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卧龙逆天-第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储满了泪光。

“唉,没有想到我张合,满腹文韬武略,却也落到终老囚室的命运,真是可悲可叹。”苦笑一声的张合,忍不住叹了口气,一屁股坐在地上,整个人充满颓废之感。

张合高览在监牢中的一举一动,自然都瞒不过诸葛亮的耳目,这日得到汇报的诸葛亮,得知二人发泄情绪的消息,不由笑道:“给他们送个棋盘,再去选套韩信卫青霍去病列传书简过去,让他们打发时间。”

“诺!”典狱功曹领命而去。

“主公,这张合高览二人,莫非有什么过人之处?”贾诩见诸葛亮对二人如此上心,不由好奇的问道。

“张俊义此人,乃河北虎将,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这次他被我们所擒,实乃天赐与我。”诸葛亮轻摇着羽扇,一脸笑意的回道。

“主公,既然你有心招降二人,为何切又让他们蹲在大狱呢?这难道也是主公之计?”贾诩颇为有些不解,在他看来,既然将来要重用这两人,现在应该礼遇有加,以收对方之心才是。

“文和先生,对人对事,理应分别对待,张合高览,皆为一代俊杰,更是忠贞之士,如今他们应形势所迫,背叛袁绍投降曹操,心理本就承受很大的谴责,若我这个时候,礼遇二人,他们不但不会感激,反而只会求速死,以成全自己忠义之名。”

“相反我让二人蹲大狱,而且对他们采取冷处理,让他们处在焦虑与惶恐之中,他们就会萌发求生的本能,这样时间一长,他们就不会轻易言死,到时候我再以形式逼迫,加上大义晓之,此二人必将归顺。”对于人心的把握,诸葛亮自是掌握的更透,这也是他一直晾着张合高览二人的原因。

听完诸葛亮这席话,贾诩思虑之下,不由连连点头,心下对于诸葛亮将人心把握的如此透彻,也是暗自钦佩。

转眼时间又过去了一个多月,建安七年的新年之日(汉献帝公元202年),随着县府钟声的敲响来临了。

随着钟声的响起,新野大小街巷,到处都响起了爆竹的声响,整个新野陷入一片新年的喜庆热闹之中。

监牢中的张合高览,仰头看着头顶的天窗,听着外面爆竹之声,赫然发现新的一年到了。

就在二人憧憬着,有朝一日能够再出去,享受着这欢庆的一刻之时,诸葛亮领着陈楚刘封,带着一伍军士,提着丰盛的食物篮,踏入了监牢之中。

诸葛亮一行的到来,立即吸引了张合高览的目光,这些日子来,他们虽然未见过诸葛亮,但却从每天送饭的狱卒口中,获悉新野领军的大将叫诸葛亮,是一名年轻的书生。

身披着白灰色锦袍的诸葛亮,身穿着一身绣着团花的白色长衫,头裹着布巾,手中轻摇着羽扇,整个人尽显山野隐士的飘逸之感。

“在下诸葛亮,现领振威将军,章陵郡司马、新野令,今日临别之日,特来看望二位将军。”走进牢房,诸葛亮一脸微笑的率先向二人作揖一拜,自我介绍了一下。

在诸葛亮开口时,刘封和陈楚二人,随即让军士,把带来的食物,陆续的摆放在了牢房里案几之上。

张合高览彼此对视一眼,都从对方脸上,看到了绝望的神情,显然二人以为,今天诸葛亮是来送他们上路的。

第六十二章 计降张合(二)

第六十二章计降张合(二)

“二位将军请坐,今天可是新年除夕,理应好好喝上一盅,这样再上路的话,也多一份力气。”诸葛亮亲切的笑语,却让张合高览二人,再次印证了诸葛亮是来杀他们的猜想。

“喝就喝,做个饱死鬼,总比饿死鬼强。”心里长叹一口的张合,大笑一声,昂首踏步走到了案几前,拿就酒坛,自顾自的倒酒喝了起来。

“不错,能在新年这个欢庆的日子去死,也算是件幸事。”高览同样放声一笑,拿起另一个酒坛直接就猛灌了起来。

诸葛亮见到二人这般情绪,就知道这些日子来,自己的计策无疑生效了,不过这会他见二人误以为自己来杀他们时,他不由笑道:“二将军误会了,亮今日来,是专程来为二位将军饯行的,喝过这顿酒,二位将军去留自便。”

前一刻还以为必死无疑的二人,这会听到诸葛亮的话,双双注目瞪着诸葛亮,他们几乎都以为自己听错了,直到得到诸葛亮再次确认时,二人一时都有些懵了。

“二位将军无需怀疑,亮这些时日来,一直关押着二位将军,主要是因为敬重二位将军,不想二位将军一回许昌,就被处死。”诸葛亮说到这里,顿了顿,接着道:“日前皇帝陛下下诏,新年之日将大赦天下,只要不是十恶不赦之人,皆可免死,得到此番旨意,亮自知二位将军,再无生命之忧,故特意前来,放二位将军自由。”

张合高览二人,听完诸葛亮的解释,感激之余,慌忙拜倒在地,道:“多谢诸葛将军不杀之恩,尔等感激不尽。”

“二位将军快快请起,我已经在门外准备好了马匹,以及二位将军的铠甲兵器,还有二位的百余名亲兵部众都在,二位将军吃饱肚子,就可以领着他们上路了。”诸葛亮扶起二人,亲自为他们倒了杯酒,举盅道:“这第一盅酒,为我们不打不相识而饮。”

“诸葛将军请。”张合高览对望一眼,忙举盅一饮而尽。

接着诸葛亮又为二人倒了盅酒,感慨的举盅道:“能与二位将军认识一场,实乃平生幸事,遗憾的是不能早日识得二位将军,致使亮与二位失之交臂,实乃人生一大憾事,请!”

被诸葛亮这份深情厚意所感,张合高览不觉有些感伤,纷纷举头饮下。

“这第三盅酒,祝二位将军早日建功立业,扬名青史。”诸葛亮说完,再次一饮而尽。

听到诸葛亮的祝词,二人心头苦笑一声,暗忖道:如今天大地大,只怕再难有栖身之所了,建功立业,扬名青史,更是无从谈起了。

监牢门口,诸葛亮拉着二人的手,感叹道:“亮素知二位将军忠义,然亮心下实在不舍,故厚颜恳请二位将军,若是回许昌待的不顺心,一定记得要来新野,亮定然扫榻相迎。”

“诸葛将军厚恩,某等铭记肺腑。”张合高览感怀的作揖一拜,跨上了马背,虽然他们对诸葛亮的荣恩,心下颇为感动,但心底却依旧没有想过,要向诸葛亮投降。

“保重!”目送二人领着百余名亲兵离去的背影,诸葛亮不由感慨道:“张合高览,真乃忠义之士。”

“主公,就这样放他们走了?”一旁的陈楚,见诸葛亮做了这么多,二人还是离去了,有些不甘的问道。

“忠义之士不可强求,若并非真心来投,要之又有何用?”诸葛亮轻摇羽扇,看了一眼陈楚刘封一眼,趋步登上了马车。

汝南郡郡守府。

李典自从上任以来,旦夕不敢荒废,日夜署理军政要务,把汝南治理的仅仅有条。

眼见新年到来,李典也总算松了口气,春节期间,正在府邸陪着家人的李典,忽接到密探消息,说是先前被俘的张合高览二将,已经秘密投靠了新野诸葛亮,但二人为了邀功,却领着数百部众,假装刚逃跑出来,正往汝阳而来,企图骗取城门,帮诸葛亮攻下汝阳城。

得到这个消息,勃然大怒的李典,当即道:“传令各县,张贴告示,宣布此则消息,并且告知各县,凡是见到此二人,格杀勿论。”

手持诸葛亮军令的张合高览,一路通过各县,这日他们一行,刚抵达了汝阳境内,就遭遇到了兵马伏击。

原来现今驻守汝阳城的都尉,乃是李典族弟李楷,早在三天前就接到李典军令的他,早就做好了准备,率领一千兵马,在进入汝阳的必经之路,设下了埋伏,所以张合高览二人,刚一出现,就遭遇到了他们的伏击。

不等二人辩解,纵马横刀的李楷,扬声指责道:“张合高览,汝等叛逆之事,曹司空已经知晓,特命吾在此等候,取尔等首级,以儆效尤。”

“杀!”随着李楷的一声令下,身后的上千军士蜂拥而出,向张合和高览掩杀了过去。

面对自家军士的进攻,张合高览部下百余名军士,都不由有些慌了心神,一时都不知道该如何自处。

也就这短短的眨眼功夫,张合高览周围的百名军士,就死伤了大半,惊恐悲愤的张合,刚要扬声辩解,他身后忽然扬起一片尘烟,转眼之间,一将飞马而来,远远喊道:“张将军勿慌,魏延来也!”

“杀啊!”随着魏延率领的两千兵马杀到,汝阳兵马不敌之下,落荒而走,往汝阳城败退而去。

这会还搞不清头绪的张合高览,在迎着魏延之时,不由疑惑的问:“魏将军,为何你会出现在这里?”

魏延在马上作揖拱手之余,叹了口气道:“自从二位将军走后,我家主公因心下着实挂念,故特意派人送书信,让某无论如何护送二位将军到汝阳境内,以确保二位将军的安全,然而某接到书信之时,二位将军已经离去半日,但某身为下属,自当遵从主公之命,故随后领军赶来,送二位将军一程,不料刚抵达此地,就见到二位将军遇到伏击,为了保护二位将军安全,某自当领军救援。”

事情真是这样吗?张合和高览都觉得有些过于凑巧了,可面对救下了他们性命的魏延,二人除了感激,还能说什么的呢?

这会让他们真正纠结的事情,却是他们明明是曹军的人马,可却遭遇曹军的伏击,而明明是敌方的新野兵马,却又救了自己,这样复杂的情景,让二人都不由有些头大。

先前他们还抱着侥幸的心态,希望回到许昌,能够得到曹操的原谅,但经过刚才的一战,他们也已经彻底绝望,心下更是知道,现在别说去许昌,只怕连汝阳城他们都进不去,面对这般境地,张合高览再次的感觉到前路的迷惘。

“二位将军,此地不是安全之所,万一曹军大军杀来,某可抵挡不住,二位若是没有地方可去,不妨随我返回武阳关,我想我家主公要是知道二位将军回来,必然会欣喜之极。”魏延看了一眼二人,见他们踌躇不语,自是明白他们心中所忧,遂开口劝说道。

张合与高览对视一眼,再看了一眼周围死伤大半的亲兵,苦笑一声,只得点头应允了下来。

回到武阳关之时,魏延安顿两人休息了一晚,遂派兵护送他们再次返回了新野。早一步接到魏延消息的诸葛亮,数日之后,当张合高览二将到达之时,亲自出城十里迎接。

二人见诸葛亮如此荣恩,感激之余,只能作揖长拜,道:“穷途末路之人,将军如此礼遇,吾等心中实在惶恐。”

“二位将军乃当世豪杰,亮岂能怠慢。”诸葛亮手握羽扇,作揖回礼之余,再次道:“亮如今正缺张将军和高将军这样的良将,二位若不嫌弃,不知可否愿意留下,助亮一臂之力?”

这一路走来,张合高览早已经想明白,彼此孑然一身,难得诸葛亮如此礼遇,若能够蒙对方收留,他们决心就此归顺,再无二心。

“多谢主公收留,某等定当效犬马之劳。”二人欣喜之下,慌忙下马拜道。

“二位将军请起。”诸葛亮高兴的托着二人之手,三人相视一眼,不觉放声大笑。

在回新野的路上,诸葛亮也没隐瞒,随即把自己故意派人去汝南放谣言,说他们归顺了新野的消息透露了出去,从而引得他们遭遇曹军伏击,得知这个消息,二人苦笑之余,对于诸葛亮用心良苦,一心招揽他们的知遇之恩,也是更加心折。

此刻远在许昌过春节的曹操,在得到李典的汇报,说张合高览秘密投降新野,却企图领军骗取汝南城门这条消息时,他在沉思之余,心痛的捂着胸口,叹气道:“李典中敌反间计矣,可惜张合高览不复返矣。”

(奇怪,我明明写的张合的合字,是合带耳字旁的,更新之后,却变成了合字。。。。。汗!!!!)

第六十三章 黄月英的决定

第六十三章黄月英的决定

如愿以偿的把张合高览招揽到帐下,这对于诸葛亮来说,自是开年来最值得庆贺的一件大喜事,当日他就在县府客厅,举行了隆重的欢庆酒宴,把在新野的贾诩,徐盛、吕蒙、邓芝、步骘、吕凯、诸葛均、张仲景等新野文武官员招到一起,共同为张郃高览的到来,举行了见面宴会。

在酒宴开席前,诸葛亮首先任命了张合为牙门将军,高览为裨将军,统率新成立的飞豹军,飞豹军目前在编三千人,都是投诚的曹军俘虏军士组成,这批人大多数其实都是冀州人氏,原属于袁绍的兵马,所以由张合和高览统率,自是再合适不过。

对于诸葛亮这般信任,张合高览二人,在感动之余,也唯有暗自下地决心,誓死报答诸葛亮这份知遇之恩。

心情大好的诸葛亮,当晚自是连连畅饮,喝的几乎酩酊大醉,这场酒宴一直喝到深夜才散场,散席之后,诸葛亮在亲兵的搀扶下,交到了黄月英手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