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前要突破那样的配置会有很大困难,要耗费很多时间。这是因为:
1.由于步兵拥有大量机枪,防御的战术稳定性很高,致使从正面进攻的速度很慢。一般认为,平均每个战役日可在战斗中推进8—10公里,最大限度的数字为12公里;
2.由于在后方拥有预备队,又可利用汽车和铁路实施机动,防御者可更迅速地把新锐兵力调到突破地区,这些兵力可轻而易举地封闭已经形成的突破口。
帝国主义战争①中有过很多突破敌人防御地带的情况,但是这些突破只导致对正面的战术突破。没有出现过向纵深发展进攻以将战术胜利变成战役成果的事例。其原因在于没有能够发展突破、在行进中消灭开到的预备队、破坏指挥和补给系统等的快速战役梯队。帝国主义战争的战役法没有证明实施战役突破的可能性(在西部战场)。
①指第一次世界大战。——译者注
为了将战术突破变成对敌人整个防御地带的战役突破,不仅必须使正面发展进攻的速度加快(这点现在可借助于坦克、炮兵、航空兵和借助于军队后勤摩托化做到),而且必须找到那样的手段,这些手段能够使军队在实施正面突击的同时,向敌人较深远的预备队、航空兵和补给部队实施冲击,使其既无法广泛机动这些预备队,也无法广泛机动可能经铁路或借助于汽车运输开到的新锐兵力。需要有那样的手段,这些手段将提供在敌人后方造成严重堵塞从而切断其退路的可能性,并将导致对敌人构成完全的战术“合围”。
这些可能性来自:
1.对现代(现代化)战略骑兵进行正确的战役使用;
2.出现允许迅速突人敌人深远后方的新工具——摩托化和机械化大兵团(机械化军、机械化旅和摩托化师);
3.战斗航空兵得到大发展,并因此获得对配置在敌人深远后方的目标实施猛烈和持续打击的可能性;
4.出现在敌人深远后方广泛使用空降兵的前景。
……
(六)在决定性方向组织战役。组织决定性方向战役(突击集团军)和拟制战役计划的核心问题,是把正面突击与对敌人战役配置纵深的突击正确地结合起来。这些突击的正确结合,将导致尽可能迅速地突破敌人整个正面,合围和消灭占领被冲击的正面地段的敌军,因而将出现新的可能性——向占领其余地段的敌军翼侧和后方发展决定性行动。
在组织战役和使用军队时,必须努力在战役第一昼夜末、最迟在第二昼夜初,使地面军队对敌战役配置的冲击纵深达到以下标准:克服这一纵深将导致完全突破敌人正面。这一纵深通常取决于敌集团军预备队和重型航空兵机场的配置地域。这大致可通过以下组织突击的方式达成。
敌防御体系被破坏后(步兵突人敌配置6—10公里),应派出:
1.摩托机械化部队(机械化军、旅),与航空兵和空降兵相结合,对最深远的目标(补给站、后勤地区等)、集团军预备队、重型航空兵机场实施冲击。
第一昼夜的突人纵深约为80—100公里。各机械化部队应在向敌深远后方的指定目标推进途中,消灭其开到的预备队、退却部队和辎重。
2.骑兵,在航空兵支援下冲击处于较小纵深的预备队和轻型航空兵机场,消灭退却的后勤机构。第一昼夜的突人纵深约为50—60公里。
3.摩托化部队,用以消灭开到或转调到突破地区的预备队,或用以向未受冲击的地段后方进攻,以达到扩大突破口的目的。重型和轻型航空兵为阻止敌人从国家内地前送预备队,应攻击(摧毁)通向突破地区的铁路干线枢纽。打击纵深约400公里。
尔后应同时从正面和后方实施冲击,直至达成完全的战术合围。
敌人一开始退却,集团军即应转入追击。此时,摩托机械化部队和骑兵沿平行道路追击和前出,如果可能,应努力在敌人退却道路上构成“沟壑”。
为了组织那种突击,集团军战斗队形应按以下方法编组:
1.前面为步兵军,战斗配置纵深约为6—8公里;
2.后面,在集团军主要突击方向,配置准备向前猛扑的摩托机械化部队和骑兵;
3.航空兵成梯次配置:轻型战斗航空兵距战线40—60公里,重型战斗航空兵距战线约80—200公里。
(七)指挥。现代突击集团的指挥已更加复杂,其原因是:
1.向敌人后方推进的各种部队,要求他们的行动像在军里一样,不仅在战役开始时,而且在战役进程中和行动第一阶段,都互相紧密结合。集团军司令员应拟制计划表,把所有部队在战斗全纵深的战斗行动联结起来;
2.向敌人后方推进的军队距离远,使与这些军队保持不间断的联络及对其进行补给更加困难。
因此,新的战役样式要求广泛使用无线电、通信飞机和战斗车辆(安装在坦克底盘上)。
密码的使用应该简化并在集团军推广,使密码使用就像平时交谈一样。
组织现代战役指挥的前提条件,是对冲击同一个目标的所有部队的指挥集中到一个人手中。对敌人大纵深内的目标实施行动的摩托机械化兵团、摩托化空降兵和航空兵,由机械化军军长统一指挥。
对敌人集团军后方实施行动的战略骑兵和航空兵,由骑兵集群司令员或骑兵集团军司令员指挥。①所有冲击后方目标的部队,不应受分界线的约束。
①在这一具体情况下,仍试图将国内战争的经验机械地运用到新的条件,而在新的条件下,航空兵、坦克和炮兵已成为实施大纵深战役的决定性力量。——原编者注
航空兵在战役开始时按照集团军司令员直接给予的任务行动,而摩托机械化部队和骑兵部队发起进攻后,则作为航空兵集群配属这两种部队。
四、空军
(一)现代航空技术的发展和现状、苏联建立的强大航空基础,保障了我国空军的快速成长。
我国空军已经进人新的发展阶段,由于它具有越来越大的战斗意义,这一阶段要求无论在使用航空兵个别兵种还是在使用整个空军时,都要有新的出发点。
(二)在战争第一阶段,一切现有战斗航空兵(包括海军航空兵和军队航空兵)都应大量集中使用,以实施夺取制空权、瘫痪后勤、破坏动员和军队集中、消灭敌海上兵力的独立行动。
大量集中的航空兵战斗使用的基本原则,应是争取以工农红军空军完成下述任务:
1.掌握制空权,既为了进行袭击,也为了直接捍卫苏联领土,特别是捍卫经济上、政治上和军事上最重要的州、区和中心城市。
2.在某个资本主义国家或这些国家的集团对苏联发动袭击时,彻底破坏其动员和军队的集中,打乱其一系列领域首先是军工生产领域的经济生活。
3.与海军兵力协同,击溃和消灭任何在毗连苏联的海域作战的敌海军。
4.向敌人后方在组织和发展武装斗争方面最积极的地区及敌境内战役上有利的地段,空投摩托化空降兵。
(三)战争过程中,全部轻型战斗航空兵转隶集团军和方面军野战指挥机关,并与地面军队协同行动。重型战斗航空兵通常留在统帅部手中,作为远程航空兵完成独立任务,对敌人政治和经济基地采取行动。
……
结论
当代基本问题是同时向大纵深展开战斗行动。这一问题无论在战术上还是在战役法上都是中心问题。
在战术上,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借助于快速坦克、歼击机、炮兵、步兵装甲输送车以及强击航空兵的行动,向敌防御地带全纵深(含炮兵阵地、战术预备队地域)突进。
在战役法上,达成此目的的手段,是以得到强大航空兵支援的大量骑兵和摩托机械化兵团大纵深前出到敌人后方,或在没有暴露翼侧的情况下,向该后方实施突破。这些兵团的兵力(无论是骑兵还是摩托机械化兵)不仅要在敌人后方造成堵塞,而且最好能够独立冲击敌庞大预备队和退却军队。战役应该同时从正面和后方发展。
当代战役指挥的问题,在于使从正面进攻的军队与从敌深远后方进攻和对深远后方进攻的军队正确配合,并不间断地指导这些军队。
应该以预定的有组织的措施,最圆满和正确地解决以下问题:
(1)空军兵力和机械化部队的组织问题;
(2)战略骑兵问题——以技术兵器充分装备骑兵师和骑兵军;
(3)从正面进攻的军队组织问题——在主要突击方向得到补加压制兵器的步兵军。
在摩托化兵方面,目前尚未搞清诸如摩托化师一类兵团的内部结构和供给问题;似乎也没有广泛提出用汽车运送军队的问题。
目前在所有环节和所有军队都还没有解决战斗指挥的手段问题。
各级司令部现行内部结构、司令部人员数量及其指挥手段,还不适应立即向大纵深发展的战斗和战役的组织指挥。应该紧急实行指挥机关的预定改革。
我们只有骑兵①具有按照战役上的新要求行动的一些经验。但是,它也没有与坦克、航空兵和其他兵器协同在敌人深远后方作战的经验。
①这里显然把骑兵当作兵种进行理想化的阐述。——原编者注
至于大纵深诸兵种合同战术,以及机械化兵团战术和航空兵大量集中的战斗使用战术,我们不仅没有任何经验,而且还没有在理论上制定新技术和新战役法的基本原则。
这一切,要求我们借助于实验性演习及陆上和空中大演习,立即组织广泛的研究工作。
附录苏联《军事历史杂志》编者按
本刊编辑部首次摘要刊登的苏联元帅A.И.叶戈罗夫报告提纲必将引起很大的兴趣。提纲对红军在30年代初进行的、与武装力量技术改装密切相关的军事理论科学研究进行了总结。
虽然报告提纲被称为《新阶段工农红军的战术和战役法》,它的内容却包含了一系列战略问题。特别是提纲提出了诸如战略展开、对未来战争初期特点和武装力量使用的观点等问题。
制定这个文件的过程颇有意思。
红军和海军装备新的技术兵器,尖锐地提出了有关武装力量以后建设的道路、有关创立与工农红军技术改装要求相适应的军事理论的问题。由于这件事十分紧迫和重要,苏联革命军事委员会在1932年3月11日召开的会议上,责成工农红军司令部就与工农红军改装相关的战役战术问题写出报告。1932年4月20日,革命军事委员会听取了叶戈罗夫就此问题发表的初步意见,并决定在5月20日专门会议上审议报告的最后方案。工农红军参谋长奉命在此期限前完成报告提纲,并将提纲分送苏联革命军事委员会全体委员。
7月初,报告提纲被分发给各军区司令员、副国防人民委员和各军事学院院长提意见。在收到的意见中,对提纲的基本原则都表示赞同。当时担任乌克兰军区司令员的H.3.亚基尔写道:报告提纲根据军队广泛装备内燃机的情况和航耷兵的发展,十分及时地提出了战术和战役法领域的一系列新原则。为了实际检验报告提纲中制定的军事原则,他建议进行多次演习和导演。
列宁格勒军区司令员И.Π.别洛夫认真研究了提纲所写的战略原则内容,指出:这些原则是对苏联军事学说的新贡献。当时担任工农红军军训部长的A.И.谢佳金也热烈支持报告提纲。他在给叶戈罗夫的信中表示,他完全赞同革命军事委员会报告提纲中阐述的战术和战役法基本原则。
报告提纲中阐述的思想引起了广泛的学术兴趣。应该看到,报告提纲写于1932年上半年,也就是写于苏军实行机械化和摩托化的背景下,那时任何一支军队都还没有使用装甲坦克和机械化兵的经验,没有大量集中使用装备着具有崭新战斗性能的飞机的航空兵的经验。
这是一个转折时期,在这一时期,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确立的许多军事学术原则被认为是过时的,人们在努力寻找与武装力量发展新水平相适应的进行战役和战斗的新样式。同时,抱着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国内战争经验不放的旧观点也还有非同寻常的生命力。这些观点对制定军事理论起了重要影响。所以,在公布的报告提纲中,除阐述了根据武装力量数量和质量上的发展作出的大胆和正确的结论外,也对武装斗争的特点和各兵种的作用提出了一些当时就已经陈旧的错误观点。
提纲在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武装力量发展的基础上,对战争初期概念提出了新的内容。这已经不是消极掩护动员、武装力量的战略集中和展开的时期,而是具有长远目标的积极行动时期。报告提纲阐述了这一时期军队行动的可能特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经验基本上证明了这一文件提出的原则的正确性。
不过,随后对战争初期实施战斗行动的某些问题进行