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伟大的中国革命(1800-1985年) 作者:费正清-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ΑW圆槔砺蟮垡院螅蘼勰囊桓龈阏瓮骋坏娜耍还苁遣冒停闷坡兀故窍L乩眨济挥谐晒Γ徊糠衷蚓褪撬敲挥械玫饺送�
以上所述,说明一个不大为人承认的真理,就是不管是谁要试图了解中国革命而对中国的历史没有相当充分的认识,那就犯了在群山之间盲目飞行的错误。当代社会史学界流行一种风气,喜欢描写普通人的生活和他们怎样一起过活。这当然是可喜的,对所有历史学者也是一种激励。但是如果以为我们懂得中国历史事件,就像我们懂得欧洲和美洲历史事件那样,那就大错特错了。相反,当我们对于中国的政治历史以及与之相关联的各种制度的历史还借然不知的时候,社会史已经吸引住我们的兴趣。这就好像拿法国农民同江苏的农民,或者拿荷兰和四川的商人做个比较,在他们的耕牛回到家里以前,你完全不知道它们在外面于了些什么把戏呢。一个人要了解普通人,不在事件和事件领导人的事实基础上去理解历史,是没有别的办法的。在中国,皇帝留下了最主要的记录,而且他是影响最大的人物。如果我们要理解现代革命,我们必须从那些王朝的统治者和他们怎样掌的权、怎样统治中国人手。
第一部分 晚期的中华帝国:成长和蜕变1800…1895年
02 满清统治者从北京看世界
从1644 年到1912 年统治中国的满洲人,或者说清朝,是长城以内已经定居的农民和官僚同亚洲内陆大草原上有时扩张、有时征服旁人的游牧部落间长期关系发展的高峰。中国从汉朝以来的对外政治以及同游牧的匈奴人的争夺,都是集中在亚洲内陆的边境。游牧部落对中国北方的人侵,早在公元前221 年中国统一之前很久就开始了。中国就是这样在边境纷争中诞生,并且在千方百计对付这种纷争中发展了它的才能的。满族的崛起和他们接管中国成功的奥秘,在于他们处于大明帝国边缘的地理位置和种族构成的事实。满族从一个大约150 万人的部落联盟开始,发挥了那样一些精明的战略和政策特征,正好使他们取得成功。
首先,他们看到了蒙古人的伟大征服事业。地处满洲以西广大草原上的蒙古部落,在1200年左右,在他们的神奇领袖成吉思汗指挥下,袜马厉兵,巩固了他们的打击力量。令人惊异的是,蒙古人不但席卷中亚细亚、波斯和南俄罗斯,甚至进军到欧洲乃至多瑙河,过了很久以后才进人中国,征服了南宋王朝。他们到1279 年才成功地迂回了宋朝国防,沿着长江而征服中国西南部。直到那时,忽必烈大帝才建立起一个生存不到100 年的王朝。蒙古人在思想上和风俗上同中国人完全不同。他们是真正广阔草原上的游牧人,不适应“? 种官僚、商业的定居生活。他们的满族后继者在制度、战略和治理中国的知识方面都比蒙古人优越。
L600年年初,满人在他们的开国元勋努尔哈赤靡下完成一项重大事业,就是建立以八旗为全国军队组成部分的武装国家。所有体格好的满族战士都是八旗成员,而他们的土地并不集中在一块,他们的长官都由皇帝委派。这样,这些部落就组成非部落式的军事单位,可以加以控制而不至分散。这种“旗”的制度显然是效仿蒙古的先例,就像满族文字效仿蒙古文一样。事实上满族在崛起后、侵人中国以前,他们的最初同盟者是他们西边的蒙古人。
此外,满族人不是完全的游牧人,他们住在紧挨着中国的南部满洲的狩猎、捕鱼和农业混合的区域。努尔哈赤是出身于明朝廷的臣民,随着中国势力的衰落,他和他的后继者在边境建立了一个国家,处于中国控制以外,但在他们的政府中包容了中国的行政官员。最后他们能在1644年取得华北政权,部分原因是明朝末期懦弱无力,让驻守山海关的中国守将即辽东总兵吴三桂邀请他们作为盟军来剿灭反明的造反者。在后来征服中国的过程中,他们还依靠这些早期的汉奸,其中有三个人还带兵打仗,在中国南方和西南方建立了大块藩区加以统治。事实上满清对中国的征服,直到康熙幼帝在1673…1681 年平定了“三藩之乱”以后才告完成。
第三,由此可见,满族从开始就建立了一种满人和汉人一道管理中国的双重统治制度。蒙古人因为不信任中国人,曾经利用一些非汉族外国人如马可? 波罗等,让他们在政府中出任官职,享有特权。满清皇帝们则自康熙以下全力以赴地利用考试制度从汉族人才中选拔官吏,来充实地道的儒家思想的政府。所以满清的证服避免了一场社会革命和对地主的颠覆。相反,只要他们投降,就听之任之,把他们留在原处不动。它建立了一个明朝政府纂础上的满汉政府。从1736 年到1795 年在位的年的伟大皇帝乾隆,像他1662 年到1722 年在位的祖父康熙一样,变成了不但是中国美术、绘画、诗歌、文学的卓越保护者,也是皇家编修法律和文献的出色主篆者。
清政府之所以必须采取农业官僚体制,是由于它的主宰是外来的满族征服者,他们第一位优先考虑的是用尽方法保持政权。皇帝的一切重大活动,不是为了每四年改选一次,而是为了杀戮造反者或者安抚一切可以发现的异己分子。皇室的财政收人是非常不现代化的,因为对商业贸易几乎不征税,而轻微的田赋是在财政有盈有亏的省份之间分摊出来的,那主要是为了维持军队和官吏的经费。这个征服者建立的的王朝就是靠它所征服的国家过活而已。现代意义的经济发展,除了维持防洪水利、粮食仓糜和挖铜矿造钱币以外,一切似乎都是皇室至尊不屑顾及的物质事项,并且也是官府衙吏多半技术上无能处理的。他们靠贪污中饱足以自肥,何必多管闲事。
不过有一件值得注意而中国历史学者一向不大述及的事,就是满清维持政权的手段一部分是靠秘密方法。康熙和乾隆之间在位的雍正皇帝就是用“亲阅”奏折的翻度实行的。他直接从某些省的官吏那里收集密折,然后通过他的省一级的密使直接批复。这种来往奏批数量很大,到1731 年皇帝不得不指派六位大员协助他处理。至于皇产和专卖的人项,则始终不让汉官知晓,皇帝的一切钦定文本都用满汉两种文字誊写;有些机要的密议事项只能用皇帝本人的语气记载下来。虽然汉人和满人同在中央担任高官,而在各省,则由满人任第一把手如督抚等要职,常以汉人为巡抚或省的总兵之类辅佐之。清朝统治者还有一种羁廉的绳索,就是通过汉军旗人,这些人主要是早期从南满来的、直接附庸于朝廷而为皇室在外省行政中的可靠仆从。清廷还依靠那些称为“包衣”的中国奴才,他们像奴隶一样地隶属于满族征服者,他们在官场中的升摧就全靠主子的提拔。但在这一切宫廷的礼节背后还有一整套监察制度。
为了确保财务方面的安全,满清王朝有其秘密财库,而这是在北京忙于盐和田赋以及其他收人事务的户部掌管以外的。那些另外的款项是归内务府管的,它经管皇室地产、罚金和没收的财产,外地的进贡和特别税收以及来自东北的毛皮和人参专卖的进项。内务府还经管杭州和苏州的丝绸织造、景德镇的陶瓷窑业以及广州外贸的关税收人,总之是一大批汉族税务官员看不见的财源。例如,内务府里有一个秘密帐户,专管官吏们侵吞娜用公款犯罪而分给统治者以求赎免的贿金。北京的军队和官吏是靠长江各省经运河运输的大米过活的。这样,特殊的军队、特殊的款项和一种特殊的粮食供奉,都用来帮助满族统治者牢牢地控制着中国。但是从它周围的庞大社会图景看来,古老的清政权就收缩成由税收人员、地方官吏和军队组成的人数很少的层,他们执行一种中央集权和政府监督的建筑师式的职能,却处于人民生活的外缘。
甚至于今天的人民共和国给人的印象,还是一个由少数精选出来的中央掌权者为首的官僚机构治理着一个大海般的社会。各层的人群扩大了,头顶和脚跟之间因现代化的交通而大为密切了,但是很少的人统治着很多人的老框架,还是看得出来的。
很少的满族征服者怎样牢牢掌握中国这个庞然大物,始终是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当然他们像英国对付印度一样,靠笼络土著的统治阶级。但是当他们保持当地上层人士(绪绅阶级)安于其位时,他们一面要坐在他们头上,一面要在中国人的海洋上划着清朝这只船,不使其颠覆。他们居然巧妙地攀住政权,以致和中国人的保守主义相契合,拖慢了一个现代化秩序的崛起。中国从来就能把它的征服者加以包容消化,这是事实,不过在清朝一代却拖了268 年。
把毛泽东的水晶棺材放在北京中轴线上的中央位置,不是一种偶然。这是继续l368 年至1912 年明清两代把天子位置放在中央的做法。从毛的纪念堂往北走,经过革命烈士纪念碑,你就走进那画着格子可以站立犯万人的大广场,过了这里便是红色的天安门。毛主席曾经站在天安门城楼上正统地检阅他的那些进行阶级斗争的游行队伍。今天你还能更往北走到有高高红墙的午门。清朝皇帝曾在那里俯视进贡的使臣们磕头行礼和对造反者行刑斩首。这个城楼有五个长长的空门洞,中间的门只为皇帝出人,东侧是文官,西侧是武官用的,最外边两门是为小官员走的。一进人紫禁城后,隔着很大院子,就可看到高大的黄琉璃瓦的太和殿正门,那里有高低三层白色大理石的台阶,上边有三座亲政殿,殿的中轴线上有三个皇帝的宝座。
靠近午门和南边的宫墙,东西两边都有皇宫大门,分别是为文武官员进出奏事。这些门不像正门那样巍峨庄严,但它们上面用金属大钉子钉住的大木门却使平常人望而却步。这些大门白天大多是开着的,有20 来个满族军人守卫。
1813 年10 月8 日中午,100多名敢死队员般的村民群集东华门和西华门外的几个茶馆酒肆。他们都是秘密的八卦教的信徒,信奉的是人类始祖西天圣母(据说是一个从未降到人寰的娘娘),笃信他们教主的告诫,说一次滔天大祸即将来临,这位永恒的圣母将派一个能知未来的佛母下凡拯救以他们为主的信徒。他们都学会了背诵秘密的“八字真言”,而且讨论了很久他们现在举办的大事(起义)。有一个模模糊糊的思想,说有儿个坚强的英雄即将夺取皇宫,到时人民都会一拥而起。说话之间,他们一个个都用白布束紧了腰,包起头来,从他们用来沿街叫卖、装着白薯柿子的筐子里抽出刀来,闯进门去。东门的警卫立刻关上大门,只有五个人冲进大门,另外70 几人从西门进来。这些造反的人没有冲向午门里面的大院,而是向北飞奔冲到“大内”― 皇帝的寝宫。这些没有见过世面、迷信、无知的村民,一进人那金顶、大红门、大块平地的宫殿便迷迷瞪瞪,立刻被禁卫砍杀捆绑,一个不留。不过在这之前,年轻的王储晃宁在书房听见吵闹,见状惊起,拿起猎枪,抓住两个莽汉,用日袋套住了他们。宫中卫士很快就扑灭了这场悲惨的事变,不过事情闹得很大,变民夺取了华北几个村庄和一个县府。清政府在三个月里杀死了七万(就是说,很大数目的)人民,不少是用刀剐分尸的残酷办法,杀一傲百。
王储曼宁― 就是后来的道光皇帝,从此以后,一直对中国群众怕得要死。这绝非偶然。他在1850年死的时候,中国南方的太平军起义正方兴未艾,这一次起义却是由另一种秘密教派,即民间发起的、变了种的基督教派所领导的。皇帝尽管在普天之下惟我独尊,受到个人崇拜,中国农村的普通百姓却听从与社会秩序不大有关的另外一些信仰,异想天开地关注自己的归宿和来世。
19 世纪初期中国社会共有农民3 亿左右,他们的生活方式是牢牢地守在自己家里,不跟为数灰联,万到1 亿的城里人、手艺人、商人、地主、学者和官吏们打交道。1800年以来的现代中国已经进行了两次革命,先后集中在小城镇和乡村。其中一次我们比较熟悉,因为统治阶级记载得很充分,是想用各种现代技艺把中国建成一个和外国相同的现代工业化国家,另外一次则是我们甚至现代中国革命者也不大熟知的、在中国农村社会群众之中进行的社会革命。这次革命的最后催化剂是毛泽东,他是狂风巨浪中的舵手,发动了令人想起1813 年和19 世纪中期那场农民抗争的运动。农村生活重建的结局现在还看不到,是因为农村问题的解决,对农民各种愿望的满足,现代还没有完全确定。不过很明显,现代中国的双重革命,最具体和有意识地开始于国家统治阶级的一班人。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