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奇谭怪事录-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六壬术
  清人田于源《青苔夕照堂笔记》里有这样一个故事:田于源少年时,游北京白云观的燕九庙会,看见有个卦摊。摊主悬帜叫顾草衣,算的是六壬课。六壬,就是易占算卦。按古法,易占是用蓍草,取五十根,一根不用,实际用四十九根,以此得出卦象。由于这种占法相当繁复,因此后来出现了一种简便的“以钱代蓍”法,据说由战国的鬼谷子首创。但其实是汉代京房设立的,故亦称“京房筮”,方法是用三个钱币掷六次,旧时算卦多用此法。
  算卦是“巾、皮、彩、挂”这江湖四大行的第一行,向来不脱江湖气。但顾草衣却不吆喝,他相貌清隽,谈吐也雅致。田于源见这算命人颇为不俗,便去算了一卦。顾草衣算出来的大多有验,待看他写的卦单,更是一手宋徽宗的瘦金体书法。这让田于源大为吃惊,问他既然有此才学,看样子也是士人出身,为什么不去应举子业,而要流落江湖?顾草衣却只是笑笑,说:“人各有志。”
  到了晚间投宿客栈,田于源意外地发现,那顾草衣居然与他借宿同一家客栈,便邀他过来小酌。喝了几杯酒,天色已晚,顾草衣便告辞回了自己房中。到了夜半,田于源迷迷糊糊中听得房里有声音,但马上又消失了,他以为是老鼠,也没在意。等天一亮,顾草衣却敲门要进来,田于源开了门,顾草衣笑着说:“昨晚睡得可好?”田于源说睡得很好,顾草衣便没再说什么,只是从桌子的底下撕下一张黄表纸。
  这时外面却有人叫了起来,原来伙计一早开门,发现院子里有个人蜷缩在角落里瑟瑟发抖,手里还拿了把刀子。一问,原来是个小偷。这小偷白天见田于源身边带了不少钱,晚上便来偷东西,拿刀是不惜杀人灭口的意思。没想到,摸进房后发现竟是一片密密的森林,他怕了起来,跑了一整夜,可怎么都跑不出去,反而累得精疲力竭。伙计自然当这小偷是疯了,不由分说送官府究办。田于源却明白这肯定是顾草衣玩的花样,便去道谢。顾草衣却只是笑了笑说:“区区小事,何足挂齿。”田于源问他,怎么知道那小偷会来,顾草衣说白天算卦时他就已算到了。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和田于源同宿一家客栈其实并非偶然。
  田于源听了,更是仰慕,问能不能学这种秘术?顾草衣说田于源不是此道中人。田于源听了很是失望,但顾草衣说他与田于源会有三面之缘,现在只是第一次,将来还会有两次。田于源问什么时候会再碰到,顾草衣却不说。
  过了几年,田于源因为屡试不第,失意而归。当时是与一伙行商一同上路,经过一座山时,突然从山上冲下一伙强人。这伙强人极是凶狠,将商人请的镖客杀了个干净。田于源只道要受池鱼之灾,正吓得魂不附体,却听山后传来了一阵铃声,一个人骑了匹驴子转出来。一听这铃声,强盗头子说,大头领来了,相互说今天为什么大头领要亲自下山。
  这时那骑驴之人到了近前,田于源见那些强盗全都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礼,口中所称却是“顾先生”。那大头领笑着说:“田先生别来无恙?让您受惊了。”田于源定睛一看,竟是当年的顾草衣。他衣着依旧,但在这些绿林豪客中间,举手投足却有着一种威严气势。
  田于源极为吃惊,便请求顾草衣不要滥杀无辜。顾草衣也答应了,却说要借一步说话。田于源《水浒传》看多了,担心顾草衣会让自己上山落草,心想这个万万不能从。但顾草衣和他到了僻静之处,却突然倒身下拜。田于源更是吃惊,问他为什么,顾草衣说:“田先生,可记得在下昔年曾说与你有三面之缘吗?”田于源点点头说记得。顾草衣说:“这是第二次。第三次与君相见,就是十几年后在徽州城头了。届时,请田先生不要忘了今日之情,为我收拾残局。”徽州是今天的黄山市,古时称新都郡、新安郡、歙州,宋徽宗宣和三年,改名为徽州。田于源是江西人,家乡离那儿不算远,但还没去过。他不知道顾草衣为什么算到那么远,十多年后到底如何,他自己都说不清。但听顾草衣这样一说,他便含糊答应了。要走时,顾草衣摸出了一袋银两送他,田于源不要。顾草衣却说,这是他当初卖卦所得,不沾血腥,也是为了将来所用,于是田于源收下了。
  过了十多年,田于源一直做幕客。有一年,主人要到徽州做官,问他可愿同去,田于源一听“徽州”二字,想起了当初顾草衣之约,便答应下来。到了徽州城外,在办理和前任官员的交接时,府吏说,还有一桩处斩谋反的江洋大盗的案子刚了结,尚未上解。田于源问是哪个江洋大盗胆子这么大,那府吏指了指城头,说:“头还悬在城门口呢。”田于源抬头一看,那正是顾草衣的头颅,他这才明白,顾草衣当年所说的三面之缘以及一拜的用意。于是收殓了顾草衣的尸身,等首级号令已毕后一同下葬。花去的银两算了算,正符合当初顾草衣所送之数。再察看卷宗,却是顾草衣与海贼密谋,要复兴明室。他不胜欷殻В南耄汗瞬菀碌牧墒跞绱松衿妫训谰退悴怀鲎约和寄钡闹站炕崾О苈穑�
  在《阅微草堂笔记》里也有这样一个故事:吴三桂兵变,有个精于六壬术的术士要去投靠,住店时遇到另一人,也要去投靠吴三桂。晚上,那人睡在西墙下,术士说:“你怎么睡这里?今晚亥时这墙要倒。”那人却笑了笑说:“你的六壬术未精,亥时这墙要倒,却是向外倒的。”到了亥时,墙果然向外倒了。但纪晓岚听了后,说这准是附会,这两人算得这么准,怎么没算出来吴三桂会失败?纪昀这话驳得狠,不过现实也并不总是那么一板一眼,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也大有人在,历代皆然。
  明茎草
  易声辉,湖南人。清末民初才子易顺鼎的同族。自幼很喜欢读书,但未及应童子试,清室就废除了科举制。他家道贫寒,便进了一家当铺学生意,每天给朝奉先生们打下手。因为读过书,做事也勤快,所以很受老板器重,虽然还没满师,有时也让他开当票了。
  有一天,一个穿着破旧长衫的老者来当一批旧书。那些书版本并不算好,没有值钱的宋版书,最古也不过明版。而那老者把书当出去时,却如同挖心头肉一样,说老妻卧病,自己又没赚钱的本事,只好把家传的书拿出来当。易声辉看着觉得有点儿同情,不过进当铺来的基本上都是这样走投无路的人,他也看得惯了,便用龙飞凤舞的字体写了张当票:“收虫吃鼠咬,破烂旧书若干本。”“虫吃鼠咬”之类是当票上的套话,因为当铺库房虽然也时常会翻晒,但皮货之类很容易破损,万一不这样注明,赎当时便会起纠纷,何况那几本书确实都很破了,实在当不了几个钱。看着那老者失望地拿着不多的几个钱出去,易声辉一时兴起,便追出去拿了块鹰洋偷偷塞给他。老者很是意外,千恩万谢地走了。本来以易声辉这样一个学徒,实在没有拿整块鹰洋济贫的能力,所以送出去便后悔了。但送也送了,天下又没后悔药买,只好用自己积了笔阴德来安慰自己。不过,事后老板见了却发了一通脾气,骂易声辉怎么收进这种东西来,当铺又不是慈善堂,若是那老者不来赎,这几本书就得易声辉自己买下。
  到了夏天,当铺又到了翻晒存货的时候,过期死当也都要拿出来绝卖。易声辉是学徒,这种脏活累活当然免不了。从角落里翻出那几本书时,老板记性不坏,想起了当初的话,便让易声辉自己付了利息,算绝卖给他了。好在当初也没当几个钱,付了利息也没多少。易声辉翻翻那几本书,是几本明人的文集,作者叫鹤岑子,根本没名气,其中一本里还夹了一根已经压扁了的草。一定很久了,那草已变得很硬,长得就跟园子里的石灯似的,也不知是什么种类,易声辉见样子有趣,便顺手夹在荷包里。
  有一天他在柜前,忽然看到那老者又走了进来,衣衫却更加褴褛了。他忙迎上去,正待说话,老者看到他,点了点头便又走了出去。他不知出了什么事,边上一个朝奉却问他是不是昨晚没睡好。他一阵迷糊,便问:“怎么了?”那朝奉说:“外面一个人也没有,你却突然站起来迎上去,是不是被鬼迷了?”易声辉说见到那个当书的老者来了,朝奉吓了一跳,说:“这老头子前几天刚死,你真见鬼了。”易声辉也有点惊慌,觉得自己真见了鬼。
  过了几天,有个衣衫华贵的书生,突然急匆匆地进来,拿了张当票说要赎当。朝奉一看,却正是那老者的当票,只是已经过期。这书生仍是急不可耐,说:“我愿出一百个鹰洋,把这几本书买回来。”当初这几本书当了不到一个鹰洋,现在居然肯百倍赎回,易声辉便说那几本书在自己手上。书生见他拿了出来,喜出望外,扔下一包鹰洋拿了书便走。易声辉没想到,自己因为这笔当被老板骂了一顿,反倒骂出了一笔小财,心中极是诧异。他当天便告了假,把这笔钱拿回家去给父母。
  走到半路,赫然见那老者居然在路口等着,一脸惊惶急迫的样子。易声辉虽然有点害怕,但还是壮着胆问:“你到底是人是鬼?”老者像是说不出话来,只是打着手势让他跟着走。易声辉本不想去,可是老者总是拦着他,连连作揖,脸上还潸然泪下。易声辉终究不忍,咬了咬牙,心想:“就算是鬼,他也是有求于我,总不会害我。”便顺着老者指点去了。
  老者领着他出了城,易声辉见天色已不早,路却越走越偏,便不想再去。可是每当他要转身回去,老者就又是拱手作揖,甚至还跪地磕头。易声辉被缠得没法,只好再往前走。到了一片荒田,远远地看见有个人在田里打转,周围围了不少人,神情极是狼狈,看样子却正是那书生。他周围那些人无不衣衫褴褛,但这书生却似乎根本看不到一样,明明一步就能走出田来了,却又转了回去,脸上已尽是泥土,身上的衣服也已肮脏不堪,眼见就要站不住了。
  老者指了指那书生,又向易声辉连连作揖。易声辉问:“你要我救他?”老者连连点头。易声辉再问:“怎么救?”老者指了指易声辉腰间的荷包,易声辉心想:“一定是那根草了。可是怎么用法?”他拿出草来,那老人连忙伸手比画着打火点燃的样子。易声辉连忙掏出火镰火绒,一下点燃了那根草,就在点燃的那一刻,书生一下摔倒在地,而原本围着他的那些人也消失不见了。他连忙跑过去,将书生扶了出来。等书生醒过来,看到易声辉手上被烧得只剩下一点点的草,立时放声痛哭。易声辉不明所以,好半天那书生才止住哭声,问易声辉是谁告诉他的。易声辉照实说了,回头看看,却不见那老者身影。那书生长叹一声说:“命该如此。”
  原来,明代有个白莲教首领自号鹤岑子,精于法术。这书生的父亲和老者,本是鹤岑子一脉的同门师兄弟。有一次,偶尔得到了师祖的文集,得知鹤岑子生前将平生所学,全放在此地一个鬼守窖里,开启方法就记载在文集中,两人便相约来取。本来说好平分,可事到临头老者却起了贪心,打伤了书生的父亲。书生的父亲逃回去后没多久便死了,临终前要儿子一定要报仇。过了数十年,书生自觉已然学成,便来寻仇。谁知,到了才发现鬼守窖居然还没破,老者却已死了。于是,他的念头便转到了开启鬼守窖上。
  经过查探,书生得知老者生前去当铺当过不少东西,于是就来当铺碰碰运气,没想到真把鹤岑子文集赎了出来。大喜过望之下,当即照书上说的施法开启。谁知鬼守窖比他想象的要厉害得多,若非易声辉相救,书生非死在这里不可。现在他才知道必须要有明茎草不可,而且一定要有两根。老者只弄到一根,所以这么多年他也无能为力。
  所谓明茎草,《洞冥记》有载,说东方朔游北极,在镜火山日月不照之地发现。此草如金灯,带在身上能见鬼物之形,仙人宁封尝燃此驱鬼,因为点燃后能够照透人之胸腹,所以也叫洞腹草。只是,书生本来想除掉这老者替父复仇,没想到老者的灵魂最后反而救了他。看来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再坏的人也不会坏到底。书生谢过了易声辉,便飘然而去。后来易声辉也听说此地总有些异样,因此终其一生都不敢再过来这里。
  求雨
  安徽某地有个小县,僻处深山,十分贫穷。清朝时,若有京官外放到这儿上任,同僚都会表示一番惋惜,说年兄大才,结果到了那儿,实是牛刀割鸡云云,心里却都在庆幸去的不是自己。俗话说,三年清知县,十万雪花银。可来这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