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言的,他说,但这并不妨碍他为肯尼迪感到难过。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来讲,他为肯尼迪的失望心情感到难受。同时,
他也为会谈没有改善两国间的关系而感到难过。
由于赫鲁晓夫和肯尼迪双方的强硬态度,维也纳会谈使冷战更为加剧,东西方关系又趋紧张。
第十三章
在战争的边缘
维也纳会谈结束后,赫鲁晓夫一回到莫斯科,就下令公开发表他交给肯尼迪总统的关于核试验和柏林问题的两件备
忘录,并宣布暂停 120万陆海军士兵的复员,征召预备役军人入伍,并将苏联的军费提高 1/3,使之高达123。96亿卢布。
他还以德国问题为主题发表了演说。他在克里姆林宫举行的军事学院毕业生的晚会上说:“我们将缔结和约,我们将向
我们的武装部队发出命令:要使任何侵略者在其一旦向苏联或我们的朋友动手时得到应有的回击。”
肯尼迪也随着赫鲁晓夫逐步升级。他回到美国后,向全美发表了电视演说。“倘若战争爆发,那一定是从莫斯科发
动的,不是从柏林发动的。??
只有苏联政府才会把柏林边界问题作为发动战争的借口。“他要求国会批准他给五角大楼追加 32。47亿美元的国防
预算,征召部分后备役人员和国民警卫队,购置新武器,扩大民防计划,并修整起用封存中的飞机和船舰,向西欧增派
军队,使驻欧军队总数达到 30 万人。同赫鲁晓夫一样,他也不断发表演说。
7 月 25 日,肯尼迪又发表了一篇演说。他在结束部分说:“在我竞选美国总统的时候,我知道我们国家面临着严
重的挑战,但当时我不能体会,而且任何一个没有承担过这一重任的人都不能体会,这些担子会多么沉重,多么持久。??
在这些日子里,我要求获得你们的帮助和忠告。如果你们认为我们能把工作做得更好一点,我要求你们提出建议。我知
道,我们大家都爱我们的国家,我们大家都在尽全力为祖国服务。在今后的几个月,在我履行总统职责的时候,我需要
你们的善意,你们的支持,尤其是你们的祈祷。”肯尼迪在演说中充满了忧郁,比拥有核能力时代的任何一名前任总统
的演说更为忧郁,这种忧郁是赫鲁晓夫对他施加压力造成的。肯尼迪认为,赫鲁晓夫利用了他在猪湾的失败,在赫鲁晓
夫眼中,他是一个可以被吓住的人,是一个既无经验又无勇气的人。现在他必须改变赫鲁晓夫的这一看法,不能让赫鲁
晓夫得逞,否则今后的麻烦事会更多,他必须表现得强硬。他说:“西柏林现在已成为考验西方勇气和意志的伟大场所,
已成为一个焦点。在那里,我们所承担的庄严的义务??目前正同苏联的野心处于根本对立的状态。我们不能、也绝不
允许共产党人逐步地或者用武力把我们赶出柏林。履行我们对这个城市所作的保证对西德的士气和安全,对西欧的团结,
以及对整个自由世界的信心,都是必要的。??这个城市的安全程度??同我们的一样,因为我们不能把它的安全同我
们自己的安全分开。??我们将随时准备谈判,如果谈判有所帮助的话。但是我们还必须准备用武力进行抵抗,如果有
人对我们使用武力的话。只作一手准备是会失败的。有两手准备就能有助于自由与和平的事业??总起来说,我们谋求
和平,可是我们不会投降。这就是这场危机的中心含义,也是政府政策的意图。在自由的人们的帮助下,这场危机是能
够克服的。”赫鲁晓夫获悉肯尼迪的演说后,给肯尼迪写了一封信,称肯尼迪的演说是一篇战争宣言。他对美国追加军
事预算和向西柏林派遣增援部队极为恼火。他把美国的这些行动称为军事上的歇斯底里。从信中可以看出,肯尼迪没有
让步,西方没有提出任何新的谈判建议使赫鲁晓夫感到愤怒。他自己的威信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影响。华沙条约组织国
家要求稳定德国边界,并要求剔除柏林这根哽在“社会主义东德喉咙中的‘鱼刺’”,希望赫鲁晓夫能遵守诺言,“击
退”美国的压力。
1961年 8月 3—5 日,华沙条约组织各国党的第一书记到莫斯科开会。会议发表声明说,如果西方国家不愿意签计
对德和约,华沙条约国决定单方面与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缔结和约,并给予柏林“自由城市”的地位。
8 月 3日,苏联政府向美国、英国和法国政府递交了一份照会,其中所列的要求有如最后通碟:“有关与德国缔结
和约以及根据这一和约对西柏林的现状做出规定的问题,必须在今年年底以前以某种方式予以解决。”
8 月 7日,赫鲁晓夫在苏联电视台发表讲话。他在讲话中警告说,苏联将大大增加驻扎在自己西部边界军队的数量,
并且将征召预备役以使部队达到战时建制。
赫鲁晓夫的讲话在本已充满紧张气氛的西方国家引起慌乱。柏林处于动荡之中。自维也纳会谈之后,从东柏林流入
西柏林的德国人与日俱增,到 8月中旬止差不多有5 万人越界。16年来,从柏林逃往西德的人差不多有 350万了。单在
12日这一天,越界人数就有 4000 多,其中大部分是医生、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这一天,民主德国部长会议决定对边
界实行管制:关闭两德之间的边界。对准许出入双方边界的人颁发特别通行证。
边界管制的日期定于 8月 13 日开始。“13”在西方被认为是一个不吉利的数字。赫鲁晓夫同乌布利希开玩笑说,
对整个社会主义阵营来说,这可是个吉利的日子。
8 月 13 日午夜,黑暗无人的柏林大街上突然警笛狂鸣,苏制 T…34 和 T… 54型坦克和载满东德军人的卡车沿东西
柏林之间 40 公里的界线一字排开。头戴钢盔的东柏林警察乘卡车前往主要通道站岗。士兵从车上卸下木马、铁丝网、
水泥桩柱、石块、镐头、铁锹。四小时后,日出之时,一堵墙的墙基已经形成了。四天之后,横亘在东西德之间的著名
的“柏林墙”就完全建成。墙高 3。6米,墙顶盘绕着铁丝网。柏林墙使东西柏林人的自由往来成为历史。
柏林墙的建立是西方始料未及的。肯尼迪当时不在华盛顿,美国国务院过了四天才向莫斯科提出正式抗议。接着,
9 月 1日,赫鲁晓夫又使柏林危机进一步迫近爆发点。赫鲁晓夫下令恢复苏联的核试验。美国地震仪记录显示出苏联核
试验的强度。肯尼迪和英国首相麦克米伦呼吁赫鲁晓夫停止核试验。赫鲁晓夫对他们的呼吁置之不理。侦察设备记录到
了第二次试验,接着又是第三次试验。在其后的一个月里,苏联一共爆炸了 30 个较大的装置。试验结束时,苏联放射
到大气中的放射性物质已经超过了美、英、法三国之和。赫鲁晓夫想以此显示,苏联的核武器装置和核武器生产能力是
不可等闲视之的。接着,赫鲁晓夫在苏共第 22 次代表大会上宣布,很快就要爆炸一枚 5000 万吨级的核弹——相当于
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夕扔在广岛的原子弹的2500倍,等于历史上所有战争用掉的全部烈性炸药的 5倍。在第二
次会议上,他告诉代表们说,爆炸的结果“证明它比核技术专家们所估计的 5000 万吨还要大”,但专家们并不会因这
样一个计算错误而受到批评。赫鲁晓夫的故作幽默,在会议上引起哄堂大笑。
赫鲁晓夫对核武器情有独钟。他认为原子弹是他在国际斗争中制胜的法宝,是他同西方国家进行外交活动的后盾。
对赫鲁晓夫的这一着棋,肯尼迪也不示弱,他决定批准美国恢复核试验。他说,鉴于苏联政府的行为,“我们现在
必须采取即使谨慎的人也会感到必须采取的那些步骤”。这是柏林危机的顶点。
接着,肯尼迪派副总统约翰逊前往西柏林视察,向西柏林的居民重申美国对西柏林所承担的义务。陪同约翰逊一同
前往的是克莱将军。这名克莱将军当时已经退休。肯尼迪之所以派他去,是因为他在战后曾是驻德国的美国军事管制委
员。1948年,当苏联对西柏林实行陆上封锁时,克莱组织了对西柏林的大规模空运。肯尼迪是想用这个昔日西柏林人心
目中的英雄来稳定民心。
赫鲁晓夫也如法炮制,起用了退休元帅科涅夫。科涅夫曾任驻德国苏联占领区总司令,曾与克菜将军演过“对手戏”。
不过,为了避免科涅夫误解,赫鲁晓夫告诉他一俟柏林局势恢复正常,就要把他调回莫斯科,去柏林的任职只是暂时的。
当舆论披露了科涅夫的任职后,紧张局势更加剧了。柏林墙建成之后,东西柏林的通道只剩下一处。边界 100米之
内为隔离区,严禁任何人停留。卫戍部队还给巴黎、波恩和华盛顿发出照会,正式提出禁止西德国家领导人乘飞机进入
柏林。但法国、西德、美国态度强硬。9 月 8日,赫鲁晓夫又提出西德进入柏林的飞行应受监督,再次遭到西方的断然
拒绝。
为了试探赫鲁晓夫的意图和显示美国的决心,肯尼迪增派 1500 名美国军人,从西德乘坐 60 辆装甲车,沿着高速
公路通过民主德国的检查站,开往西柏林。但是苏军并没有加以阻止。美国的这一行动证明,“柏林墙”并不影响西方
驻军出入西柏林。于是,肯尼迪容忍了这一事实。苏军和美军在柏林墙两边互相对峙,局势时紧时松。
1961年 10 月,苏联共产党第 22 次代表大会开幕时,形势又一度紧张起来。科涅夫报告说,美国人正准备开进来,
用步兵和推土机摧毁边界工事。
赫鲁晓夫指示科涅夫把苏军坦克隐藏在公路两旁,等美国人越过边界后就起动与他们对抗。科涅夫依照指示,将坦
克隐蔽起来。当美国的吉普车、卡车、运输车和推土机进入 100米无人区时,发觉它们已处于苏军坦克的射程之内,于
是停了下来。两军相持了整整一夜。
第二天,代表大会的例会正在进行,科涅夫元帅来到主席团办公室,请求叫出赫鲁晓夫,说有急事报告。科涅夫报
告说,美国坦克的发动机已经高速运转了半个小时。科涅夫知道什么叫战争:在发动机高速运转时,坦克手的神经有多
么紧张,当千百万人的生命决定于苏联和美国的坦克手的一时冲动或操作失误时,形势将多么难以控制。萨拉热窝的一
声枪响就把人类推进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而这里只要一步不慎就可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
科涅夫显得很激动,神经非常紧张。赫鲁晓夫沉思了片刻,说:“把我们的坦克撤到毗邻的支路上,撤到美国人看
不见的地方,但让发动机也高速运转,通过扩音器,加大坦克的轰鸣声。”科涅夫迟疑了一下说:“赫鲁晓夫同志,他
们会往前冲的!”“我认为不会,我肯定在 20 分钟之内,或者在他们接到命令的任何时间内,美国坦克也会开回去的。
他们自己已陷入了困境,只要我们的炮口还对着他们,他们是不能掉转坦克并且开回去的。我相信,他们正在找出路,
那我们就给他们一条出路吧。当然,只要仇恨还没有搅乱美国军人的理智,在我们撤走我们的坦克之后,他们也会照做
的。”
过了一会儿,科涅夫向赫鲁晓夫报告说,美国坦克掉头了,并且大约 20 分钟的时间便消失了。
一场剑拔弩张的对峙化解了。
柏林危机以赫鲁晓夫的退让而结束。10月 10 日,赫鲁晓夫在苏共 22 大的讲话中说:“我们将不坚持一定要在 1961
年 12 月 31 日前缔结对德和约。”在私下里,他更为明确地表明了他的态度。他对访问莫斯科的比利时外交家保罗—
昂利。斯巴克说:“我认识到,同我的愿望相反,西方国家不愿签订和约??我并不想使他们处于无法忍受的境地;我
很清楚地知道,他们是不可能让人踩在脚下的。”他接着又说:“柏林对我来说并不是什么大问题。在共产党国家 10
亿人民中间,200 万人算得了什么!”
赫鲁晓夫在推迟签约期限的同时,还宣布取消了要美国、英国、法国撤出西柏林的期限。
1962年 1月,赫鲁晓夫派他的女婿、《消息报》主编阿朱别伊去美国,同肯尼迪密谈。肯尼迪提出德国问题的解决
可以再拖上 15 年。赫鲁晓夫对此表示同意,并进一步指出,西柏林问题也没有最后的期限,问题什么时候成熟,就什
么时候解决。赫鲁晓夫冻结了德国和柏林问题,使欧洲的紧张局势暂时缓和下来。
然而,好景不常。1962年下半年,加勒比海又爆发了古巴导弹危机。这是赫鲁晓夫与肯尼迪两人之间的又一场较量,
它将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