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久闻吴总兵骁勇善战,人马精良,其部必为先锋。首战也应出最强军,驱败鞑虏。鼓舞全军士气。吴总兵可不会推脱吧!”
在商议一开始,就有人点名吴世恭。吴世恭一瞧。认出了他是兵备道姚恭。虽不知他说此番话的用意,但很明显,姚恭就是要把汝宁军放在战斗的最前沿。而这么一来,汝宁军就处在了战斗最危险的地方。
于是吴世恭就斟酌着该如何回答,可是很难找寻到理由,因为汝宁军在血岭战役中战果太辉煌了,而全军先锋又必定是最善战的部队。因此,左想右想也就是汝宁军最合适。
“吴总兵所部舟车劳顿。才刚赶赴辽东,是否先随大军行动?待到锦州,才出其部。要不然,其部军才一、两万,待到锦州已失锐气,正所谓用兵不善也。”另一位兵备道王之桢提出了反对意见。他认为,到了锦州才是决战的时候。要把好钢用在刀刃上,不赞成先消耗掉汝宁军的实力。
“此言差矣!……”
……
这两位兵备道当着全体文武的面开始争执了起来。很诡异的是,他们的争执根本没管吴世恭的意见,仿佛吴世恭像是一只算盘珠一样,可以被他们随意地拨来拨去。
更令人奇怪的是,在关于此次出兵的商议中。这两位文官倒是争得不亦乐乎,而武官们都是一言不发,仿佛眼前的战事与自己没什么关系。真让一旁“观战”的吴世恭有些好笑,这真的是有些皇帝不急急太监的感觉啊!
不过这也是明朝打仗的特点,武官的意见往往被忽视。而文官们却占有着讨论权和决定权,只要武官执行文官们的命令就行了。
再说。在此种情况下,那些武官也不好随意发言。吴世恭因为涉及到自己需要避嫌,难以发言,而其他的武官也不会为吴世恭说话。不见得他们毛遂自荐自己去充作先锋?
而吵来吵去,终于把洪承畴吵得不耐烦了。于是他发话停止了俩人的争吵,接着对吴世恭微笑道:“吴总兵!你本人又是何意?”
而趁着那两位兵备道争吵的时间,吴世恭也把作为先锋的利弊思考了一下。所以听到洪承畴的发问,他就立刻胸有成竹地做出了回答:“末将既然带兵奔赴辽东,正是为了大明之安宁,为圣上解忧,解锦州之困。”一开始,吴世恭就为自己戴上了一顶高帽。
“因而只要能与鞑子作战,末将可处任何位置,对做先锋也并无异议。可末将以为,督师之意是要我军稳扎稳打,这步步为营之意也需遵守。因此,先锋之位也不必以一军担任,完全可有各军轮流。”吴世恭终于说出了自己的盘算。
“哦?那吴总兵的意思?”洪承畴对吴世恭的意见也很有兴趣。
“我军可把全程分为几段,让各军轮流充作先锋。这样一来,即可让各军轮流休息,又可使各军不会成为疲兵。而首段路程,末将也就自告奋勇了,如督师大人答应,末将必不负所托。”
既然已经推脱不了成为先锋的命运,吴世恭就要把众人都拖下水,反正轮流在前总比一路成为先锋安全上许多,吴世恭的主意也算是十分公平。
而洪承畴考虑了一下吴世恭的意见,立刻点点头道:“此议甚好!各位还有异议?”
对洪承畴来说,吴世恭的汝宁军毕竟算是他的亲信人马,他也不希望汝宁军损耗太多,还希望吴世恭将来为洪承畴卖命呢,所以并不能够太伤了吴世恭的心。而吴世恭轮流成为先锋的意见,又能够消除各军的矛盾,使得他们也无话可说。所以这主意也是最适合的方法。
不过这方法之所以适合,也是与明军将要采取的行动相吻合的。毕竟明军的行动将要依托前方的一个个军堡,不会冒然前行,也将步步为营,不追赶时间,所以很方便地在扎营以后调动各军的顺序。
要不然,如果明军采取的是长驱直入的进军,那调换先锋就会造成全军的混乱,所以肯定不能够施行吴世恭所提出的方法的。
见到了洪承畴也赞同了吴世恭的意见,商议的文武也就没了异议。可接下来,除了汝宁军成为了第一阶段的先锋以外,各军的总兵就争执起各段路程的划分以及成为先锋的先后顺序来。
而经过了一番讨价还价,再加上洪承畴在居中协调,最终确定了各段路程以及各军先后顺序。而吴世恭除了担任第一段路程的先锋以外,他还答应将在攻打围困锦州城的清军防线时成为先锋,这一高风亮节的表态终于让各军总兵形成了妥协。
不过吴世恭也玩了一个小心眼。其实在第一段的路程中,因为最靠近宁远,遇上大股清军的可能性最小,所以这段路程反而是最安全的一段。
而攻打围困锦州城的清军防线,先不说明军必须把半路阻截的清军主力击败,汝宁军也有很大的可能不会遇上突破防线的情况。就是最终遇上了这样的结果,汝宁军也可以把来时训练出的集团阵形拿出,用火炮开道,火铳集中火力攻破城外的防线,毕竟清军攻城的火炮难以掉头,再加上清军防线是个圈,而汝宁军是集中攻打圈中的一个点,完全可以形成兵力、火力上的优势,其实这攻打的任务并不算是太艰难。
反而是半路与阻截清军主力的决战,那倒是一场硬仗。可在那场战斗中汝宁军就不是先锋了,完全可以躲在后面保存实力,这样也能把汝宁军可能遇到的危险降至最小。
崇祯十三年七月,洪承畴率领九万二千大军,以吴世恭的汝宁军为先锋,开始了正式向锦州的救援行动。而清军徘徊在宁远附近的侦骑立刻探察到了明军的行动,他们首先集中了附近二千骑骚扰,接着预防明军救援的正黄旗都统谭泰立刻率领着五千兵马准备阻截明军向着锦州城靠近。
“稳住!稳住!中间的人都别管,还是行军向前。程连长,你准备鞑子一靠近,就齐射!”赵敢大声下令道。
“诺!”程牛立刻招呼着自己连的火铳手,躲藏在行军队列两旁的大车后,做好了火铳射击的准备。
因为血岭战役的伤亡太大,汝宁军中空缺了大量的军官,所以在战后回到汝宁,赵敢、程牛等立功人员立刻被超拔到了军官的位置上。
很凑巧,赵敢、程牛分到了一支部队。由于赵敢是从亲兵队出来的,他反而成为了程牛的营长,这俩人颠倒了在军中的位置。对此,赵敢倒有些担心,可程牛却拍着胸脯向赵敢保证:他一定会服从赵敢的指挥的。
十几骑清军远远地靠近了汝宁军的队伍。可他们并不敢进入一百步,更不用说靠近下马射箭了。在前些天还有些清军想要靠近扰乱,可都受到了汝宁军火铳的“洗礼”,所以清军也都学乖了,他们只是不断地在汝宁军周围出现,想要显示自己的存在,给予汝宁军以心理上的压力,妄图使得汝宁军不战自乱。
可汝宁军的兵丁在几次对抗以后,也已经无视这些“苍蝇”的骚扰,他们根本没放慢脚步,依然维持着行军阵列,向着锦州的方向靠近。
不过拖累汝宁军行军速度的反而是蓟辽总督洪承畴和其他各路明军。洪承畴谨慎得有些变态,每天的行军路程都不超过十里,之后每天的时间就是让各军不断地修建大营,开挖围绕大营的壕沟,就是不让清军有着野战的机会。
第七百二十六章遇上阻截
“快让开!快让开!给炮让一条道!”眼见着清军的那些侦骑一直不靠近,赵敢就向自己的团长要求,调来了一门火炮。
这火炮早就装好的弹药,等到安放到位,“轰”的一声,一发炮弹就飞了出去。
可是这火炮是匆匆安放,又没得到矫正,虽然那些清军的侦骑里汝宁军才二百步不到,可是实心炮弹还是从几骑清军的缝隙中穿了过去,没命中目标。不过这次炮击也把清军的侦骑吓了一大跳,被炮弹擦过去的那骑清兵,猝不及防之下跌落到了马下,而他的战马也被惊得乱蹦乱跳。
这也就是汝宁军开始没选择火炮射击的理由。清军的那些侦骑很分散,火炮射击的效果也并不好,最多打到一、两骑,所以这样的炮击就有些浪费。
不过遭受了炮击的清军也不敢在炮火下多待了,他们把跌落到马下的那位清兵拉上马,也不管那匹受惊蹦跳的战马,调转马头,向着后面就逃了回去。
吴世恭在队伍中看到了此次炮击。见没达到炮击的效果,于是笑着摇了摇头。接着,吴世恭对身后的黄定吩咐道:“记下,以后在军中也要装备些一磅的火炮,把一磅火炮装在车内,改装成炮车,就可应付眼前的这种局面。”
那黄定连忙掏出了小本,拿出了一枝刚生产出来的铅笔,仔细地把吴世恭说的每一个字记下。
因为追求射程和威力,所以在现在的汝宁军中。一磅的火炮装备就比较少,基本上都是装备在比较讲究机动性的骑兵中。而现在这样的状况。却让吴世恭发现三磅的火炮调动很不方便,而且每次炮击所用的弹药量也比较大,远远不如一磅的火炮灵活、合适,所以吴世恭准备在将来适当地装备一批一磅火炮。
“大人!是不是把骑兵散开,护卫在队伍周围?”一旁的余继请示道。
“不用!”吴世恭笑着挥挥手,“打几炮就得了,让那些鞑子不敢太过靠近即可,并不需打死多少这样的散骑。”
“我们就这么抱着团走。反正那些鞑子连给我们挠痒痒也做不了,并不会出什么问题。让那些鞑子分辨不出我们是哪里的军队。如果出动了骑兵,把鞑子吓坏了怎么办?那就不好玩了。到了真正决战的时候,再给鞑子一个惊喜。”
吴世恭的话,引起了余继他们一阵大笑。汝宁军的这些军官们在打仗时都学着吴世恭的脾气,不怎么追求英雄主义,就喜欢玩阴的。而且是越阴人越高兴。
此次作为先锋,汝宁军连吴世恭的将旗和军旗都收了起来,就是要让清军摸不清自己是哪里的军队。因此,汝宁军现在的表现就像是其他明军,行军时躲藏在车阵后,也不敢让骑兵反击。所以为了隐蔽,汝宁军除了在队伍的前方二、三里处放上了一些尖兵,连侦骑绞杀战也都放弃了,就是要给清军玩个阴的。
再说,汝宁军第一段路程的终点是黄土台。也快要走到那里了,而且身后明军的主力距离汝宁军才三、五里。所以吴世恭就不想大费功夫斩杀些鞑子的首级获得军功了。反正七千多首级的军功也获得过,吴世恭已经不把这些小菜、小点心放在眼里了。
“咦?前方传来旗号,有鞑子阻挡?”迟明突然叫道。
所有的军官立刻看向了队伍的最前方,确实最前面的部队已经停止了脚步,并不断地向着中军打着“发现敌军”的旗号。没过一会儿,一骑传令兵飞驰着来到吴世恭他们跟前。
因为前方有小土丘遮挡住了视线,吴世恭中军这里并不能看见小土丘背后的情况,所以需要前方的传令兵来报告清军情况。
“大人!”那传令兵向吴世恭行了个军礼,禀告道,“前方三里处遇敌,目测有两、三千鞑子骑兵已列阵,宁团长已下令部队展开,该怎么打,请大人示下。”
“怎么?就两、三千骑兵就敢阻挡我们?还想列阵打仗?那些鞑子的脑袋烧坏了没有?”听了禀告后,余继难以置信地问道。
确实,吴世恭的先锋就有一万七千多人马,而且明军的部队相互间靠拢得很近,所以很快就能支援,所以这队阻截的清军其实要挑战的就是明军九万多大军。如果不是那队清军主帅烧糊涂的话,那行为简直就是太狂妄了,所以不光是余继,连其他的汝宁军军官们都觉得难以置信。
“会不会有埋伏?”一位军官问那传令兵道。
“后面一眼看得到头,是一大块平地,没什么埋伏的地方,应该就只有这些鞑子了。”传令兵回答道。
“那考虑什么?”一听这话,吴世恭就立刻吩咐道,“让宁团长把队伍展开。老熊!你也把你的炮兵推上去,就用火炮轰,平推着把鞑子打退,看他们挡得住这么多的炮弹吗?”
吴世恭下达的命令很简单,就是用着火炮集中射击把清军打得步步后退。就这么退上一、二里,清军也就绝对扎不住阵脚了,会不战自退。如果清军胆敢冲阵,那在车辆、火炮的掩护下,装备着大量火铳的汝宁军方阵绝对会让清军知道什么叫做不开眼。
“要不要骑兵准备列阵反击?”一旁的余继又问道。
“不用!”吴世恭断然说道,“再往前四、五里处就到黄土台了。我们做先锋的任务就已完成,别再节外生枝,打退这股鞑子即可。来日方长,我们还是藏着捏着些东西为好。”吴世恭还是想着要隐藏着汝宁军的实力呢。
“好勒!我老熊出马去了。”听着吴世恭吩咐完,熊正恩立刻浑身是劲驱马离开。他那大嗓门震得四周人的耳膜是“嗡嗡”作响。
率领着那二千多骑兵阻截的是清军的一位参领。可那参领一点儿也不觉得自己狂妄,因为在以前的作战中,几千清军击溃、追杀几万明军的场景太常见了。
第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