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骑-第3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有杨嗣昌的多。这次联合李信,算计一下杨嗣昌也是潜意识中的反应。

    “那此事是不是应该禀报天子,请天子做主。”左良玉赶紧问道。

    “那是自然了。”洪承畴想也不想的说道:“天子恐怕也不会想到李信会走遵化,嘿嘿,本官丢了面子倒是小事,关键是杨嗣昌那边恐怕要倒霉了。”

    “杨大人那里?”左良玉面色一动。

    “你还记得与你在午门前比武的那个叫做黄得功的人吗?他跟随杨嗣昌去宣府了。”洪承畴忽然笑呵呵的说道:“不过这次,这个黄闯子恐怕要倒霉了。”

    “大人,宣府又没有什么战争,怎么会倒霉呢?”左良玉好奇的问道。

    “因为他们这次的目标是李信。”洪承畴冷笑道:“你不会真的以为杨嗣昌到宣府去一次,仅仅是一个知府吧!他是要对付李信,对付征北军,所以就将黄得功带去了。嘿嘿,一个黄得功恐怕是不能对付的了李信的,杨嗣昌这次可是托大了。”

    “大人,这征北侯不是觐见过皇帝陛下的吗?这怎么可能又对付他呢?”左良玉显然不明白这里面的道理。

    “那又如何,李信的军队太过于强悍,朝廷的精兵根本不是他的对手,十几万精锐,兵马就在宣府附近,若是攻破宣府,恐怕我们连勤王的机会都没有,北京城就被李信攻下来了。皇上,这是在忌惮他啊。”洪承畴摇摇头说道:“或许皇上不会要了他的性命,但是制衡他还是肯定会的,毕竟,这江山乃是大明的江山。”

    “可恶,可恶,洪承畴无能。”西暖阁,崇祯皇帝接到洪承畴的奏疏,李信走的是喜峰口,顺带进入了遵化城了,占据了遵化城,虽然不知道李信为何如此,但是到底是占据了遵化城,遵化城出喜峰口,就能快速的到达草原上,到那个时候,还有机会对付李信吗?

    “皇上不必担心,李信这这是报仇而已。”温体仁在一边劝说道:“当初洪承畴在遵化城下,将李信挡在城外,原本是用来逼迫李信投降的,若不是李信攻破了左良玉的大营,得了一点粮草,恐怕李信现在已经是瓮中之鳖了。想李信纵横草原,无往不利,什么时候遭受过这种待遇了,所以这次回去,狠狠地耍了洪承畴一道,偏偏从喜峰口通过,而且进驻了遵化城。想来不久之后,李信就会撤军。”温体仁一脸的笑眯眯,他却是理解李信,他李信这次可是没占多少便宜,虽然在北京城下耀武扬威了一番,可是却死伤了数千士兵,还损失了一员大将,在以后差点连自己都回不了云中,这个亏虽然表面上他没说什么,但是心中却是一直记恨着。朝廷他是暂时不会发火的,可是洪承畴他总要教训一顿,谁让他作战不力,还要李信来帮忙的。

    “哼,李信这是叫胆大包天。”崇祯皇帝也是很愤怒。李信这固然是在教训洪承畴,但是同样是在教训他崇祯皇帝。进入遵化,可是没有朝廷圣旨的。

    “皇上,李信这不过就是耍着小孩子脾气,当不得真。”温体仁笑呵呵的说道:“若这个李信真是有其他想法的话,恐怕这个时候洪承畴的近十万兵马就要倒霉了。”

    “杨嗣昌现在到什么地方了?”崇祯皇帝忽然问道。

    温体仁见崇祯皇帝并没有继续询问李信的事情,偏偏又扯到了杨嗣昌那边,心中一动,不敢怠慢,赶紧说道:“根据行程,这个时候,应该已经到了东灵山一带了。”

    “太慢了。”崇祯皇帝淡淡的说道:“马上派人告诉杨嗣昌,让他加快速度,快速赶到宣府。”

    “是,臣这就去办。”温体仁心中更加的怀疑了,崇祯皇帝这不是无的放矢啊!若是没有什么紧要的事情,崇祯皇帝不会如此紧张的。他忽然想起了李信,莫不是,崇祯皇帝准备用杨嗣昌去对付李信。

    “还有,派人去告诉李信,让李信来京师一趟,朕准备答应他铸造钱币的事情,只是里面的一些问题还需要商议一下。”崇祯皇帝忽然幽幽的说道。

    “铸造钱币?”温体仁心中骇然一惊,一方面是崇祯答应李信可以私下铸造钱币,要知道这已经不是私下的,而是正大光明的,从此之后李信铸造的钱币可以自由在市面上流通,虽然眼下,也有不少的私钱在流通,可是一旦发觉,那就是抄家灭族的大罪,李信不同,他是有朝廷下的圣旨的。但是温体仁此刻想的更多,崇祯皇帝到底是有些什么谋划,居然将铸币权都放了下去。崇祯刚烈,这是众人都知道的,崇祯皇帝一向很少低头的,这个时候,他说出这种话来,除非是有大事要发生。

    “李信说他的军费不足了,可是朝廷的钱币经常被那些商人弄了私钱来填充,到了士兵手中十之八九不存,所以他准备在草原上寻找银矿,然后铸造银币,或者是金币。”崇祯皇帝笑呵呵的说道:“温先生,这草原上有银矿或者金矿的吗?”

    “草原乃是蛮荒之地,牧民们贫困潦倒,哪里会有什么银矿金矿的,若是有,也是很少,否则的历年的草原枭雄们也不会经常南下了。”温体仁嘿嘿一笑。不光是温体仁是这么想的,就是崇祯也是这么想的,草原乃是蛮夷之地,这已经是中原人的公认了,那个地方会有金银财宝?恐怕早就有人过去抢了,哪里还轮到李信,这也是崇祯皇帝为何有胆子让李信铸钱的缘故。要知道,这银矿若是少了,就算是铸造了钱币,又没有后续的银钱流通,迟早会被那些贪心之人融化的干干净净。崇祯认为李信这么做只是一个笑话。温体仁也同样是这么认为的。

第402章 晋商七大世家

    “皇上,臣担心的是征北侯,不,辽国公去意已决,不会再回来了。”温体仁有些担心的说道。

    “不用担心。朕自有妙招。”那崇祯想了想,从一边取出宣纸来,又取了御笔,在宣纸上写了四个大字,温体仁望了过去,却见上面写着“崇祯通宝”四个大字,却是铸造银币时候,阳面的字迹。这种字迹非崇祯亲书,否则的话都是私钱。民间的私钱多是如此,模仿崇祯的笔迹,但是模仿毕竟是模仿的,算不得数的,只有崇祯亲自书写才算数。

    “你将这个派人送给李信。李信肯定会回来的。”崇祯皇帝笑呵呵的将“崇祯通宝”四个字的宣纸丢给温体仁。

    “皇上高明。”温体仁接过崇祯的手书,忍不住惊叹道。他惊叹的不是崇祯的字,而是崇祯的手段。这铸造钱币,不光是需要崇祯的手书,更重要的是模板,是熟练的工人,这些才是最主要的,铸币权是朝廷所独有的机密,任何人都不可能拥有的,私钱之所以叫私钱,质量低下,一方面是因为是私自铸造的,偷工减料,铜铅比例不同,甚至还有的掺杂了铁等等;还有一个就是假,字迹、模板什么的都是假的,所以铸造出来的私钱与朝廷铸造的正规铜钱截然不同。李信就算拥有了崇祯的手书,可是还需要模板,还需要工人,这些都必须要让李信回到京师走一遭,崇祯才会让人去云中,帮助李信铸钱。所以温体仁才佩服崇祯的手段。

    圣旨终于发了出去,崇祯皇帝为了尽快召回李信,使用的是六百里加急,从北京到遵化城不过一天的时间就赶到,遵化城下,洪承畴的兵马就是驻扎在遵化城内外五十里外。

    “皇上要招李信回去。”洪承畴望着飞奔过来的太监,脸上露出一丝莫名的神色,他更加的相信杨嗣昌和崇祯皇帝之间肯定是有密议,否则的话,也不会让李信这个时候回京师了。

    “崇祯通宝!”左良玉却是望着几案上的崇祯御书,有些惊讶的说道:“大人,看样子皇上是准备让征北军自己铸造铜钱了。”

    “不,是铸造银钱。征北军准备铸造银钱。”洪承畴摇摇头,他眉头紧皱,却是露出一丝思索来。他与崇祯不一样,在崇祯看来,李信是无奈之下才做出的决定,草原乃是蛮夷之地,里面根本就没有什么有用的东西,偶尔发现点银子,也没有什么大用。可是洪承畴就不一样,他虽然与李信接触的很少,但是李信不是一个无的放矢的人,他既然想私自铸造银币,那就说明他在草原上已经发现了一个巨大的银矿,足以支撑发行银币,而且李信是一个雄才大略的人,眼下看上去,好像李信没有什么好处可拿,可是实际上,他才是最终的胜利者。崇祯皇帝允许李信铸造私钱,并且能在中原流通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错误。只是洪承畴并不是学经济的,他打仗倒是可以,可是在经济上却没有什么建树,更不是李信可以比拟的。

    “征北军居然想私自铸造银钱?”左良玉惊讶的说道。

    “那是自然,看看中原,不是有不少人私自铸造银币的吗?”洪承畴不屑的说道:“那些士绅可以做,李信为什么不能做。更何况,有皇上的圣旨,那就不叫私铸银钱了,只是李信想得到这样的权力,恐怕还是需要到京师走一遭,这样的权力可不是这么好难的啊。”

    “皇上已经下旨,难道还会反悔不成?”左良玉好奇的问道。

    “皇上是不会反悔的。但是李信还要到户部去,要铸造银钱的模板,还有工匠,这些都是朝廷提供的。李信不去京师,这些东西就弄不到。”洪承畴扬扬手中的宣纸说道:“若是那样的话,李信铸造出来的银钱还是私钱,皇上就能下旨废除。”

    “这也太复杂了。”左良玉总算是学到了一点。

    “若不是如此,皇上又如何拖延时间呢?”洪承畴心中暗自冷笑道,他对那传旨的太监说道:“去,你可以去遵化传旨了。”

    小太监不敢怠慢,赶紧去宣府传旨不提。

    宣府内,李信手上捧着崇祯手书,哈哈大笑道:“有此物在手,我征北军的银币就能畅行中原,崇祯皇帝也奈何不得我们。”

    “主公,没有母钱模板和熟练的工匠,恐怕还不行。”石元直在一边劝说道:“所以皇上才会让你去京师。”

    “去京师做什么?好让杨嗣昌挖的根基吗?”李信冷笑道:“他不给我,我就自己去弄,传令曹三喜,想尽一切办法,将母钱和工匠弄到手,快速的送到云中来。想来现在朝廷的工匠都是无事可做,地位低下,让这些人到云中来,肯定会同意的。”

    “主公所言甚是。”石元直想了想,也点了点头。在明朝匠户还真没有什么地位可言。尤其是现在,更是生活贫困了,曹三喜弄点银子不难挖几个人来。

    “事情已经解决了,先生,可以回家了。”李信将崇祯手书收了起来,对石元直说道:“我们先去喜峰口,祭奠一下句突将军和死去的弟兄,然后回云中,再传一道命令,让七大世家火速赶往云中。我李信要见他们。”

    “是。”石元直赶紧应了下来,让人传令不提。

    喜峰口上,洪承畴望着远去的黑烟,脸上露出复杂之色来,他轻轻说道:“真乃是人杰也!征北军十数万将士舍命为其奋战,也不是没有道理的。”在他身边,兵部尚书张凤翼面有尴尬之色,双目中隐隐有一丝愤恨来,而左边的左良玉却是一脸的好奇不已。

    “大人,并没有发现征北军留下任何东西,在关外,原本有征北军大将句突的墓被人挖开,尸身已经不见了。”洪承畴亲兵这个时候走了过来,小声说道。

    “不用看了,李信肯定是将这些人的尸骨火化带走了。”洪承畴摆了摆手,征北军上下,除非是战败,否则的话,都会将自己袍泽的尸体焚烧带回云中安葬。

    “大人,既然李信没有去京师,那是不是意味着李信想铸造钱币的事情可以告一段落了?”左良玉小声的问道。

    “我亦不知。”洪承畴摇摇头,他心里知道,就算崇祯皇帝真的答应此事,李信回到京师很快就能拿到母钱模板和熟练的工人,恐怕他也不会留在京师。毕竟在云中,恐怕还有更重要的事情等待着他去解决。

    “不管怎么样,李信总算是走了。”张凤翼却是轻轻的松看了一口气,幸亏他是朝廷的兵部尚书,幸亏李信还是辽国公,否则的话,他这个兵部尚书的姓名都保不住了。

    “恭喜张大人了。”洪承畴虽然很鄙薄此人,但是他一向老奸巨猾,从来不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就算是对待自己属下也是一样。

    “不敢当,不敢当。”张凤翼赶紧摇头说道:“若非洪大人来此,我张凤翼还真不知道成什么样子了。”这家伙倒是有点自知之明,知道洪承畴的作用。

    “都是同朝为臣,张大人不必如此。”洪承畴也客客气气的拱手说道:“时间也不早了,下官要回京复命了,先行告辞。”

    “洪大人请。”张凤翼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