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人类灭绝-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守护者’计划的目的就是解除这一危机。我说到这里,你们应该已经明白——包括奈杰尔·皮尔斯在内的康噶游群四十名成员,是现在确认的唯一的感染者集群。”
    迈尔斯反驳道:“把四十人隔离起来不就行了吗?”
    “在主权崩坏、二十余个武装势力混战的地区,不可能派去大规模医疗团。为了避免涉足第一次非洲大战之嫌,各国都很犹豫。此外,必须紧急处置他们的原因还有一个,那就是刚才提到的食人文化。倘若武装分子吃掉了康噶游群的人肉,会产生什么后果?首先士兵会全被感染。当他们掠夺附近村庄、强奸妇女时,又会扩大感染。再加上,联合国维和部队也对当地女性施加性虐待,这种病毒迟早会蔓延到别的大陆。”
    “被这种病毒感染后,会出现什么症状?”
    “这不能说。因为涉及高度机密,能告诉你们的病毒情况到此为止。”
    “等等。”盖瑞特尽量保持语气平稳,以免激怒作战部长,“对我们来说,有一个问题必须了解清楚:执行任务的过程中,我们有没有感染病毒的危险?”
    “不用担心。我们有防范措施。这种病毒只有一个弱点,只要感染时间不超过一个月,服药就可以轻易驱除。”辛格尔顿从衬衣胸袋中掏出一粒透明胶囊,里面装着白色粉末,“这是某国陆军研究机构开发的药物。你们完成任务后就吞下胶囊。不过,千万不要因为有特效药就掉以轻心。执行作战任务时,一定要避免同目标发生肉体接触。开枪时别让血溅到身上。只要做到这两点,就没危险了。”
    “这种药,在未感染的状态下吃,也没关系吧?”
    “当然。完全无害。”
    “明白了。”盖瑞特点头道。
    问答就此中断。大家都陷入了沉默,沉重的空气弥漫室内。耶格意识到,包括迈尔斯在内,所有人都最终决定参加作战计划。到底是哪个混蛋制定了这个计划?他不禁怒火中烧。
    “我知道大家都很不满,但这也是迫不得已。倘若刚果是和平国家,事情就不会这样发展了。我们能做的,是在事态变化前尽早解决问题,无论如何都必须成功。拜托你们四位了。”接着,辛格尔顿的语气中流露出对四人的关心,“最后我再补充三点。歼灭康噶游群后,你们必须采集研究用的标本——几种脏器和血液。清单我日后再谈。”
    “这是我的工作?”迈尔斯有气无力地问。
    “其他三人也要帮助迈尔斯。”辛格尔顿间接肯定道,“注意别感染。”
    耶格问了个不大但很重要的问题:“尸体损坏,会泄露我们的任务吗?如果联合国维和部队发现尸体,应该会意识到这不是普通的战争。”
    “不用担心这个。当地民兵组织不仅吃俾格米人的肉,还会割走尸体的一部分当护身符。维和部队会认为这是那帮家伙干的。”
    耶格不禁对计划的周密性咋舌:“原来如此。”
    “回归正题。第二个追加任务是,把奈杰尔·皮尔斯的笔记本电脑,完整无损地带回来。”
    虽然不知道为何要这样做,但大家没有异议。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倘若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遭遇从未见过的生物,必须第一时间将其杀死。”
    四人听不懂了。
    仿佛听不懂英语而一直沉默的米克开口问道:“你说什么?没见过的生物?”
    “是的。只要你们发现从未见过的生物,就立即将其杀死。”
    “你指的是病毒吗?”
    “不是,病毒肉眼不可见,我所说的是具有形体的动物。”
    “我不明白……”米克支吾起来。
    耶格插话道:“非洲的雨林中,我们没见过的生物不是有很多吗?”
    盖瑞特和迈尔斯笑了,辛格尔顿却一本正经地说:“那些生物基本上不会超出你的想象,比如某种蝴蝶或蜥蜴。而我说的生物,是你们分辨不出类别的特殊生物。”
    “你能说得具体点吗?”
    “雇主提供的信息是有限的。”辛格尔顿面露难色。所谓雇主,就是委托泽塔安保公司执行这项任务的外国政府,多半就是白宫吧。“我能告诉你们的只有这些,问题生物就在刚果的雨林中,很可能潜伏在康噶游群的狩猎营地里。它有着谁都未曾见过的形态。还有,这个生物现在并不凶暴,行动也很缓慢,凭你们的枪法,一发子弹就能将其解决。完成这个任务后,你们必须完整回收它的尸体。”
    “可是,只有这些信息……”
    “给我的信息只有这些!”辛格尔顿强行打断,做总结发言,“这个生物的最大特征,就是一眼能看出它是未知生物。那一刻,你们的大脑或许会混乱。但你们不要多想,不要有疑问,比如这是什么生物之类。一发现就直接杀掉。这是守护者计划最首要的攻击目标。”
    9
    这天,研人傍晚就中断了实验,将从小卖部买来的杯面三下五除二吞下肚子后,便朝医学院所在的东京文理大学附属医院赶去。从理科校区走十分钟,就能见到一座十二层的巨大建筑,他与吉原学长就约在那里见面。本科时代,他俩曾在联谊会上见过几次面。
    来到医院背面的员工便门,研人向门卫说明来意后进入主楼。他有些不自在,总觉得医学院比药学院更高等,心里有点自卑。
    乘电梯上楼时,研人想起进入大学后的新生欢迎会上,药学院院长曾昂首挺胸地训话说:“如果你们成为医生,救治的患者顶多万人。但如果你们成为药学研究者开发出新药,就能拯救超过百万的人。”
    确实如此。倘若开发出治疗肺泡上皮细胞硬化症的药物,不仅能救治现在世上的十万名患者,未来可能患上此病的孩子也会因此受益。研人用院长的话鼓励自己,但一想到现实的困难,一股无力感又油然而生。
    反正是知其不可而为之,研人决定还是不抱太大期望为好,否则失败后定会大失所望。
    他在五楼下了电梯,前往儿科护士站。一名忙碌的护士发现了他,问:“你是来探访病人的吗?”
    “不,我来见吉原医生。”
    护士点点头,朝护士站里一群穿白大褂的人说:“吉原医生,有人找。”
    一个短发男人转身应道:“来了。”那人就是吉原。听说吉原高中时代还在练习剑道,如今却成了医生。
    一看到研人,吉原就用独特的低沉嗓音说:“好久不见。”他穿着白衬衫,打着领带,套着白大褂,与学生时代的形象迥然不同。研人自己则是旧羽绒服加牛仔裤的打扮,显得特别不搭调。
    “这么忙还来打搅,非常抱歉。”
    “哪里哪里,咱们去医务室吧。”吉原走出护士站,带着研人离开。
    “你当儿科医生了?”
    “没,我现在还是实习医生,在各个科室轮流转。儿科也不错,但不适合我。”
    “不适合?”
    “又累又不挣钱,还是到别的科室当医生比较好。”吉原回望着儿科病房说,“儿科医生是跟金钱无缘的好医生,我这人比较虚荣,没办法加入他们的行列。”
    等电梯时,吉原切入正题:“你是因为肺硬症来找我的吧?”
    肺硬症是肺泡上皮细胞硬化症的简称。
    “是的。”
    
    第11章 海斯曼报告(10)
    
    “抱歉,现在的医疗技术水平还不够,只能尝试治标的做法,但能延长患者多久的性命,就说不准了。”
    “也就是说,一点儿治疗办法都没有?”
    “没有。”吉原断定道。
    “基础研究也没有进展?”
    “世界上,只有葡萄牙的格拉德医生在开发这种病的治疗药物。”
    “治疗药物?”研人惊讶道。没想到这么快就有意外收获。“进行到哪一步了?”
    “这方面我也是门外汉。请稍等。”
    电梯来到上一层,吉原进入一个挂着“医务室”牌子的房间。走廊两侧排列着各个科室,吉原进入的是儿科医务室。室内摆放着许多桌子,或许是已近黄昏,房间里没有多少人。吉原打开角落里的一个储物柜,取出一摞纸走出来。
    “我把看过的论文下载了下来。”
    “劳您费心了。”研人接过论文,粗略地浏览了一遍。
    “这离临床试验还差两个阶段吧?”
    “看上去是。”
    里斯本医科大学的格拉德教授已经建立了变种gpr769的立体结构模型,正以此为基础,设计与该受体结合的化学物质,检测活性。这可能是世界上最先进的临床应用研究了。
    “不过,他已经进行到先导化合物结构最优化这一步了。”
    “什么意思?”
    “意思是,他已找出可能成为药物的化合物,正将其改造为药理活性更高的结构。”
    岂止慢人一步,这位葡萄牙医生的研究比自己领先了许多年。用蜘蛛丝钓鱼果然是痴人说梦。在破旧公寓楼六叠大小的实验室里闭门造车,根本无法与格拉德博士的研究同日而语,就像少年棒球联盟的队伍无法与全美职业棒球联盟的队伍抗衡一样。
    “也就是说,研制出治疗肺硬症的药物指日可待了?”
    “还不知要等多少年呢。先导化合物适合成为药物的概率,也只有千分之一,顺利的话也要五年以上。”
    “那现在的患者就没救了吗?”
    “我想是的。”吉原叹了口气,“跟我来。”说着,他朝走廊深处的重症监护室走去。
    “我负责的患者中,有一位肺硬症患者。”
    “哦?”
    通过双开式门扉,门后就是重症监护室。走廊的墙上安着巨大的窗户。透过窗户,可以看见重病患者躺在室内的床上。
    “从左边数起第三个。”吉原小声说。
    在成人患者当中,一个六岁左右的女孩孤独地躺在床上。她痛苦地闭着双眼,皮肤已经变成青紫色。挂在支架上的输液袋数量显示出这孩子的病情有多么严重。
    床边有位年轻护士,以及看似孩子母亲的三十多岁女人。为避免带入病菌,母亲戴着口罩。她明显哭过,精神濒于崩溃。
    护士将女孩的氧气面罩掀起,擦掉嘴巴周围的红色鲜血。研人像被人戳了一下脑袋似的,往后退了一步。
    “这是末期症状,那孩子只剩一个月寿命。”
    悲惨的现实令研人不忍直视,心中愈发苦涩难当。自己救不了那个孩子。从父亲遗留下的那间寒酸、破旧的实验室,可以想见自己的现实处境。
    仿佛是为了惩罚自己,研人看着眼病床上的名牌。上面写着:小林舞花,六岁。这辈子都不会忘记这个名字吧,这个自己不得不见死不救的孩子。
    “我想挣钱,但也想拯救患者。”吉原说,“你是读药学的,一定要研制出治疗肺硬症的药物啊。”
    “可一个月内绝对不可能。”研人无力地答道,脑海里浮现出父亲嘱咐的二月二十八日的最后期限,正是一个月后。
    天已经黑了很久,气温也下降了不少。人行道旁的横十间川上,冬季飞来的候鸟正浮在水面上休息。
    返回实验室的路上,研人双手插在羽绒服的口袋里,如同负伤的野兽般垂头丧气地走着。濒死女童的身影在他脑海中挥之不去。
    那孩子究竟犯了什么错,非要遭受那样的痛苦?为什么年仅六岁就要面临死亡?作为科学工作者,研人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因为时间对所有人都是不平等的,这很残酷,却又是事实。
    药学研究者要做的,就是对抗大自然的威胁,但自己到目前为止究竟做了什么?进入大学后的六年,自己浑浑噩噩,光阴都被蹉跎掉了。
    话又说回来,自己能做什么呢?研人抬头仰望星空,宇宙浩渺,无数光年外恒星的光芒点缀着地球的夜空。
    肺泡上皮细胞硬化症的特效药,总有一天会开发成功。但至少要到五年以后,而不是一个月以内。在被这种无力感压得喘不过气来的同时,他又想起了父亲的遗言。研人依然抱有一丝希望。就算是无名大学的教授,作为科学工作者,父亲应该接触过逻辑训练。既然自费投入数百万日元建立实验室,那应该对开发出特效药有所了解。现在唯一的线索就是安装在笔记本电脑里的“gift”软件,但研人不知道它有什么功能。
    看来,最后的希望只能寄托在那个懂电脑制药的韩国留学生身上了。答应帮忙联络的友人土井,应该已经打听到了对方的时间安排。研人正考虑给土井打个电话,突然听到有人在叫自己。研人专心思考自己的事,没有听见对方的第一次呼叫。直到对方第二次喊自己的名字,他才停下脚步。
    研人已走到理科校区药学院大楼的后面。这里晚上基本没人经过,光线昏暗,只有远处的自行车停车场里亮着荧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