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隋唐不演义-第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史书交代,李建成之所以煽动造反,是因为李建成感到接班人地位不保,所以抢先下手,诛杀挑战者李世民,然后抢班夺权,实现提前登基的目的。

这实在是一个不怎么靠谱的解释,因为在杨文干事件发生这一年,真正危机重重的,真正需要下定决心,动刀动枪的人不是史书中记载的那个懦弱无能的太子李建成,而是英明神武、功盖天下的李世民。

李世民以为只要自己够努力,就可以得到一切。

这是一个美丽的误会。

在跟刘黑闼交战回来后,李世民被封为天策上将,这个职位是李渊的发明创造,因为李渊陛下发现,自己的这个儿子功劳太大,普通的官职已经无法表达自己的褒奖之情,只好封李世民为天策上将。这个职位在王公之上。

看上去李世民是向太子、皇帝之位又迈出了结实的一步,但李世民很快明白,父亲是结结实实把他定了位。

在以前,李渊还经常跟李世民玩点小暧昧来调动一下积极性,现在天下将要太平,李渊毫不犹豫地摆出了他的底牌。

儿子,你要明白,你的荣誉、你的地位到此为止了。太子,乃至帝位,都不会是属于你的东西。

李世民是不会接受到此为止的安排的。

是我的,终将是我的,不是我的,最后也依然是我的。

【秦王爪牙】

李渊用天策上将的职位来安抚李世民,却同样给了李世民培养势力的机会。李世民拥有了开府的权力,他可以堂而皇之拥有私人护卫,置官属,除此之外,李世民还搞了一个文学馆。

能够进入文学馆的都是当时的名人雅士,天策府的待遇很好,包吃包住,过节有福利,升迁有保证,能够进入文学馆被认为是登上了瀛州这样的仙岛。经过统计,这个文学馆常驻馆员十八名,号十八学士。

文学馆成为李世民最常去的地方,下班之后,李世民经常转到文学馆里。有时候半夜才出来。要是认为李世民在里面搞诗歌会之类的活动那就大错特错了。

这个文学馆是李世民的智囊团。

在南征北战中,李世民网罗了秦叔宝、程咬金、尉迟敬德这样以一敌百的猛将,但拥有这些猛将还不足够,这些人打打杀杀是把好手,但政治斗争更需要的是谋略。

第一个追随李世民的学士是房玄龄。

八年以前,李世民的大军抵达渭北,前面就是长安城,化家为国的梦想指日可待。这时,有一个人来到了军门前,宣称要见李世民,自己有奇策献上。

听到对方的名字后,李世民亲自出营,将这个人请了进来。

来人正是房玄龄。

房玄龄,齐州临淄人,大唐名相,“贞观之治”的缔造者之一。

无从得知房玄龄献上的是什么奇策,只知道交谈之后,李世民一见如故,马上将房玄龄纳为自己的部下。这应该是李世民南下夺长安途中的最大收获。

房玄龄足智多谋,善于策划,为人低调,而且,他在李世民手下还发挥了一个更重要的作用。在攻下城池,别人往府库里钻时,房玄龄却到处打听此地有什么杰出人才,然后必登门拜访,推荐到秦王府上班。

秦王府谋士如云猛将如雨,房玄龄这位人事总监实在居功至伟。据李世民自己评价,房玄龄就像他的萧何。其中的原因大概是房玄龄虽然没有月下为他追过韩信级的猛将,但同样为他挽留过一个高端人才。

在秦王府文学馆,房玄龄虽然工龄最长,能力突出,但他仍然不是十八学士之首。

在房玄龄的大力公开和非公开招聘下,往秦王府跑的人才越来越多。这个现象引起了李渊的注意。李渊马上开始挖起儿子的墙脚来,连连任命秦王府的人外出当官。

李世民有些吃不香睡不好,这些人也就在李世民那里挂着号,也没正式安排工作,现在李渊有工作安排他们,当然留不住人才。再说,今天出去这个,明天走了那个,要一个个去挽留也实在没有那么大的精力。关键时刻,房玄龄告诉李世民:

“离开的人虽然多,但都不足以惋惜。只有一个人必须留下他!”

“谁?”

“杜如晦!”

“为什么?”

“杜如晦乃是王佐之才,如果大王甘心当一个藩王,那就不必留他,如果想要经营四方,非此人不可!”

杜如晦,长安人,官宦世家之后,十八学士之首,唐初名相。顺便说一句,前面那位牵扯到杨文干之案的杜淹是他的叔父。

杜如晦才智过人,临危不变,但这样的才能秦王府很多人都有,房玄龄特意要留下杜如晦是因为他有一项技能恰好可以弥补自己的弱点。

房玄龄善于策划,但有时过于谨慎,往往犹豫不决。而杜如晦却善于从许多建议中找出最佳方案。

据记载,李世民在跟房玄龄议事时出现不能决定的时候,两人就停下来,不再继续探讨,表示这件事情杜如晦不来就定不下来。而等杜如晦到来之后,最后选定的方案常常就是房玄龄的方案。

这两位,一位善于找到解决方案,一个拥有极强的判断力。两人合称为房谋杜断,成为秦王府的最强组合。

拥有房谋杜断,可以大事不慌,小事不忙,再加上能打能杀的秦叔宝尉迟敬德们,却依旧不是一个完整的团队。他们还需要另一个人贡献一种必需又奇特的东西。

唐朝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首,唐初第一重臣,洛阳人长孙无忌将补齐最后一块拼图。

长孙无忌,隋朝名将、伟大的外交家长孙晟之子,其人不像秦叔宝们有过人的武力,也不像房玄龄那样善于建策,也不如杜如晦一样善于剖断。但他却能提供一种干大事最需要的东西:绝对的忠诚,绝对的信任。

长孙无忌拥有的这种东西是他的身份带给他的,他的妹妹是李世民的妻子。

中国的裙带关系十分发达,有时,这种关系的紧密性甚至超过了血亲关系。这大概是因为血亲往往还会产生利益上的分歧,而裙带关系却很容易形成利益同盟。

现在,秦叔宝尉迟敬德们的武力,房玄龄的谋,杜如晦的断,长孙无忌的忠诚,最后加上李世民的领导力,这些组合在一起,才是一个真正有竞争力的抢班夺权团队。

这样的团队,才有可能挑战东宫,注意,我说的是有可能。我之所以没有用肯定的语句,那是因为,在秦王府日益壮大之时,东宫的势力膨胀得更快。

【东宫的反击】

李建成不是一个笨蛋。

在李世民横扫天下、树立军功、拉拢豪杰时,李建成在长安也没有闲着,史书记载,李建成第一批拉拢的对象有些特别,她们手无寸铁,也无过人智谋,但战斗力依然很强。这是因为她们有独门绝技:枕边风。

她们是李渊的妃子们。

我们知道李渊的夜生活是比较丰富的,当初在太原,就跟杨广的宫人滚到了一起,现在自己当了皇帝,相当于解放了思想,放开了包袱,夫人团伙极速扩张。在长安的数年间,李渊就生下了二十多个儿子(女儿没统计),可见生产效率之高。

后宫队伍大了,自然形成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李建成抓住自己长驻长安的机会,大踏步走上了夫人路线。

史书里记载李建成跟某些妃子的关系不清不楚。这种事情没有捉奸在床,咱们是不好传的。但可以确认的是,经过送礼、恭维等手段,李建成成功争取到了许多嫔妃的支持。

渐渐地,宫里刮起了极其强劲的枕边风,席卷对象李世民,这些十二级枕边风效果还是突出的。李世民渐渐失去了李渊的宠信。

如果只是夫人团队站在了自己的对立面,李世民是不会害怕的,他相信自己的父亲还不至于到色令智昏的地步。但另一个人的站队却让李世民真正感到了威胁。

四弟齐王李元吉站到了李建成一边。

本来争皇位这种事情跟李元吉没什么关系,论出生顺序,他比不上大哥,论功劳,他比不上二哥。争皇位这种事,他也就是一个打酱油的命。但显然,这位四弟有着李唐家不安分的传统,智商也不低,竟然给他想到一个曲线接班的办法。

也不知道他是怎么跟李建成谈的,最后竟达成了一个协议,李元吉先帮助大哥干掉二哥,等李建成当上皇帝后,封他为皇太弟,让李元吉进入接班人梯队。

这实在是一个双赢的结盟,更是一个互补的结盟,李元吉此人在敢说敢干、心狠手辣上简直可以说是一个小号的李世民。这些性格特点恰好弥补了李建成性格软弱、反应迟钝的缺点。

在齐王跟东宫打成一片后,李建成的步子果然越迈越大,也明白了枪杆子里出政权的道理,在长安城里组织了两千人的武装部队,号长林兵。据史料记载,李世民的秦王府也只有八百的私兵。

齐王跟太子的组合终于可以跟秦王府叫板,而一个人的存在最终使李建成的力量超过了李世民。

魏征的王霸之术终于发挥威力。

出战刘黑闼之后,李建成一举打破了战事问秦王的垄断,可所得不仅仅是获得了声望,在河北,李建成同样找到了外援基地。

武德七年的六月,杨文干事件发生的不久前,李世民听到一个让自己震惊的消息。有三百多幽州的铁骑悄悄来到了长安,他们分别住在了宫东面的一些坊里,准备趁机进入东宫担任侍卫。

幽州是燕郡王罗艺的地盘,幽州的兵马进了东宫,这说明自己的这位大哥已经争取到了对方的支持。

李世民马上叫人向李渊告发外兵入京的情况。当然,李建成因此受到了批评,三百大兵退出了长安,但下一次,也许偷偷进来的就不只是三百大兵了。

李世民嗅到了危机,更可怕的是,天下已经大定,他没有多少用武之地、争功之机。可李建成只要自保,就可以等待着最终的胜利。

父亲已经不再宠爱于他,已经明确告诉他,你永远只能做一个藩王。

后宫已经是李建成的天下,那里,关于他的谣言每天换一个,不重样。

兄弟李元吉已经站在了他的对立面,这是一个无法无天的小霸王。

外面的大将已经有人投靠东宫,东宫不再只是一座孤立的大殿。

李建成也不是昨天的李建成了,今天的李建成大功在握,手有强兵,内有良谋。这不再是一个可以忽视的对手。

如果你是李世民,看着自己的优势一点点流去,看着自己一步步走进失败的沼泽,看着自己要得到的东西离自己越来越远,你会做什么决定?

我想,只有一个回应。

反击!剑走偏锋,侥幸一搏的反击!

回到杨文干事件,现在我们知道,李建成已经胜券在握,他完全没有必要去搞一场没成功的宫廷政变来登上皇位。而李世民却有这个需求。

也许是为了彻底击败李建成,李世民跟他的智囊团策划了这一起杨文干事件。

杨文干事件之后,李渊没上当,李建成还是太子,李世民还是秦王。所有人的位子都没有改变,但一切都已经改变。

父子,兄弟,裂缝在看不见的地方延伸开来,直到无法弥补。

最后,再交代一下杨文干事件的一些边角料。我们只说过李渊最后没有上当,却没有解释李渊改变主意的原因。从史书透露的信息来看,李世民如此周密的策划,如此完美的执行,最后都没有奏效,是因为出了一个内奸。

此人叫封德彝,官居吏部尚书,在此前,封德彝曾经担任过天策府司马。李世民一直把他当自己人。

事后证明,这位封德彝堪称唐朝最成功的双面间谍,他是李世民的人,但也是李建成的人(也就是骑墙派)。而这个秘密一直到他死了都没被发现,李世民当上了皇帝,还给人家一个“明”的谥号。

据记载,李世民前脚刚去平定杨文干之乱,李元吉就跟嫔妃们前去为建成求情,但均未奏效,最后,封德彝出马劝说,李渊才改变了主意。

史书里用四个字来形容李渊态度的转变:上意遂变。

这实在是一个让人费琢磨的话,封德彝虽然官职高,但并不算李渊的心腹,他跟李渊说了什么,其效果竟然超过了人家老婆儿子的劝说。结合封德彝在秦王府的地位,以及他这次劝说后来被人揭发之后,谥号马上从“明”改成了“缪”可以猜出,封德彝正是向李渊透露了杨文干之案是李世民背后策划的真相,才使李渊“上意遂变”。

如果说真有一个不凭证据,只凭交情就可以改变李渊主意的人,那一定是裴寂。

我们已经很久没见到裴寂了,上一次露面,还是大败于刘武周之时,那时,裴寂被李渊召回,关到了牢里。

裴寂在牢里待了两天,也就瘦了瘦身,去了去多余的油脂就出来了,然后立刻官复原职。如果刘文静泉下知道此事,只怕又要大叫不公平。

当然,这个世界本没有绝对的公平,裴寂能够逃过问责,那是他自己的定位抓得准。

在朝中,因为利益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