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隋唐不演义-第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进了汾阳宫后,刘武周挑了一些漂亮的宫女,将她们送上马车,然后下令:送到突厥人那里去。

为了女人,刘武周走上了反叛的道路,而现在,为了将造反的道路一直走下去,他要将杨广的女人送给突厥人。

突厥人对隋朝境内的造反事业向来支持,收到刘武周的礼物后,马上表示坚决支持刘武周。为了表明态度,还给刘武周送来了狼头大旗,并册立刘武周为定杨可汗。

从这个称号可以看出,突厥人对曾把他们搞得焦头烂额的杨家人(包括杨广)是又恨又怕,扶持一个傀儡,都要在名字上占点便宜。

消息再次传到太原,王威们再也按捺不住了。

要是杨广大帝知道自己的女人被抢了,还不得把相关责任人员的皮给扒了。

王威们连忙跑来见李渊,要求商议一个对策出来。

那就再开会吧。

军事将领又集合了起来,李渊重新评估了一下形势,认定刘武周事情搞大了,连皇帝都当了起来,再坐视不理是不可能的了。

“现在,我们可以做的就是士兵戒严,全城加强守备,保障粮食供给,剩下的事情,大家看着办吧。”

做完这个总结陈词,李渊两手一摊。

听到这一句,王威差点崩溃。

“今天太原人的性命,就在明公手里,唐国公要是推辞,谁能担起这样的重任!”

“那你说怎么办?”

“立刻招兵买马,平定刘武周。”

李渊又摆手了:“招兵征讨这种事,必须要经朝廷批准,擅自动兵,可是大罪!”

说来说去,又说死了,好在李渊还是一个好心人,实在不忍心看到王威、高君雅两位副官在热锅上烤,终于给了一条出路。

李渊表示刘武周已经称帝,势头正猛,必须马上对付他,现在,刘武周离太原不过数百里,随时会来进攻太原,而我们又离江都三千余里,一路上,还到处是盘踞的叛军,要是打报告,肯定是来不及了。现在把大家请来,正是商议一个变通的办法,并不是我要撂担子。

李渊如此推心置腹,王威也忘了自己监视者的身份,连忙举双手表态:“唐国公是国戚,与国共命运,要是等奏报,已经来不及了,现在是平贼,我们看唐国公可以做一回主!”

至此,王副官、高副官结结实实被李渊忽悠在地板上。

李渊长叹一口气,终于勉为其难全权指挥平叛事宜。

你们要我管,那我就管啦。

李渊给太原诸位将领分了工,王威被提拔为太原郡丞,李渊特地把他叫来,表扬他为官廉洁,去管粮仓支出再合适不过。而高君雅前段时间在外面打了败仗,李渊也没有追究他的责任,而是让他巡行城池兼管器械。

两人心服口服地投入到工作,却没有想一下,为什么招兵的工作不让他俩插手。

李渊亲自抓招兵工作,十来天的时间,就招到了一万多人。征辽东没什么人愿意去,但听说跟李渊打刘武周,有兴趣的人还是很多的。

李渊将召集来的兵马分成两队,分别驻扎在兴国寺跟阿育王寺。李渊私下告诉李世民,兴国寺这个名字不错,这是个好兆头。李渊还告诉李世民,他已经写密信送到河东长安,他的兄弟们马上就会到太原来。

这些事情,两位副官当然是不知道的,但如果说这两位是猪也不准确,这俩难兄难弟也发现了不对劲。

问题出在领兵的军将身上,率兵驻扎在兴国寺的是刘文静,驻在阿育王寺的新兵营由刘弘基、长孙顺德率领。

刘文静我们都认识,另外这两位都是隋朝贵族,长孙顺德是李世民老婆的叔叔,他们跑到太原,倒不是走亲戚看朋友,这两人是逃难来的,前些年,杨广征辽东,两人都在征调行列。大概也受过反动歌曲《无向辽东浪死歌》的影响,不谋而合跑到太原躲了起来。

事情清楚了,一个领兵的是反贼李密的亲戚,另外两个是逃丁,本该领兵的两位副留守一个却在粮仓里数大米,一个在城里抓小偷兼擦铠甲。这找谁说理去!

李渊这是想干吗?这怕不是去平反,而是要造反吧!

两位副官的智商加在一起,终于超过一百,但知道了又怎么样呢。

两人凑在一起,商量了半天也没想出个办法来。最后,高君雅提了一个建议:“咱们还是问一下明白人吧。”

两人找的是行军司铠武士彟。

找到了武士彟,两人说起了招兵的事,然后忧心忡忡讲起刘弘基跟长孙顺德都是逃丁,不抓他们已经是违法犯纪了,现在怎么可以领兵。

说到此处,被闲置的王威气愤地表示:“我现在就去把他们抓起来。”

武士彟摇了摇头,诚恳地劝道:“这两个人都是唐国公的客人,你这么办,事情闹大了怎么办?”

是啊,闹大了怎么办?

现在给杨广打小报告估计也不管用了,主要是没电话QQ,送信又得问问半路的李密借不借路。

两位副官一筹莫展地离去,而武士彟收拾一下,还得向李渊报告一下两位的新动向。

武士彟的确是王威的老朋友,这是王威向他征求意见的原因,但王威忘了武士彟在从戎之前是干什么的。

武士彟以前卖过豆腐,贩过木材,是一个成功的商人,而他除了认识王威之外,还认识李渊。

作为一名商人,武士彟智商相当高,早就看清了跟李渊混才有前途,据史书记载,早年劝李渊起事的人里,就有武士彟。

顺便提一下,武士彟这个名字估计听到的不多,但他的女儿估计不知道的没几个。他的女儿,有的人叫她武媚娘,她自称武曌,史书多称之为武则天。

在武士彟的忽悠下,王威错过了第一时间的反击。

这么看来,武则天那么能忽悠,多半还是来自遗传。

王威依旧管着粮仓,有时候也去兴国寺转转,看到越来越多的兵,他的心情也越来越烦躁。

李渊这是奔着造反的路大踏步前进了。考虑到自己经常打李渊的小报告,到时祭旗的光荣使命就落在自己跟高君雅的头上了。

不能再观望了,趁李渊起兵之前,必须想出办法来。

感觉到死亡的气息,王威终于肯用他的脑细胞了。显然,现在要办李渊,只有发动一次突然袭击,抓住李渊跟他的骨干,才可以彻底扭转局面。

无数个方案在王副官的脑海里翻滚,夜袭、鸿门宴、鱼肠剑等手段一一在王副官眼前闪过,但最终王副官又一一否定了这些方案。

由于智力的限制,王副官开始急得满身大汗。

此时,才刚进入五月,天气已经热得让人无法忍受,擦了擦额头的汗,望着外面似火的太阳。王威突然想到了什么。

已经有好久没下雨了。

五月甲子(十五),早晨,晋阳宫。

李渊在开早会,美其名曰处理政务,难得的还邀请了王威跟高君雅参加。这是一个新现象,刚发生过刘武周事件,王威们应该提高警惕,但他们还是来了。

再过两天就是祈雨日,在那一天到来之前,王威们并不想节外生枝。

王威跟高君雅按时来到了议事厅。

一切都很正常,直到外面报刘文静有事晋见。

刘文静不是一个人来的,后面还跟着太原十八府之一开阳府的司马刘政会。

刘政会表示要告密状。

密状?李渊没叫递上来,转头看了王威一看,意思是,你是郡丞,这事该你管。

王威准备起身取状,屁股刚离凳面三公分,听见刘政会又说道:“我告的就是副守大人的事,这状只有唐国公能看。”

李渊大惊失色:“还有这种事,递上来我看看!”

看过状笔,李渊转过身,面对两位助手,无比痛心地说道:“副守大人,你们竟然引突厥入寇!”

王威当场就瘫了,高君雅是杨广的老部下,底气很足,当场愤而起立,一甩袖子就开始骂人:“这是想造反的人要杀我灭口!”

李渊站起身来,十分遗憾地说道:“这个指控十分严重,我身为留守,也无法包庇你,只好请两位大人先到牢里待两天,时间自会还两位清白。”

时间还我清白?骗三岁小孩吧,高君雅显然不相信时间能说明一切,立刻拔腿就跑。

跑是跑不掉了,刘文静在外面等着王威出来已经有一会儿了。

一队士兵从旁边杀出,一把按住刚抬脚的高君雅,然后捆成粽子丢到了牢里,当然,狱友是王威。

两位稀里糊涂就当了囚犯,他们原本想利用天旱的由头在晋祠组织一场求雨大会,趁机拿李渊的人头当祭礼。可没想到竟被李渊先下了手。这说明,事情暴露了。

到底是哪出了问题?

他们怕是想不到症结所在了,因为问题出在一个小人物身上。

在起事之前,他们找到一位老朋友,晋阳乡的乡长刘世龙,大抵是向这位乡绅借点启动资金。要借钱,就得说明理由,于是,他们向这位刘乡长和盘托出了自己的计划。

一个小乡长,知道了又能怎的。可事情就坏在这个刘乡长身上。

这位刘乡长除了是王威的朋友之外,还是李渊的朋友。

在满口答应王威们的请求后,刘乡长转身就向李渊汇报了这一情况。这证明,乡长靠得住,母猪能上树。兼证明,不要忽视每一个小人物,天大的事情往往就坏在小人物的身上。

王副官跟高副官也算倒霉了,认识一个是叛徒,认识一个还是叛徒,这世界上老实忠良之辈确实难找。

两位副官就这样吃上了牢饭,牢里伙食标准比较低,用李逵的话说,是嘴里淡出鸟来。但两位马上就明白,就是这样的稀饭他们也吃不成了。

从狱卒的交谈中,他们听到了一个消息。

擒拿王高二人的三天后,突厥人杀到了太原城下。





第七章 天下的腹心


【空城计】

晋阳宫,城头,李渊正举目北望,顺着他的目光向北看,骑尘正席卷天际而来。

突厥人真比曹操还听话,说他入寇,他就来打劫了。但要说是王威引来的显然是冤枉,猜测一下,带路党员大概是刘武周。

李渊并没有做好应对突厥的准备。

沉思一会儿,李渊叫来了所有的军将,下了一个命令:“将所有的城门打开,城上的旗帜撤下来,守城的人不得探头往外张望,禁止大声喧哗!”

读过《三国演义》的都知道,这是著名的空城计,要是李渊会弹琴,搞不好带两个童子上楼焚香弹点《十面埋伏》之类的曲子。

这就是欺负突厥人没文化了。这样的计策虽能起到奇效,但也伴随着高风险。要是对方好奇心重,伸个脑袋进来窥探呢?

突厥人果然把脑袋伸进了城。

突厥人以前吃过李渊的亏,知道此人向来诡计多端。但大老远的来了,不挣足工分怎么好意思回去?

在城门外盘旋一阵后,呼喝声群起,突厥人策马冲进了北门。

有那么一刻,李渊差点发出进攻的命令,但最后,他还是忍住了。这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从北门进来的突厥骑兵并没有向里面冲击,而是搞了一下浅度游,从东门又出去了。

望着源源不断的突厥骑兵从北门进来,又从东门出去,李渊突然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

吸引他做决定的是突厥人胯下的大马,李渊要起兵,太需要这些马了。

于是,李渊叫来了一个叫王康达的人,据记载,这位王康达是他招降的反抗军,以前落草时就专干抄掠的事情。

现在,是发挥其特长的时候了。

李渊告诉他,现在领千人悄悄靠近北门,记住,先不要动,等突厥最后一批骑兵过来后,你们杀出去,将他们的战马夺过来。

时间已经过了正午。王康达已经潜伏了很久,他一直没有找到出手的机会。

突厥人呼啦啦地来,也不报个号点个卯,谁知道这是最后一队还是中间一队。

大概只能靠猜了吧。

此时,李渊还在城楼之上紧盯着北方,除去心情,这个情景倒像李渊在检阅突厥的骑兵。

乱尘依旧连绵,也不知道过了多少突厥骑兵,但可以肯定的是,远没到结尾的时候。眼睛余光之下,李渊却看到了让自己大惊的一幕。

王康达毕竟是野路子出身的,耐不住性子,纪律性又差,终于忍不住,率领部下从藏身处杀了出来。

王康达着实勇猛,他的手下也对砍人抢东西相当在行,没多久,就砍翻不少骑兵,赚得不少大马。可渐渐地王康达发现对面的敌人越来越多,而后面,又响起了突厥的喊杀声。

在突厥人的前后夹击下,王康达被赶到汾河边,挤到河里淹死了。

本来想派人去抢点马,但没想到对方太凶残,马没抢一匹,自己倒死了一员大将跟一千兵马。

突然冒出的贪念,上帝总会给予相应的惩戒。

损失的不仅仅是兵马,更危险的是突厥人的刀已经见血,想靠一个空城计就让对方退去已经不太现实。

对于这样的变化,有一些激动的太原市民十分愤怒,他们纷纷要求将牢里的王威高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