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中世纪宗教史-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锋相对,下令禁止法国金银货币出境,使罗马教廷的财政受到沉重打 击,也严重影响到意大利银行家们的利益。因此,他们要求教皇妥协, 准许法王向神职人员征税。教会的政敌也趁机攻击博尼法斯八世传播异 端,出卖神职,谋害前任教皇西莱斯廷五世等 29 条罪状,要求腓力普四 世召开宗教会议,讨论教皇继承人的问题。教皇被迫屈服,承认法王有 权征收神职人员的税。1301 年腓力普四世以叛国罪逮捕了法国大主教, 教皇立即下教谕遣责,命令法王予以释放,并通令法国主教们到罗马开 会,讨论教会处境问题。腓力普四世下令禁上任何法国主教前往罗马。 1302 年腓力普四世召开法国历史上由贵族、僧侣和市民资产阶级参加的 第一次三级会议,与会者一致支持国王。为此教皇发布《一圣通谕》, 重申教皇拥有高于世俗君主的权力。对此,腓力普四世立即召开会议讨 论教谕,并宣布审判教皇。1303 年法王派人潜往罗马,勾结教皇政敌, 在教皇宫邸痛打凌辱了博尼法斯八世,教皇不久因此去世。腓力普四世 对待教皇的暴力行动得到了法国人的普遍拥护,也未受到英、德、意群 众的反对,这表明教皇权势已进入没落的时代,从此,法王控制了罗马 教廷。 



(2)阿维农教廷 

1305 年教廷在腓力普四世的压力下,选举法国人克雷门五世(1305 —1314 在位)为教皇。克雷门五世因意大利政局动荡,不敢去罗马就职, 在腓力普四世授意下,1309 年将教廷迁至紧靠法国南部边境的阿维农, 称作“阿维农教廷”。此后,阿维农教廷连续 7 任教皇都是受法王控制 的法国人。直至 1377 年教皇格列高利十一世才将教廷迁回罗马。教皇迁 驻阿维农的 70 多年,被称为“教皇的巴比伦之囚”时期。 

克雷门五世即位后取消了博尼法斯八世颁布的一切禁令,他还修改 了《一圣通谕》。1311 年发布《荣耀君主》,承认世俗王国是上帝直接 设立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克雷门五世组织了一个编纂机构将历届主 教公会议和历次宗教会议的决议、信条及历代教皇颁布的教令,编辑成  一部教令法典,1317 年继任教皇约翰二十二世将之正式出版,至今一直 为教会所采用。1312 年在腓力普四世策划下,教皇以种种罪名解散了圣 殿骑士团,对巩固王权起了极大作用。 

但是,教皇虽为法王所控制,即仍然干予西欧其它国家的事务。 1316 年法王在里昂召集全体枢机主教会议,选出约翰二十二世(1316—1334 在位)为教皇。当时,德国巴伐利亚诸侯路易和奥地利的腓特烈正在争 夺帝位,教皇为削弱德国在意大利的势力,在法王菲力普五世(1316— 1322 在位)支持下,否认二位侯选人的帝位资格,宣称教皇在帝位空缺 时有权治理帝国,遂引起教皇与路易之间的斗争。教皇的干预引起西欧 国家的普遍不满,同时,为维护教廷庞大开支而加重苛捐杂税,也使人 民反对教廷的斗争不断发生。与此相应,在理论上出现了种种全面否定 克吕尼派建立的教皇权力至上论的观点,它们明确提出,世俗统治者有 权管辖教会人员和教会事务,罗马教皇并不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一切 主教的权力都是平等的,一切权力的基础都是人民主权。教会的最高权 威是以全教大会为代表的全体基督徒,最终权威是《圣经》。只有立法 机构,而不是教皇,才有权解释《圣经》,人民是立法权。教会和国家 统治者要由他们任命,对他们负责。上述思想在意大利诗人但丁(1265 —1321)的《论帝制》和法国马尔西留与约翰合著的《和平保卫者》一 书中都得到了反映,对后世欧洲的政治理论影响甚远。这一切都使罗马 教廷声威日下,陷入危机。 

1370 年教皇格列高利十一世(1370—1378 在位)即位。当时的教皇 国已在意大利人民的联合反抗下危在旦夕。1376 年教皇亲率雇佣军离开 阿维农,进军罗马,1377 年罗马教廷正式迁回罗马梵蒂冈,从而结束了 70 余年的“阿维农时期”。 



(3)西部天主教大分裂 

1377 年教廷由阿维农迁回罗马后,由于枢机主教团中法国人占多 数,因此并未摆脱法王控制。1378 年教皇格列高利十一世去世,法国人 把持的枢机主教团希望迁回阿维农,但在罗马贵族和民众的压力下,选 举了意大利人为教皇,称乌尔班六世(1378—1389 在位)。乌尔班六世 决心清除法国势力的政策,招致法国枢机主教团的不满。4 个月后法国枢 机主教团另选日内瓦的克雷门七世(1378—1394 在位)为教皇,宣布上 次选举无效。克雷门七世及其枢机主教团又迁往阿维农,而乌尔班六世 拒不退位,重在罗马组织教廷。从此在西部天主教史上开始了双皇对峙 的大分裂局面。 

罗马教廷和阿维农教廷互相攻击,互相开除教籍,同时向西欧各国 征收赋税。双方教廷努力争取各国的支持,西欧各国封建统治者也根据 各自的政治需要和经济利益而拥护某一位教皇。当时的意大利北部和中 部、德意志大部、波希米亚、丹麦、瑞典、英格兰、波兰等地支持罗马 教廷,法王、西班牙、苏格兰、意大利的那不勒斯和西西里等地则支持 阿维农教廷。这样,西欧国家也分裂成两个敌对阵营,一切文化部门和 人士也分别制造舆论,攻击对方,支持各自拥护的教皇。实际上,当时 各国的天主教会都已由各国的君主所控制,罗马教廷和阿维农教廷也都 是依靠各国君主而与对方相抗衡。 

天主教会的大分裂及其混乱、腐化、搜刮民财等种种恶迹,大大降 低了教会在欧洲人心目中的威信,教皇的权势和威望也一落千丈,逐渐 被社会所厌恶和嘲笑。随之,各个国家开始撤回各自对教皇的支持,要 求结束分裂局面。站在前列的是当时的教师们,尤其是巴黎大学的教师。 在马尔西奥提出全体教会会议(公会议)权力至上以后,巴黎教会法博 士吉思豪森的康拉德撰文劝法王查理五世(1364—1380 在位)联合其他 君主召开公会议。继而巴黎大学学者朗根斯坦的亨利希于 1381 年也撰文 进一步加以阐述。召开公会议解决分裂局面,得到许多人的支持。经过 种种努力,1409 年在法国影响下召开了比萨宗教会议,宣布废黜两个教 皇,另选亚历山大五世(1409—1410 在位)为统一教皇。但因操之过急, 原来教皇拒不退位,结果形成三皇鼎立的局面,致使天主教会更加分裂 和混乱。1414 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西吉斯孟为结束天主教的分裂局面, 迫使亚历山大五世继承人比萨教皇约翰二十三世于11月1日召开康斯坦 茨宗教会议,这是中世纪历次会议中人数最多的一次,有枢机主教和主 教、神学博士和各国君主代表参加。会议宣布,会议的权力直接来自基 督,凡会议决议,任何人均应一律服从。会上的各国君主达成协议,废 黜三个教皇,另选马丁五世(1417—1437 在位)为新教皇。1418 年康斯 坦茨会议结束,同时也结束了天主教会的大分裂,但从此,教皇的权势 一蹶不振。此外,康斯坦茨会议的另一个目标是道德和行政改革,因种 种利害冲突,终未取得成功。 

1431 至 1449 年又召开了 19 年的“马拉松式”巴塞尔宗教会议,重 申康斯坦茨宗教会议关于普世主教会议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公会议权力 高于教皇的宣言,并继续讨论康斯坦茨会议上未获成功的教会改革和道 德改革问题,做出了一系列规定。然而,由于各种因素,会议并未取得 什么实质性成果,巴塞尔会议遭到了失败。不过,巴塞尔会议试图实施 的大部分改革在法国成为法律,确保法国摆脱了教皇干涉及其沉重的赋 税,为法国的进一步强大创造了条件。而这在分裂和虚弱的德国则未得 到实现。 



 2.东正教与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1)危难中的拜占庭帝国和东西两派的佛罗伦萨会议 

1054 年东西教会大分裂以后,西部逐渐强盛起来,而东部在穆斯林 的攻击下则日益衰落。1204 年罗马教皇英诺森三世发动第四次十字军东 征,攻陷了君士坦丁堡,建立起拉丁王国,迫使君士坦丁堡普世牧首区 迁往尼西亚,使拜占庭帝国遭到毁灭性打击。1261 年虽重新独立,却已 是日近黄昏了。 

这期间,拜占庭帝国的中央皇权已十分衰弱,到处都是教会和封建 主的割据领地。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货币地租已成了地主剥削的主要 形式,全国近13的农民失去了土地,而封建贵族和教会首领更贪婪地加 重了剥削,使阶级矛盾日益尖锐,政治形势日趋恶化。 1342 年爆发了声 势浩大的吉洛特大起义。同时在统治集团内部不断发生内讧,因争夺帝 位分裂成两大集团,更加严重地削弱了帝国的实力,加速了政治危机。  此时,奥斯曼土耳其人正纵横于东南欧,更深化了拜占庭帝国的军事和 外部危机。1430 年奥斯曼土耳其人对拜占庭帝国展开了新的攻势,大敌 当前,统治集团分裂为三个派别:一是以拜占庭帝国皇帝约翰八世(1425 —1448 在位)为首的“亲拉丁派”,企图寻求西欧各国君主,特别是罗 马教皇的援助,以挽救帝国灭亡的命运。二是反对东西两派教会合并的 君士坦丁堡东正教会的部分显要神职人员形成的反拉丁派,宁肯向奥斯 曼土耳其人称臣,也不愿看到罗马教皇的加冕。三是同奥斯曼土耳其人 在经济和政治上有联系,因而不主张反抗的贵族和商人组成的“不抵抗 派”。三派内争不休,无力统一对敌,而土耳其人的兵锋步步紧逼,拜 占庭帝国已岌岌可危。 

在这种形势下,皇帝约翰八世为取得西方援助,一再向罗马教皇请 求,表示愿意就希腊教会和拉丁教会的联合问题进行谈判,这对于罗马 教皇长久以来梦寐以求的统一东西基督教会,占据教会首席地位的目 标,无疑是一大良机。时值西派教会正在召开巴塞尔宗教会议期间,教 皇和巴塞尔会议都想趁机为自己捞取政治资本。与会的大多数人提议到 阿维农去跟希腊人谈判,教皇则建议在意大利城市举行,对此会议发生 分歧,几经周折,最终于 1439 年在佛罗伦萨举行了两派的谈判会议,不 过,西派教会中的许多主教不服从教皇命令,继续留在巴塞尔召开会议。 东正教君士坦丁堡普世牧首区牧首约瑟二世率领 700 人的东正教会代表 团来到佛罗伦萨,同以教皇尤金四世(1431—1447 在位)为首的 160 人 的天主教会代表团进行谈判。经过长期磋商,约翰八世在要求罗马教皇 发动西欧各国援救拜占庭的条件下,接受了罗马教廷关于东西两派教会 合并的条件,承认罗马教皇在基督教会中的最高地位,同意把东正教会 置于罗马教皇统治下,东方教会各宗主教保留原有的职权,希腊人仍保 持原有的礼仪。《信经》中长期争议的“和子”句也得到东部皇帝和多 数希腊人的承认,只有以弗所大主教马可坚决反对把“和子”句加入《尼 西亚信经》中。君士坦丁堡教会代表奉皇帝之命,几乎在所有争议的问 题上都作了让步。可是,消息传到拜占庭帝国教会内,引起了强烈反响 和不满,将之斥为投降行为。结果,在国内舆论的压力下,许多东正教 会的主教只好宣布不再参加会议,而西方教会那些不服从尤金四世命 令,继续留在巴塞尔举行会议的多数派主教们,则宣布废黜教皇尤金四 世,另立菲立克斯五世为教皇。佛罗伦萨会议终于遭到失败,东西两派 实现统一的希望成为泡影,拜占庭帝国渴望的西方援助也最终落空。1453 年土耳其奥斯曼帝国军队终于攻陷了君士坦丁堡,奥斯曼帝国也定都于 此,将之改名为伊斯坦布尔。拜占庭帝国——东罗马帝国终于灭亡。 



(2)俄罗斯正教会的形成与发展 

在历史上基辅罗斯公国同拜占庭帝国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公元 10 世纪下半叶,拜占庭皇帝为了集中力量对付保加利亚王国,便对基辅大 公弗拉基米尔实行怀柔手段,采取和亲政策,将安娜公主嫁给弗拉基米 尔大公为妃。安娜公主带着君士坦丁堡教会的修士来到基辅罗斯公国。 988 年弗拉基米尔受洗皈依基督教,同时命令全国居民在德聂伯河受洗皈 依基督教。随后设立了教堂,修道院,并派传教士到北方传教。11 世纪 末基督教已传遍罗斯全境。俄罗斯正教会得到了很大发展。教会内部设  立了教阶制,教会首脑为都主教。都主教府设在基辅,受君士坦丁堡牧 首区牧首管辖。 

14 世纪拜占庭国势日败,君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