局又为什么非要这样而不能那样呢?我的任务,就是给兄弟们充分地展示这种差距。
话接上次,且说炒股失利后,我和丽萍商定,每月拿出一个人的工资用于还债,按当时的工资水平计算大约需要十五年的时间。
由于不懂得算计,一个人的工资根本不足以维持生活,不可避免地总要超支。所以,我们最害怕的,就是紧饥荒。
怕什么偏来什么,我们这位同事因为急需用钱,三番五次催要不成,一气之下竟住进了医院。我和丽萍慌了,东作揖西赔笑求爷爷告奶奶甚至不惜许以高息才总算借到了还同事的钱。
这还只是个开始,从那以后,类似的事常有,结果却是,饥荒不仅没能还上,反而因为高额的利息支出又加重了饥荒,这且不说,单是紧饥荒的那种扣不尽挖不出的感觉便无异于酷刑。
为了尽快摆脱这种局面,丽萍又故技重演,但必是因为对我们两人的前途并不看好,发出了几十个请柬,被邀者虽都满口答应,真正到来的却不到十人,丽萍借款购进的高档夏装则只卖掉了一件,利润尚不够一瓶酒钱。
赔了夫人又折兵,丽萍只默默地把这些我只闻其名而不辨真假的名牌夏装一件一件地强行穿到我身上,而后绕我转圈细细地端量着,突然“哈哈”大笑起来,声音凄惨刺耳,泪珠子不停地打着转偏不肯掉下来。
我小心翼翼地脱下来收好,根据标价,我那时一个月的工资还不够买一件上衣。
她收住了笑呆呆地立着,我轻抚着她,那瘦削的肩分明在剧烈地抖动着。
之后,我们不得不开始节衣缩食,这是我们尽快还清饥荒的唯一办法。一向过惯了优裕生活的丽萍明显憔悴起来,常常莫名其妙地发火,因为几毛钱而与人争论不休。这时候,我们想的最多的自然就是下月能发多少工资离还清饥荒还有多久又如何地用好每一分钱从而更多地节约一分钱拿来还饥荒,经常不断地计算着,尽力地想象着还清饥荒后的幸福借以鼓励自己。
恰于此时,大舅哥意外归来了,差距就体现在我这位失踪多年的大舅哥身上,所以,我必须带兄弟们走近他——
他是丽萍唯一的哥哥,自小懦弱固执,极端地仇视劳动和读书,他的每一位班主任对他的评价虽都尽力地避免使用“傻”字,他的脑袋象灌了铅一样水泼不进却是个不争的事实。
十岁上的一场热病更使他经常受到同龄男孩子的欺凌,倒是小他二岁的丽萍总护着他。所以,他只跟比自己小的孩子玩。家长们唯恐孩子随他学坏,便严令“不得与之玩”。所以,他很快连一个玩伴也没有了,总算捱到了初中毕业,自是与高中无份。
父母不肯就此放弃,关系托关系地送他去上技校,希望他能学到一技之长。可他去了不到一周,便悄悄地溜了回来,声称生活太过艰苦,死活不肯再去。父亲不肯,百般劝说无效,大怒,便吊起来用浸了水的麻绳抽他用铁钳夹他,父亲累了,而他却始终不肯告饶一声。
父母只好作罢,任由他去游手好闲。那段时间,他突然变得勤快起来,不仅帮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还主动跑到学校去给丽萍送饭团子。丽萍记得,他那天的笑意怪怪的,忽然长大了似地一个劲地劝她好好学习为爹娘争气。第二天,他就失踪了。
这已是七年前的事了,据父母回忆,他当时身无分文,因为他身上仅有的十元钱也被母亲因担心他经常乱花钱而没收了。
按照当地农村找孩子的经验,家人找遍了附近所有的湾河沟塘后,未见踪影便向乡公安派出所报了案,报了案也没消息。
就在父母对自己的傻儿子不再抱有幻想的时候,他给家里写了一封信,字迹潦草而且不明不白,家人顺着邮址赶去寻找,早已人去楼空,至此再无音讯。
他没有直接回家,而是先找到了丽萍。他一米八十以上的个子,小腹有些隆起,身上的名牌西装略显紧张,恰把白衬衣适宜地露出来以显示主人的干净利落。
他对我这个素未谋面的妹夫热情了得,刚一见面就紧紧地握住了我的双手,攥得我叫出了声才肯松开了手,尴尬地嘿嘿笑着。
父母闻讯赶来了,自是喜极相拥而泣。没过多久,我女儿放学回来了,由于面生,她恐惧地盯着他直往外婆的身后躲,他确是逗孩子的高手,也不知用了什么招法,只一会儿的功夫,女儿便没大没小地与之嬉闹起来,嬉闹声不绝于耳。
他是这个团体的中心,中心离开了,所有的寒暄和热情才告一段落,尽管这些寒暄和热情似乎还刚刚开始,或许他就是这样的人,不过,倒给我提供了认真打量他的机会:
大鼻子,小眼睛,两片厚嘴唇象两块肥肉似地向外倒翻着;头顶秃得厉害,四周的长发便故意收拢在在头边,象密密麻麻盘着一圈圈铁丝网;如果再要仔细看,尽管他西装革履,嘴角偶尔地还会翘起一丝牛气,却总给人轻浮、虚华、不够踏实的感觉。
到底大舅哥是否象外界传言的那样发了大财,没有人能说清楚,因为他似对自己这七年的经历忌讳莫深,不仅从不主动提及,即使有人提及,哪怕是自己的家人,他也从不去说,只一笑了之。
说他发财的理由大致有三:一、帮我和丽萍还清了饥荒;二、没动父母一分钱,自己开了茶店;三、出手阔绰,从不与人计较金钱上的得失,而且常说,钱这东西只有在花的时候才叫钱,存到银行或放到家里不动都只能叫废纸。
虽然我们勿需过多地去说这些猜测,却必是因为这些猜测才有不少人上门提亲——当时,他已经三十六岁了,且不说相貌上的寒碜,单是话一急就结巴得说不出来这一点儿,就足以让他没有任何挑选的余地。而他却自视甚高,非要找一个象他妹妹那样的硕士生不可。谁都知道,这无异于痴人说梦。但他愣是不肯自降门槛,父母虽心焦如焚却也只有干瞪眼的份儿。
再去看他的经营:他并没有太高的追求,或许他压根儿就不是搞经营的料——除了“重诚信,凡答应了人家的事必想方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