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扬帆大明-第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用扁平圆形状,面额只出两种,五元和一元的,一银元换铜钱一千十元换一两黄金”我耐心的跟这个财政部长解释“那铸造银元的材料是用白银吗?”张瑞图有时候真笨,可能是整天管着钱掉钱眼里的缘故,原谅他“废话,不是白银还能长期流通吗,我大明的银元将来要流通全世界的不过为了工艺方便你们可以加入些其他诸如铜之类的金属合炼”朱显波知道张瑞图没干过,只得提醒他“你们将全国铸币厂得能工巧匠几何起来研究下,有难度就找徐光启商量商量”
“皇上,这徐大人”张瑞图似乎不看好徐光启,这也难怪,一个连举人都考不上的书生,平步青云不说,还要参与造币这么宏大的事情虽然已经被破格晋升为科技部尚书了,但谁知道是不是靠着皇上的裙带关系呢,说不定骨子里是个草包“人尽其才,朕不会看错人的,你以后还要在朝廷和生活上多关照关照他”朱显波当然知道徐光启的厉害,历史书上写的啊,“还有这次朝廷铸币,可以考虑回收部分老币,但是银元全部发的,发行后可以直接拿到市场和民间兑换,同时宣布我朝的流通规则,今后为公平交易起见,碎银和现银将要求逐步退出市场只有大宗商品和海外交易时允许使用银条、银锭”
“这个微臣随后就去办,银元既然是按面额计算,就省下很多交易短斤少两的摩擦了,相信老百姓也愿意使用”
“这个可不一定,今后我大明朝廷的银元,不能按十足一两铸造,不然朝廷亏死不说,何时才能将大量流通的银元投入市场啊,市场投入量不够,还是流通不起,就按百分之五十的足银铸造,库存银两除了留下一个月得开销外,然后将碎银兑换回朝廷继续铸造”
“皇上,这不足分量,会不会影响兑换啊?”
“当然会,不过交易的方便肯定会促使大家兑换的,还有,朝廷要加大宣传力度关键是上行下效”朱显波不担心兑换,还是担心数量不够,流通不方便,几百年后的纸币还不是一钱不值,关键是这个国家认这个符号就行了,另外,谁让我朝廷穷呢,总要赚点利润“微臣明白,希望这银元大行其道,为我大明,为皇上聚集财富”
“你说什么呢?靠这个聚集财富?”这家伙把我建贞皇帝想得这么小家子气哎“还有,银元一旦出厂,朝廷大员和宫廷开销一律先行,全部银元替换原先的碎银,和银锭,银条,各地方衙门和朝廷在个地方的铸造厂,制造厂也用银元采购交易,但凡有抵触情绪的不轻饶为了集中力量,部分铜钱铸造可以移到南京分厂去,天津先集中力量铸造银元银元一面印壹元和大明中央银库制,另一面,你们先想个图案上去,标上铸造年份”
有了全国的铸造厂师傅和能工巧匠做基础,铸造银元不算什么难事,很快印有“大明中央银库制”的银元送到了朱显波手里他第一次看到这货真价实的宝贝确实比看到银锭疙瘩兴奋许多,何况这以后就是我的资本啊,是我大明的主要货币之一接着朝廷上下开始大量使用起来,这玩意确实比碎银受欢迎,一块一块的和铜钱一样,还有五元的,日常开销带上几个就够了,再也不用称来称去朝廷的公信力就是这么好,别管足不足,反正他就值一元,能换一千铜钱,两个五元就能换一两黄金不是大买卖,五元那可是个大家伙了民间的白银不断流向朝廷的同时,也解决了流通不方便的问题,真是天才啊,朱显波有点佩服自己了,而且随身携带银元视乎成了身份象征,一时间,富商官员上馆子,进戏院,都显摆起来,不用再被人说银两不足,成色不好,好不得意王公贵戚们也十分喜欢,那些女人们加兴奋,大夸皇上聪明多的商人居然也大量兑换,尤其喜欢五元的,估计是拿回去当收藏品了看来我得多造点五元的出来供给这些商人哈民间接受就好,接下来就是提高工艺和改善样式了,努力做到既实惠又美观,最好把我建贞皇帝的大头像搞上去,当然关键的还是收益问题,收益最大的当然是皇上和大明朝廷,张瑞图佩服的五体投地的同时,也有不少进账,库存几乎翻了翻,日常开销顿时轻松了许多朝廷官员对于皇上铸造银元也觉得十分颖和大胆朱显波铸造银元,赚取利润只是一部分,主要还是为了交易方便,繁荣我大明帝国的商业,将来逐步将银元推向国外,就好比国际贸易人民币结算一样,一个强大的帝国,货币也是个手段,这些我留到后面慢慢给这些臣子们解释,先建立一个强大的中央银库再说朱显波可不是为了贪图一时的小钱
第六十章 强推银元

随着银元的大量投入市场,其受欢迎程度可想而知,当然也有部分有心人很快发现了银元并非足量的银币,开始拒绝起银元来,这里面那些小商小贩尤其明显,其实银元的方便他们受益最大,但是由于对朝廷和国家信誉这种概念不懂,加上赚钱不容易,一种本能的反应而已银元投入市场三个月,户部报告朝廷收益过两百万,这才是朱显波铸造银元的第一步目标,就是要回收大量白银充裕国库,既然赚到了,那么理应要实现第二部,保护好银元的流通和贸易的兴旺最直接的办法莫过于强推于是下令全国,为方便交易,振兴帝国贸易,今后以半年为限,交易流通只允许建贞朝铜钱和银元,其余铜钱和碎银交易将视为非法,同时各州县衙门在未来两内年必须每日提供兑换业务而比例仍旧维持不变同时下令大明各属国番邦,除黄金外,将逐步推行银元交易李明德和张瑞图对此举很是担心,他们主要还是担心激起民变“皇上,如果商人私自收藏银锭,不愿意交换银元,那银元将很难进一步推广,如果朝廷强行推广会不会失去民心啊”李明德担心动乱“你想过没有,其实老百姓手中的银两有限,只要维持银元和铜钱的比价不变,那么老百姓其实不会吃亏那些小商贩需要的资本积累,其实银元已经很好了,再多就可以用黄金作价,而银元和黄金的比价保持不变,那么他们大量的财富就不会缩水,看起来白银十少了但是购买能力没有下降?”朱显波得用现代金融知识给这两位解释“购买能力?”张瑞图很是不解,李明德也是一脸迷茫“简单点,以前一两白银能买多少猪肉,现在一个银元也能买,如果小贩不同意,大可以换成铜钱再买,所以没不要纠结那个实际分量,各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朱显波也不知道举什么例子了,可能是当下猪肉价格太贵,印象深刻“纠结?”两个人是不明白,哎谁让我是后代人呢?朱显波老是忍不住冒出不少词来,以后还得字字斟酌啊“就是不要抓住这个细节不放总之你们传令下去,银元兑换铜钱和黄金的比价始终保持不变,如有地下市场随意改变比价,按叛国论处,罪首当斩”朱显波知道这些官员的金融知识不够丰富,但是只要将银元盯准黄金和铜钱,那么购买力没下降,它足不足份无所谓的当然要维持这个比价,政府又很多事情要做,各地衙门和锦衣卫必须密切配合这一点必须交代下去,尤其是严厉打击地下钱庄和非法兑换尤其是非法兑换,这直接威胁到银元的地位“还有各地没有起义军捣乱的地方,一定要想尽办法疏通贸易渠道,为百姓另谋职业开辟渠道,才能体现我朝廷铸造银元的真正目的”朱显波担心的还是社会治安和流通环节“臣等一定努力去办”李明德和张瑞图在我的一番现代金融理念教育下终于开始有点似懂非懂了将来再慢慢跟他们将银票、债券和汇通天下的事情各地富商反应不一,不过,大部分人还是喜欢收藏黄金,如今皇上推出银元,对他们来说也是一次洗牌的机会,交易储藏将变得十分方便,不再需要以前反复称量,只需数数即可当然他们经商的也知道朝廷推出银元的目的,朝廷一来不可能做亏本生意,二来确实是为了繁荣交易,他们理当支持要不怎么会有银票呢?
但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锦衣卫和当地衙门很快查出,西南几省还是出了几起拒绝银元的事情,朱显波虽又明文下去,严惩不贷,但私底下对那些抵触情绪较轻的害死以教育为主,只有一个为首的,张榜公布,主要还是以蹲大狱为主,并没有没收财产,这也向天下老百姓表明了我大明朝廷不是为抢钱而来当然朝廷为应对各地百姓和商人的兑换,各州县临时增加了不少人手,算起来,每个月公务支出也增加了不少为了推广银元朝廷做的宣传,鼓动,以及出动的锦衣卫和衙门衙役等等,其实算起来,朱显波也没赚到多少尤其各地方州县,一方面面临地方百姓的质疑,另一方面银库开支大增,没办法,朝廷只能从中央库房调拨银元推广专项经费,毕竟银元是我建立大明帝国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成败决定生死,容不得半点闪失锦衣卫除去手里重要工作也全部投入到专项工作中来,关键还是有个适应的过程,再有两到三年,一个真正的银元帝国也许就要崛起在东方,到时候向亚洲,向全世界兜售我的大明银元将来也许兜售银票或者我大明帝国的债权,反正要走的路还很长朱显波的理想是在自己的手里看到RMB和股票哈有中央的强推以及各地方政府的大力宣传,慢慢的大明民间接受银元的程度越来越高,这就面临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铸造银元的唯一性和垄断性,这个必须时刻掌握在中央朝廷,并严格执行,不然,各地奸商,见利起意,银元鱼龙混杂那还了得在这方面,朱显波下令刑部和锦衣卫一旦查实严惩不贷于是一部由户部和刑部共同起草的货币管理方案接着出台,明确了铜钱和银元铸造的唯一性以及兑换比例的固定性,这些看起来大家都懂的道理还是形成大明律比较好,当然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明确了私铸银元违法的严重性,一旦上升到法律高度,上升到等同叛国的高度有利于吓退部分利欲熏心的歹徒“最近市场反馈情况怎么样?”
“回皇上,银元的推广应该不会有大问题了,只是个别起义闹得很凶的立方还无法全面铺开,江南、华南等富庶之地一基本罕见散银入市了对于银元商人的接受程度比预想的要好”张瑞图的汇报令朱显波很满意“嗯,你们记住了,朝廷的目的是促进贸易繁荣,不管是银元上还是其他政策上都不能违背这个初衷也要向那些顽固的商乡绅解释朝廷的政策”
终于,有了固定的比价,有了强有力得兑换保证,外加法律保障,银元路上希望能一路平坦,朱显波还指望着建设好强大的金融帝国再建立强大的军事帝国,靠着强大的文明和军事去征服世界呢祝他和大明一路好运
第六十一章 郑和传人

聚集起来的几百万两银子,除了铸造银元外,还得好好利用,首先再追加了五十万两赈灾,各地的灾民逐步得到安置,只是剩湖北陕西等地时有起义军,那些人估计还是冲着皇上这位置来的,老百姓的死活他们可不管哎,等我朱显波攒多的钱,一定扩军及时灭了你们起义军暂时没时间也没精力剿灭了,军队时最耗钱的,大炮一响,黄金万两啊朱显波得努力赚钱啊海外贸易是来钱最直接的,但是这船,这人得从哪里来啊在发行银元的同时,朱显波的心思就想到了海外,自古丝绸之路贸易赚得不少,不过那太慢了,而且人背马驮拉不了多少东西啊造船可不比打铁,全部压给徐光启也不现实,就算行,那进度肯定要慢很多了,应该让徐光启在广东、福建等地多找些造船匠来,也不知道哪些地方还有没,私底下出海打渔的应该不少,虽然前几朝都是禁海的终于王拓不负所托,在福建找到了三宝太监郑和的传人郑泰,手中有郑和下西洋的航海图和宝船模型图,谢天谢地连忙将郑泰招进宫来,一打听,这郑泰有私家船,偶尔趁朝廷松懈往来于台湾大陆做些小买卖维持生计,太浪费了朱显波一看好家伙,果然是风里来雨里去的,全身嗮得跟黑炭似的,不过看起来倒也很健壮,三十来岁朱显波没废话封官赏钱,反复歌颂其祖上功德,郑泰也十分感动,当今皇上真是爱才啊,自己总算遇到明主了“郑泰,你给朕听好了,朕希望你竭尽所能,为朝廷为我大明服务我也想重塑当日你先祖的光辉,好好跟着朕干”无论给多少赏赐,演说是必须的,关键是向他兜售我的抱负,只有这样才能赢得他的心朱显波的演讲天赋在那个年代确实发挥了强的功效郑泰自然很感动,要不是皇上,也想他还在流浪、还要继续流浪呢,有船朝廷也不一定让出海,而他此生最大的梦想估计就是出海了现在听说皇上如此重视自己的祖先,重视航海,激动的连忙跪下:“皇上圣明,我郑泰只要有一口气在,就一定效忠皇上,为朝廷的航海事业服务”
“你先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