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赫鲁晓夫传-第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通。不过,失败的实践也为他寻求解决农业问题积累了经验。开垦荒地是赫鲁晓夫经过调查研究、比较了各种措施的利
弊之后作出的决定。
    马林科夫坚决反对垦荒计划的制定和执行。他的理由是:垦荒会使哈萨克斯坦的新地变成一洼灰土;花那么多基本
建设投资去冒这种风险是不值得的。他动员卡冈诺维奇一起来阻止这一计划的实行。原赫鲁晓夫的上司、一直提携和帮
助他的卡冈诺维奇,甚至指示国家计划委员会拒绝把钱和物资调拨到新垦区去。
    马林科夫了解农业生产的落后,但是只想用提高收购价格、增加农业投资的办法来逐步改善农民的生活,不愿大动,
不愿改变农民为工业化缴纳“贡税”的基本体制结构。因此,对于农业和从事地方工作的干部来说,马林科夫的计划远
没有赫鲁晓夫的垦荒计划有吸引力。斯大林时代形成的固定体制是党指挥政府,当赫鲁晓夫以党中央第一书记的身份、
以党中央决议的形式开展垦荒运动时,马林科夫只能消极对抗。这种消极对抗策略使马林科夫陷入更加被动的局面:他
的计划不能兑现,落得说大话的罪名;不支持垦荒工作,又落得对抗中央决议的罪名。马林科夫的处境实在不妙。
    主席团和中央委员的大多数成员之所以支持垦荒计划,是因这一计划能继续保证优先发展重工业。当时的国际形势
是,西方国家正积极援助西德,接收西德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苏联与资本主义阵营的关系紧张起来。在斯大林领导
的 30 年中,苏联国内已经形成了一种传统观念,优先发展重工业是社会主义建设的经济规律。谁要是对这一点表示怀
疑并试图改变,很容易被认为是离经叛道,是企图削弱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有意危害国家的国防。从 3月6 —13日,
主席团的成员在各个选民区的选民大会上所发表的演说,大多是在强调发展重工业的重要意义。布尔加宁说:“重工业
是我们国民经济的领导力量,它为一切国民经济部门的发展创造条件,并保证我们武装力量的加强。”莫洛托夫说:
“我们都记得列宁的遗训,重工业是繁荣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国防的基础。”伏罗希洛夫也随声附和:“我们将继续发
展我们的重工业,使它愈益完备,因为它是发展我们社会主义经济的基础。”赫鲁晓夫在答英国贝尔纳教授问时讲得更
明确:“我知道,国外有人说,农业方面的新措施意味着苏联的整个经济政策有了根本的改变。这种说法是不符合事实
的。我们并没有放松对工业发展的注意,我们并没有因为农业而牺牲工业。工业部门将继续根据拟订的计划发展。在将
来,主要注意力还是放在重工业上。”
    由于传统观念的惯性力量,也由于赫鲁晓夫掌握党的中央委员会,国家的大政方针都必须由党中央委员会讨论决定,
赫鲁晓夫的报告一般来说也是党的决议的基础。马林科夫所提出的“迫切任务”自然就成为靠后的、不迫切的了。鉴于
农业政策上的教训,马林科夫为了改变自己不利的状况,在工业方针上组织了防御性反击。1954年,经济学硕士叶。卡
西莫夫斯基在莫斯科财经学院作了题为《论社会生产两个部类增长速度的对比关系》的报告。另一名经济学硕士德。库
兹涅佐夫发表了《论第一部类和第二部类在社会主义扩大再生产进程中增长速度的对比关系》专题论文。经济学硕士普。
穆斯齐斯拉夫斯基在《哲学问题》杂志上发表了题为《社会主义再生产的几个理论问题》的文章。他们在文章中都阐述
了这样的原理:在社会主义社会里,生产的目的是人和人们的需要,生产是为了消费。既然人和人们的需要是社会主义
社会的生产目的,优先发展生产资料生产和重工业,不能成为社会主义社会生产方式的规律。只有在苏维埃社会发展的
最初阶段,即苏联还处在落后阶段时,优先发展生产资料生产才是必要的。这些文章认为,在过去的年月,党必须优先
发展重工业;现在是把重心转移到发展轻工业、发展日用品生产上来的时候了。穆斯齐斯拉夫斯基在文中明确地提出:
“生产资料生产和消费品生产的发展比例应当彻底改变,应确定新的国民经济比例关系。”
    但是,马林科夫要求既遵守斯大林的工业化理论方针,又增加消费品生产。马林科夫试图在斯大林工业化理论的框
架内寻找增加消费品生产的途径,这是十分困难的。
    1954年 4月 20 —27日,第四届苏联最高苏维埃举行第一次会议。会议选举了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通过了苏联
部长会议的新名单。马林科夫仍然被任命为部长会议主席。6 月苏共中央全会以后,苏联领导人的排列次序发生了变化。
过去马林科夫总是排在第一位,现在则是按姓的第一个字母的顺序排列。这样一来,马林科夫在党中央主席团内成为平
等的一员,已失去了最高领导的地位。
    事实上,1954年是赫鲁晓夫的影响大为扩张,而马林科夫却遭受极大困难的一年。由赫鲁晓夫倡导并由他亲自抓的
垦荒运动在全国搞得热火朝天,马林科夫直接管辖的全国工业生产却受到很大的冲击。在 4月 26 日的最高苏维埃会议
上,马林科夫在讲话中不得不承认:“若干部在某些重要项目上没有完成计划,其中有钢铁工业部、石油工业部、运输
和重型机器制造工业部、木材工业部等。许多部的基本建设计划完成得不好??”
    1955年 1月 5日,《真理报》发表社论,告诫地方党委不要“机械地对待党和国家的决议”,“各种类型的吹牛大
王,喜欢吹嘘自己的成就”,“没有研究技术进步中的棘手问题”。
    社论的发表,表明马林科夫的去职只是时间问题了。1 月 24 日,《真理报》主编谢皮洛夫发表署名文章说:“试
问在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条件下,生产资料的生产、重工业生产为什么不应该高速度地发展呢?为什么生产
资料的生产不能比消费品工业生产的速度快些呢?”谢皮洛夫称马林科夫宣传的观点“会葬送社会主义事业的下降曲线
论”。文章认为:“只有在全面发展和重工业继续发展的基础上,才能保障轻工业和食品工业以及农业各部门的持续发
展,保障国民经济的不断高涨。这一原则,即使是现在,对于马克思主义者来说也是不容置疑的。”谢皮洛夫不指名地
称马林科夫为“马克思主义的庸俗分子”,说改变生产资料生产和消费品生产之间的比例关系是“可怜又可笑”的。赫
鲁晓夫也不留余地地指责马林科夫,说“口红不能代替车床”,说马林科夫的错误政策减缓了工业的发展,“只是使人
们可以在街上搞到一块巧克力糖”。
    1955年 1月 25 日,苏共中央召开了讨论增加畜牧业产品生产的全会。赫鲁晓夫在会上作报告说,有些人在重工业
和轻工业的发展速度问题上糊涂了,这些人企图证明,到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某一阶段,发展重工业就要让位于发展轻工
业。赫鲁晓夫声色俱厉他说:“这是一种极端错误的、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见解。这种见解是对党的诽谤。这是右倾的
复活,当年李可夫和布哈林那一伙人就曾宣传过这种观点。”这段火药味很浓的话显然是指向马林科夫的。进入1955年
之后,对马林科夫的批评和指责不断加码,马林科夫的政治地位已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敏感的西方开始纷纷议论赫鲁晓夫同马林科夫之间的分歧。2 月 5日,美国记者赫斯特和史密斯采访了赫鲁晓夫,
问他对此有何看法。赫鲁晓夫闪烁其词地回答说:“这些报纸可能在把他们的愿望当做事实看待。”史密斯进一步问:
“我们是否可以认为自己有权利引用赫鲁晓夫的话?”赫鲁晓夫回答说:“这在于你们自己。”赫鲁晓夫这是在向全世
界放风,他们的议论并非捕风捉影。三天后,也就是 2月 8日,在苏联最高苏维埃会议期间举行的苏联最高苏维埃联盟
院和民族院联席会议上,联盟院主席亚。沃尔科夫宣布,两院联席会议收到了苏联部长会议主席马林科夫关于请求解除
他的苏联部长会议主席的职务的申请书。马林科夫在辞呈中说:“我清楚地看到,由于缺乏地方工作的经验,以及没有
在部里或其他经济机关中直接管理过国民经济的某些部门,我在执行部长会议主席这个复杂和责任重大的职务时产生了
不好的影响。??现在,当苏联共产党和我国劳动人民正在集中力量争取急速提高农业的时候,我特别清楚地看到,自
己的过失对农业中存在的不能令人满意的状况应负有责任,因为在这以前好几年中,我一直负责监督和领导中央农业机
关的工作。苏联共产党在它的中央委员会的创议和领导下,已经制订并且正在实行若干重大措施来克服农业中的落后状
况。在农业税方面的改革无疑是重要措施之一??现在,大家知道,在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创议和领导下,已经制
定了关于克服农业中落后状况并以最快速度发展农业的总纲领。这个纲领是以下面这一唯一正确的原则为依据的:继续
尽力发展重工业,并且只有实现这一点;才能为一切必需消费品生产的真正高涨创造必要的条件。”
    马林科夫在辞呈中承担了导致农业落后的责任,几次把提高农业的新措施归功于党中央委员会的倡议和领导。马林
科夫的辞呈宣布了马林科夫 1953 年 8月所提出的新纲领的失败和赫鲁晓夫的胜利。
    其实,马林科夫去职的原因除了工农业政策上的失败之外,还有政治上的原因。作为斯大林的接班人,他必然要维
护斯大林的偶像地位。马林科夫已经看到,干部和群众由于肃反运动和遭受迫害,积怨极深,因而他强调增强社会主义
法制;但是,他自己背的历史包袱实在太重了。1937年,他曾和叶若夫一起主持过白俄罗斯的肃反工作;他还曾主管过
亚美尼亚的肃反工作。1954年 12 月 14 日,赫鲁晓夫提出为“列宁格勒案件”的受害者平反昭雪,并且逮捕和枪毙了
前国家安全部副部长阿巴库莫夫。对“列宁格勒案件”的复查证实,马林科夫曾同贝利亚一起制造“列宁格勒案件”的
假材料。赫鲁晓夫指责马林科夫在制造“列宁格勒案件”中负有责任,使得本来威望就不高的马林科夫更加威信扫地,
在主席团中形成一种孤家寡人的局面,处处退守。而赫鲁晓夫与他形成鲜明对照,处处表现得锋芒毕露、咄咄逼人,紧
迫不舍。在这种形势下,马林科夫只好辞职。
    苏联最高苏维埃决定接受马林科夫的辞呈,解除他的苏联部长会议主席的职务,任命他为苏联电站部部长、苏联部
长会议副主席。
    接着,根据赫鲁晓夫的提议,苏联最高苏维埃一致通过决议,任命布尔加宁为苏联部长会议主席,任命朱可夫为苏
联国防部部长。至此,第二个“三头政治”宣告结束。赫鲁晓夫如今成了由赫鲁晓夫、布尔加宁、朱可夫三人组成的第
三个“三头政治”的领头人。
    2 月 8日,莫洛托夫在苏联最高苏维埃会议上作了《国际局势和苏联政府的外交政策》的报告。莫洛托夫认为第二
次世界大战结束已经 10 年了,10年来最重要的变化就是形成了社会主义阵营。莫洛托夫在报告中强调:美国的侵略政
策是对和平的最大威胁。莫洛托夫反对改善苏南关系,他说这方面同样也取决于南斯拉夫,希望南斯拉夫改变立场。赫
鲁晓夫对他的讲话表示了不同的看法。他认为莫洛托夫在外交政策上的指导思想依然是保守的。
    这事还得从 1947 年说起。当年 9月,苏联作为召集人,与欧洲八国共产党、工人党在波兰举行会议,宣布成立
“欧洲共产党与工人党情报局”。南斯拉夫对苏联在兄弟国家关系中所表现出来的惟我独尊的大国主义十分不满。1948
年 1月,苏联通知南斯拉夫派代表团赴莫斯科会谈。南共总书记铁托借口有病没有前往,派自己的副手卡德尔率代表团
出席。会谈期间,斯大林对南斯拉夫横加指责,并要求卡德尔在苏联事先拟订好的一项条约上签字,该条约保证南斯拉
夫就所有外交政策问题同苏联进行协商。3 月 1日,南共中央开会,听取了从莫斯科归来的代表团的汇报,回顾了与苏
联的关系,决定不理睬斯大林的有关指示。
    18天后,苏联通知南斯拉夫,苏联将立即从南撤走全部苏联顾问和军事教官。铁托当即写信给莫洛托夫,对苏联的
行动表示“痛心和惊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