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朝之梦-第3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国将要结盟的猜测。不过大明朝廷却始终没有就这个问题公开表态过。

    事实上朱济世的确有这样的打算,他计划在对俄战争开始之前将三国同盟变成现实,而日本和暹罗也将参加这场战争——朱皇帝需要日本的精兵和暹罗的大米。不过日本传来的消息却让他感到有些为难和不安,一方面德川家庆想挟着大阪湾大捷的余威。一举压倒朝廷,实现“一石一票”的公武合体;另一方面,德川庆喜又想将他没有出生的孩子委托给德川明子照看,如果这个孩子是男孩,将来还会成为德川宗家的家督——这可是个影响甚至是操控日本内政的绝佳机会。

    “难道德川家庆是在用一个画饼拉拢朕?可能是他担心朕支持日本的朝廷和外样强藩吧?”当德川明子的亲笔信送到朱济世手中,他还真是有些拿不定主意。看来一切只能等淑子女王到来以后再说了。

    6月6日中午,朱济世进入紫禁城,早早处理完外朝的事务,便急匆匆步入后宫。皇帝纳妃的事情,照例是由皇后负责。所以迎纳淑子女王的所有礼节都是由罗香梅安排的。

    “恭喜陛下凯旋归来。”

    面对前来迎接的罗香梅,朱济世笑了笑道“哪里有什么值得庆贺之事?只是收复了交州失地而已。”

    “不,交州失陷已经有900年了,陛下只花了几个月就将其收复,难道还不是赫赫武功?”

    “这就是赫赫武功了?将来朕还要拓地万里呢!”

    “那么妾身就先预祝陛下马到功成了”

    “那就谢你的吉言了。对了,你见过郑诗了吗?她虽然不是暹罗公主,但的确是国王之女,可以安排什么地位?”

    “可以为妃,将来若有所出,再提升为贵妃不迟。”

    “好的,那么淑子女王呢?”

    “妾身不知道该如何安排。还请皇上示下。”

    “那就为贵妃吧,和明子一样。听说还有陪嫁的侍妾,都安排她们充任女官就是了。”

    罗香梅一愣,淑子女王并不是“公主”的身份,而是兼任琉球女王,虽然只是个空名。但是君王的名分是肯定的。这样的身份居然不是皇贵妃,而是贵妃,比大洋马还低一头,看来大洋马在朱皇帝心中的分量是极重的。

    现在,大明后宫的妃子数量都不是固定的——这也是皇后罗香梅故意安排的。就是希望多搞几个皇贵妃出来。可是连淑子女王这样尊贵的身份,居然都得不到皇贵妃的位置。

    “朕不会再立第二位皇后,也不会再封第二个皇贵妃。”朱济世淡淡地道,“所以只能委屈淑子女王当贵妃了,不过一切供应都参照玛丽亚皇贵妃的标准。就在紫金山那里块地方按照京都御所的式样给淑子女王建一座离宫吧,费用由朕的内库出吧。”

    京都御所就是日本天皇的皇宫,不是很大,占地面积才11万平方米,差不多只有应天紫禁城十分之一大小,建筑风格是唐朝式样的,如果用公开招投标的形式发包出去,花一百万银元就足够了,对朱济世来说不是太大的负担。

    “如此,淑子女王应该可以满意了吧。”罗香梅的心里面稍稍有些嫉妒,身为皇后,她除了坤宁宫之外,没有属于自己的离宫,比玛丽亚和淑子女王都不如。

    “皇后,朕的妃子是不是少了一些?”朱济世忽然提了个怎么听都有些荒淫的问题。

    “少吗?皇上,您已经有了妾身、玛丽亚、香菊、苏贵妃、洪贵妃、明子贵妃、王贵妃、常妃、周妃、郑妃、杜兰夫人和将要进门的淑子贵妃一共十二位有名号的后妃了。另外还有许多可以侍寝的女官”

    “朕要选妃!”朱济世摆摆手打断做贤后状的罗香梅,“朕要下旨给曾国藩,让他在札萨克汗、土谢图汗、车臣汗、赛音诺颜汗等喀尔喀蒙古四部落汗王家族中挑选美女充实朕的后宫。”

    “什么?”

    “朕要从喀尔喀蒙古汗王家族中选美女充实后宫!让曾国藩在每个汗部都选四五个左右,每个美女给5000银元的礼金和滑膛枪1000支,费用也由内库中拨付。”

    罗香梅愣了又愣,呆呆望着朱济世。外蒙古有美女吗?朱济世的口味也太不挑剔了吧?

    朱济世又补充了一句“给曾国藩的旨意当中应该写清楚,一定要从汗王家里面选,最好是各部汗王的女儿,在相貌上面可以将就一下”

    听到这句话,罗香梅已经明白了,朱济世已经准备对渤海国下手了!现在的渤海国有四根支柱,一是俄国人的支持;二是奕欣的八旗兵;三是喀尔喀蒙古四大部落;四是察哈尔、科尔沁蒙古部落。而其中喀尔喀蒙古四大部落肯定是支持奕欣政权的四根支柱中最单薄的。200年来满清并没有把喀尔喀蒙古人当成自己人,过去满清势力强大,占有中原和西藏(蒙古人信仰藏传佛教),喀尔喀蒙古四大部落不得不屈服于满清淫威之下。可是现在,满清已经灭亡,奕欣成了渤海国主,还凭什么号令喀尔喀蒙古?朱济世让渤海监国曾国藩在喀尔喀蒙古替自己选妃,就是要和四大汗部联姻。敲断支撑渤海国的四大支柱中的一根,或许还想逼反奕欣,在北方挑起新的战争

714 746438341327

第609章 曾国藩的算盘 狂求月票



    求月票,求推荐,求订阅

    公元1851年6月10日,渤海国,长春城。

    曾国藩一直站在望楼上,看着城外正在搬运木材的民夫。长春城是在原来满清治下的长春厅的基础上扩建而来的。虽然在渤海国境内,但却是一座由大明辽东镇总兵府和渤海监国府共同管理控制的城市。现在仍然在扩建当中,建城的民夫大多是渤海国的旗人。此时在长春城外一块堆放木材的空地上,一个明军小军官正在鞭打一个渤海民夫。那军官极其粗暴,而被打之人却一声不吭,不知道是麻木还是隐忍?

    “沅甫,你看那里。”曾国藩用手中的折扇指向那个地方,对自己的弟弟曾国荃道,“打人的在发泄心中的愤恨,被打的却把愤恨藏在心底。”

    “哼!藏在心底又能如何?到了如今还想指望翻盘吗?”

    “大盘子翻不了,小盘子却难说。”曾国藩用半开的扇子轻轻敲打着长春城墙,苦笑道,“若非如此,我为什么要急于建长春城?”

    “兄长是担心奕欣造反?”

    曾国藩眯了眯三角眼“我是担心皇上把奕欣逼反!”

    “皇上开始逼奕欣了?”

    “是啊。皇上的谕旨到了,让我替他在喀尔喀蒙古四部汗王家族中物色美女。”曾国藩道。他的眉头紧紧皱起来了,不知道是担心未来的战争,还是不忍奕欣被朱家赶尽杀绝。他虽然是大明之臣,但多少还念一些故主之情。

    “奕欣要是得到这个消息。大概就要准备提前造反了吧!”曾国荃咽了下口水。看着城外被征发了做苦工的渤海民夫。眼睛里面全是杀气。

    “要不我亲自去一趟库伦?”

    “去了也白去,奕欣那小子无论如何都不会入朝的。若仅仅为了拖延造反的时间,对咱们又有什么好处?”

    曾国荃忽然压低嗓音道“我们不如趁着他们还没有准备好,立刻出兵!”

    “不要轻举妄动!”曾国藩摆摆手中的扇子,转身径直走下楼梯,“老九,我们还是下去好好打一下算盘吧。”

    “是。”

    “你认为奕欣何时会忍无可忍地造反?”

    “这会在秋季吧?”

    “不。”曾国藩摇了摇头,“皇上要在喀尔喀蒙古选妃的消息一传开来。喀尔喀蒙古四部汗王的心思就难测了。奕欣要借着俄国人和西藏的支持压服他们才能举兵,最早也要到明年下半年。”

    “到那时,我们早就已经准备充分了。”

    “不错。到时候那个集体农庄都搞了两年,光是北满就该有好几百个上千个硬寨啦。”曾国藩轻轻叹息了一下,沿着木质的楼梯下走了下去。

    “老沅,把算盘拿来!”曾国藩回到自己的衙门里,从仆人手中接过茶碗喝了一口,打开了一本记录集体农庄移民情况的账簿。

    “算盘来了。”

    “长春二百一十八寨。”

    “嗯,二百一十八。”

    “吉林二百一十二寨。”

    “是,吉林二百一十二。”

    “松原一百八十八寨。”

    “一百八十八。”

    “会宁一百四十八寨。”

    “一百四十八。”

    “长春、吉林、松原、会宁。合计多少?”

    “七百六十六。”

    “七百六十六座集体农庄,每一庄出100人就是76600人!”

    “这还是按照每户一丁计算的。不过大部分移民都是每户两丁三丁,必要的话十五万人都能动员出来。”曾国藩道,看着用红笔写出的各个集体农庄的开垦土地和人口数目。

    最近,随着东北局势的稳定,有不少原先为了逃避战火躲进山林的民人纷纷出来讨生活——他们大部分都是满清历朝偷入东北境内的汉族百姓或他们的后裔,在满清的三个将军府的户籍资料上是没有的。退出关外后一片混乱的满清朝廷也没有功夫去把这些民人搜出来编入户籍,现在都便宜了在东北实际控制区越来越大的明朝。许多从林子里出来的没有户籍的民人都被直接编入了各个集体农庄。

    “怎样?总共有多少了?”

    “百姓,包括长春、吉林、松原、会宁四城在内,一共有十二万八千余户,人口约六十五万,开垦耕地三百三十余万亩,马匹约十万,牛两万余头。”

    “还真是不少啊!一年多就有这样的规模,真是出乎意料啊,到了明年下半年,应该还能增加不少吧?”曾国藩眯起眼前,亲自拿起蘸了红色颜料的毛笔,把合计的数目写上去了。

    “老沅,洋枪都发下去了吗?按照每个农庄200支发,还须专门派人去传授洋枪使用之法。”

    “都已经发下去了一共发了153200支,全都发给了民户,民,一户两支,还派了专人去传授洋枪用法。洋枪让他们自己保存,可以用来打猎,修理和弹药都都东北开发公司的办事处负责,用山货付账就可以了。”

    “嗯。今年秋收之后还要督促他们修建加固堡寨一个寨子里面少则500人,多则6、700人,不修得坚固些可不成。每个寨子还需有一个烽火台,随时可以报警。”

    大明在东北的移民就是武装移民!而且不是以家庭为单位,是以一百户为一个半军事化的自治集体进行移民的。这样的模式最大的优点就是拥有较强的战斗力——在移民东北,特别是在向渤海国境内移民的过程中,同渤海国的旗民发生武装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可不能指望人家老老实实离开祖宗之土,虽然奕欣不敢撕破脸大打,但是小规模的冲突却不时发生,越往北冲突的频率越高,在会宁城附近,移民们甚至还用俄罗斯武装团伙交过火。如果不是百户一庄,而是单个的移民,是根本不可能立足的。

    另外,在建设城寨的时候,合百户之力的农庄模式也比单干高效,否则光是自然形成数百个居民点的时间,就得十好几年。而且那种没有任何防护的居民点根本没有防御能力,别说是奕欣的八旗兵,就是普通的盗匪都挡不住。

    曾国藩吐了口气“咱们在长春、吉林、松原、会宁四城还各驻扎有五千兵马,其中辽东镇屯军和朝廷正兵各半。总计有两万大军,算上集体农庄的民兵,就是不下十几万之众了!”

    “若是给我全权,用不着辽东镇和辽东军团的援兵,我就能平了渤海国!”曾国荃信心满满。曾国藩却瞪了他一眼,斥道“急什么!根基还没有扎牢就想立不世之功了?你忘了皇上派咱们到渤海国是做什么的?”

    虽然移民的成绩很大,但是毕竟开始的时间太短,绝大部分的寨子只是草创,还谈不上坚固。而且洋枪虽然发下去了,可又有多少人会用又能用好呢?这都需要时间去改善。

    另外,曾国藩还是希望奕欣等人能“迷途知返”,别和俄国人混在一起,最好能早日回归到大明的半封建半资本主义大家庭中来。

    “我还是去一趟库伦,你和季洪、润芝四下巡视一番,督促一下各庄的备战。”曾国藩这样提议时,曾国荃表示反对“大哥何必亲自去,只要派几个使者去就行了。要是有个什么万一,怎生是好?”

    曾国藩摆摆手道“会有什么万一?时候不到,奕欣是不敢撕破脸的,我再去游说一下,说不定就能把奕欣给说服了即使他不肯入朝,也该遣质子入朝,再和俄罗斯绝交,这样朝廷应该会容他在库伦割据的。”

    于是,曾国藩在安排了一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