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魏更始帝曹昂看着殿下的司马懿,面无表情的言道:“司马爱卿,前线战况如何?我军夺回了多少失地?”
司马懿看着曹昂,恍若见到曹cāo亲临一样,心中不由的一怔,颤声说道:“微臣无能回京之机,犬子与文烈将军丢了商丘和济yin。臣为了夺回济yin,多次与诸葛亮征战。奈何诸葛亮鬼谋奇算,臣不得不防范再三!”
曹昂看到司马懿父子全部回来,心中还是自然而然的认为司马懿这样做是为了掩人耳目,想要蒙蔽自己!所以听到司马懿所讲,他也不置可否的问道:“想来诸葛亮当与爱卿文不相上下才是呀?今番却让汝颇受挫折,是为何也?”
司马懿无奈的说道:“臣自叹不如!不如也不会在此紧要关头被陛下召回!”
他心知肚明,而曹昂亦是认准了他有投敌的迹象,自然不会让他继续为官。
但是考虑到只是一封书信,还么有别的证据证实这个事情。所以,他便说道:“朕知道汝连月征战颇为劳累,汝父子先回乡下休息休息吧!”
司马懿虽然早有准备,但是没有想到会是这样一个结果。
就在他发愣痴呆的时候,卫尉郭奕(郭嘉之子)过来对他说道:“司马大人还不赶快谢恩!”
司马懿这才醒悟过来,赶紧带着司马师、司马昭磕头谢恩。
曹昂一摆手,言道:“免礼吧!郭爱卿,收下他们的印绥、冠带,放他们出宫吧!”
好嘛!下去休息,原来是就地免职呀!
诸葛亮这一招反间计,直接解决了司马懿这个祸患。而薛立、徐漠两人统领边防大军与邓艾、曹休相对峙,倒是也到达了一个平衡。
曹昂听从了郭奕的建议,调动壶关败将夏侯渊往徐州镇守;而夏侯楙和夏侯强兄弟则引重兵五万镇守魏军。
东吴周瑜得知陈宫带着大军回师京都,连ri来广派探马打探汉军江边布置。
得知江边两城:汉阳、乌林之中只有守军不足万人。
机会出现,他岂可放弃?
连忙召集诸将于堂前,他言道:“汉帝以为征战年余,双方劳师疲惫,故停止进攻,撤回大军。却只在江边重镇留下守军不足万人,不是小看我军更是待何?今某要引兵攻打汉阳,夺回我军在江对岸的驻地!”
监军鲁肃向来不主张主动进攻,所以很少提出进攻xing的建议,更多的是建议防守。这一次也不例外,他在一旁言道:“都督,陈宫敢引大军撤退,岂会不在这里留下足够兵力?”
“难道子敬以为我军探马所言有假不成?”说实在的,周瑜被陈宫连番戏耍,可是气的不轻呀!一心想着报仇,他岂可放过这个机会?
大将黄炳请令道:“身为将军,不敢为国捐躯,岂不为人耻笑?都督,某愿为前部先锋,征讨汉阳!”
众将见黄炳邀战,亦纷纷请战。
周瑜起身示意诸将安静,遂言道:“某yu取汉阳乃是有所为也!汉阳与我江岸所隔最近,我军可以火速赶到,可袭之;占之后,若有所失,亦可救之!”
鲁肃看到周瑜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样,遂言道:“看来都督已经有了攻打汉阳的计划,不妨讲出来,我等好安排!”
得到鲁肃的支持,周瑜十分高兴,微微一笑,言道:“汉阳守卫敌军不过六七千人之众,而其水寨之中船只不过楼船十余艘,快船百余只!今夜某使大将一人引战船二十艘,快船二百只,袭击敌军水寨;再使大将一人引兵马万人趁夜渡江,待敌军城寨汉军入水寨救援之机袭击汉阳。敌军岂有不败之理?”
果然妙策!这两万余人的兵力,要想夺取只有一个雄步团的汉阳,那岂不是轻而易举?
周瑜把这一切看的很清楚,只要在敌军援军赶到之前攻下汉阳,然后再派两万jing兵增援,汉阳城便可以成为他们在江对岸的一个基地,一个可靠的基地。
鲁肃一看周瑜果然心思缜密,看来这件事他已经考虑成熟,那么攻取汉阳,在江对岸攻下一个基地自然是个好事。
周瑜当下颁下命令,使黄炳为大将,韩汉为副将,引兵八千,乘战船二十艘,架快船二百只,攻击汉军汉阳shui寨;使老将军太史慈为主将,太史慈之子太史亨为副将,引兵万人趁夜渡过长江,攻击汉阳隘口。
黄炳、韩汉、太史慈、太史亨四人领命下去准备。
汉阳乃是一个码头小城镇。东面靠江,建立码头,设立水寨,木塔楼船,高哨箭塔;北面城墙连接江边,上面设有隘口箭垛,城门设在西北方向,不是正的;南门也是城墙连接江边,上面设有隘口箭垛,而西南方向上也有一个城门。
估计太史慈他们将要攻击的方向应该就是西北方向的城门和北面的城墙了。
是夜三更天,黄炳、韩汉二人打开夏口水寨,驱船直取汉阳的汉军水寨。
大船在水上行驶的划水声音在河水打击江岸的拍浪之声中没有显示出太多的异样,漆黑的夜sè正好掩护着他们航行,为他们这次偷袭进行着天然的保护。
汉阳的汉军水寨就像是睡着了一样,除了水寨门口还有几盏灯笼高高悬挂在旗杆之上随风飘摆,别的动静也就只剩下了江水拍击水寨立木的声音了。
那些守卫的士兵更是没有了踪影,看着水寨边上小木屋中还亮着灯光,应该是在里面呆着或者已经睡着了。
¥¥¥
这一章是一个转折,咖啡考虑来考虑去,如何处理诸葛亮和司马懿最后的分离,最后感觉这样做也不为是一个好的办法。各位有什么好的意见,还可以提出来听听呀!
三国争霸,一统天下 第389章 计中计东吴兵败,遭伏击子义丧子
第389章计中计东吴兵败,遭伏击子义丧子
话说黄炳、韩汉二人遥遥望见汉军水寨那几点微弱的灯光,相互对视一笑。//
果然如大都督所讲,敌军毫无防备,竟然连守卫都躲在了屋中。
黄炳低声和韩汉商议:“你我二人各领人马冲阵,先使快船突入,以火箭shè之,然后在驱战船攻之!”
韩汉点头答应。
二人各领战船十艘,又使快船尽出。
黄炳眼看快船就要靠近汉军水寨,一声令下,顿时战船之上鼓声如雷。
雷声乍起,再看那些个快船之上,兵士纷纷停下前进,摘弓搭箭,燃起箭头,朝着汉军水寨shè去。
那火箭犹如一片火雨一般朝着汉军水寨掩盖而来。
汉军守卫乍闻鼓声响起,急忙从瞭望台中跑了出来。
迎头却见一片火雨倾天而下,他吓得翻身逃回里面,急忙拿起那铜锣敲响了jing报,一面高呼:“啊!不好了!敌袭,敌袭呀!”
慌张之中,他竟然从瞭望台上跌落了下去……
汉军水寨之中,一时间梆子声、锣声、叫喊声,声声连天;惨叫、哀嚎、怒骂声,层叠起伏……
黄炳一看时机成熟,再次下令,那鼓声顿时变换成急促的进攻声。
那些快船立刻闪开位置,黄炳不失时机的指挥着战船朝着汉军水寨冲撞过去。
他们的战场头部都有钢铁铸成的鹿角,就是为了和对方战场相撞或者撞开敌军水寨用的。十分尖锐,一般的水寨木门根本就禁不住它三五下的攻击。
汉军水寨的木门也不例外,被黄炳战船连撞了四次,便碎成了两段。水寨大门被强行打开。
汉阳守军大将乃是文聘次子文厚,其麾下雄步团一支,拥兵六千一百三十三人。
难道文厚真的没有发觉东吴大军吗?汉军训练有素,怎么也会出现这种低级的错误呢?还是因为其他的什么,而疏忽了防守呢?
其实都不是。
这是陈宫离去之前留下的一个计策。
陈宫久经战场,焉有不知此时撤兵,东吴必定将引兵杀来?
正因为如此,他便将计策留下,交给了甘氏兄弟。
这一切的布局都是得知陈宫的算计。
从周瑜半夜出兵,到黄炳二人引兵突袭,这一切都在人家汉军的掌握之中,这就是计中计。
而汉阳守将文厚把这场戏演的惟妙惟肖,那么他真正的意图是什么?
那便是引君入瓮。
他要让黄炳引领船队进入自己的水寨之中。
黄炳、韩汉二人哪里知道人家已经挣好了口袋,就等着他们进去呢!
二人驱兵驾驶大战船径直突入汉军水寨。
这个汉阳城的水寨说来也怪,竟然在江边为了方圆五十多丈的深水水域在内。两只长达十余丈的战船驶进这片水域竟然有一种空虚的感觉。
一种说不上来的不安在两人心中开始蔓延,跟着前方不远处那些小船上的火焰在蔓延,后面的水道好像一个长着獠牙的大黑口在等待着他们的归去。
黄炳与韩汉的战船相隔者有四五丈远,对话十分不方便。
黄炳使士兵告知韩汉小心敌军的反击。
还不等他们做好准备,躲在水寨深处的汉阳守卫的雄步团团练将军文厚亲自统兵御船冲杀出来,楼船直抵黄炳的战船船舷。
两只大船发生了碰撞,“嘡”的一声巨响,水上绽起巨大的波纹,一旁的小船被江水抬起老高。
黄炳坐下的大战场狠狠的朝着没有受到撞击的那一侧发生了歪斜,等到撞击之后,又狠狠的砸在了江面上,“啪”的一声溅起了巨大的浪花。
文厚继承了其父文聘的勇猛,不待大船停稳,纵身形跳到了黄炳的战船之上,晃动分水脑海钺(一种单手斧,流线型武器,头部圆滑,斧刃呈半月型,据说在水中使用比一番的分水刺还好用),左右劈杀。
汉军士兵紧随其后,纷纷跳上黄炳的战船,和东吴士兵短兵相接。
黄炳来不急查看大船的伤势,只得组织士兵迎敌。
看到文厚连连斩杀自己的士兵,他扯刀扑了过去,拦住文厚,与之战在一起。
再说韩汉此时也被汉军围攻。
文厚麾下团副将,引兵抵住韩汉的去路。
那些燃烧的木船趁着风势在江面上打着转,涌起的火苗熊熊的燃烧着哪怕是泡在水中的湿木。只是那些木船之上却无一人,刚刚惨叫连连的兵马似乎在文厚冲出来的一瞬间变得无影无踪了。
那些人并没有消失的无影无踪,乃是汉军水兵中的水鬼队。刚才为了迷惑黄炳而惨叫连连,他们就是在等待文厚驱船出击的这个时候,潜入水底,袭击那些小船上的吴兵。
落入了他人的圈套,黄炳一面抵挡着文厚的攻击,一面交代士兵往回行船。
他想的倒好,可是人家答应不?
汉军士兵接连跳上他的战船,刀枪并举,直击船上的吴军水兵。
哪里还有人前去调帆行船呀?
就算是有人去行船,怕是也跑不了了!
就听见那水寨门口,鼓声连连,十余艘楼船战舰从后面开了进来。
把吴军后面的船队冲了七零八落,为首楼船上一人手持大刀,绰立在船头,在他身后站着一排悍勇武士手持长弓劲弩。
来人不是旁人正是乌林雄步团的团练将军韩多。
黄炳、韩汉二人见状,大惊,丢下对手,在副将和亲卫的护卫下退到船边。
文厚看到他们要逃,哈哈大笑:“黄将军,久闻黄公覆勇猛彪悍,没想到他的儿子如此无胆,竟然只知道夹着尾巴逃跑。”
黄炳已经年过四十,长文厚十数岁。可谓是老脸皮厚,你爱咋说就咋说吧!现在不逃更待何时?
来到船边,他纵身跳入江水之中,夺了一只小船,把落入水中的韩汉救起,朝着水寨的大门冲去。
夜黑如漆,他们落入小船之中,真似是如鱼得水,左右逢源,一一将拦路的船只击开,不分敌我的一气乱杀,终于冲出了汉阳的水军大寨。
左右辨了一下方向,他二人一人在前,一人在后,径直朝着夏口方向驱船而上。
再说太史慈父子。
遥遥看到汉阳的水寨火光大起,年过五旬的太史慈遂对儿子太史亨说道:“黄炳、韩汉二人已经动手,下船!”
太史亨点点头,传令楼船纷纷靠岸,船上兵士排云梯下楼船,开舱门放了马匹出来。
太史慈绰枪上马,一紧背后一双短戟,喝令一声,一马当先冲了出去。
他们前行不过半里,却见前面一阵鼓声大起。
四下里徒然火光四起,一片火把将这里照得亮如白昼一般。
太史慈赶紧勒住战马,四下环顾。
看到眼前情景,他不由得一个激灵,饶是久经战阵的老练亦是吓得不轻。
只见四周布满了汉军士兵,火把照耀之下一个个手持刀枪,将他们围困了一个里三层外三层,简直水泄不通。
那正对面有汉军大将端坐在马上,手中提着长枪,火把余光照耀下的脸上显露出一丝笑意。但听他喊道:“黑更半夜,不知将军何人,到此何干?”
太史慈到底是久经战场的老将,稍微缓了缓就冷静下来,把大枪一拧,冷声言道:“某乃东莱太史慈是也!汝是何人?”
“偶!原来是孙权麾下的第一猛将太史慈太史子义!久闻大名,久仰久仰。某区区小人物,不足挂齿。既然老将军开口问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