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原来你就是诸葛亮啊,我家先生说你最近必会前来,若以嘱咐我,直接引你进去。”门童好奇看了眼诸葛亮,在他看来诸葛亮虽然长的俊逸,但装着朴素,与往来拜访的士子,似乎也没什么不同。
“什么,他就是诸葛亮?”看到诸葛亮在童子的引领下,走进庄门而去,门口的三名青年,不由都有些惊讶,虽然他们早就听说诸葛亮年轻,但在他们想来,应该不会比自己小,怎么也得有个三十出头,但刚才观看之下,对方年龄最多就二十出头。
“文祥兄,看来庞先生招我们来此的目的,真被你说中了,跟这个诸葛亮有关。”三人中个头最矮的杨颙,看了对面身穿儒服,头戴冠帽的习祯说道。
杨颙字子昭,襄阳人氏,荆州大族杨氏子弟,其族兄杨仪,乃荆襄名士,习祯字文祥,襄阳人氏,同属荆州大族,其兄弟数人,皆以才学闻名荆州。
三人当中的另外一人,正是其弟习竺,兄弟三人皆师从过庞德公,虽然未出仕,但在荆州士族之中,却也是声名鹊起。
诸葛亮走进庄院之内,刚到厅堂外,就听到庞德公的笑声:“孔明,既然来了,还不快快入内?”
“学生诸葛亮,拜见先生。”诸葛亮走进屋内,看到主位上端坐的庞德公,虽然年过七十,却依旧红光满面,欣慰之余,忙上前见礼道。
“看到你这般出息,我这个先生,脸上也很有光啊。”庞德公大笑之余,指着旁边的另一个鹤发童颜,神采奕奕的老者道:“德操兄,看来是我输了啊。”
“见过水镜先生。”诸葛亮见司马徽也在,自是跟着上前行了一礼,这会环视之余,他赫然发现屋内,竟然还做着两个青年,显然这两人,也是庞德公请的客人。
“哈哈,好,好,好!”司马徽笑着连说了几声好字,接着才道:“孔明比拟预计的晚来了三天,只怕跟刘皇叔之死有关吧。”
诸葛亮向来知道庞德公和司马徽两人,喜欢博弈,听到二人这会所说之话,跟自己有关,遂道:“刘皇叔意外被黄祖所杀,却是出乎我的预料,为了安抚刘皇叔的下属,亮确实在江夏多待了几天。”
庞德公点了点头,道:“刘皇叔仁义之名,冠杰天下,死在黄祖手下,也确实有些可惜了。”
这会习祯、习竺、杨颙三人走了进来,分别向庞德公和司马徽行了一礼,在厅堂下首坐了下来,接下来司马徽又起身给诸葛亮介绍了大厅中的另外两人,原来这两人,一人叫尹默,字思潜,益州梓潼人氏,在襄阳游学,现拜司马徽为先生。
另一人叫向宠,字巨违,襄阳人氏,襄阳宜城大族向氏子弟,其兄向朗,字巨达,皆拜司马徽为师,学习兵法韬略。
诸葛亮自是作揖一一行礼,虽说他如今官居太守,但眼前这些士子,可都是他需要笼络的对象,他自是不能怠慢。
向宠等人纷纷还礼,先前他们还不明白,来此的目的,但见到诸葛亮之时,他们自是领会到其中含义,现今诸葛亮据雄兵,占江夏,已成气候,正是值得效力的对象,若是博得对方好感,对将来也是有好处的。
“孔明,这几位都是才俊之士,今日你来的目的,我们也已知道,现今江夏在你手中,不知你下一步有何打算呢?”庞德公这般询问,到并不是考验诸葛亮,而是另有一层深意,他想想听听诸葛亮的答案,是否与自己所想一致。
第七十九章 返回新野
第七十九章返回新野
面对庞德公的询问,诸葛亮苦笑一声,起身作揖道:“经此一战,江夏元气大损,所以亮决定休养生息以安民心,待局势有变,再做打算,如今亮来拜访先生,实是因为江夏匮乏贤能之士,所以特来请先生,为学生推荐几位贤能之士。”
原本还充满期待的习祯等人,正准备聆听诸葛亮的高见,却不料诸葛亮既没有夸耀功绩,也没有高谈阔论,反倒是一副凄苦语气的求起贤能来了,这让众人面面相觑之余,对于诸葛亮的谦虚和求贤若渴的心情,增添了几分好感。
对于诸葛亮谦虚的心态,庞德公赞赏之余,抚掌道:“孔明能有此番求贤之心,大事可成矣。”
“不错,不错,做大事者,当以任用贤能,安定民心为上,穷兵黩武,虽然能成就一时霸业,也终究难成一世霸业,孔明你年纪轻轻,获此大胜,依旧不骄不躁,甚是难得,如今曹操重心在北方,无力兼顾荆州,刘表虽然年迈,但俗话说虎死雄风在,若是以你现在的实力,与刘表拼死一斗,纵使获胜,也不过是两败俱伤的局面,到时无论是江东孙权,还是中原的曹操,都可以轻易坐收渔翁之利,所以当务之急,休养生息,收拢民心,积蓄实力,方为上策。”
司马徽也连声赞同的附和道,显然不管是庞德公,还是司马徽,对现今荆州的局势,都看得一清二楚。
起初二人都还有些担心,诸葛亮会因为年轻气盛,在攻占江夏之后,会与刘表硬抗,若是这样的话,那诸葛亮大业势必难成,而且他刚刚建立起来的大好局面,也会随之丧失。
所以诸葛亮开口的一席话,虽然没有豪言壮语,但却表现出了他对局势掌控,以及政治方面的成熟,刘表在荆州经营十年,虽然没有太大作为,但却也让荆州安稳了十年,就凭这点,就足让让百姓拥戴,若是诸葛亮主动挑起战争,让荆州大地陷入战火的话,那他将会遭受荆州万民的憎恨与唾弃。
“多谢二位先生的教诲,亮心中感激不尽。”诸葛亮恭敬的作揖道。
“现在你们几个是否有了决断?”司马徽这会转头看着自己的两名弟子,一脸微笑的问道,自己这两个弟子,虽说不是什么经天纬地之才,但尹默好古学,知礼仪,通经史,做个中大夫完全没有问题。
历史上的向宠为人平和严谨,专注兵法韬略,善骑射,虽然不具备独当一面的才干,但却能调和军中矛盾,掌管军中诸事,监督管制军法,位列中领军,属禁卫大将。
此刻二人在司马徽的询问之下,彼此对视一眼,起身作揖道:“我等愿意为诸葛太守效力。”有这两人开头,习祯、习竺、杨颙随后也紧跟着道:“愿为诸葛太守效力。”
这几个人虽然不是全才,但皆有长项,也正是诸葛亮目前最缺的中层人才,虽然他目前帐下有贾诩、徐庶、诸葛瑾三人,皆为大贤之才,可要是事无巨细,皆由三人一一把关署理,那无疑是大材小用,相反让三人统筹大局,把诸事分派署理,即可政令通达,又能更好的发挥成效,也不会让三人呕心沥血,这样方才用人之道。
“诸位快快请起,今后吾与诸位共勉,为匡护汉室,百姓安康而效力。”诸葛亮欣喜之余,笑着一挥手中的羽扇道。
“哈哈,上酒菜,今日难得聚集一堂,理应一醉。”庞德公放声一笑,随即吩咐府中奴仆,呈上了酒菜。
酒菜上席,诸葛亮率先举盅,敬了众人一盅,正当他放下酒盅,门外却忽然传来一声急呼:“孔明可在?”
诸葛亮举目望去,见匆匆而来的人,却是荆州从事伊籍,看到他一脸汗珠,急迫的样子,诸葛亮忙迎了上去,道:“机伯先生,为何匆匆而来。”
“快,快走,今天你路过襄阳时,被蔡瑁亲信看到,现在蔡瑁正领兵赶来,我是听到消息,从小路快马赶过来的。”伊籍当初在新野,与诸葛亮相处甚欢,而且他也看出诸葛亮有大志,所以早就心向诸葛亮,这也是他会冒险来此的原因。
“孔明,你先走,蔡瑁再专横,只要你不在,他也不敢再次撒野,你从山门西北方向的小道下去,山脚之下便是汉水,哪里有艘渡船,可渡江前往北岸。”庞德公这会闻言,随起身走到诸葛亮跟前,忙嘱咐道。
“多谢机伯先生大恩,诸位保重,改日到江夏来,亮定然摆宴款待,告辞!”诸葛亮也不拖泥带水,当即转身而出。
出了山门,诸葛亮与陈楚,刘封会合,放弃了马匹,按照庞德公的指示,沿着山道而下,然而诸葛亮刚上了渡船,就见岸边一队骑兵飞奔而来,队伍前头的蔡瑁,远远的怒吼道:“快,给我放箭!”
“哈哈,多谢蔡将军相送,改日再来拜访。”诸葛亮望着掉落水中的箭矢,不由放声大笑道。
待蔡瑁飞马赶到江边之时,诸葛亮的船只已经过了江心,气闷之下的蔡瑁,只得遥遥喊道:“诸葛小儿,迟早有一天,我定会砍下你的头颅。”
虽然只是虚惊一场,但诸葛亮还是暗暗有些后怕,暗中打定主意,这襄阳今后还是得少来为妙,毕竟这里认识自己的人不少,而且仇敌遍地,万一一个弄不好,怎么死都不知道。
想想刘备一世英雄,在张飞这样勇猛无双的大将护卫下,依旧死在了黄祖的人海战术中,可见战场之上,一人的无敌,永远抵不过全军无敌。
渡过汉水,便是樊城境内,现今樊城属于诸葛亮的辖地,城中有两万余百姓,五百军士,往东百里之外就是新野。
由于马匹留在了鹿门山,诸葛亮一行上岸后,只得先回樊城,然后在樊城找了两辆马车,沿着驿道,返回新野而去。
如今获得江夏郡的这片广袤的地盘,新野对于诸葛亮来说,已经不具备战略意义,毕竟新野四周无险可守,又地处南阳与襄阳的要冲之地,所以在出征江夏之前,诸葛亮就已经让诸葛瑾在新城,选好了马场,为新野战马的迁移做好了准备。
至于诸葛亮下一步的打算,就是以江夏根基,劝服新野、樊城、湖阳三县的百姓,往江夏迁移,充实自己的基础,这样一来,纵使三城丢弃,他的实力依旧保存不失。
第二更完毕。。。。。。。。。。
第八十章 六曹从事
第八十章六曹从事
回到新野的诸葛亮,第一件事情就是把城中的邓芝和步骘召集到了县府,向二人下达迁移百姓的指示,让二人负责派人向新野、樊城、湖阳三县,张贴迁移的布告令,并且一切按照当初新城迁移的政策,来安置迁移的百姓,虽然迁移安置人口,需要付出很大的本钱,但诸葛亮还是义无返顾的决定这么做。
因为这个时代,不管是种地还是打仗,拼的无非就是人口,只有拥有大量的人口,他才能开垦更多土地,招募更多兵员,再说把人口牵走,执行坚壁清野的战略,也是克敌制胜的办法。
当新野三县的百姓,获悉迁移令,有七成的百姓,表示了抗拒,虽然这几年诸葛亮在新野治理,获得了他们的拥戴,但要他们无缘无故的背井离乡,迁移到陌生的地方去,也难免他们会故土难离。
对于民众的抗拒心理,诸葛亮并没有感到惊讶,现今不过才建安八年六月中旬,距离曹操南征荆州,还有五年时间,他有足够的时间,把周边各县的人口,慢慢的迁入江夏去,所以对于愿意迁移的百姓,诸葛亮给予了重赏,对于抗拒的,他也没有威压,只是让步骘继续带着县府的衙役,广做宣传,继续进行说服工作。
时间进入八月中旬,这段时日来,当初答应为诸葛亮效力的向宠、习祯、尹默、习竺、杨颙陆续去了江夏。
习祯到来之时,带领习家全族两千二百人分批入驻江夏,向宠也把家族一千一百余口,和其族兄向朗,字巨达举族迁居江夏。
同样杨颙也说服了其兄杨仪,字威公,领全族一千五百余人,分批迁入了江夏。
对于这些人才,诸葛亮一一给予了任用,向朗被他任命为夏口令,习竺为县丞;杨仪被任命为江夏吏曹从事,习祯被任命为礼曹从事、杨颙为吏曹郎中,向宠为兵曹郎中,尹默为户曹郎中。
六曹的产生,主要是因为诸葛亮,早就在酝酿改制的问题,比如原先的郡守佐官,他也只保留了长史、主薄、别驾三个职位,而且职权也有了变化,不在像以前一样,管理那些杂事,而是统筹中枢,专门只对他负责。
另外他还仿照后世六部职责,暂设六曹从事职务,分别为吏曹从事,工曹从事、户曹从事、礼曹从事、兵曹从事、刑曹从事、此六曹相当于原来郡守各级佐官,但实际上却是诸葛亮为将来升格六部做准备的,至于郎中为副官职务。
杨仪七人的到来,大大缓解了江夏郡人才方面的压力,也让贾诩和徐庶的工作减轻了不少,对此徐庶还特别写了封信给诸葛亮,表示满意和愉悦。
坐镇江夏郡的贾诩,也写信给诸葛亮,对这几人的才学,表示了肯定,尤其是杨仪,贾诩给予了特别题注,赞其才干出众,但由于缺乏人情世故的历练,显得有些心胸狭窄,所以在信中他还提醒诸葛亮,希望他以后要多给对方一些磨练,增其心志,使其成长起来。
对于贾诩看人的目光,诸葛亮向来是敬服的,杨仪这个人历史上在蜀汉时期,的确是因为才干突出,获得重用,但同时也如贾诩所言,心胸过于狭窄,见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