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抗日保安团-第24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康泽。农民对于康泽是不能饶恕的!”
可想而知,对于这样一个人的到来,程政委肯定不会表示欢迎。特别是一想到那些牺牲在别动队屠刀下的战友和同志,心里就跟刀割一样。
而且常凯申一口气扔下三块大石头,甚至有可能是四块(因为中g对万福麟并不信任),分明就是来抢班夺权的。这种摘桃子的行为让他更加愤怒。旧仇未灭,又添新恨!
郑卫国心里倒很坦然。因为他知道迟早会这么一天。你看现在97军已经发展到好几万人马,还有了冀中这么大一块地盘。是个人都会眼馋,常凯申要是再不动手就有违常理了。
真正让他感到奇怪的是这三个人选。李良荣是黄埔一期,兰封会战时还是46师师长。廖耀湘虽然只是黄埔六期,但赴法国留学之后水涨船高。现任200师少将参谋长,可谓前途一片光明。
康泽就更不用说了,常凯申的十三太保之一,并且还是当时公认的常凯申接班人。常凯申派谁不好,为什么非要把这三个天子门生派来?
这个疑惑一直到解放后才从军委会的档案中找到了答案。据说当时常凯申也非常为难,曾为此绞尽脑汁。为什么为难呢?
第一,所派人员的级别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比如说胡宗南、关麟征、宋希濂等人已经身居要职,不可能调到华北去,否则形同发配,必然会导致他们心生不满。级别太低的话也不行,比如说普通的黄埔四期生,没有名气,就算到了华北也镇不住场面。
第二,不能太亲也不能太疏远。像俞济时,那是委员长的亲外甥。桂永清,何应钦的侄女婿。这些人怎么好放到敌后?万一有个三长两短,七大妈八大姨打上门来可怎么收场?太疏远当然也不行,要是派去的人跟常凯申不是一条心,那派过去也没什么用。
第三,不能靠左不能亲g。这一点很好理解,万一被人家拉过去怎么办?
当然,还有第四点,那就是必须得有点儿本事。要是派几个无能饭桶过去,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话,让委员长把脸往哪儿搁?
一番冥思苦想之后,李良荣最先光荣入选。李良荣因为在兰封会战中先后丢失国防工事和渡口,被剥夺了军职,改为侍从参谋,正是戴罪立功的时候。
别看他是一个败军之将,但其实很有能力(国军金门战斗的真正功臣),够忠心(吃了败仗还能呆在侍从室可见一斑)。更妙的是,李良荣曾经过中g走的很近,后来又分道扬镳。这样的人在委员长看来是不可能再反水的,事实上也是如此。
康泽入选则跟他“委员长继承人”的身份有关。本来从各方面情况来看,康泽的“太子爷”身份已经渐渐明朗,但恰恰就在这个时候常凯申的亲儿子尼古拉回来了。
尼古拉这些年一直在苏联当人质,还曾在报上撰文骂过常凯申,但毕竟是血脉亲情。康泽再讨常凯申欢心,也是干儿子。在这场夺嫡之争中,康泽很快就败下阵来,而且是一败涂地。为了彻底将对手打垮,尼古拉又巧妙地举荐康泽到华北去工作,认为那里复杂的斗争环境需要这样一位干才。
常凯申很快就照准了,一来康泽在对付g党方面确实很厉害,有利于限制华北g党的发展;二来也是为了保护康泽,免得被尼古拉派人干掉。虽然是干儿子,但多少也有亲情不是?
第三个人选廖耀湘同学则完全是因为李良荣的要求。本来常凯申只打算派两个人过来,一文一武,刚好可以钳制郑卫国和万福麟,又不会引来太多的反感。如果郑卫国和万福麟不合的话,他们还可以借机生事,甚至掌握部队。
但李良荣表示一个空头参谋长根本起不了作用,所以必须得派一个能干的参谋处长过去。结果有人就举荐了孙立人和廖耀湘。孙立人当时是部队主官(主官和参谋是两个套路),又跟委员长不太亲近,脾气还点儿大,所以李良荣最终选择了廖同学。
不管是什么原因,反正这三个人是来定了。现在皖南事变尚未爆发,中g方面不可能跟公然与炮党撕破脸皮,郑卫国就是想推掉这个任命都不行。
程政委长叹一声,懊恼地说:“我就知道这个蒋该死没安好心,没想到他竟然,咳,真是大意了。”
郑卫国安慰道:“兵来将当,水来土淹,有些事情不用太过担心。毕竟部队在我们手上不是?”
程政委说:“那53军呢?要不把他们拦截在根据地以外?”
ps:非常感谢052123和jiangr所投的月票,谢谢你们在最后时刻选择本书,这是对本书和山人的肯定和支持。同时热烈庆祝书友120910160042492和屡败屡战分别成为本书的第十二和第十三位弟子。呃,凑齐了十三门徒么?其实我更希望是八百罗汉,呵呵!
第三百零九章 一探究竟
郑卫国一下子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要是不同意53军北上,首先在道义上就站不住脚。毕竟人家是来投靠的,而且还有军委会的命令,凭什么拒绝?可要是同意他们北上,万一53军来了之后借机生事,根据地必将陷入内乱。如果日军再趁机来犯,情况就将变得相当复杂。
一时半会儿理不清头绪,郑胡子索性不想了,打算晚上再召集冀中军政委员会主要成员在一起开个会。一人计短,两人计长,大家商量一下,看有没有什么两全齐美的办法。
回到作战室,郑卫国习惯性地走到军用地图前比划起来。他喜欢通过这种方式来揣摩日军的动向。当然,光有军用地图还不行,必须得有精准的情报支撑。
由于历史渊源和组织关系的不同,冀中目前的情报系统分成了好几块。郑卫国正在试图将其统一起来,组建一个功能完善的情报处。不过这个工作也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完成的,刚从冀西过来的刘自达能力上有些欠缺,但目前也没有更合适的人选。
“报告,晋主任求见。”才推理了一会儿,警卫员就跑来报告。
郑卫国正想得入神,没听清楚,抬起头来问道:“谁?”
警卫员只好重复了一遍,说:“报告司令,是后勤部的晋主任。”
郑卫国说:“哦,快请他进来。以后晋主任求见,直接带他进来,不用通报。”
警卫员忙应了一声,噌噌噌跑出去了。
晋主任全名叫晋梦奇,是新上任的97军及冀中军区后勤部主任。从冀南借来的干部。他名字里面带个“奇”字儿,人也是奇人。
历史上,1942年的“四二九大扫荡”之后冀南根据地被破坏殆尽。这次扫荡的力度不亚于冀中的“五一大扫荡”,八路军主力也被迫撤到太行山方向去了。
主力一走根据地就更加困难,很多地方干部也随之转移。但时任巨鹿地区专员(相当于州长)的晋梦奇当时就讲“我一定要留下来”。为什么呢?
晋梦奇就说:“我是地方工作人员。如果这个地方我们没有地方工作人员的话,老百姓的心就垮了。”
的确是这样,如果一个地方只有游击队,那这个地方你是不可能站得住脚的。除了武力之外,你必须得有自己的政府、自己的工作人员在这儿,老百姓才会真正把你当作自己人。所以在战争中。地方干部的作用非常重要,是衡量一个根据地是否变成游击区的标准。
晋梦奇就留下来了,并始终坚持在日军占领地区行使政权职能,而且做得非常好。他是最早提出用“武工队”形式进行斗争的八路军干部之一,而且明确提出“不要红军干部”,因为红军多是南方人。一张嘴就露陷儿,不容易在本地隐蔽和行动。
在“一枪打穿根据地”的危难条件下,晋梦奇熬过了根据地最艰难的时期。到了1943年,由于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被迫把力量撤走,他所在的这一带地区,已经是“白天是敌人的。晚上是我们的”。但他却在胜利的前夜牺牲了。
他的牺牲也非常传奇。那是1943年的冬天,晋梦奇和一警卫员骑着自行车前往某地开会。当时车坏了,停了路边修车,结果遇上一个捡粪的老头儿。这个老头儿知道日本人正在悬赏捉拿晋梦奇,而且马上就认出了他。因为晋脸上有几颗浅麻子,有个外号叫做“晋麻子”,这个特征暴露了他的身份。
老头儿非常狡猾,为了确认一下(向日军提供假情报也是要杀头的)还故意凑上前来问道:“晋司令(当地百姓习惯称他为司令),车坏啦?”
看到是个老人,又是个穷人。晋梦奇不疑有它,还问他会不会修车。这老家伙看了看,说不会,就沿着河套一边捡粪,一边走去。没想到这老头儿拐弯就进了日本炮楼。紧接着几十名日军就沿着河套向晋梦奇他们二人扑来。
当时晋梦奇和他的警卫员已经上了公路,警卫员眼尖,发现日军突然出现,立刻让晋梦奇骑他的车快走,自己就地抵抗。当然这个抵抗不可能持久,只几分钟,警卫员便英勇战死,但他尽到了职责,晋梦奇甩开追兵,逃进了一个小村子。
可是刚刚穿过村庄,在对面的公路上,另一个据点的日军也赶过来了。没办法,晋梦奇只好再退进这个小村子里。这个村子名叫做刘家窑。
当时,冀南各村庄多有地道或者特殊的隐蔽部,像晋梦奇这样的地方干部对它们的位置都非常熟悉。刘家窑的隐蔽部在一栋房子的夹壁墙里,晋梦奇当时就躲在里面。日军立即包围了刘家窑,并进村搜索。他们找到了晋梦奇的自行车,却找不到他的人。
日本兵就把全村的老百姓都围起来了。日本军队在华北有一个政策:如有证据说明某村庄“窝藏”抗日武装,处罚就是将全村的人全部杀死,房子烧掉,除非他们把窝藏的人交出来。总之,抓不住晋梦奇,他们就要杀死全村的男女老少。情况跟马老太太(马本斋的母亲)很相似。
村里人没有交出晋梦奇。一方面,冀南的老百姓在保护武工队方面是相当坚决的,因为他们都是自己的乡亲;另一方面,晋梦奇突然进村,大概就算有村民想交出人来,也无从知道他在哪里。结果晋梦奇司令就自己走了出来。他镇静地走出隐蔽部,随身的文件早已烧掉,只提着他的枪——一支三号手枪(即小型驳壳枪)。
日本人吃了一惊,还以为他是来投降的。但晋梦奇仰头看看天,面容平静,从容地把手枪放进自己的口中。是的,就是口中。他没有像东条英机那样朝胸部开枪。闹出个自杀不死的笑话。也没有像国军几位著名将领那样,随身带着安眠药。
村民们回忆说,他当时一边大步走了出来,一边就把枪管伸进嘴里开火,相当果断。日本人甚至都没有反应过来。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晋梦奇无疑就是其中之一。
前些日子,军区决定重新选用一位后勤部主任,统一管理军队的后勤事务。因为于老根儿在冀西,后勤部主任形同虚设,所以再不任命一下,工作就没发开展了。
为此大家提了不少人选。其中不乏精明能干的,但郑卫国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晋梦奇,并且把他从冀南要了过来。当然,郑卫国所看重的并不完全是因为他的忠勇和胆识,因为这样的人在冀中也有很多,更重要的还是他的能力。
有学者曾经评价。说晋梦奇是当时华北地区最有效率的地方工作官员之一。为什么敢下这种定语呢?这是有事实根据的。
当时冀南有一个骑兵团(就是前文提到过的129师骑兵团),其中有一多半战马就是晋梦奇想方设法筹划而来的,这形成了冀南最精锐的劲旅。在后来的四二九大扫荡中,如果没有这支铁骑拼死冲杀,硬是用古典的骑兵冲击战术在日军封锁线上撕开一道血的缺口,那么冀南军区很可能全军覆没。(注:著名的gc党员集合就发生在那次战斗)
有能力、有见识、不怕死,还需要奢求什么呢?所以在郑胡子的一力坚持之下。时任平乡县县长的晋梦奇被越级提拔为97军和冀中军区的后勤部主任,成了全军的大管家。晋梦奇当时并没有什么名气,突然走上了这么重要的岗位还有点儿发懵。
好在真正有本事的人是不会畏惧这种考验的。只要给他们一个机会,他们就能脱颖而出。晋梦奇上任之后很快熟悉了后勤工作的要领,不仅站稳了脚跟,还让后勤工作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让杨教授和程政委直呼捡到了一个宝贝。
杨教授还对郑卫国用人识人的本领大为称奇,一个劲儿地向他打听应该如何辨别人才。郑胡子只好打个哈哈,顾左右而言它。不然总不能说俺是穿越的,谁有本事早就知道吧?而且就算说了,坚持唯物论的杨教授多半也不会相信。想着这些事情。郑卫国不禁有些好笑。
这时,晋梦奇主任大步走了进来,敬礼道:“司令!”此时他大学刚毕业,还年轻得很。前段时间当个县长乡亲们还嫌他太年轻,而郑卫国现在已是炙手可热的抗日名将。气场早已形成,所以他站在郑卫国面前显得有些拘束。
郑卫国点点头,指了指前面的椅子说:“坐!找我有什么事?”他见晋梦奇有些紧张,又打趣道:“嘿,不会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