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个方阵里,除了以前的火铳手和长枪手以外,吴世恭准备增加一个兵种,那就是大斧手。这大斧手将要在敌人的骑兵冲进方阵以后,和骑兵搏杀用的。这就解决了长枪手没办法和近身的敌人作战的问题。
但为什么要叫做机动千人队呢,吴世恭准备在这个千人队里,每个小队配备两到三辆的大车,而这大车也将由两匹挽马来牵引。一辆大车将搭载兵丁,另一辆大车搭载兵器、盔甲和粮草等物品,以保证这个机动千人队良好的机动能力。
另外,机动千人队使用的大车也将进行改装,它将改装成为偏厢车的样子,在行军和扎营的时候,可以很方便地把偏厢车围成一道简易的墙,来据墙防御。
当然,在这个机动军团里,还有一个炮队。因为吴世恭的炮威力都比较小,所以为了保证火炮的发射速度,吴世恭只准备在炮队里保留十门佛郎机炮。还有那两门三磅火炮。其它的那些炮和三眼火铳,吴世恭都准备安放在三个要塞中,作为守城的火力。
吴世恭也已经决定,在以后如果要制造火炮,那就主要制造三磅以上的火炮。三磅以下的火炮,吴世恭将准备通过购买来解决。因为这次通过了鞑子首级交换火炮的过程中,吴世恭发现在明军中,小口径火炮的数量并不少,而且价格也不贵。
另外要提一句的是,这次吴世恭准备在炮队中增加一个步兵的百人队,这个百人队的任务,就是保护自己的火炮不受到敌人的袭击。因此,炮队的总人数也将达到三百人。
最后就是吴世恭自己这些指挥人员和护卫亲兵了。吴世恭将维持一支二百人的亲兵护卫队。而这支亲兵护卫队的成员,都由十人队的副小队长以上的兵丁抽调而来。这些亲兵一方面护卫着吴世恭这些指挥人员,另一方面将要接受步、骑、炮、工等各个兵种的全面训练,还要接受指挥的训练。完全可以这么说,这支亲兵护卫队就是吴世恭的一所军官学校。
因此,吴世恭的机动军团将达到二千五百人左右。凭借着大量的兽力,吴世恭估算了一下,这个机动军团在三天内,将行军达到三百里左右,在十天内将达到八百里左右(因为人员和马匹都要休息的缘故,所以远程行军的速度慢一些)。
而这个机动军团,将会是吴世恭以后作战时的主力军团。
吴世恭的另一个决定就是:着重加强军队的夜行军和夜战能力。
通过这次勤王,吴世恭发觉在当时的作战中,根本就不象现代文学作品中描写的古代战争一样,夜晚基本上都是被放弃的。军队根本没有在夜晚行军和作战的做法。
那既然别人放弃,那么如果吴世恭自己使用的话,那就将在未来的战斗中,占据很主动的地位。至于夜盲症等身体条件的影响,吴世恭就准备增加兵丁伙食的营养,加强兵丁的挑选工作,无非是合格的兵员数量少一些罢了,但是对于机动军团这种精锐部队来说,这不是个大问题。
还有就是缺少训练军队夜行军和夜战的经验,这也更不是问题了。那就在以后的训练中发现问题,逐一解决吧。
机动军团的军官军饷不去说,普通兵丁的军饷将是全额军饷到二倍军饷不等。具体的标准将看兵丁的兵种、服役年限等条件。
接着就是二线军队,这个军队由以下这些部队组成:
千户所堡垒的防御部队六百人,李鹞子山寨的防御部队三百人,还有吴世恭准备到汝宁府以后,招收的当地防御汝宁营大营的兵丁五百人,民团三百人。
这一千七百名兵丁,将拿五成到八成军饷不等。具体的标准也将看兵丁的兵种、服役年限等条件。
比较例外的是吴世恭这次接纳的俞继的归德卫军队七百人,他们将拿五成军饷,但因为这些人所在的千户所的距离都比较远,所以回去以后将如何训练,那也只有到了归德府以后再说了。
当然,在二线军队中的军官的军饷和机动军团军官的军饷是一致的。
最后就是辅兵。现在吴世恭的辅兵,只有在千户所的那四百多个在农闲的时候训练的,只拿一成军饷的军户,还有在汝宁府北部山区和归德府中,投诚吴世恭的六百多个只需要粮食供应的土匪。
吴世恭准备在回去以后,让自己的家奴中,所有的青壮男子全部动员起来,让他们以后在农闲的时候全部接受军事训练,加入到辅兵的队伍中去。
吴世恭也估算了一下,这样的话,所有的辅兵也将达到二千四百多人。
当然还有一支由徒弟陶辛率领的七百人左右的童子军了。不过这支童子军是着眼未来的,在现阶段,基本上也是派不上什么用处的。
第一百九十一章制定军队发展计划(下)
吴世恭并没有把汝宁府那个在名义上归他指挥的千户所的军户计算在自己的兵力内,抛开那个千户所的军户战斗力低下的原因不提,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按照明朝大小相制的原则,最好在平时,吴世恭这个守备和那个千户所的千户不要有任何接触。只有在战时,那个千户所的千户才暂时归吴世恭指挥。
此外,就是建造军事建筑了。除了汝宁营大营的建造和李鹞子山寨的加固以外,吴世恭还准备在关键的地方购买一些土地,修造一些庄子。
因为吴世恭毕竟是汝宁府的守备,而且他想控制整个归德府地区,最起码要控制归德府的西部地区,所以吴世恭军队的作战范围就并不仅仅局限于要塞三角区之内了。因此,吴世恭修建这些庄子的目的,就是要在这些庄子里储备粮草,作为吴世恭军队行军时的一个个的落脚点。
在以后,当吴世恭的军队在汝宁府和归德府行军的时候,就可以依靠这些庄子内储备的粮草供应军队,还可以依靠这些现有的庄子,作为自己军队的大营。这样一来,吴世恭在汝宁府和归德府作战的时候,就可以大大加快军队的行军速度,减少军队修造营盘的时间。
不过这些庄子具体的建造地点,还要等到吴世恭回去以后再确定。说实在话,现在的吴世恭,连汝宁营的大营修造地点还没有确定呢。
然而邓启帆虽然帮忙吴世恭,制定了军队的发展计划。可他到了最后还是规劝吴世恭道:“大人,您如此扩军,又大兴土木,是十分靡费。还得要三思啊!”
之后,邓启帆给吴世恭算了一笔帐。按照吴世恭的扩军计划,每年的军饷要耗银八万两左右。可现在吴世恭在河南的产业,加上“保镖”和贩盐所得,每年也就最多获银三万两左右。再加上这次一千二百名兵丁的军饷,以最坏打算,朝廷发下三成军饷计算,每年获得的军饷也只不过八千五百两左右。这样吴世恭每年就有了四万多两银子的缺口。
而按照吴世恭的计划,建造汝宁营大营和加固李鹞子山寨的费用,总得准备个二万两银子,购买土地和修造庄子得准备个五万两,吴世恭身边总得留下五万两银子救急。
可现在吴世恭的身边,加上在千户所堡垒的银子,一共才二十三万两银子出头。这样一算,满打满算吴世恭才能够补贴自己军队的军饷三年左右的时间。要知道,这还没有算上扩军需要添置的马匹、兵器、火铳和被服等。加上这些东西,吴世恭可以补贴的时间将会更短。
吴世恭确实没有理由去反驳邓启帆的疑问,他又不能够说:“我的灵魂来自后世,我知道李自成会推翻明朝,鞑子将会入住中原。”如果吴世恭这样说的话,一定会被邓启帆当成脑子有病了。
于是吴世恭只好冒充神棍道:“先生有所不知,三年内天下必大乱。我这么做也是为了自保啊!”
吴世恭的话,让邓启帆是更加奇怪:“大人是从何处得知三年天下大乱的?”
吴世恭是无言以对。可吴世恭的沉默,让邓启帆误认为了:吴世恭可能是从自己的岳父和父亲那里,得到的朝廷上层的内幕消息。虽然邓启帆还是觉得吴世恭的做法有些不可思议,但是邓启帆总算是帮助吴世恭找到了一个理由了。
其实吴世恭也不能够确定三年之内天下是否大乱。他只是推算着,崇祯皇帝既然是明朝的末代皇帝,那么也就最多做个十来年的皇帝吧,而现在已经是崇祯三年了,三年以后就是崇祯六年,到了那个时候,这天下的乱相总该会显露出来了吧。
有些好笑的是,吴世恭现在的心态是,三年内天下大乱,他会不舒服;可三年内天下不大乱,他依然不舒服。反正没有舒服的可能性。
反而因为吴世恭对于粮食的病态收集,吴世恭的粮食倒不怎么缺。如果唐六把粮食都送到了河南来的话。吴世恭和邓启帆计算了一下,就算是田地里的粮食颗粒无收,吴世恭的粮食还可以保证自己的军队和家奴吃上三年的时间。
说到底,还是军队这个吞金兽把银子吃得太厉害了。不要说一般人家了,就是象吴府和薛府这种勋贵人家,能够在一年内收入三万多两银子的人家也不多。而吴世恭现在却反而还要背上个大窟窿。
之后,在和周巡、赫飞和俞继等军官的商议中,吴世恭就确定了军队的几个原则。其中改动最大的是战利品的分配原则。
吴世恭规定,在以后的战斗中,军队的缴获兵丁还是要一律交公。可以后也将不再分配战利品了。只是作战部队的兵丁,在作战的时间内拿双饷。
这样一来,吴世恭就可以有效地控制住军饷的开支。而在缴获的物品中,吴世恭将会拿出来一部分,作为兵丁的养老和生病的基金,让兵丁在年老和生病以后可以使用。
吴世恭的这个做法的目的,不是为了建立什么福利社会,他主要的目的还是通过这些远期的福利,把兵丁捆绑在自己身边,提高他们的忠诚度。
不过,吴世恭来源于现代的这两个福利制度,在宣布给兵丁以后,却得到了兵丁的极大欢迎。其实在明朝,养老和生病这两件事,就象悬在每一个老百姓头上的宝剑一样,随时会落下来,往往把那些家庭搞成了赤贫。因此,有了这两个福利的保障,那些兵丁在以后的日子里,就不用担什么心了。
吴世恭另外一个原则,就是在军队中建立等级制度。这个等级制度,并不是象是现代军队的等级制度,而是通过一系列的考核,还有辅兵、二线兵和精兵的军饷差异,让兵丁有个努力训练,多立战功向上攀爬的动力。
其实在以前,吴世恭对军队的这种等级设定已经有了雏形,现在无非是把这个制度更加完善一点罢了。
吴世恭不知道的是,现在的后金,他们也通过“前程”,在后金兵丁中形成了等级制度。而这个制度无非是来源于战国时秦国商鞅制定的军功制度。不用说,可以延续使用几千年的制度都是一个好制度。
吴世恭还确定了军队轮训制度。吴世恭规定了:每两个月,千户所堡垒的军队,山寨的军队,民团和俞继的军队都要抽出一支百人队到汝宁营大营来轮训。
吴世恭这样做的目的一共有三点:
首先就是,通过吴世恭的督促,让那些不在吴世恭身边的军队的训练质量不会下降;
第二就是,通过在轮训中,对考核良好的兵丁的提拔调动,使得那些不在吴世恭身边的军队,不会形成一个个小山头,加强吴世恭对军队的控制;
最后就是,那些百人队在训练行军的过程中,将接受行军、扎营和敌军攻击时防御的训练,提高军队在这方面的水平。
吴世恭最后确定的,就是军官的制度。吴世恭对于军官的定义就是,起码就是百人队的副队长。而十人队的小队长和小队副,他们在吴世恭军队的角色就象是现代的士官。当然,十人队的小队长和小队副的军饷也比寻常兵丁会高很多。
吴世恭就规定了:以后军官的提拔,一定要通过亲兵队的训练,还要有做过十人队小队长的资格。吴世恭想通过这个严格的条件,真正建立起自己的军官团。
当然,这些军官的待遇就很高了。除了高额军饷以外,吴世恭也向那些军官承诺:在以后有条件的情况下,吴世恭将会向这些军官发放一定的职守田。
在制定完所有的计划以后,吴世恭就准备着回河南以后,与管理商业的袁行山和郑真商量一下,怎么样多开发一些财源来。
第一百九十二章恶劣局面
船队行了十来天,越来越靠近济宁州了。这一天晚上,夜色如漆。在黑暗中,吴世恭从后背抱着激情过后的琼娘,感觉到身下的船在轻轻地摇晃着,心中是感到十分的安宁。
可是吴世恭突然发现琼娘的身体在微微颤抖,吴世恭往琼娘的脸上一摸,发觉手上满是泪水。吴世恭柔声地问道:“怎么啦?”
琼娘听到吴世恭的关心,忍不住一下子翻过身来,靠着吴世恭的胸膛说道:“老爷,奴家害怕。奴家怕回归德府去。”
吴世恭明白了琼娘的担心。琼娘以前毕竟是齐县令的夫人。在归德府总有些官眷来往,会有一些熟人。琼娘是怕这些归德府的熟人认出她来。
吴世恭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