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洋枭雄-第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练军保阳马队和淮军元字营的整编事务繁多,而且外头也很多人在看着我们,所以还望诸君不要轻怠了!”
    “现在从练军和淮军里整顿而来的马队右标也差不多搭起架子了,只是不知道上头为什么还不定下统带官呢?”已经转任马队右标第一营管带的华振基疑惑着。
    赵东云听罢却是道:“此时自有督宪大人他们决定,我们不用操心!”
    他虽然这么说,但是内心里也一样疑惑,这也有那么多天了,为什么上头还没有决定马队右标统带的人选呢?

第六十二章 拉拢孟恩远
    赵东云并不知道,这一次在马队右标统领人选的争夺比不久前的马队坐标统领争夺要激烈多,理由也简单,因为这个马队右标是未来配属给北洋常备军右镇的,这也就代表着牵扯到了未来北洋常备军右镇翼长之位的争夺。
    数方派系你来我往,到最后谁也是不肯落下风,几乎陷入了去年年底第三协第五标、第六标统带一摸一样的情况。
    去年面对各大派系争夺第五标、第六标统带职位的时候,就连袁世凯也大感头痛,最后是和稀泥一样,把第五标给了王英楷、冯国璋等人联合推出的陈光远手上,同时又让赵东云兼任第六标的统带,这算是平息了那场争论。
    以至于到现在第三协第六标的统带依旧是赵东云自己兼任着
    现在同样的情况又出现在马队右标统带之位的争夺上,看着自己诸多手下争来争去,而且还没个结果的时候,袁世凯也是感到不耐烦了,越过段祺瑞、冯国璋、王英楷等人的争论,直接任命了孟恩远为马队右标统带。
    孟恩远,此人属于老淮军出身的北洋军官,和北洋诸多中高层军官一样,也是新建陆军时期时期的老人了,当过新建陆军马队右队领官,庚子年后袁世凯手下的北洋新军大扩张,大部分北洋嫡系都是继续留在新军中服役,不过身为袁世凯手下仅有的几个骑兵将领之一,孟恩远却被袁世凯调到了保阳练军马队中任职。
    因为庚子年前后北洋新军骑兵有限,需要旧军体系中的骑兵力量对北洋新军进行战略配合,而把这些用来配合北洋新军作战的骑兵部队放在那些旧式军官手上,袁世凯自然是不放心的,所以才会调派孟恩远前往保阳马队。
    现在北洋新军大练骑兵,保阳马队已经是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这种情况下把孟恩远调往马队右标任职也就理所当然了。
    只不过这孟恩远由于是老淮军出身,而且年纪比较大,自然也就不是段祺瑞或者王英楷等人的后辈下属,所以此人其实算得上是无派系的中立人士。
    只是他并不像是吴长纯、刘永庆那样位居北洋核心层,他只是个中层军官而已,上头又没有人可以帮忙,所以在前翻诸人争夺马队右标统带职位的时候,自然也就没人提起他了。
    不过也算他运气,段祺瑞和王英楷等人久争不下让袁世凯感到厌烦,另外这孟恩远虽然没有投靠段祺瑞等人,到不管怎么说他都是新站练兵时期的老人了,正儿八经的北洋新军嫡系,袁世凯自然也是信任他的,所以在越过了其他人后,袁世凯大笔一挥就是把孟恩远调到了马队右标任统带。
    “孟老兄,你可来了!”赵东云呵呵笑着,大步往外走迎进了孟恩远,口中还同时道:“你是不知道啊,这半个月来为了这右标的事我可是愁白了头发啊!”
    孟恩远看着眼前这个年轻的有些过分的赵东云,感觉有些怪异,自己今年四十七岁,虽然说自己从军时间晚,但这个年纪能够当上北洋常备军中仅有的两个马队统带之一,也不算太慢了。
    然而眼前这个赵东云呢,如果孟恩远没算错的话,这人才二十四岁呢,他儿子的年纪都比赵东云大!二十四岁的他就已经是一协统领,最最关键的还是自己的直属上司,这让孟恩远情何以堪啊!
    虽然说北洋新军现在素来以年轻化闻名,军中主要将领包括袁世凯、段祺瑞等人在内都是四十岁上下,而中层军官多以三十岁到四十岁之间为主,曹锟、王占元以及赵东云手下的林永权都是这种。
    至于那些三十岁以下的,大部分都是混迹在管带以下,只有极少数的幸运儿才能够突破管带的限制,成为统带或等阶的职位,去年的赵东云就是属于其中之一、那个留学刚回国的李泽均也算一个,然后还有这两年陆续回国的留日士官生中的优秀者。
    三十岁以下成为统带的话虽然也让人惊讶,但在北洋新军里也不算稀奇,类似的人虽然不多,但是也不能说少了。
    但是向赵东云这样年仅二十四岁就登上一协统领却是连屈指可数都算不上,因为除了赵东云就没第二个了。
    也许过个两三年随着北洋新军的继续扩编会出现众多三十岁以下的协统领,镇翼长或统制,历史上也的确如此。
    然而在1903年初的现在,二十四岁的一协统领暂时还是赵东云独一份!
    其实也正是因为赵东云担任了第三协统领,才会被认为是北洋第二梯队的领军人物,要不然就只能和曹锟、王占元之流相提并论了。
    面对这样一个年轻的过分的上司,孟恩远心里虽然感觉怪怪的,但是军队里等级深严,他年纪大不代表就能够在赵东云面前托大放肆了。
    所以赵东云可以一脸笑呵呵,以一副亲切的笑容喊他孟老哥,但是孟恩远是绝对不能回一声‘赵小弟’,他反而是按照新军的礼仪给赵东云来了个抬头挺胸的举手礼,口中也道:“补用副将孟恩远见过统领大人!”
    正所谓上位者有上位者的位置,而属下有属下的位置,孟恩远不管心中是如何想的,但是在赵东云面前就得把礼数给做足了。
    而相反赵东云却是继续面带笑容,一手举起回了个军礼后就是道:“这里也不是外头,不用客气,都进来,我给你介绍介绍我们第三协的同僚们!”
    赵东云的亲切以及亲自介绍,也算是给足了孟恩远面子,赵东云之所以这么做自然也是有他的深意。
    当他听到袁世凯直接越过段祺瑞等人的举荐,直接任命孟恩远为马队右标统带的时候,他一开始也没太过注意,但是当他翻了翻孟恩远的履历后就是发现,他竟然不属于现今北洋数大派系的任何一派。
    这可算是稀罕事啊,要知道在北洋体系里,要想保持而不投入任何一个派系几乎是不太可能的事情,以赵东云自己为例子,尽管他也没有刻意去追求,但是不知不觉当中他就已经成为了段祺瑞派系里的核心角色,这也就说明了,也许加入哪个派系是你可以选择的,但是想要保持中立就是不太可能的了。
    硬要保持中立的话那就是可能会得罪所有人,而这也可以从侧面解释为什么孟恩远四十七岁了还只是统带的原因!
    既然这人还没有其他身份背‘景,那么赵东云也是觉得如果能够拉拢他的话,就算不把他拉进自己的派系来,但是只要保持友好合作的关系,那么对自己彻底掌控第三协而言也具有非常大的意义。
    第三协现在有三个统带位置,但是只有两个统带,其中的陈光远还是赵东云的死对头,现在多了一个孟恩远,赵东云觉得有必要拉拢他,而不是把他排斥到一边,继而被陈光远等人拉拢,最后变成自己的对头。
    被赵东云亲切的带进第三协协本部公署的孟恩远很快就看到了里头的一群人,眼前的这十几位军官们都是第三协里里的各营管带以及各标统带,除了几个在外头的管带没来外,其他的都在这里头了。
    他们和赵东云等人一样,都是穿着北洋常备军的青灰色军服,有些人是穿着传统的旧式长筒马靴,也有的人穿着擦得的油亮油亮的黑色皮鞋。
    本来在新建陆军和武卫右军时期,军官大多穿的都是传统的旧式长筒马靴,不过庚子年后很多高级北洋军官只在训练和作战的时候才会换上长筒马靴,平常则是改穿黑色皮鞋,这也算是军服全面德式化的一个小小改变。
    其实换穿皮鞋后,再穿上防德式的军官军服,这些北洋常备军的军官们从正面看上去已经像是现代军人的模样了,当然了你不能从侧面或者后面看,不然那一条晃来晃去的大辫子会让你郁闷的很。
    在场的都是第三协的核心军官,站在最前头被赵东云介绍的自然是第五标的统带陈光远了,陈光远的地位在诸人当中是仅次于赵东云的。
    紧接着是赵东云身边的林永权,再过来就是两位帮统,其中就有裴连英,由于第六标的统带是赵东云兼任,然而赵东云要管偌大一个第三协,平时可没精力和时间去管理第六标的诸多营务,所以第六标的大部分事务都是落在了帮统裴连英身上。
    由此这个裴连英也就成为了第六标实际上的负责人,而同为帮统的孔眺北就逊色的多了,第五标在陈光远的把控下,他身为第五标帮统长期处于无实权的状态,不过就算没权他也得忍着,因为他是赵东云派出去牵制陈光远的,要是随便有点什么事就喊苦喊累,那么也不用来混北洋新军了,直接回家带孩子去算了。
    本来第三协还有第三位帮统的,那就是马队右标帮统,不过暂时上头还没任命下来,所以暂缺。
    然后就是各个营的管带们了,人数也不多,步兵营六个,机枪营一个,骑兵营四个,这十一个管带已经是第三协的核心军官了,自然要重点介绍。
    接下来的还有其他军座,赵东云就不一一介绍了,等认识完毕后,众人分成了三桌开席,算是给孟恩远的接风宴了。
    落席的时候,是赵东云、陈光远、孟恩远、林永权再加上两个帮统孔眺北和裴连英一桌,剩下的管带们以及其他军座分作两桌。
    在场的都是军人,而且个个酒量都是不俗的人,一圈接风宴下来不但孟恩远被灌的走不动路,就连赵东云也是招架不住手下人的敬酒,喝了个七七八八,出门的时候都感觉周围的房屋在到处乱跑了。

第六十三章 墙头草
    在接风宴上,赵东云可谓是给足了孟恩远面子,那孟恩远也不是个迂腐的人,他虽然不想搅合到北洋的派系之争里头,但是也不会平白无故就去得罪赵东云,所以既然赵东云给他面子,他也不会摆出一副不近人情的模样距而远之。
    于是乎,这两人在接风宴上就是谈笑风生了起来。
    然而这种情况看在其他人眼里却是有着不同的感觉,也许孟恩远只是抱着不得罪人的心态和赵东云应酬,但是孟恩远没有想到的是他的这种行为加上赵东云几乎公开化的拉拢,足以让很多人产生误会。
    “我看这孟恩远也不是什么好货色,这才刚来呢就和赵东云勾肩搭背了,这两人一联手,我们想要插足马队右标就难了!”施从滨一脸的愤愤不平,言语间对孟恩远多有鄙视:“他孟恩远都是差不多五十岁的人了,对一个只有二十来岁的赵东云卑躬屈膝,也不怕他儿子笑话他!”
    施从滨早些年和冯国璋交好,去年年底他能够在竞争激励的第三协里获得第五标第二营管带之位,冯国璋从中是出了不少力气的。就跟赵东云和段祺瑞之间的关系一样,虽然他们之间从不说什么主次或者投靠之类的话,但是外人一样把赵东云当成段祺瑞的嫡系大将,施从滨自然也被外人认为是冯国璋手下的人。
    来到这第三协后,施从滨也是和第五标第三营管带杨保善、第六标第三营管带孙翰臣一样,深切的感受到了来自赵东云的强大压力,他发现手底下的帮带、四个队官竟然是清一色的赵东云安插过来的,如果不是他手段够强硬,硬生生的把其中两个队官排挤走,再扶持了两个自己人后,恐怕他就会落入和孙翰臣一样的下场,成为一个彻头彻尾的傀儡管带。
    为了掌控实权,不被手下们架空,施从滨不可避免的寻求了来之陈光远的援助。
    此外杨保善、孙翰臣的情况也和施从滨类似,不可避免的也得寻求陈光远的帮忙,再加上他们麾下的部分中下层军官,在第三协里头也就形成了一个以陈光远为首的小山头,以对抗赵东云等人。
    其实这也算是北洋派系之争的一个缩影,在高层争斗中,是王英楷、冯国璋等人联合起来对抗最强势的段祺瑞,而在第三协内部,则是分数诸多派系的人由陈光远整合起来对抗最强势的赵东云。
    这个时期的段祺瑞派系可是非常强势,比如说去年广宗民变里,以段祺瑞为主导,赵东云具体指挥,这两个人一内一外几乎包揽了广宗民变的所有功劳,让后头的冯国璋等人连点汤渣都没能喝上,以至于去年袁世凯上报朝廷的举荐奏章里,段祺瑞和赵东云两人大出风头,一个从三品升为二品道员,一个从四品升到了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