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有人都没有说话,转折也太过突然了,范教授自嘲地嘿了两声:“等林飞苏醒,他却告诉大家,他们寻找到了古庙宇,却发现大家都中了毒,正当他在想法为大家解毒时,铁拐仙却突然向他和所有受伤队员发动了袭击,下面的事他就什么都不知道了。”范教授的故事让所有的人心情都沉静下来,背叛并杀害自己的战友,这是所有队伍中的大忌,他做的这些事,人神共愤,怪不得林飞不顾一切也要追过去,也许找到这个人,并亲手杀死他,是林飞最大的梦想。
第八卷十章 花教密宗
死一般的沉默,职业的性质决定了我们常常深入险地,面临来自自然界最险恶的环境,面对正常人难以想象的凶猛生物,面临最狡猾残忍的敌人。战友是我们唯一的依靠,是我们的最坚强后盾。我们之间生死相依,我们之间血浓于水。
我能理解林飞的感受,铁拐仙是他力排众议引进队伍的,在某种程度上,外勤小组成员的牺牲林飞应该承担很大责任,或者说正是他的失误把自己的战友推向了死亡。他心中会有怎么样的悔恨,我不难想象。怪不得他的笑永远淡淡的,很难把他和当年叱咤风云的人物联系到一起。
在此之前,我从来没有听任何人向我谈起过林飞的事迹,就连和他曾经同为兄弟的陈世安和骆驼也从没象我们提起,我一直认为他只是一个普通的地方负责人,却想不到他淡淡的笑容背后藏着如此的伤痛。
一直没有说话的李大哥站了起来:“铁拐仙从此也下落不明,当时我们都认为他已经远走海外。但在十二年前,陕甘边界一股淘金客遇害,大家都知道淘金客们非常骠悍,而这股人有二十人之多,其中更有几名硬手,有一人更是河北长臂通背拳的高手。可检验的结果却是死在一个人手里,而且所有的人都是一击致命,没有丝毫浪费多余的力气。而据附近的一位牧民说,他曾见这些淘金客中有一位瘸子,但尸体里并没有此人。”
李大哥身体臃肿,但他的声音却是标准的男中音,极有磁性,他讲起故事来也比范教授动听的多,也更吸引人。“据牧民的描述,我们初步判断凶手很有可能就是铁拐仙,当地警方出动了大批警力,外勤组也抽调人员希望能抓到凶手。”李大哥不紧不慢地继续在讲。
但我能听出来,他平静的语调也起了变化:“十天后,终于在甘肃的一处荒岭里寻找到了铁拐仙,可是还是让他逃脱了,那一战,我们出动了外勤二组的三名硬手,当地警方的六人,还有陕甘武林界的几名朋友,再加上来自甘肃武威金塔寺花教密宗的五名喇嘛。近二十人携带武器警犬跟上了铁拐仙。”
我有点想不明白,那为什么他们还如此肯定铁拐仙还活着,他不会能冲过这些人的包围,是众人赶到时他跑了,还是认错了人。我心里这样想,却没有说出来,可是有人却忍不着说了出来:“是认错人了吧?”我扭过脸,是杜毅。
李大哥摇了摇头:“没有认错人,他真的是铁拐仙。”他的声音渐渐低了下去:“可是当我们增援队伍赶到现场时,近二十名精英队伍全军覆没,周围到处是空子弹壳和摔坏的枪支,只有外勤组的一位兄弟还有气息,他练习过横练十三太保的硬气功,号称刀枪不入,可他被人震断了筋骨,靠装死捡了一条命,可还是成了废人。”
我倒吸一口冷气,我知道李大哥不是讲故事,也不是虚言桐吓。可我真的不敢相信,横练十三太保是正宗的硬气功,这种武功因为练习太困难,需要从几岁开始,始之一桓,二十年才有小成,现在已经没有人练习,但他练成后确是威力极大,虽然不能对抗现代化的子弹,但普通刀枪确实很难伤动分毫,我实在想不起什么人能震断他的筋骨。
还有就是甘肃武威金塔寺的花教密宗的喇嘛,初涉藏人历史宗教的人都知道,西藏佛教宗派林立,花教的正式名字叫萨迦派,创始于1073年,因该教派主寺萨迦寺所在地呈灰白色,故得名萨迦(藏语意为白土)。又由于该教派寺院围墙涂有象征文殊、观音和金刚手菩萨的红、白、黑三色花条,故又称花教。虽然现在萨迦派在西藏已经渐渐式微,但花教在形成教派体系、扩大宗教影响、伸展封建势力过程中,影响极大,曾经出现过历史上著名的“萨迦五祖”。
萨迦派在武艺修练上更有独到之秘,在金庸等人武侠小说中出现的密宗大手印,实际上就是花教的不传之秘,而甘肃武威金塔寺却有很多高手,此寺是当时的四祖萨迦班智达为阔端王灌顶之所,这一寺中有很多高手。但是这些人加上警察,开了这么多枪却全军覆灭。
我不由的想起龙氏兄弟,他们在海枣林中鬼魑一样的身影,但我相信他们也决不可能在这样一只队伍的围攻下全身而退,花教密宗五人也不是四名龟忍者所能相提并论的。何况他们开了这么多枪,要知道,再厉害的武功也不能和现代武器相对抗,要想打倒一个武功高手,最好的办法不是苦练武功,而是找一把枪,瞄准他的心脏。
几个年轻人脸上带着不置可否的微笑,杜毅他们几个显然有些不相信,他们还很年轻,没有接触过那些难以想象的事情,铁拐仙的事更象故事而不是事实,范教授和李大哥讲述铁拐仙的厉害,不是为了壮敌人的威风,而是希望提高几名年轻人警惕性,但看来效果并不显著。
一言不发的徐惠站了起来:“同志们,我们要前进了,不管他是人还是鬼,只要我们沉着应对,世上没有不能可服的困难。”所有的人都站了起来,只有蝙蝠没动,离他最近的李大哥推了他一下,他仿佛如梦初醒一般,嘴里说着抱歉站了起来。
我们又继续前行了几个小时,周围的环境渐渐有了变化,已经从黑色变成褐色,中间偶尔夹杂着一些彩色的石块,由于距离过远,我们已经无法与地面上取得联系,这也就意味着,我们以后只有孤军奋战了。
通道里的空气也越来越难以呼吸顺畅,有一股说不出来的味道,我一直很纳闷,这里已经没有明显的通风设施,古人是怎么保证这里空气供应的。我曾经在一份资料上看到过,在古代南亚的一些宝石开采过程中,往往要深达地下数百米,他们采取的方法是将动物皮做成气囊,里面充满空气,相当于现代人的氧气瓶,可是这里显然要高明的多,能保证正常的空气供给。
第八卷十一章 朱书
我和范教授在最后,两只搜救犬在我们脚间来回跑动,不同于军犬,两只搜救犬个子并不大,属于小性犬类,两只小狗并不兴奋,老实说我更希望是两只大型犬,那怕是象小灰那样笨笨的大狗也不错,这两只更象是宠物犬。
呼吸越来越困难,脚下的水也越来越深,这里的水很凉,虽然此时的长治已经入冬,风寒刺骨,但一般来说深层地下水温度相对比较稳定,可是这里的水虽然没有结冰,但所触之处冰凉刺骨。
我们下来时已经考虑到这种情况,都穿着深腰的防水鞋,下半身也罩有防水服,所以并不担心衣服被浸透,但饶是如此,仍然感到冰冷渗人,而另一方面长时间在封闭空间行军,上半身已经被汗湿透,这种感觉真算的上是冰火两重天。
可是再往前走,却成了死路,前面是一处高大的岩石,通道到这里戛然而止。所有的人都傻了眼,我们辛辛苦苦走了这么长时间,竟然走进了死胡同,愤怒、郁闷充斥了心头,徐惠第一次带队,竟然带我们白浪费了这么长时间,要知道,我们每浪费一分钟,找到陈世安他们的可能性就越小,林哥也会多一分威胁。
我重重地一脚踹在岩壁上,嘴里迸出了一句脏话,发泄着心中的郁闷和不满。范教授轻轻拍了拍我的肩膀,我一把打开他的手,刚想说话,却看见石壁上的一个符号,我瞬间愣在哪里。
这个符号也可以说是字,从上到下线条精细一致,非常繁杂,虽然认不出来,但可以判定这不是天然形成,而是人后天创造的。字刻在黑色的石壁上,早已经被时光磨灭,如果不是灯光的反射,我根本看不出来。
而所有的人都在注视着石壁,不是一个字,而是一串,能看到大约有十几个字,有几个字已经无法辨识,只有几个字还能依稀看的出来大致模样,这些字很象蚩尤天机碑上的字,又有点象在埃及地下魔宫里所见的文字,但也很象有人杜撰涂鸦。
范教授的脸色涨的通红,两只手攥的紧紧的,呼吸听起来异常沉重。这把我吓了一跳,“这些是什么文字?上面是什么意思。”我低声问道,范教授没有回道,他在一步步地向后退,李大哥走了过来:“老学究,怎么了,出了什么事?”
范教授还是没有吭声,他两眼变得血红,整个人虽然依旧笔直,但他的两条腿却有些发抖。李大哥手如闪电,在范教授的背后拍了两下,另一只手在他的腰部点了两下,范教授长出了一口气,如大梦初醒一般。
大家都围了上来,只有蝙蝠站立不动,他抬头望着洞顶,似乎是在倾听,但更象发呆。徐惠走了过来,他盯着范教授:“老范,怎么了?”范教授缓缓地看了我们一眼:“徐队长,我们走对地方了,我相信陈世安他们来过这里了,我也相信铁拐仙也真的来了。”
这小子不回答问题,却扯起来什么知道陈世安他们来过了,难道这几个字是他们留的暗号,可是怎么看也不象是现写的,我相信他们也没有闲情逸致写这几个莫名其妙的字。
徐惠仅仅愣了几秒钟,他猛地抬起头,仿佛恍然大悟:“你说这些字是朱书,难道这里的煤矿开采于远古时代。”我吃了一惊,这几个人疯了吧,朱书,朱书是中国文字史上存在很大争议的一种文字,它是不是一种独立的文字还存着很在的争议。
朱书也叫扁壶朱书,因为这种文字最早发现于一张破损的扁壶上,一共两字,朱书颜料为朱砂,仔细观察,文字笔迹是有毛笔笔锋道的,可知是用毛笔所书。此壶所处的时代为陶寺文化晚期(距今4000年左右),比甲骨文还早五百多年。
扁壶上书有两个字符,一个字符确实形态酷似甲骨文和金文中的“文”字,多数学者认定为“文”字,没有太多异议。而在扁壶背面还有一个红色的字符,争议就比较多,被认为是命、尧、邑、唐等。很多人认为此字形体上接近甲骨文的“尧”字。
陶寺遗址位于山西省襄汾县陶寺村南,面积300余万平方米,是一处重要的以龙山文化遗存为主的史前遗址。遗址发现于20世纪50年代,1978年至1984年进行了大规模发掘,发掘面积6000余平方米,主要收获是发掘了1300余座不同时期、不同规格的墓葬,获得了一大批重要的随葬品。
2002年,经过第二轮发掘,确认它是我国迄今为止所发现的史前最大的城址。这些重要的发现,为研究我国龙山时代的社会面貌提供了全新的资料,对研究我国文明起源具有重要意义。
而在此之后,学者们又在一些陶器上发现了类似的文字,因为这些文字都是由朱砂写成,所以也被称为朱书。目前朱书一共发现四百多个单字,扣除重复的,还有一百四十多字,这些字在学术界里引起了很大的争议,一方面它们比起甲骨文更成熟,但另一方面,它的载体却是比甲骨文要早的多。
国内一些学者认为朱书是尧时代的文字,一是因为四千多年前正是传说中的五帝时代,而尧的活动核心就是在山西。《史记》在其《五帝本纪·正义》中的《宗国都城记》云:“唐国,帝尧之裔子所封,汉曰太原郡,在古冀州太行恒山之西,其南有晋水。”中国的第一部断代史宏著,班固撰的《汉书?地理志》载:“晋阳本唐国,尧始都于此。”专门撰述中国古代名城的《都城记》也说:“晋阳城北二里有唐城,尧所筑。”
可是《尚书》载‘尧都平阳’。尧和尧的部族,不知是出于本部族的开拓精神?还是因为当时汾河的受阻于霍山而时有水患?他们在太原居留一个时期之后,留下了自己的裔族,留下了已经创下的业绩,留下了太原的唐文化和古唐城,又沿着汾河南流的方向继续迁徙,最终落脚于今日的临汾盆地———平阳。对此,后来的史书上也有记录。东汉人郑玄在其《诗谱》中就说:“尧始居晋阳,后迁河东。”清著名汉书家阎若琚所著《尚书疏证》也说:“尧为天子实先都晋阳,后迁平阳府。”于是,又有了“尧都平阳”之说。
第八卷十二章 入魔
坚持说朱书是尧时文字的学者认为,尧继帝位时二十一岁(也有一说十六岁),以平阳为都城(平阳既今山西临汾),以火德为帝,人称赤帝,故文字为朱书。这种说法有没有科学依据没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