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抗日保安团-第2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子侠。35旅、36旅仍归陆军33师,师长吴全福(原35旅旅长),副师长金奎壁(原107师师长),参谋长赵镇蕃,为原53军副参谋长。
这样一来,97军就有两个步兵师(33师、34师),一个骑兵师(张占魁新编骑兵第3师)。53军也是两个步兵师(赵绍宗116师、朱鸿勋130师),一个骑兵师(张东凯骑兵第4师)。
63军减员严重,虽然升格为军,但目前只有一个师的部队,即91师。郑卫国就下令将夜猫子的骑兵旅编入63军。冯占海军长又自行恢复了一个步兵旅的建制,共计三个步兵旅(271旅、272旅、273旅)和一个骑兵旅。273旅随后与骑兵旅合编为92师,师长赵维斌(前273旅旅长),副师长叶明远,参谋长张纯玺(原91师军官)。
除了主力部队以外,郑卫国还希望给冀中三个军分区各争取一个保安师的编制,但常凯申发现各分区的g党分子太多,坚决不予同意。经过再三请求,表示可以同意,但军官需由战区委派,结果八路方面又不同意了。
最后三个军分区各自编成一个独立旅(独一旅,独二旅,独三旅)和三个游击支队(从冀中第一支队到第九支队)。每个独立旅下辖三团(从独一团一直到独九团),每个支队下辖三个地区队(从第一地区队到第二十七地区队)。
地区队是冀中历史上特有的编制,介于独立团和县大队之间,是比较正规化的地方部队,既能起到练兵的作用,又能作为主力部队有力的补充,所以郑胡子就原封不动地照搬过来。
----------------分割线-----------------
在冀中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同时,华北各地也相继出现了不小的波动。幕后推手不用说,当然是常凯申委员长了。
陕西华县,第31军团临时驻地。部队马上就要开拔前往黄河东岸的中条山(在山西西南部,地理位置极为重要)。有人却在队伍里散布谣言,说中央打算借日军之手除掉他们,东渡黄河九死一生,企图煽动将士哗变。这让部队里面人心惶惶,不少人甚至趁机开了小差。
军团长孙蔚如安抚部下们说:“委员长怎么想的我难道不知道吗?可咱们此行不是了中央。不是为了老蒋,是为了咱们的家园不受异族侵犯。只要守住中条山,才能保住三秦大地。”
他跳上一处高台,大声道:“弟兄们,咱们受陕西的父老乡情供养多年,如今敌人打到家门口了。我们打还是不打?”
战士们齐声高呼道:“打倒日本侵略者,还我河山!”
孙蔚如高兴地说:“好样的,弟兄们。我们不仅要渡河,还要坚决守住中条山,宁死也不能把敌人放进咱们的家园。我们要让小鬼子知道咱们陕军不是好惹的!”说完大手一挥,喝道:“出发!”
第31军团随后整军渡河。驻防在中条山西段。短短两年的时间里,日军集中几个师团数万兵力在陆航和炮兵的配合下,对中条山防地进行了十一次猖狂的进攻,其中以“血战永济”、“六六战役”、“望原会战”最为惨烈悲壮!
由第31军团升格的第四集团军在中条山区与日寇血战数百次,战况空前激烈,有时为一座山头、一个村镇反复争夺、几经易手、尸横遍野。面对日军火力强大的日军,第四集团军各部死战不退。时常发生整营整连的伤亡。
面对如此艰苦的局面,孙蔚如将军下令收缩防线,集中部队,灵活出击,并派出疑兵穿插敌后打运动战、突袭战,搞得日军首尾不得相顾,整体无法推进。
两年时间里,日军频繁改变作战方案、撤换指挥官,但越是急于跨过中条山越是不得前行,其上报日本军部的作战报告也不得不声称“守备中条山之支那部队虽属杂牌。但其战斗力颇强,不可轻敌”。
孙蔚如率领第四集团军全体将士在没有友军支援的配合、军需物资极端缺乏的艰难情势下拼力死战,以近2/3人员伤亡(阵亡2。1万)的惨重代价始终巍然屹立于中条山上,用血肉保卫了关中故地,表达了三秦子弟兵的赤胆忠心。
当时的陕西报纸称“西北整个得以安定。皆赖我英勇将士在北岸艰苦支撑所赐”。日军视中条山为华北战场之“盲肠”,全国人民则把第四集团军称为“中条铁柱”。
----------------分割线-----------------
河北涉县,暂编第五军司令部。新上任的军长孙殿英歪在炕上,手里拿着一杆大烟枪,一边吞云吐雾,一边笑道:“委员长咋想的我还不知道?哈哈,不就是怕我跟八路搅到一块吗?”
参谋长冯养田忙问道:“军座,那您打算怎么办?”
孙殿英哈哈一笑,说:“怎么办?凉拌!你再增设一个招待所,不,两个。八路一个,国军一个,日本人一个。咱们谁也不得罪!”
----------------分割线-----------------
河北威县,第39集团军司令。总司令石友三讥讽道:“委员长咋想的我还不知道?不就是丢根骨头让我跟八路去抢吗?”
他的弟弟,也是教导师师长石友信忙道:“大哥,那您打算怎么办?”
石友三啐了一口唾沫,骂道:“奶奶个熊!人无横财不富,马无夜草不肥,这趟活儿老子接了!”
他一拍桌子,喝道:“你马上请g党的人全部离开。从今往后我部全体官兵都必须加入国民党。一个政府,一个领袖,一个主义!”
石友信忙劝道:“大哥,八路可不好惹啊!咱们好不容易才攒了这么一点本钱,要是赔进去可就全完了。”
石友三冷哼一声,说:“怕什么!赢了,咱们就是这河北大地的主人;输了,咱儿投日本去!”
----------------分割线-----------------
山西陵川,河北民军总部。总指挥张荫梧看着一张河北省民政厅长的任命书冷笑连连,嘲讽道:“委员长咋想的我还不知道?不就是想让我跟八路对着干吗?用不着的时候一脚踢开,用得着的时候又扔来几个肉骨头!”
前段时间张荫梧上窜下跳,很想当上河北省省长,谁想到最后却便宜了鹿钟麟。张荫梧非常不满,认为鹿钟麟没有留在河北省坚持抗战,怎么会轮到他当省主席呢!因此就一气之下跑到武汉要求见常凯申。先后三次求见,常三次拒见。于是他在盛怒之余大骂:“中国不亡,非天理也!中国若亡,非地理也!”
参谋长张存实忙问道:“总指挥,那您心里是咋想的?”
张荫梧说:“我想过了,手上要有兵,脚下要有地。否则咱儿就是任人摆布的棋子!”于是下令组织河北民军北上先遣支队,以张存实、吴嘉谟为正副司令,向冀中博野县,试图接管博野民军,并打算“收复”安国、博野、蠡县、深县、安平、饶县等地。而这六县除了博野之外,均在冀中一分区的控制之下。
ps:非常感谢龙在楚天投的评价票,谢谢大家的支持。今天有点儿卡文,写了几千字后又删了重写,所以,唉,不说了,说多了都是泪!
第三百一十四章 整合与内耗
“什么!民军先遣队?”郑卫国听说张荫梧派兵北上感到非常生气,愤怒地说:“这个张荫梧太狂妄了吧,他不知道我在冀中?”
程政委安慰道:“司令员您先消消火,依我看这件事情没那么简单。张荫梧既然敢派兵前来,肯定是有依仗的。”
周参谋长为难地说:“嗯,确实不好办啊!博野县名义上还是河北民军的地盘,咱们总不能主动进攻吧?否则一顶破坏抗战的罪名就能让咱们吃不了兜着走!”
郑卫国郁闷地点点头没有说话。现在97军在国内的声誉极佳,他还想着在大后方或者海外搞个募捐什么的筹集一下军费。要是名声臭了,那就全泡汤了。
任柱子大步走了进来,敬礼道:“报告,总司令,战区发来公函。”
郑卫国一边伸手接过,一边问道:“是鹿钟麟发的,还是康泽发的?”不用柱子回答,他已经看到内容了。是以战区司令部的名义,不用说,肯定是那位鹿小鬼了。
鹿钟麟在信中先是把郑卫国猛夸了一通,说他为人仗义,向来以大局为重,实为军人之楷模。然后话锋一转,又说军委会现在非常重视张荫梧的河北民军,希望郑卫国这位战区副总司令能多关心一下这支部队,最好是能将博野及周边六县还给张荫梧,让其成为主力部队的有力补充。
看到最后,郑卫国忍不住哂笑道:“这个鹿小鬼,真以为我好糊弄不是?”
程政委奇道:“鹿钟麟在信上说些什么?”
郑卫国把信递过去,冷笑道:“他让我们把博野六县还给张荫梧,简直是一派胡言!”
程政委一听也为之气结。生气地说:“真是胡说八道,除了博野县一直在张仲瀚领导的博野民军控制之下,其余五县都是我们从伪军手里收复的,跟他张荫梧有什么关系?”
郑卫国问道:“张仲瀚那边的情况怎么样?能否让他公开发表一个声明,反对张荫梧?这样我们就能以调解民军内部矛盾为名。名正言顺地插手了。”
自打张荫梧率部南撤以后,博野民军一直是在张仲瀚的领导下发展起来的。但这支部队有很多成员特别是几个团长均为张荫梧的旧部,所以张仲瀚不能完全控制。前段时间有两名团长更是公开反对张仲瀚,从而给张荫梧提供了插手的借口。这次民军先遣队打的旗号就是调解博野民军的内部矛盾。
程政委哈哈一笑,说:“嗯,以其人之道还制其人之身。这个主意倒是不错,我看可以一度。不过司令员您也真够阴险的,这样的坏点子也想得出来。”
郑卫国笑道:“张荫梧能派人调解,我们自然也可以。我这个战区副总司令总不能白当不是?”
程政委想了一下说:“好,那我马上派人跟张仲瀚联系。另外请司令员准备一支部队,以便不时之需。”
张仲瀚能控制的人马只有一个团。而反对派却有两个,一旦动起手来必然吃亏,所以必须得有一支“维和部队”前往弹压。
郑卫国点点头说:“嗯,没问题!”又问周参谋长:“参谋长,眼下离博野最近的部队是哪一支?”
周参谋长查了一下,说:“是第63军91师,不过要调97军的部队也很容易。马本斋的教导旅和齐思贤的36旅随时可以出动。”
91师是63军冯占海的部队。眼下虽然成了一家人,但终究没有老底子贴心,所以周参谋长倾向于安排更可靠的部队去执行任务。
郑卫国摇了摇头,说:“不,就调91师好了。我马上给冯占海将军下命令,不过能不动手尽量不要动手。”
程政委点点头,说:“请司令员放心!”
郑卫国说:“那好,你们先看着办,我去集团军司令部转转。”
组建41集团军以后,郑胡子身为集团军总司令本应到集总办公。但他一直拖延着,迟迟没有挪窝。原因很简单,他不希望军委会派来的“空降兵”们插手军务,所以这段时间的军令都是从97军发出的,并不通过集总的参谋处。
集团军总司令架空自己的司令部。这确实是一件很扯淡的事情,但郑胡子也是没有办法。再撑上几个月,武汉会战就要结束了,日军主力随时可能回师华北。他必须抓紧时间整合冀中军区和第41集团军各部,不然鬼子来了拿什么去打?所以在这个时候,他不想有任何因素干扰到整军备战的工作,哪怕是军委会也不行。
除了郑胡子以外,副总司令万福麟也不在集总。他已经下定决心淡出军界,这些天一直躲在蠡县城内休养,除了第一天到司令部打了个照面,以后就从来没有去过。
政治部主任康泽倒是想来,但鹿钟麟却硬是把他留在了冀南,企图借助他的力量对付当地八路军。康泽除了是41集团军政治部主任以外,还兼着河北省党部主任和冀察战区政治部主任的职务,所以一时半会儿难以脱身。
三大巨头都不在,集总司令部就只剩下参谋长李良荣一个孤家寡人。说来也是可怜,堂堂集团军参谋长,麾下除了参谋处长廖耀湘领衔的一队参谋人员以外,就只有政治部副主任胡学熙率领一帮小喽啰。
胡学熙是康泽的心腹,一开始来的时候野心勃勃,经常在下面部队里面转悠,宣扬三民主义,五权宪法,还有一个政府一个主义一个领袖什么的。但让他没想到的是,不管是郑胡子的旧部,还是新近投靠的东北军,竟然没有一个搭理他的。
军官们还给他留了几分颜面,普通士兵一看到政治部的人就哄笑道:“卖狗皮膏药的又回来啦!”
接连碰壁之后,胡学熙一颗火热的心也渐渐冷了下来。前几天逛窑子的时候,恰好碰到一个从天津来的妓女。结果王八看绿豆对上眼了,就整天泡在温柔乡里不理俗事。上行下效,政治部一干人等也就散了伙,每天在城内外闲逛,很快成了赌场妓院的常客。
参谋处相对要好一些。李良荣和廖耀湘为人都比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