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斯大林传-第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志斓乜戳舜蠹乙谎郏挥斜硎救魏畏炊砸饧!昂冒桑彼档兰伡挷灐!   
    我们每一个人,从某种意义上说,都仿佛是生活在两个世界——外部世界和封闭的、往往是神秘莫测的内心世界——之中。外部世界是可以认识的,而认识内心世界则要困难一些。如果能够认识一个人内心世界的某些东西,那么对他的整个为人也就更加了解了。对斯大林来说,正在逼近的这场灾难不仅是对我国每个公民能够造成的那种危害,还是斯大林以之自许的人间上帝的毁灭。“领袖”正在从比其他人更大的高度上跌落下来。对于一个相信自己是出类拔萃、有洞察力、负有特殊使命的人来说,脚下出现的裂隙确实是一个无底深渊。斯大林处于深刻的精神震荡之中,几乎到了麻木的地步,这样过了几天,他才开始清醒过来。    
    斯大林可能认为,几乎全体政治局委员到他这儿来是否打算撤销他的全部职务?甚至是想逮捕他?因为最方便的就是把一切过失都“推卸给”一个人。他斯大林早就相信,任何失误和失败都应当有一头“替罪羊”。应当让人们出出气,把有过失的人痛骂一顿。但斯大林在他的战友们心中的威望太高了,以致他们好像根本不可能有这种想法。斯大林甚至在“垂头丧气”(按莫洛托夫的说法)的时候,在他们眼里也是伟大的。如果他们读过别尔嘉耶夫的书,他们就会想起他的这样一段话:“一个人只能从高处跌落,所以一个人的跌落本身就表明他的伟大。”紒紦矠这种伟大是他们自己为“领袖”塑造的,而现在则希望他仍旧留在原来的高处并领导他们。    
    大本营和总参谋部试图在击溃西方方面军的德军进攻的道路上投入第13、19、20、21和22集团军,加上突围出来的残部,建立一道新防线。一度丧失了自制力的斯大林忽然由冷漠消沉一变而为精神亢奋,6月29日他两次突然来到国防人民委员部。他恶言恶语地把一切都归咎于各个军事领导人。    
    斯大林面容消瘦、苍白,下眼泡发肿,眼睛由于不眠而布满血丝他终于意识到了悬在全国、以及作为“领袖”的他本人头上的巨大危险的分量。如果不采取一些非常的措施,不动员一切力量,德国人几个星期之后就可能打到莫斯科。可以证明斯大林试图振作起来、控制局势的最初几个步骤对他来说也许是很普通的:他着手撤换军事首长。6月30日,联共(布)中共委员会、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和苏联人民委员会通过一项决议,决定成立国防委员会,由斯大林领导。国防委员会主席握有无限的权力。祖国面临的致命危险要求集中每一个人的努力。他就任新职后第一步就是撤掉西方方面军司令员巴甫洛夫大将的职务,并任命国防人民委员铁木辛哥来接替他。同一天,西北方面军司令员库兹涅佐夫上将下令各部队从西德维纳河一线后撤并占据奥斯特罗夫、普斯科夫和谢别日筑垒地带。斯大林一接到方面军司令员这项命令的报告,立即将这位上将撤职。新任方面军司令员索边尼科夫少将接到斯大林的命令:“恢复原先的态势;回到西德维纳河一线去。”凌乱后撤的部队接到新命令后,既无法进攻,又无法防御。敌人察觉了这种混乱,对第8和第27集团军的接合部实行突击并突破了防线这些消息并不能增强国防委员会主席的信心,他既不能获得心理上的平衡,又找不到一条正确的行动路线,以便赋予各战略指挥机构在那些悲剧性的日子里迫切需要的信心,使它们能够坚定不移和深思熟虑。    
    克劳塞维茨关于危险和统帅心理表现的相互关系有一段精辟的论述。这位德国思想家在《战争论》中说:将领的智慧在危险中才显露出来。“直接感觉到自己及其他人所面临的巨大危险会干扰清醒的理智——这是人之常情”。但克劳塞维茨立即补充说,伟大的统帅则相反,危险反倒会使他的智慧和意志更敏锐地表现出来。“在一个普通人身上,危险和责任感不会增加他精神的自由和积极性,相反,会使他感到沮丧,因此,如果这种感受使得判断力更加活跃,更加敏锐,那么我们看到的无疑是一个气魄宏伟的人”。紓紛矠    
    今天可以这样说:在战争初期,斯大林没有表现出这种“宏伟气魄”,而这种气魄在当时是非常需要的。许许多多注明日期为6月底的大本营文件,并没有为历史记录下斯大林为坚决掌握局势而采取的某些强有力的措施、步骤和行动。他陷入了一个接一个的十分不利的事件之中。他也和其他许多人一样,被这股急流卷裹着,身不由己。他无论如何也找不到一个支撑点,以便站立起来,振作起来    
    战前他是个毫无过失的人间上帝,如今却是在仅仅一周之内就看到自己所有的计划、构想、战略估计统统垮台了的、不知所措的“领袖”,两者之间真有霄壤之别这是连斯大林这样有坚强意志力的人也承受不了的。他大约是在等待他的亲信、军事领导和人民把种种不满向他发泄,因为他是各种失误、输掉同希特勒的这场“赌博”以及用恐怖手段使军队干部遭到空前削弱的罪魁祸首但是苏联人民在致命的危险时刻站得很高,他们并不要同自己的领袖算账。苏联人民的“宏伟气魄”是如此崇高,在这悲惨的时刻,他们并没有着眼于找出造成这种局面的罪人。人民经验的智慧要求把这件事交给历史去做。著名的俄罗斯哲学家尼·奥·洛斯基写道:“俄国人民的善良,在他的各个阶层中,顺便说说,都表现为不记仇。”紓紜矠    
    斯大林心理上震惊的顶点是他对明斯克陷落消息的反应。斯大林看完总参谋部早间战报就到自己别墅去了,他几乎一整天都没有到克里姆林宫来。莫洛托夫和贝利亚去找他。没有资料说明这“神圣的”三位一体谈了些什么。但斯大林很难接受战争开始才一星期白俄罗斯首都就沦入敌人铁蹄之下的想法。在这里我想向读者介绍一件事,对这件事的可靠程度我过去和现在都没有十分的把握,但它存在的可能性是不能否认的。    
    70年代后期,大约在1976年或是1977年,我参加了以苏联元帅基·谢·莫斯卡连科为首的视察组。我们在高尔基市住了几天。每天晚上我都向元帅汇报对我们所视察的部队中党的工作和政治工作的检查情况。汇报之后,我们有几次谈起莫斯卡连科的回忆录和他对我国历史的某些问题的看法。有一次在谈话中我向元帅提出了一个长期折磨我的问题:    
    “基里尔·谢苗诺维奇,为什么您在书里没有提到您大约20年前在党的积极分子会议上讲过的那件事?您自己是否相信这是事实?”    
    “什么事?您指的是什么?”元帅疑惑而又警惕地看了我一眼。    
    “1941年7月,斯大林、莫洛托夫和贝利亚会见保加利亚大使伊万·斯塔缅诺夫的事。”    
    莫斯卡连科看着窗外沉默了许久,后来他说:    
    “现在还不是谈这些事的时候。而且不是所有的事都能够加以检验的”    
    “可是您认为贝利亚的话是可信的吗?”    
    “他关于这件事所说的一切未必能替他自己开脱而且处在他当时的地位,也未必肯捏造出对罪犯没有什么好处的事情来”    
    为了让读者明白这里谈的事情,我引用一份文件的片段。1957年7月2日,苏联国防部开过一次党的积极分子会议,讨论苏共中央“关于马林科夫、卡冈诺维奇、莫洛托夫等人反党集团”的信件。朱可夫做了报告。发言的有高级将领科涅夫、马利诺夫斯基、库兹涅佐夫、涅杰林、巴格拉米扬、韦尔希宁、戈利科夫、梅列茨科夫、热尔托夫等人。莫斯卡连科发言时曾说:    
    在审理贝利亚案件时,我和总检察长鲁坚科同志一起听到了贝利亚的供词,据他供称早在1941年,斯大林、贝利亚和莫洛托夫曾经在办公室里讨论过苏联向法西斯德国投降的问题——他们商量把苏联的波罗的海沿岸地区、摩尔达维亚和其他共和国的部分领土送给希特勒。而且他们试图通过保加利亚大使和希特勒接触。这可是任何一个俄国沙皇都没有干过的事情。有意思的是保加利亚大使站得比这些领导人要高些,他对他们说,希特勒永远不能战胜俄国人,让斯大林不要为此担心紓紝矠。    
    


第二部第八章 丧魂失魄(6)

    莫斯卡连科终于慢慢地谈起来了元帅回想着贝利亚的供词说,在这次同保加利亚大使见面时,斯大林一直沉默不语。谈话的始终是莫洛托夫。他请大使同柏林联系一下。据贝利亚说,莫洛托夫把自己关于停止战争行动和割让大片领土(波罗的海沿岸、摩尔达维亚、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的很大一部分)的建议称为“可能缔结的第二个布列斯特条约”。既然列宁当年有勇气迈出这一步,我们今天也打算这样做。大使拒绝为这件可疑的事情充当中间人,他说:“哪怕你们退到乌拉尔,你们反正也会取胜。”    
    莫斯卡连科若有所思地说,“很难绝对肯定事情确是如此。但有一点是清楚的:斯大林在6月底至7月初的那些日子里处于绝望状态,他坐卧不安,不知如何是好。对贝利亚来说,捏造这一切未必有什么好处,再说,前保加利亚大使在和我们谈话时也肯定了这个事实”    
    有的是机密,也有的是捏造。我援引了口头的和保存在档案中的书面证词。这是历史上的机密还是捏造——对这个问题我不能回答。不过有一点是无可怀疑的:斯大林被令人恐惧的现实“压得喘不过气来”,在战争的最初两周内显然没有表现出我国的历史学家和作家在战争胜利以后长期而又不厌其烦地宣扬的那种“宏伟气魄”。真正的领袖、统帅,一般说来都正是在极其危险的时刻,在极端异常的环境中,在历史的危急关头表现出“宏伟气魄”的。在普通条件下当一个英雄、天才、偶像要简单得多。正如塔尔列一针见血地指出的那样:“不过问题正在于库图佐夫在非同寻常的情况下总是在自己的岗位上。苏沃洛夫在攻占伊兹梅尔的那个夜间看到他在自己的岗位上;俄罗斯人民在1812年非同寻常的事件来临时,看到他在自己的岗位上。”紓紞矠    
    人民在期待斯大林讲话。大家一如既往地信任他,把希望和他联系在一起。很可能正是这一点帮助斯大林摆脱了心理上的震荡。直到7月3日,国防委员会主席才决定向全国发表广播讲话。我要顺便指出一点:正是在这一天晚上,德国将军哈尔德在日记中写道:“如果我说,我们已经在14天内打赢了对俄国的战争,这并不是夸大其词。”这个德国人显然过于匆忙了:战争才刚刚开始。许多人已经明白,战争将是十分艰难而长期的。斯大林一再修改了自己的讲稿。对他来说,最大的困难是要找到一些词句和论据来向人民解释已经发生的种种事情:失败、入侵、苏德条约的破产。在讲稿的页边空白处有斯大林用铅笔写的标注:“为什么?”、“敌人必将被粉碎”、“应该做些什么?”。这看起来像是国家的头号人物发表纲领性演说的提纲。斯大林在讲话中陈述了联共(布)中央委员会和苏联人民委员会6月29日决议的基本观点。    
    斯大林在讲话中用了许多时间来解释,实际上是替自己辩解,为什么德军能够侵占立陶宛、拉脱维亚,以及乌克兰、白俄罗斯和爱沙尼亚的部分领土。最后这一切都归结为一句话:“问题在于德国是发动战争的国家,它的军队已经全面动员,德国用来对付苏联的170个师已经开进到苏联的边界上,而且处于充分准备的状态,只是在等待出动的信号,而苏联军队则需要动员和向国境线开进。”斯大林说的敌人的精锐师团已被击溃是明显的谎话,他还谎称失利的主要原因是德国的突然进攻斯大林在谈到苏德条约时,只字不提丢人的“友好和边界”条约,以及首先是他本人所犯的许许多多致命的失误——这都是很自然的。当斯大林说到应当“按战时轨道来改造我们的全部工作”时,他的口气已经坚定多了。他首次把这场战争称为“卫国战争”,号召“建立游击队”,“对一切扰乱后方分子、逃兵、惊惶失措分子和造谣分子进行无情的斗争”,第一次公开表示希望在反对希特勒的法西斯军队的斗争中,把欧洲和美洲各国人民的努力联合起来。国防委员会主席在结束讲话时,宣布“国防委员会已经开始自己的工作,它号召全国人民团结在列宁和斯大林党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